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元资金砸向柔性AMOLED,中国面板厂商必须背水一战

发布者:落寞梦惊最新更新时间:2017-11-27 来源: 电子产品世界关键字:面板  AMOLED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大陆显示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液晶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中国大陆OLED产业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浪潮。这至少两三千亿元的产线投资都瞄向了柔性AMOLED。维信诺公司代表张德强博士认为,中国大陆OLED产业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在技术研发水平上,中国大陆与国际同步;在产业化过程当中,中国大陆紧随韩国,冲在了日本的前头。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千亿元资金砸向柔性AMOLED,中国面板厂商必须背水一战

  但是柔性AMOLED没有前人的经验,中国面板厂商需要靠自己摸索,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指出,现在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已经投资建设这么多条柔性AMOLED生产线,没有退路了,必须背水一战。

  柔性AMOLED有机会实现换道超车

  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从零起步,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在产能上即将实现超越。与液晶相比,中国大陆OLED的技术基础更好,在OLED短短的30年历史当中,中国已经拥有像维信诺这样具有21年历史的OLED企业。在OLED技术研发上,中国大陆企业与韩国几乎是同步开始的。也正因为如此,维信诺主导制定国际柔性显示标准,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的技术话语权。

  在OLED产业上,虽然中国大陆面板企业落后韩国企业,但是通过这两三年来的大量投资,中国大陆企业正紧跟韩国企业的步伐。维信诺、京东方、天马、和辉光电、华星光电、信利、柔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新产线的投资建设,希望抢先分到柔性AMOLED市场的一杯羹。像维信诺公司的柔性AMOLED面板已经实现量产并在终端厂商实现应用。

  维信诺技术负责人黄秀颀博士认为,OLED技术还没有定型,中国大陆OLED的机会比LCD的更大。当年中国大陆引进液晶产线的时候,LCD的技术比较成熟,很难与竞争对手比拼。但是现在OLED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不同技术路线还在同步发展和相互竞争、淘汰当中,中国大陆企业有机会将OLED技术推向更加成熟的阶段。同时,正因为OLED技术不成熟,需要进步,领跑者会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但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摸索,而后发者可能会有更大的优势,因为后发者有合作伙伴更多的支持,在研发速度和量产速度上会比领跑者更快一些。IHS显示研究总经理谢勤益也指出,国内厂商有三星前例可循,学习曲线会更短。

  对于柔性显示技术来说,现在还处于发展的早期。张德强认为,柔性显示技术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现曲面屏、全面屏;第二个阶段,是实现折叠显示屏;到第三个阶段,是实现可自由卷曲的显示屏。黄秀颀指出,正因为柔性AMOLED不是停滞不前,还在不断更新变化当中,中国面板企业只要能够抓住机会点就有可能实现换道超车。

  柔性AMOLED面临生态链挑战

  中国柔性AMOLED机遇巨大,挑战同样巨大。黄秀颀通过对柔性AMOLED上游、中游、下游进行梳理发现,柔性AMOLED的挑战不只是来自面板厂商单一因素的挑战,柔性AMOLED有可能重塑终端供应链,所以柔性AMOLED更大的挑战是来自生态链的挑战。

  从中游厂商来看,如果AMOLED由刚性进入柔性阶段,面板厂商会面临应力管控的难题。应力管控就会牵扯到面板堆叠结构设计,而堆叠结构设计的难点在于要同时满足电学性能、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而且要实现三者的平衡。如果柔性AMOLED进入卷曲屏阶段,可能中游其它类型的厂商也需要跟着突破,例如,需要柔性电路、柔性电池、柔性结构与柔性外观材料等。

  从上游厂商来看,随着AMOLED变柔性之后,可能需要新的材料、部件、设备,例如,衬底PI、封装材料、OCA等材料,柔性盖板、超薄偏光片、支撑膜、柔性触控等部件,PI涂布固化设备、ALD与TFE设备、激光剥离设备、COP设备、柔性贴合设备等。黄秀颀进一步指出,刚性LCD模组到刚性AMOLED模组转移时并不难,但是到柔性阶段之后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到可折叠阶段甚至连材料都没有。过去偏光片很厚,但是柔性AMOLED需要更薄的偏光片,可能原来偏光片的材质就需要改变了。

