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冯庆艳 一场物联网时代“入口”争夺战已经拉开帷幕。
2月28日,手机起家、进而布局庞大智能硬件生态链的小米终于宣布正式入局芯片领域,成为历来有着巨人角斗场属性的芯片局里的一员。
小米并非手机厂商布局手机芯片领域里的个例,华为早在2004年就开始涉足该领域,而在小米芯片发布前不久,格力“女王”董明珠便再次提及格力做手机芯片研发的最新进展。
短期来看,加入动辄投资数十亿乃至数百亿的芯片棋局,小米的考量很直接——雷军对经济观察报说,“做手机芯片就是想更好地为公司的手机业务服务。”
但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来,资本大佬纷纷提前布局物联网领域,去年拥有科技投资帝国的孙正义便斥资243亿英镑(折合约320亿美元)溢价43%,收购英国一家靠授权芯片设计架构IP的名叫ARM的公司,该公司的ARM架构已经在95%的智能手机、80%的数码相机以及35%的电子设备中得到应用。在物联网“风口”到来之前,抢占物联网入口的战争已悄然打响。长远来看,拥有庞大智能硬件销售体量的小米,或许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布局手机芯片
“三年前的2014年,松果电子成立时,没开业仪式,没对外公布,静悄悄地开业了,但这个研发手机芯片的团队,是我们的‘特种部队’,他们在忐忑中冲进了手机芯片的迷雾,寻找方向,”雷军对经济观察报说。
彼时,与迷雾中的小米相比,华为终于在历经十年波折之后,其自研的麒麟芯片获得转折性突破,成功在华为Mate7和P8手机中应用,跻身高端智能手机芯片市场。那之前,手机厂商可以做芯片的只有三星和苹果两家公司。而且高通仍然是苹果的基带芯片供应商。
华为麒麟芯片耗时十年、投入数百亿元的轨迹并非特例,雷军当初决定尝试布局芯片领域时似乎就有清醒认识,他对经济观察报说,“做芯片是10亿起步,10年结果,成本高,风险高。但是,小米是由一群有技术梦想的工程师所创办的,芯片是手机技术的制高点,这个难题必须攻克。”
与此同时,小米选择收购技术授权方式切入芯片领域。在松果低调成立不到一个月,一则大唐电信公告让松果电子进入了业界视线。公告称,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以人民币1.03亿元的价格获得大唐全资子公司联芯科技开发并拥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以许可授权。但这仅是第一步,很多重要研发工作都需要松果团队自己去做。
雷军坦言,在做出进军芯片的决定后,第二个艰难时刻是松果团队经过9个月研发之后小米完成芯片硬件设计并做第一次“流片”(指“试生产”)时。
残酷的现实是,做一次“流片”需要花费数百万元,而如果“流片”一直不成功,在这方面的投入数字将快速攀升,不仅做芯片的投入大大增加,而且研发进程势必受阻。
当时,芯片领域的“二把刀”雷军反复不断地问松果团队,“是否已经检查好了”,在一连串肯定答复后,雷军终于拍板说,“做”。
9月26日的凌晨,还在加班的雷军接到了松果团队的电话,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快速赶往松果办公地点对松果芯片做最后检验——能否点亮手机屏幕。这意味着仅是“流片”阶段就投资数百万元的芯片研发,是否能实现重大突破。当松果芯片点亮屏幕的那一刻,雷军说,彼时“我心澎湃”。2月28日正式发布的澎湃S1芯片的命名也由此而来。
这支芯片软硬件团队由小米手机部的创始成员朱凌牵头定方向,同时挖来了不少半导体行业的芯片研发工程师研发人员,结合来自小米的底层系统软件工程师组成。
作为小米的“特种部队”,松果公司的名字也是取自其CEO朱凌在美国捡到的一个超大的松果,长度足足有35厘米,他用鞋盒将松果运了回来,别人觉得不可能有这么大松果,而“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梦想,便是这个低调公司的寓意。
外界觉得华为做十年才成功,小米不可能两三年内做出芯片,雷军对经济观察报说,小米内部做过测算,行业内公司自研芯片从立项到推出实际产品,平均要花5到10年时间,“我们虽然第一次推出芯片就定位在中高端,并且也已经量产了,但在研发芯片上,还是一个小学生,目前也才刚刚开始。”华为“趟过的坑”同样也会出现在小米的路上。
自研芯片背后
小米自研芯片背后,有手机行业大环境的原因,雷军坦称,“手机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在下半场中竞争会更加激烈,做芯片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手机。”
一个困扰中国手机厂商多年的尴尬现实是,虽然它们近年来出货量上有崛起之势。但业内人士却多戏言,“中国手机厂商都在为芯片厂商打工”。因为手机厂商要向芯片厂商缴纳高昂的专利费,有媒体报道,在2016年1月到10月,中国仅在进口芯片上就花费了1.2万亿元,甚至已经超过了进口原油的费用。
小米作为互联网手机的开拓者和领军者,在决定研发芯片的当年,即2014年,雷军微博上分享了一组数据显示,小米销售手机6112万台,较2013年的1870万台增长227%;含税销售额743亿元,较2013年的316亿元增长135%。小米成为当年中国手机厂商出货量居首位的公司。一时风光无两。近两年来虽然小米手机的销量有所收缩,但年出货规模也在五六千万台左右。
