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跑道:区块链技术+3D人脸识别背后市场多大?

发布者:baiyuguoji最新更新时间:2020-05-13 来源: 爱集微关键字:3D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早在10多年前便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智慧星球、智慧城市、智慧家庭等概念,而现实中确实也能看到很多智慧概念的场景出现。不过细心去发现,实际更多的产品和场景还是停留在“智能”而非“智慧”,前者更多强调的是硬件的智能化,而后者在注重技术外,还把数据共享、生态打通融合放在了更高的位置。

如果要想真正实现智慧化,那么数据的处理、共享、安全会成为关键,而这正是区块链技术所擅长解决的。在4月20日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把区块链纳入了“新基建”的范畴,从而引起了外界的热议,再次引爆了区块链的概念。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后续“新基建”提档加速,区块链行业将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IDC预计,到2023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17.2亿美元。

区块链下金融数字货币的前景

区块链属于数据基础处理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同时能够记录、转移数据,并且具有透明、安全、可查证以及避免中断的特点。

“以数据这个要素为例,区块链在应用过程中最大的功用便是数据属于所有者持有,但是又可以安全地在不同人之间可信共享,简单来说便是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数据拥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也方便共享,让使用它的组织机构实现透明、分散、高效且安全。”一名负责区块链技术的人士对记者说。


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区块链的发展布局,而国家层面上已经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区块链是一个基础的技术,它需要结合特定其他技术深入到具体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更多需要强调它在产业中的融合应用。金融是区块链应用最早的产业领域,中国的央行也正在加速其央行数字货币(CBDC=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计划。

数字货币这个计划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和招商银行在内的许多深圳私人公司都参与了其开发。不过实际数字货币与日常我们使用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还是有本质的差别,前者只是支付手段,其本质仍然是实体的人民币,只不过做了虚拟数字化,而数字货币从根本上便是与现阶段流通的实体货币是一样的,同时拥有比实体人民币更强大的功能,如能够追踪货币流通轨迹、数字钱包、匿名交易支持和监督处理非法账户,解决以往虚拟货币安全性的问题。

正因为政府国家所发行的数字货币需要解决以往虚拟货币(比特币)等的安全问题,所以便需要一种新的数据技术来支撑,而全球央行正越来越多采用区块链技术去实现其成本的结构和互操作性。

区块链的最基本定义是共享的数字化分类账,一旦记录和验证了交易便无法更改。交易的所有各方以及大量的第三方都维护着分类账(即区块链)的副本,这意味着实际上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修改每个分类账的副本来伪造交易。区块链技术具有创建加密货币的能力,而且可以支持需要个人识别、同行评审、选举以及其他类型的民主决策和审计追踪的交易。

从技术角度去理解,区块链的基础是数据共享,如何更安全、高效地实现数据共享,同时解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3D人脸识别守护金融支付验证的大门

金融是区块链与人脸识别应用场景中探索最多的领域。如支付宝很早就使用的人脸识别的金融支付功能,而近一两年包括支付宝、微信等一些金融支付服务都在已经开发区块链+人脸识别的支付功能。

由于虚拟数字货币已日渐被市场广泛接受和使用,因此对每笔交易进行保护和认证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区块链运转过程中自身的加密系统外,保障数据采集的真实性与安全性也同样重要。因此如何确保“此为本人操作”,认证“这是我的资产”就需要通过识别认证系统来完成,而在交易与提取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依赖这样的识别认证来确保资金或数据流转的安全性。

这个支付验证工作会是3D人脸识别的作为主流。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需要了解现在身份验证主要有三种方式:1、知识类认证,如用户静态密码;2、资产类认证,如电子令牌、短信动态验证码等;3、固有特征认证,采用用户独立不可复制的特性,如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

从固有特征认证类型来看,指纹模块的安全级别较低(相较于人脸识别),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例如有些人天生指纹浅淡,无法识别。有特殊原因导致指纹破损,例如皮肤过敏、出油、蜕皮等)。而其余方法(例如密码)更不能提供很高的安全性,不但容易被黑客入侵,个人也很容易丢失或遗忘。

因此具有3D效果的面部识别势必将成为提升身份识别安全性认证的有效手段及未来趋势,以此保障安全防范,避免欺诈或者被盗用。



除了从验证方案技术上优缺点来看外,以上的身份验证方式仍然存在数据库泄露的风险,只要攻击者能够获取中心化数据的信息,那么便可能造成数据泄露,同时可以篡改数据信息,以此通过身份验证。

