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大陆显示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液晶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中国大陆OLED产业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浪潮。这至少两三千亿元的产线投资都瞄向了柔性AMOLED。维信诺公司代表张德强博士认为,中国大陆OLED产业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在技术研发水平上,中国大陆与国际同步;在产业化过程当中,中国大陆紧随韩国,冲在了日本的前头。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千亿元资金砸向柔性AMOLED,中国面板厂商必须背水一战
但是柔性AMOLED没有前人的经验,中国面板厂商需要靠自己摸索,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指出,现在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已经投资建设这么多条柔性AMOLED生产线,没有退路了,必须背水一战。
柔性AMOLED有机会实现换道超车
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从零起步,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在产能上即将实现超越。与液晶相比,中国大陆OLED的技术基础更好,在OLED短短的30年历史当中,中国已经拥有像维信诺这样具有21年历史的OLED企业。在OLED技术研发上,中国大陆企业与韩国几乎是同步开始的。也正因为如此,维信诺主导制定国际柔性显示标准,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的技术话语权。
在OLED产业上,虽然中国大陆面板企业落后韩国企业,但是通过这两三年来的大量投资,中国大陆企业正紧跟韩国企业的步伐。维信诺、京东方、天马、和辉光电、华星光电、信利、柔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新产线的投资建设,希望抢先分到柔性AMOLED市场的一杯羹。像维信诺公司的柔性AMOLED面板已经实现量产并在终端厂商实现应用。
维信诺技术负责人黄秀颀博士认为,OLED技术还没有定型,中国大陆OLED的机会比LCD的更大。当年中国大陆引进液晶产线的时候,LCD的技术比较成熟,很难与竞争对手比拼。但是现在OLED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不同技术路线还在同步发展和相互竞争、淘汰当中,中国大陆企业有机会将OLED技术推向更加成熟的阶段。同时,正因为OLED技术不成熟,需要进步,领跑者会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但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摸索,而后发者可能会有更大的优势,因为后发者有合作伙伴更多的支持,在研发速度和量产速度上会比领跑者更快一些。IHS显示研究总经理谢勤益也指出,国内厂商有三星前例可循,学习曲线会更短。
对于柔性显示技术来说,现在还处于发展的早期。张德强认为,柔性显示技术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现曲面屏、全面屏;第二个阶段,是实现折叠显示屏;到第三个阶段,是实现可自由卷曲的显示屏。黄秀颀指出,正因为柔性AMOLED不是停滞不前,还在不断更新变化当中,中国面板企业只要能够抓住机会点就有可能实现换道超车。
柔性AMOLED面临生态链挑战
中国柔性AMOLED机遇巨大,挑战同样巨大。黄秀颀通过对柔性AMOLED上游、中游、下游进行梳理发现,柔性AMOLED的挑战不只是来自面板厂商单一因素的挑战,柔性AMOLED有可能重塑终端供应链,所以柔性AMOLED更大的挑战是来自生态链的挑战。
从中游厂商来看,如果AMOLED由刚性进入柔性阶段,面板厂商会面临应力管控的难题。应力管控就会牵扯到面板堆叠结构设计,而堆叠结构设计的难点在于要同时满足电学性能、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而且要实现三者的平衡。如果柔性AMOLED进入卷曲屏阶段,可能中游其它类型的厂商也需要跟着突破,例如,需要柔性电路、柔性电池、柔性结构与柔性外观材料等。
