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特斯拉无人驾驶战略

发布者:HeavenlyWonder最新更新时间:2016-11-06 来源: 车云网 关键字:特斯拉  无人驾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9日,Tesla发布声明称,包括还未上市的Model 3在内,目前工厂在产的特斯拉汽车都将全部配备能够实现完全自动驾驶(full self-driving capability)的硬件。其中,包括8个车身周围的摄像头,12个最新的超声波传感器,1个增强版前向毫米波雷达以及处理能力将比上一代高40倍的车载计算设备NVIDIA’s Drive PX 2,其作用及安装位置如表1与图1所示。特斯拉想借此实现以下公司愿景:
 
  为所有人提供比人类驾驶更高的行车安全;
 
  为车主提供更低的交通成本;
 
  为无车之人提供低价、按需的出行服务。
表1  Tesla所配硬件及其功能
图1  Tesla所配硬件的安装位置
 
  在Tesla创始人Elon Musk的看来,“每年交通事故造成全球死亡人数高达120万,其中美国人有3万多人。汽车实现全自动驾驶的基础已经具备,且其安全性至少是人类驾驶员的2倍以上,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加速这个进程呢?”从理论上讲,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汽车上安装的传感器能够不知疲倦地实时捕捉汽车周围人类无法察觉到的大量信息,由车载计算设备及时处理后以人类无法触及的速度做出反应。但事实上,由于今年5月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Tesla车主在使用Autopilot时发生车祸不幸生亡,普通民众对Tesla Autopilot系统并不十分信任。
 
  一路既往地,Tesla全自动驾驶的这条新闻一经发布,便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热议。在Tesla的拥趸看来,Elon Musk是精明而有远见的企业家,而在批评家及竞争对手(主要是传统车企)眼中,Musk的部分决策过于冒险甚至有些胆大妄为(reckless):Elon Musk给自己设置的研制能够从洛杉矶自动行驶到纽约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最终期限是2017年年底之前,而福特、通用与Google都是2021年,百度则为2019年,由此可见Musk的雄心和激进。
 
  如今该新闻已经过去近10多天,喧嚣已经过去大半。如果再仔细分析一下Tesla官方发布的文件及权威媒体的报道,我们就会发现其实Elon Musk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其背后都是有科学依据和理性思考作为支撑的,而且正好都体现了硅谷IT企业所具有的典型思维方式和硅谷企业家改变世界的情怀。
 
Tesla硬件配置中为什么没有采用激光雷达?
 
  在硅谷有一个明确的做事原则,即要最大限度地采用便宜的资源,尽可能节省宝贵的资源,该做法最初是受由香农第一定律引出的霍夫曼编码(即)的启发得来的,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吉尔德定律”(Gilder’s Law)。例如,由于摩尔定律的作用,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的数目每隔18个月翻一倍(如图2所示),反过来看便是相同性能微处理器的成本每隔18个月降一半,这是一种较便宜的资源。因此,类似于Google和Facebook这样的IT巨头必然将越来越多原本由工程师这种较昂贵的资源来完成的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以降低总的办公成本。
 
图2 微处理器中晶体管数量变化与摩尔定律
 
  具体到Tesla全自动驾驶系统采用“摄像头+40倍计算能力”的方案而不是像Google、Uber那样使用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而言,亦可用“吉尔德定律”来解释。如图3所示,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计算能力的成本随时间以较陡的曲线下降,而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和机械制造部件的成本对时间并不敏感,几乎只能由于大规模生产所产生的规模效应而降低。
 
图3 无人驾驶汽车各部件的成本随时间的变化(取自驭势科技)
 
  由于Tesla的汽车已经量产,成本的控制对销量的提升便是至关重要的。相对应地,Google与Uber的无人驾驶汽车目前还只是处于测试阶段,几百辆的规模即便全部配置8万美元的激光雷达也花不了多少钱。所以,Tesla “低成本感知+高性能计算”的选择是对于Tesla短期控制整车成本是十分合理的。
 