不过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人脸识别下,采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方式存储身份信息,那么便可以加强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区块链与人脸识别的结合,可以把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个人信息挂钩,经过区块链共识完成存储;其次在人脸识别的时候,从经过共识的区块中调取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可以防止作假现象;最后人脸识别全流程链上是公开透明可以追溯的,有效杜绝后台修改数据和发生异常时可以实现快速定位。

“简单来说,人脸识别主要用于账户解锁时的身份认证以及交易时的安全认证,确保安全性,因为指纹和密码都不足够安全。”一名网络安全专家表示。

当然无现金支付只是区块链和人脸识别众多应用场景中的一种,其在区块链平台上为用户创建一个专属的智能通行证,使得用户能够在区块链上用人脸特征作为通证密钥,进行去中心化的用户身份验证。

对比以往单纯的人脸识别验证,未来金融支付加入区块链技术后除了能加强数据的安全外,还能确保在数据共享安全情况下,更好地通过自己的人脸特征链接其余领域的区块链数据,将数字世界的数据和现实世界的身份连通。如金融贷款验证身份,而同时用于金融贷款验证身份的人脸信息也可打通链接医疗系统中个人身体状况信息,实现金融、城市服务、民生等领域的链接和打通。

人脸识别技术赋能图像产业链

在新基建的大环境下,区块链技术首次明确被纳入范围内,因此其一时之间也成为产业的香饽饽。区块链尽管目前被认为仍然不够成熟,可是全球各国无不在加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落地,占据技术的高点。

区块链在政策、技术上都占据有利的时机,其发展前景和对于各行业的促进作用也被看好,而前文也已经提及,在区块链多个应用领域中,人脸识别成为了技术融合和应用落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脸识别似乎在历史发展大潮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位,而其将会对整个行业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包括具备人脸识别的终端、模组产品、CMOS传感器、探测算法技术等等。

目前人脸识别采用的技术方案以3D建模探测技术为主,主要有三种:TOF (Time of Flight)、双目成像(双摄3D 建模)和结构光。TOF和结构光会是目前市场主流采取的两种技术,而这两种技术均具有优劣势。相比较于早期的2D探测容易受到姿态、光照、表情等因素影响,识别率不够理想,3D探测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识别率、安全性、方便性都大大提高。

当然人脸识别的技术算法只是一方面,而人脸识别与图像是息息相关,因此关乎其用户体验的图像传感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各个行业的对于人脸识别的应用都提出不一样的需求,如金融领域要求高安全性,智能家居领域则强调低成本低功耗,汽车领域则是更多需要高灵敏度和高精度。

以国内安防领域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厂商思特威为例,其与高性能传感器解决方案厂商ams合作,在年初CES上展示首款可集成于3D/ASV的高量子效率NIR传感器并搭载思特威CGSS130的解决方案。其可以在低光照条件下生成高质量的深度图,并且拥有低功耗的特点,能够拓展高性能的支付深度图、人脸识别和AR/VR等应用。


据悉思特威与ams的合作是基于应用于手机的面部识别模块系统的共同研发和合作,而为了加速满足移动设备对3D传感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双方合作不局限于最初的3D近红外传感器,还进一步拓展在图像传感器。这款图像传感器的参考设计能够为支付、人脸识别和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应用提供高性能深度图。

除了与ams合作外,思特威还将图像传感器的技术应用于支付宝的桌面级面部识别支付设备,并与一直致力于建设人脸识别标准的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保持智能算法方面的生态合作。而此外,在安防领域,图像传感器和相关面部识别技术结合的应用前景同样广阔,而思特威与国内顶级的智能安防视频监控龙头企业大华、宇视等也有着深入的合作。

“图像传感器属于半导体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虽然现阶段CIS全球市场国外厂商拥有巨大的优势,但是随着图像传感器从手机向安防、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等拓展,以及AI技术在诸如自动驾驶、工业和机器视觉、智能安防等领域的逐渐落地,中国CIS芯片厂商或许能后发制人。”一名半导体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国家大力布局新基建的环境下,区块链和人脸识别能应用的领域十分宽广,而且拥有很强劲的发展潜力,这必然会带动人脸识别技术下图像传感器产业的发展。

