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北斗产业链: 上游芯片研发破局 中下游多场景突破

发布者:SereneSpirit最新更新时间:2018-05-2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关键字:北斗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戴春晨 ,杨蕊青 哈尔滨、广州报道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中,终端集成、系统集成等中游环节产值占比为51.92%;下游运营服务占比增长到36.81%,在产业链各环节中涨幅最快。

举国关注“芯片自主”的时下,一批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登入产业的舞台。

5月23日至25日,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哈尔滨拉开帷幕,中海达、华大北斗等一批国内企业先后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产品。

过去数年,缺“芯”是国内卫星导航产业的痛点。如今,随着一批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进入市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缺“芯”困局呈现“散点突破”的态势。北斗芯片研制已实现设计与封装,实现中国人的独立自主。这与国内北斗企业长年坚持自主研发路线分不开。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到2550亿元,较2016年增长20.4%。国内卫星导航设备营销总规模相较于全球市场,占比逐年提高,已接近15%。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占比为35.4%,达到902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较2016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在产业链中下游,国内卫星导航产业更是呈现出“全线覆盖”的大势——伴随着北斗系统建设的推进,北斗技术应用已经突破智能手机、车载导航两大传统市场,在多领域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2017 年,围绕与信息产业、汽车电子、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交叉点的协同创新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推崇。“北斗+”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应用新模式,产业融合趋势愈加明朗。穿戴式设备、新零售、无人驾驶、综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设等应用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共建北斗芯片开发平台

北斗系统对待 GPS 等其它导航系统的逻辑是“兼容”和“自主可控”。一方面,北斗系统不排斥 GPS,探索与GPS等其它导航系统的兼容和互相操作,以增加定位精度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中国需要独立自主掌握卫星导航技术。

一批高精度北斗芯片近日在哈尔滨的集中亮相,是我国北斗产业自主研发前进的又一步。此前的标志性事件是,2017年9月,华大北斗所研发的全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导航定位芯片正式发布。

另一值得关注的事件是,泰斗微电子近日获得广东国民凯得创投领投的C+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1亿人民币,该企业是摩拜单车定位导航芯片的最大供应商。

芯片、板块、核心器件的研制是上游的重要环节,也是关涉北斗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仅在哈尔滨的会场上,就有中海达、北斗星通、西安希德、华大北斗等企业发布或展示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华大北斗还发布了“北斗芯片开发平台”。

《白皮书》显示,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已突破 5 万件, 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位。另据国家导航系统办公室数据,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30%和90%。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已经赶超国际强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当前,国产北斗芯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由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最低单片价格仅6元人民币。被视为产业链关键的设计环节,以及封装技术,国内企业已实现完全自主化;但另一方面,集成应用能力、围绕核心芯片的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依然是国内北斗企业的短板。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端芯片的制作工艺,中国很快会赶上。国内北斗芯片行业的发展,不大可能出现“卡脖子”问题。现在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制作芯片的光刻机技术,二是高密度、高分辨率晶片的材料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当前,不像国外有高通、英特尔、三星等行业巨头,国内导航芯片研发企业呈现多而散的格局。此外,芯片行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也决定了很难依靠一两家企业做大做强。

多名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国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封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自身资源、研发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限制,很难以一己之力推动芯片核心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既然一家做不了,那就放开大家一起做。“北斗芯片开放平台”这样的产品正体现了这样的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华大北斗获悉,这款产品将通过北斗芯片开放平台面向核心算法研发,开放芯片原始测量数据,为分散的算法研发团队提供芯片硬件支持,共同打造“国产核心硬件”+“国产核心算法”的国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双核心”研发和产品架构。

《白皮书》指出,借助北斗芯片开放平台,联合产业链多方研发资源,以一种全新的“聚力”研发模式推动国产北斗导航芯片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将会极大地加快北斗导航定位芯片核心技术的攻克速度,从而促进国产北斗导航定位芯片的应用推广与产业化规模。

“北斗+”的场景革命

顺着“芯片”往卫星导航产业链的中下游走,“场景”是绕不开的关键词。也正是有了高精度的北斗芯片,北斗技术更多领域、更多场景的商业化才有了技术基础。多场景突破,也是GPS在前,北斗产业“后来居上”的重要策略。

