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禾璞华祁耀亮:异常周期下,国产替代/产业升级中的机遇

发布者:jingyan最新更新时间:2021-06-27 来源: 爱集微关键字:国产替代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6月25日-26日,第五届集微半导体峰会在厦门海沧举行,本届峰会以“心芯本相印,变化有鲲鹏”为主题,汇集上千名行业精英,共话行业未来。在26日下午举办的投融资论坛上,元禾璞华董事总经理祁耀亮做了《行业周期扭曲下的半导体投资》的主题分享。


祁耀亮在演讲中主要分享了在行业周期扭曲下半导体产业链的投资逻辑,主要围绕半导体产业周期、异常周期下半导体投资方向、投资机会分析这三大内容进行展开。

据祁耀亮介绍,元禾璞华是由璞华团队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大基金)及苏州元禾控股合作共同成立。团队累计主导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具备丰富的集成电路产业经验和资源。目前,元禾璞华累计管理基金规模过100亿元,投资项目超过100个。各阶段项目中,半导体占比90%,设计公司占比75%,其他为晶圆/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目前在管项目中共有23个已上市/过会,约30个已报会或上市辅导中。

目前,全球半导体投资热情高涨,大基金的成立、各地方政府半导体产业基金的设立,让半导体行业产业投资获得新生;同时,中美的紧张关系,中兴、华为事件,科创版的推出,注册制的逐步落实让半导体行业进入到大众的视线;再加上国有基金、民营资本、美元基金、CVC蜂拥而至,迅速成为各类机构的主要投资方向之一,估值水涨船高。

据统计,截止2021年6月16日,共29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其中55家从事半导体行业相关业务。其中芯片设计共23家,制造封测共3家,设备共11家,材料共17家。

行业周知,半导体产业具有周期性。根据划分标准不同,可以分为产品周期、资本开支/产能周期、库存周期。祁耀亮指出,“每隔10年左右的新技术产品出现,市场需求呈现连续数年爆发性增长。此时,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供不应求,产品价格上升;半导体企业加大资本开支和产能投入。当市场进入饱和状态,企业进入存量竞争,产能过剩,销量和价格下滑;在新产品周期未形成前,企业被动去库存,直到需求回暖再主动补库存。”

虽然半导体是个周期性行业,但是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全行业紧缺是前所未见的。疫情导致的海外工厂停工导致IDM产能不足;全球化破裂导致的终端企业自身安全感不足而疯狂备货;中美关系导致向国内供应链转移而导致产能紧缺;新能源汽车,5G等新应用带来的芯片规格及数量增加;晶圆封测厂产能扩充不及时……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半导体行业处于一个前所未见的周期里。

在异常周期下的半导体产业该如何投资?祁耀亮认为,“芯片是半导体产业的最终产品,设计公司提供芯片给终端企业,是理论上的产业核心;制造企业投入大,门槛高,对于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是事实上的产业核心; 设备材料EDA领域是避免产业受制于人的关键,是产业急需解决的瓶颈。”

设计公司方面, 2021年头部国内设计企业因自身实力提升,国产替代,缺货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有着很好的成长性。由于28nm,40nm,180nm等产能持续紧缺,产能是设计公司命脉,让很多企业意识到运营是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头部企业布局IDM,小芯片初创企业没有产能,大SOC证伪时间长,寄希望下个周期。

制造企业方面,晶圆工厂第一批泡沫已经破裂,部分优秀企业浮出;同时龙头设计公司及民间资本加速布局第二批工厂封测企业投资浪潮进入尾声。中芯国际,华润微的上市让重资产投资有了退出路径,各类型制造企业融资难被打破,部分企业发展迅速。有经验团队创业的封装测试企业陆续出现,且发展迅速,天时地利人和。

对于设备材料企业,设备材料企业需要工厂的配合验证,需要设计公司的产品确认良品率及可靠性;除了主设备及主材料外,很多细分领域市场容量不大,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并购整合;新的企业多从八寸设备,三代半开始,化工/气体企业涉足电子化学品及特气领域;传统化工/气体/设备行业PE低,半导体行业高PE;

卡脖子,有的时候仅仅只是一个小材料。

综合以上分析后可知,在自给率不足,国产替代势在必行的方向有较大的投资机会。在中美贸易战、中兴华为事件以及国内集成电路供应链被美国公司限制较强的大背景下,中国需要在核心技术上摆脱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并保障产业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大陆终端品牌厂商加速培养大陆上游产业集群,特别是上游关键环节,本土IC厂商迎来机遇。