图像人脸识别的市场产业新机遇

新基建的定调无疑为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强的动力,随着区块链、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逐步落地和成熟,各行业领域也迎来了发展的窗口机遇,同时产业也会开始提速。

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区块链的研究将会进一步加速,而这一底层技术将会赋能未来的智慧生活和构建新型社会信任体系。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人脸识别与区块链的有机融合也成为众多行业领域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目前人脸识别以手机解锁和小范围的金融支付验证应用为主,显然在不久的将来,其会在安防、金融、城市服务等各个场景获得巨大的发展。

区块链和人脸识别的应用领域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自然会对应用终端、技术方案、芯片算法等整个产业链有着促进的作用。伴随着今年全球的科技产业环境,半导体产业重心已经出现转移,而中国图像传感器产业或许可以把握国家政策、全球市场环境、产业应用等各方面机遇,实现产业的升级和崛起。

早在10多年前便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智慧星球、智慧城市、智慧家庭等概念,而现实中确实也能看到很多智慧概念的场景出现。不过细心去发现,实际更多的产品和场景还是停留在“智能”而非“智慧”,前者更多强调的是硬件的智能化,而后者在注重技术外,还把数据共享、生态打通融合放在了更高的位置。

如果要想真正实现智慧化,那么数据的处理、共享、安全会成为关键,而这正是区块链技术所擅长解决的。在4月20日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把区块链纳入了“新基建”的范畴,从而引起了外界的热议,再次引爆了区块链的概念。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后续“新基建”提档加速,区块链行业将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IDC预计,到2023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17.2亿美元。

区块链下金融数字货币的前景

区块链属于数据基础处理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同时能够记录、转移数据,并且具有透明、安全、可查证以及避免中断的特点。

“以数据这个要素为例,区块链在应用过程中最大的功用便是数据属于所有者持有,但是又可以安全地在不同人之间可信共享,简单来说便是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数据拥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也方便共享,让使用它的组织机构实现透明、分散、高效且安全。”一名负责区块链技术的人士对记者说。


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区块链的发展布局,而国家层面上已经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区块链是一个基础的技术,它需要结合特定其他技术深入到具体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更多需要强调它在产业中的融合应用。金融是区块链应用最早的产业领域,中国的央行也正在加速其央行数字货币(CBDC=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计划。

数字货币这个计划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和招商银行在内的许多深圳私人公司都参与了其开发。不过实际数字货币与日常我们使用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还是有本质的差别,前者只是支付手段,其本质仍然是实体的人民币,只不过做了虚拟数字化,而数字货币从根本上便是与现阶段流通的实体货币是一样的,同时拥有比实体人民币更强大的功能,如能够追踪货币流通轨迹、数字钱包、匿名交易支持和监督处理非法账户,解决以往虚拟货币安全性的问题。

正因为政府国家所发行的数字货币需要解决以往虚拟货币(比特币)等的安全问题,所以便需要一种新的数据技术来支撑,而全球央行正越来越多采用区块链技术去实现其成本的结构和互操作性。

区块链的最基本定义是共享的数字化分类账,一旦记录和验证了交易便无法更改。交易的所有各方以及大量的第三方都维护着分类账(即区块链)的副本,这意味着实际上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修改每个分类账的副本来伪造交易。区块链技术具有创建加密货币的能力,而且可以支持需要个人识别、同行评审、选举以及其他类型的民主决策和审计追踪的交易。

从技术角度去理解,区块链的基础是数据共享,如何更安全、高效地实现数据共享,同时解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3D人脸识别守护金融支付验证的大门

金融是区块链与人脸识别应用场景中探索最多的领域。如支付宝很早就使用的人脸识别的金融支付功能,而近一两年包括支付宝、微信等一些金融支付服务都在已经开发区块链+人脸识别的支付功能。

由于虚拟数字货币已日渐被市场广泛接受和使用,因此对每笔交易进行保护和认证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区块链运转过程中自身的加密系统外,保障数据采集的真实性与安全性也同样重要。因此如何确保“此为本人操作”,认证“这是我的资产”就需要通过识别认证系统来完成,而在交易与提取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依赖这样的识别认证来确保资金或数据流转的安全性。