这被业内人士称为“北斗+”。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中,终端集成、系统集成等中游环节产值占比为 51.92%;下游运营服务占比增长到 36.81%,在产业链各环节中涨幅最快。

“北斗+”能在如此多领域和场景实现突破,一方面由于高精度北斗芯片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很大程度来自国内新经济勃兴给予的“红利”。

炙手可热的案例是“北斗+车联网”。《白皮书》显示,2017年我国北斗车联网呈快速发展态势,用户规模突破2200万,较2016年增长37.5%,车联网硬件市场规模达到264亿元。按机动车保有量3.1亿计算,北斗车联网的市场渗透率为7.1%。

《白皮书》主编、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李冬航分析,近些年,车载北斗导航设备前装搭载率不断提升,加之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的出台,车联网在车辆自主环境感知、网联信息服务、信息安全等的应用上愈加成熟。互联网巨头与汽车厂商在通信、导航、云端服务和多媒体信息提供上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由此带来的应用市场技术和服务的变革,已经成为北斗产业发展新的亮点。

亮点不只是车联网,国内近些年兴起的智慧城市建设,同样成为“北斗+”的温室。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100%的副省级城市、87%的地级市,总计有超过500 个城市正在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签约总量超过4000个。据预测,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64%。

这样庞大的市场容量下,使得智慧城市领域成为北斗产业增长率最高的细分市场。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场景中,最早突破是燃气管道的高精度定位。这与原国家测绘局推动的“百城百联百用”行动计划不无关系。国内各家大型燃气公司均已制定北斗精准服务应用规划,将陆续开展北斗精准应用深度结合燃气管网管理,展开北斗结合燃气应用的城市数量将进一步扩大范围,北斗精准服务将惠及全国超过5亿用气人口。此外,北斗在城市给排水、供热、环保、市政管理等行业的应用试点也在近年陆续展开。

《白皮书》指出,通过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采集地下管线关键信息已形成行业建设刚需,以智慧燃气为引领的北斗精准应用正逐步形成行业标准。预计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不断增长的数字化管理需求,将成为北斗高精度应用的重要市场,相关行业领域的市场总体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白皮书》预测,在产业前景方面,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仍是卫星导航应用的主流,除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边坡监测、尾矿监测、精密测量、城市地下管网管理和精准农业等应用外,其它领域如高铁路基沉降与平准性监测、交通事故判定与救援、车辆自动驾驶、无人机物流等方面,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北斗应用在交通运输、精准农业、城市综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设等主要细分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王博表示,过去五年,随着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卫星导航技术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北斗技术不断同“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经济相结合。这给了北斗系统“换道超车”,以超越GPS等世界其它导航系统的机会。

关键字:北斗 引用地址:拆解北斗产业链: 上游芯片研发破局 中下游多场景突破

上一篇:马化腾:做芯片离腾讯很远 可以通过需求倒逼芯片设计
下一篇:马化腾:中国移动支付只是表面辉煌 实则一推就倒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8:29

