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和台积电之间的处理器战争谁赢了

发布者:科技之翼最新更新时间:2019-10-19 来源: 半导体行业观察关键字:英特尔  台积电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集成电路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当时的特征尺寸大概是10μm(10000nm),之后逐步缩小到了5μm、3μm、1μm、0.8μm、0.5μm、0.35μm、0.25μm、0.18μm、0.13μm、90nm、65nm、45nm、32nm、22nm、16nm、10nm,发展至今,台积电已经开始量产7nm+(采用EUV的7nm)的芯片了,明年还将量产5nm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制程共经历了20几代变革,未来几年,3nm、2nm芯片也将实现量产。从5μm到5nm,实现了1000倍的变化,大概经历了40多年的时间。

人的头发横截面直径大概是80μm,以采用28nm制程工艺的SRAM为例,可以在头发的横截面上放20735个这个样的SRAM单元,随着微缩技术的发展,在直径为80μm的横截面上,可以容纳越来越多的SRAM单元了。这主要是由光刻工艺及其技术演进实现的。

英特尔和台积电之间的处理器战争谁赢了

然而,随着特征尺寸的不断微缩,逐渐达到了半导体制造设备和制程工艺的极限,眼下,集成电路的晶体管数量,以及功耗和性能已经很难像过去40年那样,几乎一直在顺畅地呈现出线性的发展态势(也就是按照摩尔定律演进),而且,不但工艺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高得吓人,能够提供10nm及更先进制程工艺芯片制造的厂商只剩下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这三家。

在这三家中,真正引领摩尔定律向前演进的还是英特尔和台积电这两强,这两家公司一直是摩尔定律的支持者,台积电更是认为,半导体制程工艺可以按照摩尔定律,演进到0.1nm。而在这两强当中,台积电后来居上,在最近5年左右的时间里,在半导体制程工艺上一直压英特尔一头,不过,台积电成立于1987年,而英特尔成立于1968年,且摩尔定律就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于1965年提出来的。

因此,真正伴随芯片制造和摩尔定律从诞生,到发展壮大,再到如今的缓慢前行,就是英特尔了,通过该公司的芯片发展历程,以及制程节点的演进和晶体管数量的提升,可以对半导体工艺和摩尔定律的发展有一个直观和系统的认识。

从第一款商用处理器到10nm芯片

1965年4月,《电子学》杂志(Electronics Magazine)第114页发表了戈登·摩尔(时任仙童半导体公司工程师)撰写的文章〈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组件〉,文中预言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年增加一倍,这也就是摩尔定律的雏形。

1975年,摩尔在IEEE国际电子组件大会上提交了一篇论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摩尔定律进行了修正,把“每年增加一倍”改为“每两年增加一倍”,而普遍流行的说法是“每18个月增加一倍”。但1997年9月,摩尔在接受一次采访时声明,他从来没有说过“每18个月增加一倍”。

1968年,也就是摩尔提出摩尔定律最初版本后三年,他与朋友联合创立了英特尔公司,该公司最初是以设计和生产存储器为主,后来根据应用和市场发展趋势,逐步将业务重心转移到了处理器上。

1971年,英特尔发布了世界第一块商用微处理器4004,当时采用的是10μm制程工艺,使得该芯片上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

1979年,该公司又推出了处理器8086,采用了3μm制程工艺,使得该芯片上集成了29000个晶体管,较10μm工艺有了10几倍的提升,这也是摩尔定律演进的首次价值体现。

1982年,英特尔推出了80286,采用1.5μm制程,晶体管数量达到了134000个。

1985年,该公司推出了著名的386系列处理器,将制程工艺节点提升到了1μm,这使得晶体管数量又猛增到275000个,与3μm相比,又提升了近10倍。

1989年,英特尔推出了486系列处理器,采用0.8μm制程,使得晶体管数量达到120万个。

1993年,该公司推出了首款奔腾处理器,采用0.8μm制程,晶体管数量则提升到了310万个。

1995年,推出了奔腾Pro,将制程工艺节点演进到了0.6μm~0.35μm,从而使得晶体管数量达到了550万个。

2000年,该公司又推出了奔腾4系列处理器,采用了0.18μm制程,晶体管数量达到4200万个。

2006年,推出了酷睿系列处理器,采用了65nm制程,晶体管数量突破了1亿,达到1.51亿个。

2010年,英特尔又推出了酷睿i7-980x,采用了32nm制程,晶体管数量突破了10亿,达到11.7亿个。

2015年,推出了酷睿i7-4960x处理器,采用了22nm制程,使得晶体管数量提升到了18.6亿个。

发展到最近两三年,英特尔处理器则以14nm为主要制程。

从2007年开始,英特尔在制程方面,进入了著名的“Tick-Tock”节奏,“TIck”代表制程工艺提升,而“Tock”代表工艺不变,芯片核心架构升级。一个“TIck-Tock”代表完整的芯片发展周期,耗时两年。

