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继台积电前COO蒋尚义担任中芯国际独立董事之后,紫光宣布前联电CEO孙世伟出任紫光全球执行副总裁,频繁的台湾半导体高管到大陆任职引起台湾媒体的反思,今天台湾风传媒发表了一篇智知识产权局专利助理审查官、国立台湾大学机械工程博士黄孝怡的文章,集微网转录于此供大家参考。
紫光集团9日宣布,延揽前联电执行长孙世伟出任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取自紫光集团官网)
近来大陆紫光集团挖角前联电CEO孙世伟的新闻,让两岸半导体产业的挖角问题再度浮上台面。除了孙世伟之外,还有台积电蒋尚义要去中芯当独董,以及谣传梁孟松要去中芯的新闻。对于这些事实或是传闻,台湾的媒体及网友多半都不以为然,除了批评对岸挖人的行为,甚至批评说这几个人已经都不重要了。但笔者却认为,我们除了以“道德标准”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来批判之余,也应该站在“经济理性”的角度看待这几位半导体高阶人才的选择,这样也许更能看到台湾相关产业发展的盲点,进而对症下药、找出留住人才之道。
首先我们应该看看这些人是否值得挖角?根据媒体的报导,孙世伟曾以50岁成为联电最年轻的资深副总,2008年他进一步被推举为CEO,上任时联电股价不到10元,但一年后市值增加两倍,带领联电脱离营运谷底。所以看来孙世伟的确是联电倚重的角色,而且有具体的绩效。而梁孟松更不必说,他到三星所引发的一串台积电与他的官司,证明他对于台积电的确有相当的价值。笔者自己也在梁孟松新闻正热时,检索了一下台积电在台湾的专利,发现有梁孟松参与的比例的确很高。至于蒋尚义也是业界知名的,所以这几位真的是台湾半导体产业的高阶人才,也曾经在职务上对他们的公司和台湾的产业做出贡献,我们不必污蔑他们,也不应该把他们的西进故意装作不在意。
2016年12月21日,中芯宣布,延揽蒋尚义担任独立董事,震撼国内业界。(取自“台湾大学第八届杰出校友”)
另一方面,我们是否也许先不考虑他们跳槽的方式与手段的合法性和道德性,先进一步考虑一下他们跳槽的组织环境因素?还记得几年前有则新闻提到2010年时,马云在“中国绿色公司年会”的演讲提到,该年稍早他曾前往台湾参加一场饭局,在座许多已白发苍苍的企业家在大谈创新,当下他就直言:“台湾没希望了,假如7、80岁的人还在创新,问题就大了。”马云看到并说出他看到的台湾现象,也就是一堆老人在科技界还不愿放手:例如台积电永远是张忠谋,宏碁永远是施振荣,联电经过曹、宣,似乎大家也不知道其他人了。是否因为这样让很多人才上不去?而没上去的人才只好跳槽,而且一跳就让公司跳脚。既然如此,笔者不禁想问:“是不是这些公司出了甚么问题?”特别是关于梁孟松,有媒体说他离开台积电是因为他对人事安排不满;那更引起我的好奇心,为了帮台湾、帮台积电留住一个高阶人才,台积电这样指标性的公司难道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梁孟松(翻攝自YouTube)
台积电研发部战将梁孟松离开台积电转战南韩三星。作者表示,有媒体说是因为他对人事安排不满;那更引起我的好奇心,为了帮台湾、帮台积电留住一个高阶人才,台积电这样指标性的公司难道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翻摄自YouTube)
另外笔者想到某次看一个财经节目,主持人说了一句玩笑话:“台积电除了本业,转投资很少做好的。”这虽然是玩笑话,但仔细想想,台积电在其他转投资事业上似乎的确没有本业这样当行出色,试想一个这么大的公司,如果多角化经营的能力不够,就很难给高阶人才开疆辟土的空间,不像鸿海的戴正吴还有机会做到夏普的社长。但台积电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多角化经营,为什么会失败?可能有待台积电自己好好思考。最后,媒体有写到这几位有的有“人和”问题,但如果是一个“人和”有问题的人,当初如何在组织中能爬到高位?这个“人和”是因为不够听话?还是改革受阻下台?还是派系问题?这涉及了组织文化和台湾社会文化的问题,值得观察研究。
近年来管理学界对于高阶经营团队(Top Management Team)对公司经营、竞争策略、企业创新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尤此可见高阶经营团队对企业的重要性。从陆韩产业对台湾半导体产业高阶人力的挖角来看,台湾高科技产业对于高阶经营团队的经营是否出现警讯?特别在世代交替与权力下放,以及多角化经营的现况,还有组织文化等面向上,都有改进的空间?如果我们用以上的角度来思考,想想这群正当专业经验高峰的人才,在台湾没有足以让他发挥专长、自我实现的空间,却要冒着被骂“背叛”的骂名,到对岸去找机会,反而是一种满足“经济理性”思考的行为?
最后,记得笔者有次参加两岸专利论坛,有位年轻的台湾女性在提问时间时质问对岸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员,请他们管管中国厂商对台湾的恶意挖角;结果国知局官员答得很妙:“一切尊重市场机制。”就把问题打发了。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对岸的官员以市场经济的理由回应这个问题;而一直强调自由经济、尊重市场机制的台湾,却有要求管制的声音,似乎有点讽刺。更何况这样的“人才供给”,恰恰是台湾的公司自己造成的。在而对岸以“资金”、“市场”还有“机会”吸引台湾半导体产业高阶人力的同时,台湾是否能回过头来,思考除了外在市场因素,是否因为内部因素造成了人才外流?更进一步来说,台湾也应思考如何强化吸引外部人才的优势,如培养人才的管道、生活品质等;并进一步放宽外部人才来台的限制,这样才能让台湾在人才市场上不再只有人才的净流出,而能达成供需平衡。
上一篇:美国对中国发展半导体神经越绷越紧
下一篇:国务院:到2020年如期完成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6:05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 BOE(京东方)全新一代发光器件赋能iQOO 13 全面引领柔性显示行业性能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