大陆面板业者有意扩大可挠式OLED面板投资

发布者:MysticDreamer最新更新时间:2016-07-29 来源: Digitimes 关键字:面板业  OLED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大陆面板业者陆续启动可挠式OLED设备投资,似乎有意跳过硬式面板直接发展可挠式OLED面板。据ET News报导,天马、国显光电为了建立可挠式OLED产线,日前已进行设备招标;京东方与华星光电原本计划投资第8代LCD产线,如今似乎也暂缓保留,有意在2016年底前从事新的可挠式OLED投资。
 
大陆面板业者天马在2015年上半,于武汉投资人民币120亿元,兴建第6代低温多晶矽(LTPS)LCD产线,但最近决定将其中一部份改造为可挠式AMOLED产线,目标在2017年下半投产。
 
国显光电日前决定投资人民币45.3亿元,在昆山增加第6代以LTPS为基础的AMOLED设备。继2016年初进行第一阶段投资之后,国显光电确定进行第二阶段投资,加速扩张AMOLED事业。
 
国显光电是维信诺与大陆政府合资成立的公司,生产中小尺寸OLED面板。传闻国显光电正积极评估,2016年下半在青岛追加投资第6代AMOLED设备。
 
华星光电在武汉进行第6代以LTPS为基础的LCD与AMOLED设备投资几乎接近完成。先前华星光电决定在深圳进行的8.5代第二阶段投资,原本是以LCD进行,目前决定变更为以金属氧化物为基础的可挠式OLED与AMOLED并行,正对设备供应商进行招标。此外,传闻2016年底前还会有新的可挠式OLED投资计划。
 
京东方则是已经启动位于青岛的可挠式OLED产线(B7)投资,目标在2019年建立每月4.5万片的第6代可挠式OLED面板产能,投资规模为人民币245亿元。业界推测,京东方应会在2016年分两阶段进行投资。
 
传闻京东方正评估将第8代LCD产线转换成为可挠式OLED产线(暂名B11)的可能性,业界认为,近期京东方应会做出最后决定。此外,业界也关注京东方是否会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5.5代B6产线,追加进行5.5代AMOLED设备投资。
 
据IHS资料显示,2016年第1季全球OLED市场上,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的出货量为8,875万片,市占率高达97.7%;乐金显示器以0.9%相差悬殊的市占率排名第二,友达光电则以0.7%排名第三。
 
部分大陆面板业者亦有小量生产小尺寸硬式OLED面板,但其良率与产量均不足以对三星显示器造成威胁。然而可挠式OLED的设备投资成本比硬式OLED来得高,技术难易度也不在话下,因此在大陆面板业者在取得稳定的硬式OLED生产良率前便大举投资可挠式OLED面板时,韩国业界对大陆策略抱持疑问。
 
韩国业界表示,即使采用国外进口的高级设备与原料,然若面板业者的技术能力不够,也很难透过生产线上制造高品质的面板。大陆业者加速投资可挠式OLED固然倍感压力,但是其制品仍然得看实际生产的良率与品质才能下定论。
关键字:面板业  OLED 引用地址:大陆面板业者有意扩大可挠式OLED面板投资

上一篇:展讯LTE SoC平台被三星Galaxy J2智能手机采用
下一篇:苹果季报分析:再现2014年看衰恶梦 苹果CEO为何乐观以对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5:45

