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刊出题为「廉颇老矣的台积电和少年得志的中芯国际,红色资本挥鞭东指」的专文,深度分析台积电创立30年来的历程,以及董事长张忠谋的创业故事。
文中回顾了1987年张忠谋创立台积电后,过去30年该公司的成长变化,相关段落摘述如下:
走过了30年历史,张忠谋带领下的台积电成长为参天大树,比肩英特尔、三星。 在这一过程中,也经历了创业、成长、成熟和起飞阶段。
1987~1994年上市前,张忠谋认为要做世界级的事,必须有世界级的人,坚定不移地从美国引进人才,在台湾政府支持下引进国外先进IC半导体技术;
1994~2000年成长期,先是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取得资本支持,之后从客户角度出发,配合客户制定专属技术,推出「群山计划」赢得德仪、意法半导体、摩托罗拉等巨头;
2000年台积电出手购并德基半导体和世大集成电路,一举成为全球最大晶圆代工企业。
有意思的是,收购世大导致不少该公司主管及工程师出走上海,其中就有中芯国际创始人、前执行长张汝京,意外奠定了中国半导体的工业基础,也因此展开了十几年的恩恩怨怨。
2001~2008年成熟期,台积电先后投产了超大晶圆12厂和14厂,产能大幅提升。 2005年张忠谋一度卸任执行长,但2008年金融海啸使台积电濒临亏损。
2009~2016年,受惠智能手机的爆发,台积电迎来了最舒服的一段时光。
2009年,退居2线的张忠谋重新执掌台积电,首先将2010年的资本支出上调一倍。 在金融危机的余威下,两位独董极力反对,张忠谋则力排众议,盖出连自家业务都担心卖不出去的庞大产能。
这一年也是三星、苹果、宏达电hTC(2498)等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的一年,IC半导体出货量快速提升。 Fabless+代工的模式开始兴起,专业分工明确后,高通、联发科(2454)、展讯等IC设计企业,纷纷采取与台积电、联电(2303)合作的Foundry-Fabless模式。
同样在2009年,财大气粗的阿布扎比主权基金收购超威(AMD)的制造事业部与特许半导体,成立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 钱和技术都有了,新的对手一度引发了外界对于台积电的担忧。
2010年,张忠谋跳过当时应当推出的32nm,直接推出28nm技术,一举成功量产,而三星与格罗方德的生产良率却始终无法提升,台积电一举赢得iPhone 6及后续芯片的订单。
2010年博通财务长曾表示,他担心台积电把对手甩得太远,结果在28nm制程,「很可能我们只有一个(代工)选择」。
确认28nm将会大成功后,张忠谋每个月对高阶主管耳提面命,要他们不要松懈,「乘胜追击」。 台积电针对智能手机芯片设计的主流制程,一连推出4个版本,几乎年年改版,让对手穷于追赶。 28nm创造了其历史上最赚钱、称霸时间最长的产品。
紧接着就是智能手机爆发的浪潮,产能到头来根本还不够用。 选对技术并及时量产,拉开了与其他对手的距离。
眼看追赶无望,三星决定采取张忠谋高举高打的做法,押注14nm,并向苹果承诺产出的芯片,技术规格要比台积电好、量产时间比台积电早半年,也真的一一做到。 对三星通吃A9处理器订单的担忧,也一度引发台积电股价的大跌。
但台积电将28nm的4连击策略搬到了16nm上。 第1代产品虽不如三星,但2代已不相上下,第3代就通吃了iPhone 7的处理器订单。 而三星只有一次打补丁的改版,外界评价不高。 三星纵有财力、人力和物力,却没有台积电的客户规模,即便出了几代产品,也没有销量。
在规模经济的优势下,台积电有底气打价格战,2015年底格罗方德在低阶28nm与台积电争夺市场,台积电祭出降价大旗,格罗方德的28nm订单荡然无存。
2016年1月格罗方德产能利用率低到3成以下,甚至将美国纽约厂的闲置机台一台台胶封起来。 在分析师、客户的眼里,三星、格罗方德都已被台积电拉开距离。 在晶圆代工领域,「未来十年看不到对手」,一位大客户评论。
上一篇:华为跃升中国消费者购买新机第一品牌
下一篇:苹果每卖出一部iPhone X 三星就能赚110美元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7:19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