同时,新兴应用催生的新市场为集成电路带来发展新动力,这是在应用层面的半导体投资机会。随着手机及智能手机的推出,半导体市场规模均迎来爆发式增长。在后摩尔时代及后智能手机时代,新兴应用将会成为集成电路发展新的驱动力。汽车电子及工业电子将成为半导体行业增长最迅速的两大领域,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集成电路产业升级,通过并购整合培育龙头企业,这个过程中蕴含着并购重组带来的投资机会。消费升级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集成电路领域的产业升级。但整体来看,国内集成电路公司规模不大,行业集中度低于世界水平。近年来通过产业并购整合促进产业升级,成了数家市值千亿的集成电路龙头企业。

针对不同的投资机会对应着不同的投资策略。祁耀亮分析道,“国产替代方面,关注有产业经验,可以快速规模化量产形成有效产能,同时可以技术提升的制造类企业;重资产企业成为投资方向。产业升级方面,利用在产业协同资源及集聚优势,在上下游客户导入、产业链资源整合,关键人才引进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而在并购重组方面,祁耀亮认为应该寻找海外并购及资产拆分重组等成熟期投资机会;通过并购重组方式帮助平台型龙头企业补齐短板,形成规模效应,实现快速发展。此外,关注由新技术催生出的具有成长性的新兴领域,投资科技型潜力企业,避免进入同质化的红海市场。

对于半导体产业未来,祁耀亮预测,半导体上升周期持续和结构性调整并存;企业上市困难及产能紧缺激活并购市场;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创业不易;在新市场格局下,市场将形成多元化的投资形态


关键字:国产替代 引用地址:元禾璞华祁耀亮:异常周期下,国产替代/产业升级中的机遇

上一篇:英特尔CEO:半导体短缺问题将在下半年趋缓改善
下一篇:华兴证券赵凯:半导体投资热的反思与展望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26 18:39