从上游厂商来看,随着AMOLED变柔性之后,可能需要新的材料、部件、设备,例如,衬底PI、封装材料、OCA等材料,柔性盖板、超薄偏光片、支撑膜、柔性触控等部件,PI涂布固化设备、ALD与TFE设备、激光剥离设备、COP设备、柔性贴合设备等。黄秀颀进一步指出,刚性LCD模组到刚性AMOLED模组转移时并不难,但是到柔性阶段之后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到可折叠阶段甚至连材料都没有。过去偏光片很厚,但是柔性AMOLED需要更薄的偏光片,可能原来偏光片的材质就需要改变了。
从下游厂商来看,到折叠屏阶段,终端厂商需要考虑弯折部分铰链的设计,软件、操作系统层面也要跟着优化。黄秀颀强调,终端厂商还没有确定折叠屏手机的最终形态,这对上游、中游厂商影响很大,例如,如果没有确定折叠屏手机是内折还是外折的话,上游厂商两种方案都要做,这等于要花两倍的时间、金钱、精力去研发,终端厂商的决定牵一发而动全身。AMOLED进入柔性阶段之后,上游、中游和下游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梁新清也指出,国内AMOLED产业氛围和实际水平有一定差距,LCD产业相对成熟,设备、材料和工艺稳定,比较容易,但是OLED不确定的地方太多了,韩国厂商的荫罩形状和像素排布一直在调整,这也说明OLED工艺和材料不稳定,设备也在改进当中,OLED还处于研发和量产的相互推进的过程中。从蒸镀上说,OLED蒸镀次数多、重复率高、控制精度要求准,曝光次数从5次变成11次,难度很大,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
转变理念才有可能抓住柔性显示机遇
柔性AMOED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面板厂商该如何克服挑战、抓住机遇呢?
回顾一下国际OLED产业化的过程对于国内发展OLED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日本是最早推动OLED产业化的,至今日本也保留着大量的OLED技术专利,但是日本企业为何停止OLED产业化进程呢?梁新清认为,日本在面板技术上苦于技术钻研,但是没能做出合格品,只能放弃。也就是说“日本虽然配套能力很强,但是太保守了,对OLED兴奋不起来。”
我国台湾同样很早推进OLED产业化,而且中国台湾半导体和面板技术都不错,最后为何不得不放弃呢?甚至说OLED技术不行。梁新清指出,中国台湾遇到了迈不过去的坎,之前中国台湾在推动OLED产业化的过程中投资了不少资金,但是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OLED不行,因此只能放弃。
但是三星通过供应链垂直整合,建立属于自己的产业生态链,最终将柔性AMOLED推向了市场。这说明OLED产业需要上下游厂商共同配合,共同推动。梁新清指出,在OLED制造过程中无法保证没有坏点,可能生产出来就带Mura,需要进行修正才能成为合格品。这和LCD不一样,当LCD出现Mura的时候,通常面板厂商会通过改进工艺来解决,所以如果用LCD的研发管理理念来做OLED可能行不通。
中国面板厂商在推进OLED的过程中必须转变理念,梁新清指出,中国面板厂商在做OLED的时候要非常重视与材料、设备、半导体等企业的配合,通过团战的方式来提升OLED的品质。
黄秀颀也指出,现在中国大陆企业慢慢意识到,光面板厂商无法推动OLED产业化进程,需要联合上下游企业,组成生态链。这一点在柔性屏、折叠屏阶段上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除了理念的上的转变之外,中国面板厂商还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把握时势。三星之所以能够在AMOLED领域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长期的技术投入,三星为了能够量产柔性AMOLED,光研发投入就达到16年之久。中国面板厂商如果不持续创新很难追上三星的步伐。此外,还要把握时势。时势造英雄。要抓住风口,这样才能追赶上竞争对手,甚至完成超越。
以上是关于手机便携中-千亿元资金砸向柔性AMOLED,中国面板厂商必须背水一战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上一篇:从笔记本和汽车到智能手机 重庆三大电子产业
下一篇:联发科是如何在NB-loT市场“等风来”?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7:37
- 曝iPhone SE 4首发苹果自研5G基带:明年3月登场
- 曝iPhone 17全系首发3nm A19系列芯片:无缘台积电2nm工艺制程
- 供应链称上游元器件要大降价:国产手机现涨价潮后会主动下调售价吗
- 消息称苹果将拿出近 1 亿美元用于解除印尼 iPhone 16 系列销售禁令
- 消息称塔塔公司收购和硕在印度的唯一一家iPhone工厂,深化与苹果合作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