  从下游厂商来看,到折叠屏阶段,终端厂商需要考虑弯折部分铰链的设计,软件、操作系统层面也要跟着优化。黄秀颀强调,终端厂商还没有确定折叠屏手机的最终形态,这对上游、中游厂商影响很大,例如,如果没有确定折叠屏手机是内折还是外折的话,上游厂商两种方案都要做,这等于要花两倍的时间、金钱、精力去研发,终端厂商的决定牵一发而动全身。AMOLED进入柔性阶段之后,上游、中游和下游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梁新清也指出,国内AMOLED产业氛围和实际水平有一定差距,LCD产业相对成熟,设备、材料和工艺稳定,比较容易,但是OLED不确定的地方太多了,韩国厂商的荫罩形状和像素排布一直在调整,这也说明OLED工艺和材料不稳定,设备也在改进当中,OLED还处于研发和量产的相互推进的过程中。从蒸镀上说,OLED蒸镀次数多、重复率高、控制精度要求准,曝光次数从5次变成11次,难度很大,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

  转变理念才有可能抓住柔性显示机遇

  柔性AMOED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面板厂商该如何克服挑战、抓住机遇呢?

  回顾一下国际OLED产业化的过程对于国内发展OLED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日本是最早推动OLED产业化的,至今日本也保留着大量的OLED技术专利,但是日本企业为何停止OLED产业化进程呢?梁新清认为,日本在面板技术上苦于技术钻研,但是没能做出合格品,只能放弃。也就是说“日本虽然配套能力很强,但是太保守了,对OLED兴奋不起来。”

  我国台湾同样很早推进OLED产业化,而且中国台湾半导体和面板技术都不错,最后为何不得不放弃呢?甚至说OLED技术不行。梁新清指出,中国台湾遇到了迈不过去的坎,之前中国台湾在推动OLED产业化的过程中投资了不少资金,但是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OLED不行,因此只能放弃。

  但是三星通过供应链垂直整合,建立属于自己的产业生态链,最终将柔性AMOLED推向了市场。这说明OLED产业需要上下游厂商共同配合,共同推动。梁新清指出,在OLED制造过程中无法保证没有坏点,可能生产出来就带Mura,需要进行修正才能成为合格品。这和LCD不一样,当LCD出现Mura的时候,通常面板厂商会通过改进工艺来解决,所以如果用LCD的研发管理理念来做OLED可能行不通。

  中国面板厂商在推进OLED的过程中必须转变理念,梁新清指出,中国面板厂商在做OLED的时候要非常重视与材料、设备、半导体等企业的配合,通过团战的方式来提升OLED的品质。

  黄秀颀也指出,现在中国大陆企业慢慢意识到,光面板厂商无法推动OLED产业化进程,需要联合上下游企业,组成生态链。这一点在柔性屏、折叠屏阶段上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除了理念的上的转变之外,中国面板厂商还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把握时势。三星之所以能够在AMOLED领域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长期的技术投入,三星为了能够量产柔性AMOLED,光研发投入就达到16年之久。中国面板厂商如果不持续创新很难追上三星的步伐。此外,还要把握时势。时势造英雄。要抓住风口,这样才能追赶上竞争对手,甚至完成超越。

    以上是关于手机便携中-千亿元资金砸向柔性AMOLED,中国面板厂商必须背水一战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面板  AMOLED 引用地址:千亿元资金砸向柔性AMOLED,中国面板厂商必须背水一战

上一篇:从笔记本和汽车到智能手机 重庆三大电子产业
下一篇:联发科是如何在NB-loT市场“等风来”?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7:37

