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澜起、Intel合作项目,真的能实现安全可控?

发布者:未来架构师最新更新时间:2017-05-25 来源: 雷锋网关键字:Intel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雷锋网按:本文作者铁流,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首发。

2016年,清华大学、澜起科技与Intel合作联手研发融合可重构计算和英特尔x86架构技术的新型通用CPU。

在2017年3月,新闻报道: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澜起科技集团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具备自主原创性及国际领先性技术的研发“大鳄”,澜起新型可控数据中心平台项目落户昆山......该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旨在通过自主技术与业界最佳X86处理器技术相融合的强强联手开发模式,为数据中心市场打造一整套自主、可控的高性能处理器、数据保护内存模组及相关软硬件产业化解决方案。

新闻中还提到“业内专家纷纷表示,澜起科技落户昆山意义深远:该项目掌握安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由澜起科技与英特尔等国际领军企业展开高层次战略合作,极大提升昆山科技创新的全球影响力”。

之后关于这个“融合可重构计算和英特尔x86架构技术的新型通用CPU”在网上出现了Intel X86 CPU+FPGA的说法。但其实,这个说法是媒体误读。

澜起津逮CPU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要说明的是,澜起、清华大学与Intel合作,并不是CPU+FPGA,而是CPU+ASIC。CPU部分由Intel负责完成,澜起负责做ASIC。澜起津逮CPU由Intel的X86内核与澜起的可重构计算处理器组成。

可重构计算处理器负责实现安全,澜起就是把安全向下做到硬件这一级,理论上会检查所有的指令,检查X86内核运行时行为是否与预期一致,若一致则执行,如果不符合预期定义的动作都不让执行。而运算功能则由Intel做的X86内核负责。



在分工上,Intel复杂开发CPU内核,清华大学微电子所负责研发可重构计算处理器,澜起负责产业化。可以说,澜起主打的是安全牌。

在市场定位上,虽然一些媒体报道中对于用途加入了诸如“人工智能”“互联网+”这样的词汇。但笔者认为,这有可能是在宣传报道中蹭“热词”,毕竟澜起津逮CPU是把Intel的至强CPU和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做的可重构计算处理器整合到一起,从用途上看应该主要针对的是数据中心。

那么商业市场前景怎么样?

由于大数据、云计算时代即将到来,服务器CPU和物联网一样,都是下一个风口。而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专注于嵌入式平台、手机、平板芯片的ARM,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侵蚀服务器CPU市场。因此,从大方向来看,澜起津逮CPU显然是找对了风口。

由于澜起津逮CPU的CPU部分其实就是Intel的X86内核,因而CPU的性能和稳定性是由Intel提供保障的。对于津逮CPU来说,如果可重构计算处理器的成本能够控制的很低的话,加上如果能抢占风口,那还是有一定市场前景的。

不过,虽然在宏观上前景可以期待,但在细节上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由于津逮CPU是CPU+ASIC,这样一来,相对于Intel的CPU,增加的ASIC会带来成本上的提升。如果ASIC的成本控制的很低,相对于Intel单独的CPU价格提升非常有限,那么,通过一些商业合作模式,或者国家出台政策优惠扶持的话,国内浪潮、联想、曙光这些服务器整机厂商还是会采购津逮CPU的。

但是,如果CPU+ASIC的成本会大幅提升,即便国内整机厂商采购了津逮CPU,但整机产品的价格会相对于只用Intel的服务器CPU高很多,这样一来,同样的性能,澜起津逮CPU却比Intel的CPU有更贵的价格,那么在商业市场上,对于普通商业客户来说,何必为自己不需要的可重构计算处理器买单呢?直接买Intel的服务器CPU不是更划算?

在这种情形下,即便有政策、资金扶持,但由于价格大幅上涨,会导致鲜有民间客户愿意采购,而这又会直接导致整机厂没有采购澜起津逮CPU的意愿。毕竟在市场经济时代,如果无法形成持之以恒的获利模式,即便国家政策、资金扶持,也是只能帮一时,不可能帮一世——即便一时依靠政策卖出去了,无法形成一套盈利模式,也无法长久。

对于国外市场来说,即便CPU+ASIC的成本控制的很低,也未必能打开国外市场。

西方对中国的芯片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在剽窃西方技术,中国的芯片大多存在知识产权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芯片背后有政府支持,普遍往芯片里加后门,因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

对于第一种观点,一方面折射出国内部分公司确实在侵权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很多西方人的傲慢与偏见。对于第二种观点,恐怕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虽然斯诺登曝光美国科技公司普遍配合美国情报部门搜救情报,但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中国也这么干,这种认为中国会往国产芯片里加后门的观点,显然是以己度人的西方思维的产物。

不过,西方的这种傲慢和偏见,会直接导致在西方国家不太容易打开市场,毕竟建数据中心的大多是政府和大型企业,而相对于津逮CPU这种加了中国方面的做的可重构计算处理器块的CPU,西方政府和公司恐怕会认为,直接买Intel的CPU会更安全。这对于澜起津逮CPU打开西方国家市场是非常不利的。而亚非拉国家的市场相对小一些,而且这些国家国内舆论基本跟着西方国家的舆论走,这对津逮CPU来说也是比较糟糕的情况。