这个支付验证工作会是3D人脸识别的作为主流。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需要了解现在身份验证主要有三种方式:1、知识类认证,如用户静态密码;2、资产类认证,如电子令牌、短信动态验证码等;3、固有特征认证,采用用户独立不可复制的特性,如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

从固有特征认证类型来看,指纹模块的安全级别较低(相较于人脸识别),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例如有些人天生指纹浅淡,无法识别。有特殊原因导致指纹破损,例如皮肤过敏、出油、蜕皮等)。而其余方法(例如密码)更不能提供很高的安全性,不但容易被黑客入侵,个人也很容易丢失或遗忘。

因此具有3D效果的面部识别势必将成为提升身份识别安全性认证的有效手段及未来趋势,以此保障安全防范,避免欺诈或者被盗用。



除了从验证方案技术上优缺点来看外,以上的身份验证方式仍然存在数据库泄露的风险,只要攻击者能够获取中心化数据的信息,那么便可能造成数据泄露,同时可以篡改数据信息,以此通过身份验证。

不过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人脸识别下,采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方式存储身份信息,那么便可以加强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区块链与人脸识别的结合,可以把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与个人信息挂钩,经过区块链共识完成存储;其次在人脸识别的时候,从经过共识的区块中调取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可以防止作假现象;最后人脸识别全流程链上是公开透明可以追溯的,有效杜绝后台修改数据和发生异常时可以实现快速定位。

“简单来说,人脸识别主要用于账户解锁时的身份认证以及交易时的安全认证,确保安全性,因为指纹和密码都不足够安全。”一名网络安全专家表示。

当然无现金支付只是区块链和人脸识别众多应用场景中的一种,其在区块链平台上为用户创建一个专属的智能通行证,使得用户能够在区块链上用人脸特征作为通证密钥,进行去中心化的用户身份验证。

对比以往单纯的人脸识别验证,未来金融支付加入区块链技术后除了能加强数据的安全外,还能确保在数据共享安全情况下,更好地通过自己的人脸特征链接其余领域的区块链数据,将数字世界的数据和现实世界的身份连通。如金融贷款验证身份,而同时用于金融贷款验证身份的人脸信息也可打通链接医疗系统中个人身体状况信息,实现金融、城市服务、民生等领域的链接和打通。

人脸识别技术赋能图像产业链

在新基建的大环境下,区块链技术首次明确被纳入范围内,因此其一时之间也成为产业的香饽饽。区块链尽管目前被认为仍然不够成熟,可是全球各国无不在加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落地,占据技术的高点。

区块链在政策、技术上都占据有利的时机,其发展前景和对于各行业的促进作用也被看好,而前文也已经提及,在区块链多个应用领域中,人脸识别成为了技术融合和应用落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脸识别似乎在历史发展大潮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位,而其将会对整个行业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包括具备人脸识别的终端、模组产品、CMOS传感器、探测算法技术等等。

目前人脸识别采用的技术方案以3D建模探测技术为主,主要有三种:TOF (Time of Flight)、双目成像(双摄3D 建模)和结构光。TOF和结构光会是目前市场主流采取的两种技术,而这两种技术均具有优劣势。相比较于早期的2D探测容易受到姿态、光照、表情等因素影响,识别率不够理想,3D探测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识别率、安全性、方便性都大大提高。

当然人脸识别的技术算法只是一方面,而人脸识别与图像是息息相关,因此关乎其用户体验的图像传感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各个行业的对于人脸识别的应用都提出不一样的需求,如金融领域要求高安全性,智能家居领域则强调低成本低功耗,汽车领域则是更多需要高灵敏度和高精度。

以国内安防领域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厂商思特威为例,其与高性能传感器解决方案厂商ams合作,在年初CES上展示首款可集成于3D/ASV的高量子效率NIR传感器并搭载思特威CGSS130的解决方案。其可以在低光照条件下生成高质量的深度图,并且拥有低功耗的特点,能够拓展高性能的支付深度图、人脸识别和AR/VR等应用。


据悉思特威与ams的合作是基于应用于手机的面部识别模块系统的共同研发和合作,而为了加速满足移动设备对3D传感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双方合作不局限于最初的3D近红外传感器,还进一步拓展在图像传感器。这款图像传感器的参考设计能够为支付、人脸识别和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应用提供高性能深度图。