  虽然Elon Musk在多个场合表示:“I'm not a big fan of LiDAR, and I don't think it makes sense in this context。(我不是激光雷达的支持者,我并不认为它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是绝对必要的)”,但考虑到当年比尔-盖茨在微软的DOS系统与苹果公司的“视窗+鼠标”系统竞争时也表达过类似的态度却在背地里偷偷地研发Windows 3.0系统的行为,我们可以将Musk的话理解为对媒体和用户的洗脑,用自己的个人威信给Tesla解决方案的安全性背书,目的是为激光雷达价格地下降争取时间,因为包括Velodyne和Quanergy等公司成熟的固态激光雷达产品正在研制中,据这两家公司的公开信息,其成本可降低到250美元以下。 
 
  但是,激光雷达对于保证无人驾驶汽车99.9999%+的行车安全依然是十分必要的,按照普林斯顿大学肖建雄博士的说法:“我非常怀疑,Tesla有一种不使用激光雷达的安全解决方案,激光雷达是唯一一种能实现100%安全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等到固态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到100~200美元,Elon Musk的态度会来一个180度大转变,在Tesla的无人驾驶汽车上配置激光雷达。据网友在Twitter上曝光的、在加州道路上拍摄到的车顶装有激光雷达Tesla正在道路上测试的照片,由此可以一窥Musk的真实想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时,在PC时代有所谓的基于“安迪-比尔定律”构成的Win-Tel体系,用以概括PC时代“比尔-盖茨的Windows操作系统与各软件厂商一起升级软件,致使Intel CEO安迪-格鲁夫生产的上一代处理器性能不够用,逼迫用户购买配置了新一代Intel处理器的计算机”的现象。类似地,智能手机时代有类似的“谷歌安卓系统-高通手机芯片”构成的Android-Qualcomm体系。汽车工业目前并没有类似的规律作支撑,但考虑到汽车的平均使用寿命一般为10年左右,是PC与智能手机的5倍,所以,Tesla选择比上一代性能强大40倍(2^5=32)的车载计算设备,似乎在预示着Elon Musk有意缔造无人驾驶汽车时代的Tesla-NVIDIA体系?
 
Tesla为什么采用OTA的方法升级软件?
 
  在不久前举行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SAECCE 2016)的分会讨论中,地平线机器人科技创始人余凯博士提到,“Tesla先把硬件系统装上去,然后逐步升级软件的做法,已经在上一代Autopilot中实践过了【注:如图4所示,特斯拉定期通过无线网络更新其汽车软件,以提高性能和修复安全漏洞。多年来,它一直在使用这些所谓的无线软件更新(Over-The-Air Software Update,OTA)。之前这种巧妙的设计能使特斯拉即使在汽车出厂之后依然能够依据反馈到云端的数据,即时做出反应,不断提升性能和用户体验】。但是,这种做法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依然是不可想象的。”与余凯博士持类似观点,Fortune杂志也评论道:“Loading cars with hardware that might not be used for years—and requires a software download to unlock the features—is unprecedented in the industry。(在汽车上预先搭载可能多年都不会使用的硬件,并且需要通过更新软件来解锁新功能,这在汽车行业是前所未有的)。”
 
图4 Tesla OTA升级历史(取自汽车之家)
 
  正如上汽集团总工程师程惊雷在SAECCE 2016评价车企与IT企业的不同之处时说到的,“汽车企业都是牛顿的学生,而IT企业都是香农的学生”,传统车企的做法的科学基础是由起始于17世纪的牛顿力学经过300多年演化而来的“机械思维”。基于机械思维的一切决策都是以确定性或还原论为前提的,具体的做法是要做到算无遗策,所有可能的情形都要提前预料到并做好应对措施,争取一次做成功,如果一个环节没有想到,后果就是灾难性的。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基于泰勒科学管理的流水线生产模式,20世纪初,亨利-福特便是用此大批量制造生产汽车的:
 