2014年AMOLED市场需求预测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NPDDisplaySearch的观察,大屏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快速发展,成为2013年平面显示器(FPD)产业发展的最积极驱动力;预计AMOLED手机面板出货将从2012年的1.34亿片成长到2.17亿片,加上随着手机荧幕逐步增大,AMOLED面板需求将从2013年第一季的26万3000平方公尺提高到2014年第一季的55万7000平方公尺。   根据NPDDisplaySearch平面显示器供需和支出季报(QuarterlyFPDSupply/DemandandCapitalSpendingReport)指出,2013下半年AMOLED面板供应将较为吃紧,供需比将在第四季下降到1%,这意味着可能出现供应短缺。
[手机便携]
可折叠OLED面板市场快速扩张,中国厂商或今年开始量产
集微网消息 据韩国媒体消息,市场调查机构UBIResearch在10月28日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可折叠OLED面板的出货量将在2021年达到890万台。到2025年,可折叠OLED面板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4900万台,年均增长率达到53%。 而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预测更加乐观。该公司认为,可折叠OLED面板出货量将从2021年的1000万台增长至2025年的6661万台,这意味着年均增长率将达到61%。 可折叠OLED面板销售额也有望从2021年的16.1亿美元跃升至2025年的82.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50%。2028年出货量将超过1亿部,预计每10部OLED智能手机中就有一部配有可折叠面板。 目前可折叠OLED面板
[手机便携]
总投资80亿元,天马厦门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点亮
2月15日,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天马显示科技 )举行第六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项目产品点亮仪式。 据悉,天马显示科技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TM18) 总投资480亿元,于2020年5月全面开工建设,并于2021年5月实现主厂房全面结构封顶。2021年9月13日,项目首台核心设备蒸镀机顺利搬入。 此前,深天马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设计产能为月加工柔性显示基板48千张,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全球最先进的柔性AMOLED单体工厂,也是厦门史上投资最大的单体高科技制造项目,建成后将助力天马运营管理的柔性AMOLED产能规模跻身全球前三。
[手机便携]
锁定可挠式商机面板厂投资快马加鞭
   显示器面板业界因市况不佳,近几年来对执行新设备投资犹豫不前,然2014年下半,可望重启对可挠式显示器的资本支出。韩国显示器业者将可挠式面板视为新取胜机会,大陆、台湾等显示器业者也纷纷加入投资行列。上游设备厂对可挠式显示器即将带来的商机,抱持着高度期待。   据韩国电子新闻报导,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将于8月完成6代可挠式显示器相关资本支出,乐金显示器(LG ​​Display)、京东方、友达等面板厂也将加速筹备量产可挠式显示器。   乐金显示器10月将执行龟尾厂6代可挠式面板资本支出项目。乐金显示器计划投资以投片量计算每月1.5万片规模的生产设备,2014年将先投资一半,架构7,500片生产设备。其余将配
[手机便携]
面板大战开打 三星跨海抢Micro LED技术与人才
  韩国 三星 电子正在和时间赛跑,准备在2018年1月7日CES(美国消费性电子展)上,抢先展示 Micro LED (微发光二极管)电视。 这一次协助 三星 生产相关产品的供应链,部分来自台湾,让鸿海集团高度关注, 三星 今年挟OLED显示技术赚大钱,如今还要挖角台湾的 Micro LED 供应链 。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三星近期加码与台厂 Micro LED 供应链合作,让鸿海集团高度关注,三星今年挟OLED显示技术赚大钱,如今还要挖角台湾的Micro LED供应链,郭台铭再也无法坐视,新一波面板大战正要展开。   根据《财讯》指出,韩国三星电子正在和时间赛跑,准备在2018年1月7日CES(美
[嵌入式]
索尼成功研发20.5英寸单色有机EL面板
    索尼在2012年11月25~29日于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医疗放射仪器设备学会“RSNA2012”上展出了用于医疗放射领域的单色有机EL面板。该公司打算利用有机EL面板比液晶面板的黑色再现性等更为出色的优点,将其作为能够实现与胶片同等的医用图像的显示器方案。 2012年11月中旬于德国举行的“MEDICA 2012”上索尼的展台,展示了彩色有机EL   此次展示的有机EL面板为20.5英寸、2048×2560像素。据索尼介绍,该面板通过利用在电视台用显示器的开发中培育起来的技术,实现了出色的黑色再现性。最低亮度为0.001cd/m2以下,校正时的最高亮度为500cd/m2。
[家用电子]
AMOLED将取代LTPS TFT-LCD成为手机主流面板
    根据IHS Technology最新的调查显示,2016年第一季,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器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1%,较去年同期的12%更大幅成长。 2016年3月,AMOLED智能手机面板的单位出货量达到3,170万台,较上个月增加23%。尽管在今年初,用于智能手机的低温多晶硅 (LTPS)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面板出货量较AMOLED面板出货量更高2.5倍,今年3月,这一数字已经降低到1.3倍了。 IHS Technology资深分析师Brian Huh认为,随着成本降低以及更多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更青睐AMOLED既轻且薄的外形尺寸、色饱和度更佳、对比度更高以及其他差异化特色
[手机便携]
安富利发布赛灵思视频套件和LCD面板套件
安富利公司旗下安富利电子元件部 (Avnet Electronics Marketing) 宣布推出赛灵思Xilinx® Spartan®-3A DSP 1800A视频套件和NEC 6.5英寸LCD面板套件。这两种套件为视频监控、机器视觉、视频处理和嵌入式LCD面板接口应用提供了初期预研、原型验证和设计开发的解决方案。 安富利的赛灵思Spartan®-3A DSP 1800A视频套件是一个完整的综合平台,包括新的NEC 6.5英寸LCD面板套件、Avnet PS-Video EXP模块和Spartan-3A DSP入门套件。它支持多种视频输入和输出格式,通过Spartan-3A DSP FPGA的灵活性,为设计人员考察视频应用设计提
[家用电子]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