津逮CPU能否实现安全可控

澜起的CPU部分其实就是Intel的内核。考虑到Intel的一些黑历史,比如对于ME存在的漏洞,国外科技曝料网站Semiaccurate表示:5年前就开始向英特尔公司提这个漏洞,英特尔公司10年来对该漏洞不屑一顾。而且英特尔一直回避ME技术架构的话题,没人真正知晓该技术的真正目的,以及是否可以做到完全禁用。直到2017年3月底安全研究者Maksim提交了该漏洞,证实了其存在的安全风险。Intel才表示,十年来的产品都因高危漏洞存在安全隐患。

通过对某些国外X86 CPU的严格测试,可以确认存在功能不明确的“多余”模块,它不是一般意义的调试接口,而是由特定的CPU芯片引脚控制,可读写CPU内部状态寄存器、读写指定存储区域、激活特定的微代码段执行某个处理流程、并且可以对CPU进行复位。同时,还发现其存在未公开指令,包括加解密、浮点操作在内共计二十余条,其中,有三条指令在用户模式就可以使机器死机或重启,作用机制直接穿透各种软件保护措施,防护软件不能感知;普通应用程序中嵌入一条即可使系统宕机。

在这种情况下,加一个可重构计算处理器是否能真的实现100%安全,恐怕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津逮CPU能进入安全市场么?

如果CPU+ASIC存在成本大幅提升的问题,或者将来市场表现一般的话,有可能就需要政府采购来续命了。而在国内安全市场,之前说了,这种CPU+ASIC是否能真的实现100%安全,还是未知数,安全市场是否会买账也无从得知。至于澜起津逮CPU能否打进安全市场,还要经过安全可控评估。

不过,考虑到以往的先例:

兆芯拿VIA的技术穿马甲接连获得核高基巨额资金扶持,并在政府保密电脑方面推广;

宏芯拿IBM的Power8穿马甲就打上自主可控标签;

某公司拿核高基的钱做了一款32核Cortex A57服务器芯片,还将进入特殊市场;

某公司以购买ARM IP授权,开发了一款“安全”手机芯片(CPU部分为8核ARM Cortex A53),并与合作伙伴打造了“安全手机”,该“安全手机”定价4000元左右,并与央企单位达成供货意向,而且后续还将面向国家众多涉及安全的行业领域、政企市场全面推广;

以及新闻中报道的:“业内专家纷纷表示,澜起科技落户昆山意义深远:该项目掌握安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由澜起科技与英特尔等国际领军企业展开高层次战略合作,极大提升昆山科技创新的全球影响力”。

有这些先例的情况下,笔者对安全可控评估不抱过多期待,所以如果澜起津逮CPU将来打击党政军市场,也丝毫不会感到意外。

关键字:Intel 引用地址:清华大学、澜起、Intel合作项目,真的能实现安全可控?

上一篇:分析师:联发科将暂缓高端重新聚焦中低端芯片
下一篇:360回归A股之路再进一步: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出炉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6:35