  首先将复杂的产品分解成简单的部分,分别加以设计与制造,即2=1+1;
 
  一个过程的结果是可预测的,在生产线的起点放入相应的零件,经过这个流水线的组装,一定可以得到所想要的产品,即1+1=2;
 
  上述过程,类似于将初始参数带入牛顿力学方程后,一定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运动轨迹,一切都是确定的、可还原分解的。
关键字:特斯拉  无人驾驶 引用地址:全面解析特斯拉无人驾驶战略

上一篇: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为哪般
下一篇:国产手机决战:押宝渠道还是技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5:56

非零和博弈:之后车联网走向何方?
科技界如果有性格,那么健忘绝对是其中之一。   好像已经有一段日子,我们不再讨论B AT 整整齐齐杀入某个风口,纠缠到难解难分。甚至讨论具体行业的时候,BAT并举的修辞都已经不那么常见。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C端市场爆发,好像就在眼前,又好像已经过去了很久。        好玩的是,故事常换常新,套路经年依旧。当我们似乎很难再复制移动支付、O2O、直播的盛况,产业市场却成为了科技巨头新的“抢滩登陆”舞台。   这个秋天,似乎第一个产业市场风口已经浮现,那就是已经被科技界心心念念很久的车。   区别于被广泛讨论的科技企业直接造车和 无人驾驶 ,近几个月我们看到科技巨头频频展开的动作,更多是与车企合作,面向已有汽车市场提供广义范
[嵌入式]
特斯拉之父创建InEVit再造车,公司初创却都是“大牛”
“ 特斯拉 之父”马丁·埃伯哈德(Martin Eberhard)自离开特斯拉之后首次再次创业。但他的这家 电动车 创业公司inEVit创办仅仅一年,就被一家中国民营企业的美国全资子公司给直接买了。   总部位于中国重庆的小康股份今日宣布,旗下美国全资子公司SF Motors以3,300万美元收购美国电池系统公司InEVit的100%股权。双方达成战略协议,InEVit创始人埃伯哈德将在本次收购后正式加盟SF MOTORS,并任职SF Motors副董事长兼首席创新官。此外,InEVit共同创始人——汽车产品机电一体化专家海纳·费斯(Heiner Fees),以及InEVitCEO迈克·米斯科夫斯基(Mike Miskovsky)
[嵌入式]
特斯拉宏图篇章3揭晓!“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竟然代替工人制造机器人了
3月1日,特斯拉在得州奥斯汀的超级工厂举行公司史上首次投资者日活动,同时备受期待的“宏图篇章3(Master Plan Part 3)”也揭开了神秘面纱。 在投资者大会上,特斯拉展示了“擎天柱”人形 机器人 最新的视频,让人惊讶的是,只是过去了几个月时间,“擎天柱”人形机器人却有了超乎想象的进步。 视频中可以看到,两台“擎天柱”人形机器人在制造另一台机器人,这模拟的显然就是工人制造机器人的场景。 让人细思恐极的是,一台“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竟然十分顺畅的一手抄起电动螺丝刀 ,另一只手精准拿起螺丝,并准确的安装到机器人身上,一套动作可谓行云流水,就像工厂里面的熟练工一般。 之后视频还显示了“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精准掀起挂画上遮盖布的
[机器人]
入股特斯拉 腾讯的投资者们并不买账?
  3月28日晚, 腾讯 豪掷18亿美元入股 特斯拉 ,获得5%被动股权,成为其第五大股东。消息发布后, 特斯拉 的股票在次日盘前交易中由跌转升, 腾讯 账面利润也因此达到4.9亿美元。不可否认, 腾讯 的出手让双方收获颇丰。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不过,对于重金投资 特斯拉 一事,腾讯的投资者们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在赢得中国最佳运营科技公司之一的声誉后,腾讯应该小心翼翼,避免成为又一家被外界诟病的大型公司:在缺乏明显战略价值,满足虚荣心的投资上浪费钱。   18亿美元究竟能不能砸出战略价值?虽有玩车之心,但无造车之力,这是腾讯必须要承认的事实。即便腾讯的现金足够充裕,有能力实施投资,可18亿美元并非