按照TIck-tock节奏,英特尔可以跟上摩尔定律的演进,大约每24个月可以让晶体管数量翻一番。2015年,该公司宣布采用“架构、制程、优化” (APO,Architecture Process OpTImization)的三步走战略。这意味着每36个月,晶体管数量才会翻一番。

自2015年至今,英特尔已在14nm制程节点处停留约4年时间,从Skylake(14nm)、Kaby Lake(14nm+)、CoffeeLake(14nm++),一直在更新14nm制程。其10nm原计划于2016年推出,但经历了多次推迟,直到今年才实现量产。

台积电后来居上

与英特尔类似,台积电跟随摩尔定律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而且,台积电凭借晶圆代工业务后来居上,赢得了智能手机时代苹果、高通、华为海思等大客户。台积电于2015下半年量产 16nm FinFET工艺,这与英特尔的14nm量产时间基本同步。此后4年,英特尔反复升级14nm节点,10nm经历多次跳票。而台积电则于2017年量产10nm工艺,并于2018年率先推出7nm工艺,从而在紧跟摩尔定律步伐方面,开始领先于英特尔。而英特尔10nm制程一再推迟,后段采用多重四图案曝光(SAQP)良率较低可能是主要原因。

7nm方面,EUV是未来更先进制程不可或缺的工具,英特尔采用EUV双重曝光技术已有提前布局,仍有望按原定计划量产,由于英特尔7nm节点不再面临SAQP四重曝光技术难题,而是EUV双重曝光,有望按原计划,于2020年量产。

而从晶体管密度、栅极间距、栅极长度等指标来看,英特尔的14nm、10nm节点则要优于台积电,2014年,英特尔发布的14nm节点,每平方毫米3750万个晶体管,台积电16nm节点约为每平方毫米2900万个晶体管。英特尔14nm节点栅极长度24nm,优于台积电的33nm。10nm方面,英特尔的晶体管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008亿个,台积电10nm节点晶体管密度为每平方毫米4810万个。

目前来看,台积电略占上风,未来发展,关键要看英特尔10nm量产进度。就目前已发布的技术信息来看,英特尔持续更新的14nm与台积电的10nm处于同一量级,台积电已量产的7nm制程显著优于英特尔14nm的。可见,台积电在量产时间上略占上风,而实际技术储备差别不大。

结 语

英特尔与台积电是摩尔定律演进的主要推动力量,而前者开创了该定律,并为其发展打下了基础,后者则后来居上,在商业模式占优、且敢于重金投入的情况下,带动了产业发展。但目前来看,摩尔定律显然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或者说进入了窘境,作为其坚定支持者的英特尔和台积电,也正在想着各种办法延续这一定律。



关键字:英特尔  台积电 引用地址:英特尔和台积电之间的处理器战争谁赢了

上一篇:曝锐龙5 3500X将在10月底登陆韩国市场
下一篇:AMD在CPU市场的份额已经攀升至30%左右 从2016年的低谷彻底反弹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5 22:29