小米手环3将配OLED触摸屏?受雷军狂吹是否能够回应买家期待
小米官方宣布, 小米手环3 将于5月31日与小米8同步亮相。     同时小米科技CEO雷军向广大网友询问:“小米手环3,你最期待的功能是什么?”官方暗示全新可触摸,结合此前曝光的信息,官方暗示的可能是全新可触摸OLED显示屏。   作为新一代产品,小米手环3应该会在运动、睡眠、心率监测等健康信息方面有所加强,同时作为手机的辅助设备,它还会具备通知、闹钟提醒等功能。   雷军表示,小米手环3我参与测试了两三个月,体验远远超过前两代产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全新的MIUI 10系统也将会在本次发布会上亮相,我们拭目以待吧。  
[嵌入式]
LED/LED背光显示器/OLED显示屏的区别
LED,OLED,LED背光这三个显示屏让许多人分不清楚,目前很多厂商在推广自己产品的时候都偷换了一个概念。明明是 LED背光显示器却要简称为 LED显示器。事实上 LED显示器和目前的 LED背光显示器有着本质的区别。当然容易让读者们混淆的还有技术非常先进的 OLED,那么LED,LED背光,OLED三者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编辑将在本文中给大家介绍这三种技术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LED显示屏   LED显示器是指直接以 LED(发光二极管)作为像素发光元件的显示器,组成阵列的发光二极管直接发出红,绿,蓝三色的光线,进而形成彩色画面。但由于发光二极管本身直径较大,因此同色像素之间的距离也较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电源管理]
中国面板或再次落后日韩
近两年无疑是中国显示面板投资最为火热的时间,在物联网时代提出的显示无处不在的理念下,中国面板产业打开了巨大的空间。中国显示面板行业之所以投资增速飞快,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市场的广阔,投资者极为看好面板行业。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各地方政府对于面板行业的大力支持,在土地、税收等方面也给予了大量优惠政策。 中国液晶面板产能过剩   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全球预计将新增面板生产线18条,中国大陆将占据14条。在市场和政策因素的带动下,外资面板厂将会积极来华建厂,使得全球面板产能将进一步加速向中国大陆聚集。中国有望在2019年全面超越韩国,成为液晶面板的头号生产国。 韩国企业将重心放在OLED技术之上   不过随着面板行业投资大热,无序投资
[家用电子]
LG电子:OLED才是大势所趋,三星的QLED电视没有成长过
三星电子和LG电子于电视领域中争锋相对,LG电子于14日公开庆北龟尾OLED电视生产线时回击三星电子「QLED电视(量子电视)完胜OLED电视」的说法,并指出三星电子的QLED电视只是将SUHD电视改名的产品。 据韩媒《韩国经济》报导,LG电子营销沟通常务李正锡(音译)在当天的记者会上指出:「QLED电视只是三星电子将2015年推出的SUHD电视做改名,SUHD电视在两年间大约售出200万台,而QLED也只创造出差不多的销量,由此看来的话,QLED电视并没有成长过。」 同时,李正锡强调,LG电子已经大幅增加OLED电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OLED电视在2013年时,年销量仅3600台,但去年已经成长至251万台,6年期间的销量成长
[手机便携]
OLED新一代显示技术开始展现魅力
    新一代显示技术OLED 走向商用。OLED 极有可能成为实用的第三代显示技术。人类80%的信息量来自眼睛,显示技术是当前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新一代显示技术会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革,全球市场空间可能近万亿。OLED 的核心竞争力是更轻薄和可弯曲,由此有望开启柔性显示时代的大门,成为VR 等新应用的必选技术。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与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 Display, LCD)是不同类型的发光原理。OLED 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LCD 自身不能发光,采
[手机便携]
OLED显示面板火了 要在电视领域爆发还要等等
  虽说 OLED 显示 面板 成为显示器业界的热门话题,主因还是在苹果(Apple)带来的中小型 面板 议题。但2017年的Panasonic、Sony、与东芝(Toshiba)都在日本推出 OLED 电视,让 OLED 显示器话题,从中小型 面板 延伸到大型面板。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尤其日本电视厂从液晶电视与电浆电视后,可说是空转了10年,才又抓到电视市场的趋势:大屏幕、高解析度,而OLED会否成为另一个电视市场主要趋势,还是与电浆电视或3D电视一样昙花一现,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EE Times Japan报导IHS显示器产业论坛内容,关于电视市场的发展趋势,重点在于消费者必须能感受到自
[手机便携]
OLED面板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
OLED电视在全球市场推出后,成为了高端市场的明星产品,不过,随着电视厂商采用增加,或将因需求增加,导致电视用OLED面板缺货、价格持续上涨。 OLED电视趋势不可逆转 目前,OLED电视已引领全球高端市场。 来自全球市场研究公司IHS Market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在20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中,OLED电视的渗透率在日本达59%,北美占44%,欧洲占45%。也就是说,全球高端电视市场中有一半是OLED的电视。 虽然目前中国高端市场中,OLED电视渗透率还不如国际市场,但中国拥有最庞大的中产阶层消费群体。 作为全球体量最大、增长最快的电视市场,中国在OLED电视的普及过程中发挥至关重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OLED</font><font color='red'>面板</font>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
日本家电企业边缘化,索尼、松下为何冰火两重天?
近年来多数日本家电企业的经营一直不太景气,不仅财报数据比较“难看”,旗下各类家电业务更是不断被中国家电企业收购,日本家电品牌似乎迎来了大溃退局面。 事实上早在十年前,日本家电企业开始被边缘化,全球格局悄然生变。了解,2008财年,东芝、夏普、松下、日立、索尼出现集体亏损的状况,而在2007财年各家仍风光无限,东芝的业绩更是到达顶峰。而2007年正是初代iPhone面世的那一年,此后移动端硬件快速迭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 彼时,新老产业的变更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日系家电品牌随后走向的下坡路。日企们的没落各有不同,但出售业务“自救”的方式却颇为相似,而中资家电企业则开启收购模式,进行反超。2016年,鸿海集团以7000亿日元收
[家用电子]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