英特尔公布第一季度财报:净利同比增3%
北京时间4月15日凌晨消息,英特尔周二公布了201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英特尔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93亿美元增长3%,营收则与去年同期持平,主要由于该公司业绩因PC需求疲软和美元走强而受损。 在这一财季,英特尔的净利润为19.9亿美元,每股收益41美分,这一业绩好于去年同期。2014财年第一季度,英特尔的净利润为19.3亿美元,每股收益38美分。汤森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英特尔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为41美分。 英特尔第一季度营收为127.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27.6亿美元相比基本持平,符合该公司此前预期的128亿美元(上下浮动3亿美元)。该季度英特尔的毛利率为60.5%,高于去年同
[半导体设计/制造]
英特尔“AI赋能”大学计划首站落地
产教融合助力AI创新人才培养,英特尔“AI赋能”大学计划首站落地 2021年6月22日,上海——今日,英特尔“AI赋能”大学计划全国高校行——上海大学站课程落地仪式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圆满举行。落地仪式上,英特尔联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以下简称“中软协”)与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以下简称“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一同签署了“AI赋能”大学计划框架协议。未来,各方将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赋能高校人工智能(AI)创新人才培养,开启协同育人新篇章。 英特尔“AI赋能”大学计划全国高校行——上海大学站签约仪式 英特尔公司物联网事业部教育及企业行业总经理黄薇表示:“近年来,英特尔与教育界伙伴紧密合作,
[嵌入式]
<font color='red'>英特尔</font>“AI赋能”大学计划首站落地
观点:2011年英特尔仍将错过移动处理器市场
英特尔 ( Intel )与ARM目前已经在系统领域正面冲突,谁会胜出?有分析师认为英特尔赢面仍大,但也有分析师不这么认为。 “到目前为止,英特尔一直没赶上超便携(ultramobile)市场的热潮,看来在2011年也无法取得这方面的动力。”投资顾问机构Piper Jaffray的分析师Auguste Gus Richard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报告中指出:“英特尔的问题是,越来越多软件开发商将焦点集中在ARM平台,随着这股力量不断成长,相关应用程序日益增加,英特尔越来越难扭转市场的方向。” 还有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不看好英特尔的32纳米 智能手机 处理器平台Medfield能在2011上半年问世,或是在2011年、
[工业控制]
英特尔携手合作伙伴,打造更智能的会议解决方案
当前,企业协作环境日益进化,终端用户对于远程协作,尤其是视频会议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英特尔正凭借一系列领先的软硬件产品组合和强大的生态系统优势,携手合作伙伴积极投入到智能会议解决方案的开发之中。近年来,诸多优秀成果涌现,极大满足了新时期企业对于远程协作的多元需求。 Zoom1 Zoom是全球领先的云视频会议服务提供商,旨在提供便捷、稳定、可移动的视频会议使用体验,以帮助用户随时随地连接团队及合作伙伴,便捷开启高清视频会议。 2013年以来,Zoom先后推出了Zoom Chat和Zoom会议室等一系列产品,至今已可提供面向会议、培训与技术支持的网络视频服务,基于协作的智能会议室,新一代的企业电话系
[网络通信]
<font color='red'>英特尔</font>携手合作伙伴,打造更智能的会议解决方案
英特尔、三星、台积电,三巨头竞争先进工艺
摩尔定律推动半导体业进步,之前主要依靠两大法宝,一个是工艺尺寸缩小,另一个是硅片直径增大,显然以工艺尺寸缩小为主。因为硅片尺寸从2000年进入12英寸之后,没有再往18英寸迈进。 尺寸缩小的步伐一路走来相当顺利,基本上是每两年前进一个工艺台阶,如2007年的采用HKMG工艺的45纳米,2009年的32纳米,2011年釆用FinFET 3D工艺 的22纳米,及2013年的14纳米。显然之后的10纳米,7纳米及5纳米进程,业内在工艺制程尺寸定义等方面存有争议,其中英特尔认为要依晶体管密度来计,及定律开始变缓,可能要24-36月才前进一个工艺台阶。 但是不用争议,英特尔在HKMG及FinFET 3D工艺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业内
[半导体设计/制造]
<font color='red'>英特尔</font>、三星、台积电,三巨头竞争先进工艺
英特尔基带芯片获苹果新款iPhone一半订单
英特尔(Intel)在行动装置市场传出捷报,英特尔4G LTE数据机(Modem)晶片传已强势挤进苹果(Apple)预计9月发表的新款iPhone供应链,且英特尔拿下订单比重上看5成,远高于业界预期。半导体业者透露,英特尔该款晶片晶圆代工将交由台积电,封装由英特尔自行操刀,测试大单则由京元电拿下。不过,相关业者对于订单消息均未证实。 半导体业者表示,英特尔在全球行动装置市场争霸赛落居下风,处理器晶片难敌ARM大军强力攻势,英特尔甚至被迫裁员1.2万人,约占全球员工1成,然英特尔在Modem晶片部分却传出捷报,英特尔拿下苹果新款iPhone约5成订单,远超过业界原本预期3成订单比重。 事实上,高通(Qualcomm)日
[手机便携]
晨星:当智能电视的英特尔
    全球数码电视芯片龙头F-晨星(3697)预计明年第1季与联发科正式合并,虽联发科为存续公司,但预料合并后数码电视芯片及数码机上盒芯片2大产品线将由F-晨星董事长梁公伟掌舵主导,以发挥F-晨星既有优势落实双M集成效益,抢攻智能电视芯片龙头地位。      梁公伟昨(1)日指出,「运算能力将成为智能电视芯片设计上最大的挑战,实现物美价廉更是IC设计的天职。」以下为本报访谈纪要。      问:数码电视市场发展趋势为何?      答:3D已是电视基本配备了,今年是智能电视元年。对IC设计而言,进入智能电视时代,要具备CPU(中央处理器)的运算力、GPU(绘图芯片)的图象力,集成起来就是「运算能力」。相当于我们要扮演着上一世纪PC
[手机便携]
英特尔、AMD、Arm 等为小芯片互连制定UCIe标准
今天,英特尔、AMD、Arm、Google Cloud、Meta、微软公司、高通公司、三星和台积电等公司宣布建立一个小芯片互联标准UCIe。    UCIe(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将是一个开放的小芯片互连协议,将满足客户对可定制封装要求。 据报道,创始公司批准了UCIe 1.0规范,旨在在封装级建立无处不在的互连,利用了成熟的 PCI Express (PCIe) 和 Compute Express Link (CXL) 行业标准。    IT之家了解到,这套标准将让不同制造商的小芯片之间的互通成为可能,允许不同厂商的芯片进行混搭。 据AnandTech报道,今天
[半导体设计/制造]
<font color='red'>英特尔</font>、AMD、Arm 等为小芯片互连制定UCIe标准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