海思产能怎么消化 台积电考验大
供应链透露,因应美方对华为新出口禁令,台积电承接华为旗下海思大单,已自本月起增产5纳米芯片给海思,目标赶在美方提出的120天宽限期内出货完毕。不过,台积电因5月15日后停接海思新单,先前为海思筹备每月高达2万片的5纳米产能,如何在宽限期结束后转移至其他客户,考验台积电接单能力。 美国新出口禁令给华为致命一击,企图切断海思在台积电代工生产5G相关芯片,不过海思赶在美国禁令前大举下单给台积电,台积电也正全力赶工出货,由原本每天出货700片,增至1,000片,增幅逾四成,希望能在美方的120天宽限期内如期出货海思。 供应链表示,海思如果能顺利取得这批芯片,应可如期推展5G基站布建脚步,但宽限期结束后,海思在台积电每月包含5纳米及7纳米投
[手机便携]
台北国际电脑展:英特尔推动下一轮计算浪潮
在台北举行的2019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2019)上,英特尔展示了其PC平台如何为当今和未来提供全面的PC体验——内容涵盖硬件和软件创新、新型笔记本电脑原型机、人工智能(AI)、氛围计算及模块化计算等。 英特尔副总裁兼客户端工程总经理Jim Johnson表示:“英特尔一直以来带来领先性能,驱动深入合作的浩瀚工程,并丰富扩展全新设计,这将加速平台的创新,并将把新形计算性能及指挥掌握在人类手中。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英特尔通过带头推动一些像雅典娜计划这样的项目,将AI引入PC中,并持续引领PC生态系统的转型,展示了创造未来平台的能力。” 在数据的爆炸式增长趋势下,确保当前的个人电脑能够适应未来的用户体验和工作负载
[物联网]
台北国际电脑展:<font color='red'>英特尔</font>推动下一轮计算浪潮
四强争霸7nm制程 鹿死谁手?
  全球半导体产业在10纳米制程世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近期纷纷将重点资源投入在7纳米制程上,不仅GlobalFoundries(GF)在超微(AMD)力挺下决定再战7纳米制程,更重要的是,众所期盼的极紫外光(Extreme Ultraviolet;EUV)技术将在7纳米世代正式导入,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未来7纳米制程将由 台积电 、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GlobalFoundries、英特尔(Intel)四强争霸。下面就随半导体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半导体产业在10纳米制程世代上,三星搭配高通(Qualcomm)、 台积电 搭配联发科的两大组合,都接连遭遇良率不顺的挫败,联发科甚至把
[半导体设计/制造]
英特尔1.8亿美元收购API管理公司Mashery
4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 英特尔 已经同意用1.80亿美元收购位于旧金山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管理创业企业Mashery。此举旨在向软件与服务市场扩张。这次收购将是英特尔为企业提供一套跨平台服务的核心部分。   英特尔发言人称,这个收购交易是英特尔构建一个集成的英特尔成套服务的下一个步骤。Mashery带来了管理和显示企业API的技术和专长。Mashery在关键垂直市场的技术专长将使英特尔能够进一步提供由服务能力增强的用户体验。   Mashery提供一套管理API的工具。这些工具能够在企业内部使用,也可以作为云中的服务使用。   此外,这个工具包还包括一个门户网站,除了缓存、安全工具、用户仪表板和使用报告之外
[工业控制]
英特尔大秀VR“肌肉”,欲来一次华丽登场?
在今年8月举行的IDF 2016上,科再奇向业界展示了 英特尔 在 VR 领域的黑科技,并且和微软一起创造了融合现实(Merged Reality)概念,英特尔工作人员曾告诉记者,融合现实是一种体验要优于传统VR、AR、mixed reality(MR)的产品形态,由英特尔提供面向VR开发者的Alloy平台,微软提供Windows 10以及微软全景系统。   在PC领域,英特尔和微软组成的“Wintel”组合叱咤风云数十年;虽然两家公司的合作会在VR领域延续下去,但这一组合的优势是否能让英特尔高枕无忧,这是个问题。最近几年,好基友微软在变,“巨硬”形象已经初现雏形,而英特尔却在智能手机和平板市场上接连铩羽而归,VR对英特尔来说不
[嵌入式]
BittWare发布配备Intel® Agilex™ M系列和I系列的PCIe 5.0/CXL FPGA加速器
BittWare发布配备Intel® Agilex™ M系列和I系列的PCIe 5.0/CXL FPGA加速器,推动内存和互连性改进,并且降低风险 • BittWare加入Intel的Agilex M系列早期使用计划,以推动开发用于内存密集型应用的FPGA解决方案 • BittWare新添两种全新的Intel Agilex I系列 SmartNIC加速器,打造最广泛的Intel基于FPGA加速器的企业级产品组合 • 与Intel进行数十年的合作,使客户可随时获取高性能计算、计算存储、网络和传感器处理领域的的成熟产品 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 - 2022年8月3日 - Molex莫仕旗下的子公司BittWare是用于边缘
[嵌入式]
BittWare发布配备<font color='red'>Intel</font>® Agilex™ M系列和I系列的PCIe 5.0/CXL FPGA加速器
iPhone 7基带划分:中国继续高通 无缘Intel
     本文来自:快科技     多家消息来源此前曾一再确认,苹果iPhone 7今年将首次引入Intel基带,这也是自iPhone诞生以来,首次使用高通之外的基带方案。   彭博社得到的最新情报显示,Intel基带已经确定会用于AT&T iPhone 7,以及其他部分国家的部分版本;Verizon版本和中国所有版本的iPhone 7则会继续使用高通,当然还有其他国家的很多版本。   理论上这里说的“中国”应该只是代表内地的国行,港行可能会不太一样。   至于Intel、高通基带的分配比例,说法不一,有的说Intel占据最多50%,也有的说可能在30-40%之间。彭博社没有给出最新说法。   有分析人士认为,苹
[手机便携]
一种基于Intel8253与L298N的电机PWM调速方法
摘要:介绍采用Intel8253型微型计算机接口电路产生脉冲宽度调制波,并使用L298N型桥式驱动器,实现对直流电机的一种简单有效的PWM调速方法。 关键词:Intel8253; L298N: 脉冲宽度调制:PWM 1 引言 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是指将输出信号的基本周期固定,通过调整基本周期内工作周期的大小来控制输出功率。原理就是开关管在一个周期内的导通时间为t,周期为T,则电机两端的平均电压U=Vcc t/T=aVcc。其中,a=t/T(占空比),Vcc是电源电压。电机的转速与电机两端的电压成比例,而电机两端的电压与控制波形的占空比成正比,因此电机的速度与占空比成比例,占空
[工业控制]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