[汽车电子]
为Model 3产能不足买单,特斯拉高管辞职
根据LinkedIn个人资料, 特斯拉 的 电池 工程总监乔恩·瓦格纳(Jon Wagner)已经离职。   瓦格纳的LinkedIn页面显示,他正在加利福尼亚州创建一家电池和动力公司。   据公开资料显示,瓦格纳于2013年1月加入特斯拉,参与了特斯拉所有汽车以及家用 储能电池 Powerwall的技术开发。   上周,特斯拉将Model 3轿车的产量目标推迟了约3个月,称很难预测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解决生产瓶颈问题。   特斯拉表示,Model 3的生产问题出现在1号超级工厂Gigafactory的电池模块装配线上,在这里电池将被组装为模块。每四个模块装入一个铝制箱体,从而形成Model 3的电池组。该模块设计的复杂性及其自动生
[嵌入式]
特斯拉在中国难逾越的五座“大山”
    从天上到地下,不过是一年左右的时间。这恐怕是特斯拉都不曾预料的事情,因为即使是过去多起自燃事件的曝光,也不曾动摇过特斯拉股票的扶摇直上。一年之前,特斯拉在中国迅速炒热,不仅被包装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更是被中国车企寄予厚望,以为以它的到来,能够打破环绕在新能源汽车头顶的种种桎梏。但是事实证明,我们还是高估了特斯拉的力量。   过去一个月,特斯拉被媒体呈现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其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即使是开放专利这样在汽车行业内“百年难得一见”的义举,媒体和评论家更多的也是在关注特斯拉到底要为自己争取什么,而不是热议它在为社会贡献什么。   中国市场是特斯拉最为重要的市场,因为这里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有占据全球1/5还要多
[汽车电子]
国内无人驾驶大乱斗,百度/小马智行谁是最后的赢家?
想了解中国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进度吗?最近公布的两份报告有必要看一看。 2017年年末,北京允许企业在公路上测试无人驾驶汽车,这是第一个允许测试的中国城市。第一份报告披露,2018年,来自8家公司的56辆汽车参与测试,行驶里程超过15万公里(93200英里)。无人驾驶汽车装有监视器,第二份报告说,根据监视器收集的数据,共有23种情况会导致无人驾驶汽车出错,此时需要人接管。 到底人类接管汽车的频率有多高?每行驶一公里平均多少次?想评估无人驾驶技术是否先进,这是一个不完美但很重要的指标。可惜,两份报告都没有提到这一数据。 百度正在开发Apollo无人驾驶平台,它的测试汽车数量已经达到45辆,2018年行驶14万英里,占了总里
[嵌入式]
国内<font color='red'>无人驾驶</font>大乱斗,百度/小马智行谁是最后的赢家?
消息称特斯拉计划采用全新汽车装配技术,有望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4 月 2 日消息,特斯拉一直以颠覆传统著称,其一体化压铸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据 insideevs 报道,特斯拉计划实施一种全新的汽车组装方式,他们相信这将有助于降低成本并简化装配流程。 这种方式被称为“解构式(unboxed)”组装技术,其将摒弃传统的流水线作业方式,不再让汽车车身像盒子一样沿着装配线依次经过各个工位进行零件组装。特斯拉的“解构式”方法是,在工厂的不同区域同时组装汽车的不同部分,然后在最后将几个大型子组件组合在一起。 据称,这种方式可以将生产成本降低一半,并且在产出相同的情况下,所需的工厂空间比传统汽车工厂减少约 40%。如果属实,势必将大大降低特斯拉的制造成本,从而实现整车价格的下调。 特斯拉首席执
[汽车电子]
消息称<font color='red'>特斯拉</font>计划采用全新汽车装配技术,有望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