北斗2020年提供厘米级定位服务
    中国政府网9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划明确了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将基本形成,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将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及地面运行控制系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基本实现全球覆盖,具备为全球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服务的能力。通过加强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北斗将为中国及周边大部分地区提供面向行业和大众应用的“实时分米级”和“事后厘米级”定位服务。 根据规划,围绕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
[手机便携]
手机导航或将成北斗最大市场
    手机导航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北斗产业链上企业的重视。江苏北斗卫星产业应用研究院总经理陈伏州说,未来手机导航或将成为北斗最大的市场。导航是定位系统最重要的功能,目前市场上95%的导航终端仍然由GPS占据。陈伏州说,随着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消费市场的基数大增。未来几年,北斗导航产业将会有数千亿市场规模。 目前,北斗车载导航正在飞速发展。在刚刚结束的亚青会上,每一辆赛事用车上都装有GPS、北斗导航的双重模块。9月8日,全球首款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的乘用车——东风日产启辰上市,这款车也搭载了北斗/GPS双模模块,新增多项搜寻、多途径点设置等功能。 相比于车载导航,北斗手机导航的发展略显缓慢,目前还没有一款搭载北斗芯
[手机便携]
R&S公司卫星导航北斗测试方案亮相2015西安卫星导航年会
2015年5月13日至15日在西安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将全面展示卫星导航及北斗测试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八十多年里,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测试与测量技术的进步。针对航空航天和国防电子领域的各种测试需求,罗德与施瓦茨公司能够提供高性能、满足用户高标准要求的解决方案和先进的测试与测量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尖端产品研发、生产和运行维护等领域,是航空航天和国防电子计划的理想之选。R&S公司的测试方案能满足如下卫星导航应用领域的测试:     卫星导航接收机射频前端研发测试     卫星通信测试     卫星导航 GNSS 及BDS信号仿真     卫星导航天线测试     卫星导航GNSS及BD
[测试测量]
卫星还在“织网” 北斗时代尚需时日
  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们,出门如果没有手机导航,会感觉自己像盲人一样不会走路。而让人更无法忍受的,则是傻导航的瞎导乱导,“我就老跟导航吵架,气得我把手机摔了的心都有。”有网友说。下面就随安防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卫星还在“织网” 北斗时代尚需时日   “导航功能可精确到1米以内,能够清晰定位到具体车道……”日前,一则“ 北斗 地图APP预计5月1日上线”的新闻迅速刷爆朋友圈。报道指出,这是一款基于 北斗 卫星精准导航服务的基础位置服务工具,可为广大用户提供移动、实时的定位和导航以及基于位置的衣、食、住、行和商家信息服务。   对此,有网友表示极度振奋,“厉害了,我的 北斗 ”。更有人说,“别了,美国人的GP
[安防电子]
北斗和GPS互补已成必然;芯片设计及IDM落后与电子产品衰落
北斗22nm芯片一年内普及,将领先GPS两代工艺 据《中国经营报》8月31日报道,北斗正在为国产芯片“突围”打开一道缺口。8月初,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宣布正式商用后,近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北斗系统28nm工艺芯片已经量产,22nm工艺芯片即将量产。 集微点评:随着北斗应用逐步普及,与GPS作为互补已成必然。 英特尔资本的投资之道:长期主义,为“虎”添翼 关于英特尔资本在中国的投资,英特尔资本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经理王天琳告诉集微网,英特尔资本没有针对具体地区或市场的投资目标,在调研和投资时,都会采取全球视角。例如英特尔资本投资的澜起科技和乐鑫科技,这两家在科创
[手机便携]
北斗三号首席总设计师:系统性能将与GPS相当
5日,随着北斗三号卫星首次发射,中国北斗拉开了全球组网序幕,将阔步走向世界。 建设高性能、高可靠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科技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的16项重大专项之一。该系统建设既是对北斗区域系统的完善与升级,更是瞄准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的攀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介绍,相比北斗二号区域系统,北斗三号的服务区域将扩展至全球。同时实现了下行导航信号升级与改造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将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系统建成后,性能将与GPS相当,使我国卫星导航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不仅信息相通,还能“保持队形” 北斗系统不可能像GPS那样,在全球建立地面测控站。为了解决境外卫星的数据传
[半导体设计/制造]
第三代北斗芯片发布 北斗应用进入快速发展期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获悉,全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16日正式发布。 这是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基带和射频一体化芯片。据介绍,未来,芯片可被广泛应用于车辆管理、汽车导航、可穿戴设备、航海导航、GIS数据采集、精准农业、智慧物流、无人驾驶、工程勘察等领域。
[半导体设计/制造]
北斗35星2020年发射完成 车联网将实现全球覆盖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2012年开始在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也就是从那时起,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开始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在很多领域成为服务的基础设施。   “运用北斗卫星的定位导航技术,中国航天科工三院自主研发的北斗 车联网 终端及平台系统,已经为全国22个省市超过35万辆的两客一危、货运车辆提供服务。”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科技委总师王连宝在近日举办的“2017智慧产业高峰论坛”中表示,这有效提高了交通领域的安全性,降低了企业及车辆的运营成本,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北斗车联网覆盖面广泛   据了解,北斗车联网利用了先进的北斗定位导航、传感、网络、计算、控制、智能等方面的技术,对道路和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感知,构建以车辆为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