出货超百万片,车载以太网PHY芯片的国产替代方案
汽车智能化的趋势下,车载高速通信在近年来受到了产业重点关注。智能汽车上,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数量不断增多,ADAS摄像头像素从3MP到8MP再到12MP,车内座舱屏幕分辨率也在持续升级,这使得高速传输在汽车E/E架构中更加重要。 车载总线架构,以太网成为核心 所以可以看到近年来车载高速传输领域受到产业界重视,尤其国内高速通信相关芯片厂商开始加速进军车载市场,目前也已经有部分厂商产品成功量产上车。 比如今年较为火热的车载Serdes芯片就主要被用于车载高速视频流通信,包括摄像头到智驾芯片、座舱SoC到车载显示屏等的高速数据传输。但除了ADAS和车载显示屏的应用外,其他车载应用对高速通信需求没有那么高,所以在实际的车载
[嵌入式]
国产单片机替代-CH32替代STM32
随着芯片价格疯涨,项目的不可控性越来越大。特别是价格方面,达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了。 以之前《UEFI编程实践》所用的YIE002开发板为例,当时选择使用STM32F103C8T6,也是因为它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MCU。当然,也有我之前用这款CPU做过几个项目,比较熟悉的原因在。 按我的记忆,之前项目中所用的STM32F103C8T6,价格在9元左右;而现在到立创商城上去查,单片价格到了惊人的109元!十几倍的涨幅,哪个项目还敢用它? 因此,大部分公司,都在准备各种替代方案。 我们也一样,预备使用CH32F103C8T6替代STM32F103C8T6。这两种芯片引脚兼容,内部的资源差不多,理论上代码移植也比较方便。 我就是这么
[单片机]
<font color='red'>国产</font>单片机<font color='red'>替代</font>-CH32<font color='red'>替代</font>STM32
STM32有哪些国产替代者?
说起MCU,ST(意法半导体)的STM32单片机十几年来已经销售了几十亿颗,在国内几乎占有50%的市场,会使用STM32单片机也基本成为电子工程师的标配职业技能,然而2018年下半年的供货紧张,以及中兴事件,给我们硬件工程师敲了敲警钟,假如有一天我们必须替换下STM32单片机,国产芯有哪些是可以替代的呢? 北京兆易创新-GD32系列 GD32作为中国32位通用MCU领域的主流之选,以累计超过2亿颗的出货数量、超过1万的用户数量、20个系列300余款产品型号选择的广阔应用覆盖率稳居市场前列。GD32使用的是Cortex-M3内核,型号做到了与STM32相同型号的全兼容,方便替换,主频频率更高。 GD32F103是GD早期的产
[单片机]
STM32有哪些<font color='red'>国产</font><font color='red'>替代</font>者?
盘点STM32的国产替代者有哪些
北京兆易创新-GD32系列 GD32作为中国32位通用MCU领域的主流之选,以累计超过2亿颗的出货数量、超过1万的用户数量、20个系列300余款产品型号选择的广阔应用覆盖率稳居市场前列。GD32使用的是Cortex-M3内核,型号做到了与STM32相同型号的全兼容,方便替换,主频频率更高。 GD32F103是GD早期的产品,GD32E103和GD32F303是对GD32F103的升级和优化,所以4者是兼容的,虽然内核不同,但是通用外设几乎很少涉及到内核部分,在时间急迫的情况下可以使用ST的库开发。 一、相同点 1)外围引脚PIN TO PIN兼容,每个引脚上的复用功能也完全相同。 2)芯片内部寄存器、外部IP寄存器地址和逻辑地址完
[单片机]
盘点STM32的<font color='red'>国产</font><font color='red'>替代</font>者有哪些
座舱域控研究:面向x86 AI PC、多域计算、国产替代,座舱域控如何差异化竞争?
佐思汽研发布《2024年 智能座舱 域控制器 研究报告》。 x86架构 VS ARM架构 : AMD V2000、Intel Malibou Lake 引领 x86 AI 座舱 亿咖通·马卡鲁计算平台,全球首发 AMD V2000量产上车 长期以来, 高通 在高端座舱SoC占据主导地位,“ARM+Android” 都是 智能车 机主流框架。随着 智能汽车 的崛起,用户对3D HMI、 AI大模型 、大型游戏等差异化座舱需求日益增长,“x86+ Linux ” 架构受到车企关注。 ARM架构下, CPU 相对而言在性能上没有那么出色,核心频率比较低,但优势在于散热性能好;x86架构下的CPU在运算的需求
[汽车电子]
座舱域控研究:面向x86 AI PC、多域计算、<font color='red'>国产</font><font color='red'>替代</font>,座舱域控如何差异化竞争?
车规MCU知识梳理,贞光科技助力国产替代
一辆传统燃油车需要大约500到600颗芯片,轻混汽车大约需要1000颗,插电混动和 纯电动汽车 则需要至少2000颗芯片。这就意味着在智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对 先进制程 芯片需求不断增加,而且对传统芯片需求也会持续增加。MCU就是这样,除了单车搭载的数量在不断增长, 域控制器 也带来了对高安全、高可靠、高 算力 MCU的新需求增长。 MCU,Microcontroller Unit,中文称单片 微型计算机 / 微控制器 / 单片机 ,将 CPU 、 存储器 、外围功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具有控制功能的芯片级计算机,主要用于实现信号处理和控制,是智能 控制系统 的核心。 MCU和汽车电子,工业,计算机和网络,消
[汽车电子]
车规MCU知识梳理,贞光科技助力<font color='red'>国产</font>化<font color='red'>替代</font>
盖世汽车研究院:车载毫米波雷达国产替代正当时
随着乐道L60搭载赛恩领动4D 毫米波雷达 ,以及 华为 发布新一代4D雷达,毫米波雷达再次成为 自动驾驶 感知的焦点,车载毫米波雷达进入4D成像时代。传统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一直由海外厂商主导,而国内企业则处于追赶阶段。在迅速崛起的4D毫米波雷达细分市场,国内厂家纷纷加快布局,力求在这一新赛道中突围。 产业概况 毫米波雷达凭借可直接测距测速、不受恶劣天气影响、可全天候工作等优势,成为 智能汽车 ADAS 系统的核心 传感器 之一,且单车搭量随着自动驾级别的提高而上升,自动驾驶是毫米波需达发展的长期驱动力。 在频段上,汽车毫米波雷达将统一至77-79GHz,77GHz已成为主流。按照安装位置,车载毫米波雷达可分为
[汽车电子]
盖世汽车研究院:车载毫米波雷达<font color='red'>国产</font>化<font color='red'>替代</font>正当时
STM32FF030 替代国产单片机——DP32G030
DP32G030系列工作电压为2.0V-3.6V,工作温度为-40℃-105℃。多种省电工作模式保证低功耗应用的要求。 主要特性 32位ARM Cortex M0处理器内核 最高工作频率为72MHz 24位的系统嘀嗒定时器 集成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VIC),提供最多32个中断 通过SWD接口烧录程序 内置64K字节的FLASH存储器作为程序存储区 内置16K字节RAM作为数据存储区 2.0V~3.6V供电电压 上电/断电复位(POR/PDR),看门狗复位,片外专用引脚复位(EXTRST) 内置4~32MHz高频晶体振荡驱动器 内置32768Hz低频晶体振荡驱动器 支持SLEEP模式、DEEPSLEEP模式以及STOP模式,共三种
[单片机]
STM32FF030 <font color='red'>替代</font><font color='red'>国产</font>单片机——DP32G030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