除了与ams合作外,思特威还将图像传感器的技术应用于支付宝的桌面级面部识别支付设备,并与一直致力于建设人脸识别标准的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保持智能算法方面的生态合作。而此外,在安防领域,图像传感器和相关面部识别技术结合的应用前景同样广阔,而思特威与国内顶级的智能安防视频监控龙头企业大华、宇视等也有着深入的合作。

“图像传感器属于半导体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虽然现阶段CIS全球市场国外厂商拥有巨大的优势,但是随着图像传感器从手机向安防、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等拓展,以及AI技术在诸如自动驾驶、工业和机器视觉、智能安防等领域的逐渐落地,中国CIS芯片厂商或许能后发制人。”一名半导体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国家大力布局新基建的环境下,区块链和人脸识别能应用的领域十分宽广,而且拥有很强劲的发展潜力,这必然会带动人脸识别技术下图像传感器产业的发展。

图像人脸识别的市场产业新机遇

新基建的定调无疑为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强的动力,随着区块链、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逐步落地和成熟,各行业领域也迎来了发展的窗口机遇,同时产业也会开始提速。

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区块链的研究将会进一步加速,而这一底层技术将会赋能未来的智慧生活和构建新型社会信任体系。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人脸识别与区块链的有机融合也成为众多行业领域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目前人脸识别以手机解锁和小范围的金融支付验证应用为主,显然在不久的将来,其会在安防、金融、城市服务等各个场景获得巨大的发展。

区块链和人脸识别的应用领域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自然会对应用终端、技术方案、芯片算法等整个产业链有着促进的作用。伴随着今年全球的科技产业环境,半导体产业重心已经出现转移,而中国图像传感器产业或许可以把握国家政策、全球市场环境、产业应用等各方面机遇,实现产业的升级和崛起。


关键字:3D 引用地址:新基建跑道:区块链技术+3D人脸识别背后市场多大?

上一篇:3D视觉AIOT芯片研发商,埃瓦科技完成了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下一篇:武汉新芯50nm高性能的SPI NOR Flash产品全线量产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30 17:58