经过6年多的演进,智能手机业成了门槛越来越高以及应对情况越来越复杂的行业,这是十年前山寨手机泛滥时期不可同日而语的。面对原材料集体涨价、技术专利要求越来越高、各种资源向大企业集中等诸多新趋势,把手机看作未来物联网时代的重要“入口”级平台的雷军,显然不会放任手机板块随波逐流。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开年,就有各种阴霾围绕着手机厂商,先是元器件涨价带给整机厂商的压力,去年底开始,各种制造业原材料集体涨价的大背景下,手机元器件涨价也不例外,不少手机厂商虽未调价,却纷纷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今年上游供应链管控难度加大,一边是手机竞争激烈利润压缩传导到上游元器件采购上,厂商必然要尽量控制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元器件涨价及供给压力加大,使得元器件采购成了卖方市场,手机厂商要么给上游涨价,要么就可能出现供应链缺货情况。
这对出货量大的苹果、三星以及华为、OPPO、VIVO等并不是大难题,他们庞大的出货量形成了天然的采购主导权。但除了他们,全球出货量前五之外的手机品牌,开始逐渐察觉到上游供应链管控难度加大,尤其是那些出货量少、上游供应链依赖性强的手机厂商,2017年对他们来说并不乐观。
小米芯片正式发布并开始量产,这意味着上游元器件涨价的背景下,小米自己手中更多了一个筹码,在手机最核心的部件芯片采购上,互联网模式起家的小米,长期以来主要采购高通芯片,而一部手机是由成千上万个元器件组成,供应链整体的预测和管理能力非常关键,这也正是去年雷军亲自主抓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原因。
而手机芯片市场被几个芯片巨头垄断,高通芯片在去年整个安卓手机芯片市场份额上占比过半,霸主地位稳固。其他三家联发科、三星和华为海思三家几乎瓜分了其他不到一半的份额,华为海思麒麟芯片排名第四,数量总占比逼近6%。
小米自研手机芯片正式发布的同时,雷军公布了小米的专利数量,目前小米已经获得3612项专利,其中国际1767项。虽然难以与动辄万项专利的世界顶级手机厂商比肩,但雷军强调,手机技术专利申请的周期往往是两到三年时间,而小米去年申请了超过7000项专利。所以,接下来几年里或许会是小米授权量的爆发期。用不了多久,小米授权专利就会达到一万项,跻身世界领先手机专利公司。”
这是手机厂商在技术创新上“秀肌肉”门槛增高的拐点性事件,虽然此前有成功先例,华为的海思芯片历经十年磨砺,终于厚积薄发成就了如今全球出货量第三的华为手机,但除了高通、联发科等专门做芯片的企业外,手机厂商做芯片的只有苹果、三星以及华为。三星还是本来就有这个布局上游产业链基因的企业,近年来,手机技术专利的重要性凸显,一是消费者越来越青睐自有研发专利加身的手机,二是手机厂商之间专利诉讼已经成了一种征战海外的武器,手机领域的专利授权费也不断水涨船高,这笔费用对有专利和无专利的企业影响是一正一反,而这预示着手机领域的玩家,2017年面临着的是研发专利代表下的技术创新突破难度加大,做好手机的投入门槛越来越高。
“小米即将走入第5 年的时候,我们开始思考下一个十年战略。”雷军对经济观察报说,小米重点提出了芯片是未来手机行业技术的至高点,手机芯片是被誉为金字塔尖的科技,“如果想在这个行业里面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我觉得还是要在核心技术上有自主权,公司才能走得远。”
“2014年,小米已经有了足够的用户积累,能够快速形成规模。”在雷军看来这是布局芯片的基础,所以从2014年小米才开始考虑投资做芯片。
目标很明确,投入很坚定。但雷军也很清楚,半导体工业要是没有规模,这件事也无法完成。他告诉经济观察报,小米芯片一年至少要卖几千万时才能实现盈利。“卖100万件,每一颗芯片的研发成本要1000元。卖1000万件,芯每一颗芯片成本要100元。”雷军大概估算了一下,从2014年至今,小米在芯片研发上投入了10亿元以上。
上一篇:iPhone 10周年大改款 9月难上市
下一篇:川普喊话 苹果iPhone返美制造的可能性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6:12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
- 消息称 AMD 将入局手机芯片领域,采用台积电 3nm 工艺
- 苹果搁置反垄断报告的请求遭印度监管机构拒绝,案件将继续推进
- 曝iPhone SE 4首发苹果自研5G基带:明年3月登场
- 曝iPhone 17全系首发3nm A19系列芯片:无缘台积电2nm工艺制程
- 供应链称上游元器件要大降价:国产手机现涨价潮后会主动下调售价吗
- 消息称苹果将拿出近 1 亿美元用于解除印尼 iPhone 16 系列销售禁令
- 消息称塔塔公司收购和硕在印度的唯一一家iPhone工厂,深化与苹果合作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