研究称纯3D电视面临夭折:卖场看不到
    3D电影现在早已不是当年的新鲜产品,电影院里随时都有3D电影可以观赏,但是大家可能发现曾经大力宣传的3D电视却在各类广告中难觅踪影,从当年的热潮到现在的冷却,仅仅两三年的时间。   研究称纯3D电视面临夭折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两年前曾经风光无限的3D电视,如今在我国市场占有率严重下滑,面临夭折命运。全球四大市场调研机构之一的GFK公司近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单纯3D技术的彩电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有率只有2.1%,而没有3D功能的智能电视销量占比达到20%,带3D功能的智能电视,占比高达64%。   据报道,因为佩戴专用眼镜不够方便,即便有3D电视机的家庭也很少收看3D节目。3D电视不仅在我国销售甚
[家用电子]
谷歌展示3D扫描平板与Ara模块化手机
   据科技博客Re/code报道,在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将最好的留到最后。大会第二天,该公司展示了3D扫描平板电脑,模块化手机平台,以及基于手绘动画的数字渲染交互式故事。 I/O大会开幕首日的主题演讲有些沉闷,有人甚至打瞌睡。而大会第二天,谷歌在一个ATAP(先进技术与项目部)研讨会上展示了一些颇为令人兴奋的设备和项目。ATAP部门源自摩托罗拉移动,现在则是谷歌Android属下的部门。 据ATAP主管、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负责人雷吉纳·杜甘(Regina Dugan)称,两年前ATAP共有11个项目,涉及音响、可穿戴等领域。 Project Tango ATAP旗下接近进入大众市场的项目包括Proj
[手机便携]
手机立体投影 不必3D眼镜
    加州帕洛奥图的惠普实验室20日说,他们已发展出一种采用绕射光学科技的全视投影展示屏,能让手机、平板电脑和手表用户不必配戴特别的眼镜,就从各种角度看到立体影像。 许多现有科技只呈现所谓水平视差,必须左右转动头部才能看到立体影像。新科技是用全视差呈现立体影像,例如,利用这种屏幕呈现地球的立体影像,可以从各种角度看到整个世界和地球上的任何国家。 在“自然”期刊发表的研究报告说,绕射光学可以应付人体结构造成的一种挑战。人类是用立体镜方式看世界,也就是两眼看到的影像略有不同,因为两眼之间相隔大约2.5寸。 必须戴特殊眼镜才能看到立体影像的系统,是用两个有不同偏光作用的镜片,使光线以不同方向进入左右眼,或是采用很容易让人头痛的红绿两色镜
[手机便携]
东芝全球首发QLC 3D闪存:64层堆叠 单芯片1.5TB
  SLC(单比特)、MLC(双比特)、TLC(三比特)之后,NAND闪存的第四种形态QLC终于正式出炉了。 东芝 今天发布了全球第一个采用每单元4比特位设计的QLC闪存,廉价的超大容量SSD将不再是梦。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从TLC到QLC,虽然只是在同样的电子单元内增加了一个比特位,但技术挑战十分之大,因为需要双倍的精度才能确保足够高的稳定性、寿命和性能,不过一旦克服各种技术障碍,随着容量的大幅增加,单位成本也会继续迅速下降。    东芝 的这种新型BiCS闪存依然采用3D立体封装,堆叠多达64层,每个Die的容量已经做到768Gb(96GB),创下新纪录。   如果采用16 Die封装,那么每
[网络通信]
外科医生终结者---下一代智能外科手术机器人
  随着大部分的大医院常规地采用有医师指导的机器人对病人进行手术,下一代机器人可以从该方案省去一个令人惊讶的元素---医生。   美国杜克大学的生物工程师们进行的可行性研究已经表明:有没有任何人类协助的情况下——机器人可以在模拟人体器官中找到一个人为的或虚构的病变组织,然后引导设备到病灶,并在同一时期内进行多重抽样。研究人员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自主机器人有一天将可以完成很多简单的外科手术。   “今年早些时候,我们证明了一个由人工智能控制的机器人能以极高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自己在模拟乳房组织中找到仿真的钙化和囊肿,”Stephen Smith实验室的前研究员Kaicheng Liang(同时也是杜克大学普拉特(Prat
[医疗电子]
看亚运,数字一体机P.K 3D电视
  亚运会隆重开幕,除了体育健儿在赛场上的表现外,首次运用3D技术对赛事进行电视直播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人们不仅可以在家收看3D电视直播,还可以在体育场馆外、人流密集的地段、甚至互联网上看到3D直播,在高清直播外,人们又多了一种收看亚运的方式。   3D直播效果究竟如何?与眼下流行的高清直播相比有何不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众对此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不少体验过的人表示:3D直播很新鲜、刺激,不过高清直播画面效果更好,也更舒适。家住广州番禺的王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看3D只为新鲜,一体机看亚运更舒适   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体育迷,以往为了看高清奥运会、世界杯,专门买了数字电视一体机,过足了高清瘾,这次为了
[家用电子]
蓝思科技周群飞:3D曲面玻璃放量增长机会来临
5月16日,蓝思科技(300433)召开2016年度股东大会,董事长周群飞主持本次会议。   行业回暖和一季度良好的成绩单虽然让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上表现优异,但周群飞仍然对与会的投资者表示,“未来用业绩说话,不想画饼”。   周群飞在业绩预测上的谨慎不能掩饰她对3D曲面玻璃的看好,“国内外手机厂商今年将普遍采用的前后双玻璃方案将使公司优势产品需求倍增,3D曲面玻璃的增长机会来临。”   按照规划,公司将牢牢抓住本次3D曲面玻璃的放量机会。公开资料显示,公司的“3D曲面玻璃生产项目”将在2017年实现全面达产,项目设计产能为年产2700万片。另外,公司2.5D玻璃的年产能预计达到5.5亿-6亿片。   3D曲面玻璃盛宴   公司董秘
[手机便携]
一天即“建成”一套房屋,3D打印或成为主旋律?
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罗斯可持续城市中心的报告,食品,水和住所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但目前世界上有12亿人没有足够的住房。在西南偏南音乐节上,一家位于奥斯汀的初创公司ICON通过使用低成本 3D打印 作为潜在解决方案,展示其应对这一世界难题的方法。     ICON已经开发出一种技术,仅需12到24小时即可用水泥打印一栋650平方英尺(约60.4平方米)的单层住宅。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ICON明年将在萨尔瓦多为居民建造一个由大约100座住宅组成的社区。     使用Vulcan打印机,ICON可以以10,000美元的价格打印整个房屋,合每平米约1000元,但他们计划最终将每套房屋的成本降至4,000美元。它能够打印800平方英尺的住宅,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