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和高速AD的电力系统多通道同步采样

发布者:纸扇轻摇最新更新时间:2011-05-30 来源: 电子科技关键字:电力系统  TMS320C6711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摘要:介绍了一种以DSP芯片TMS320C6711D为处理核心,辅以高速A/D芯片ADS8364,实现电力系统多通道同步采样分析的系统结构,着重介绍系统的硬件设计,通过测试及使用表明,该设计使用方便、实时性好、抗干扰性强、测量精度高、性价比优,可在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DSP;交流同步采样;电能质量

    基本电量的采集作为电力系统实时控制、监测、调度自动化的前提环节,毫无疑问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准确快速地采集电力系统中的各个模拟量并加以分析,以达到实时报警甚至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是电力系统研究中的热点。


    文章描述的采样分析系统选用美国TI公司的TMS320C6711D作为主要的计算核心器件,该芯片具有900 MHz FLOPS高速浮点运算能力和类似RISC的指令集,采用VeloeiTI先进VLIW结构内核:8个独立的功能单元,6个ALU,2个乘法器,浮点支持IEEE标准单精度和双精度浮点运算,可以每周期执行8条32 bit指令,带有32个32 bit通用寄存器。


    A/D转换电路的核心是芯片ADS8364,ADS8364是一种高速、低功耗、6通道同步采样转换器件,它是16位高速并行接口的模数转换芯片。每片ADS8364由3个转换速率为250 ks·s-1的ADC构成,每个ADC有2个模拟输人通道,每个通道都带有采样保持器,3个ADC可组成3对模拟输入,可对其中的输入信号同时采样保持。另外,引脚内部还带有2.5 V电压接口,可用以提供基准电压。由于6个通道可以同时采样,因而适用于需同时采集多种信号的应用场合。


    当ADS8364采用5 MHz的外部时钟来控制转换时,它的取样率是250 kHz,同时对应4μs的最大吞吐率,即采样和转换共需花费20个时钟周期。因此,为了得到最大的输出数据率,读取数据可以在下一个转换期间进行。

1 基于DSP和高速A/D的系统设计
    整个系统可分为三相同步锁相电路、A/D转换电路、DSP核心部分电路以及HPI总线连接等4大部分组成。实现数据采集以及各种核心算法,并可以通过高速数据总线(HPI)将计算所得的数据实时传递。原理图如图1所示。

a.jpg


1.1 三相同步锁相电路
    同步电路主要完成频率跟踪的功能,该电路可以保证在一个工频周期内为A/D提供256点的采样信号,从而实现同步锁相的功能。


    如图2所示,通过电压互感器得到的电压信号经过隔直滤波电路,然后进入过零比较器,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同频率的TTL电平的方波信号后,再经过整形电路,得到一个上升沿陡峭、波形规则并且频率与输入电压信号相同的CMOS电平方波,进入选相电路。

b.jpg


    选相电路能自动选择有电压的相别,并根据选中相别的电压产生过零信号提供给后续的PLL电路,以实现256倍的锁相倍频采样。在频率变化的情况下,电路也能保证每周波256点的采样。选相电路以A相电压作为最优先考虑的相别,当A相有电压时将A相过零信号作为同步信号,闭锁B、C相;A相掉电后,以B相过零信号作为同步信号,闭锁C相;A、B相同时掉电,以C相过零信号作为同步信号。在相间进行同步信号切换时,由于电路参数以及线路本身的延时,会出现一段闭锁的空白,这时将产生一个中断信号通知DSP,由DSP提供这个空白时间的同步采样信号。当三相电压全部失去后,则由DSP自主产生同步采样信号,以50 Hz工频进行256点采样,如图2所示。


1.2 A/D模数转换电路
    模拟变换、信号调理及A/D转换构成整个A/D模数转换电路,此电路是整个采样系统的基础,它实现了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信号隔离、变换适合于A/D采样的模拟输入信号,如图2所示。A/D转换器则将经过调理的模拟信号转换成DSP能够识别的对应的二进制数字信息。
    互感器信号采用差分输入方式,这种输入方式抗干扰能力很强。其连接的原理图如图3所示。当±Vin输入最大为-2.5~2.5 V的交流信号,Vref使用+2.5 V的基准时,使得调理输出±Vout范围在0~5 V,该电路参数可以正好满足所选A/D芯片ADS8364的输入要求。

c.jpg


    A/D转换结束后产生一个中断信号EOC通知DSP读取数据,DSP通过地址选择相应A/D芯片及相关通道后,将16位数据读回。DSP以A/D转换器采集转换后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实时数据作为计算基础。

[page]
1.3 DSP核心部分电路
    DSP及其外围接口电路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由32位浮点DSP、振荡器+锁相倍频器、电压监测及看门狗电路、片外SDRAM、片外Flash、片外铁电存储器等电路组成。如图4所示,电路实现了整个系统的上电复位、看门狗、电压检测以及扩展管理芯片对系统复位的功能。

d.jpg


    外部的25 MHz振荡器通过倍频芯片和二进制计数器分别对DSP和AD转换器提供同步的150 MHz和3.125 MHz工作时钟。


    DSP在上电复位以后,首先通过EDMA方式自动加载Flash前1 kB的Bootload程序,在该Bootload程序里写入后续加载程序的入口地址,即可实现应用程序的自动加载工作。之后对SDRAM进行自检,以避免SDRAM单元出错造成工作不正常或数据出错,同时SDRAM也是DSP存储A/D采样数据、进行数据运算输出的中间及最终结果、通信等数据缓存的场所。


    FRAM可以实现在失电下保存数据,并且读写次数超过1012次,可以实现无延时写入。该FRAM通过DSP的McBSP接口相连,存储ADC每个模拟通道的DC偏移、精度修正的数据以及运行时的接线方式等参数。
DSP处理完成的数据,通过其内部集成的主机接口(HPI)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交互,主机可以通过DMA或EDMA方式随机或整块地访问共享RAM7。

2 采样系统的软件设计
    系统的软件设计基于TMS320C6711D芯片指令集,充分利用其高速,支持浮点运算,流水线操作等特点,采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遵循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编程思想。程序使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采集模块、主循环模块和HPI交互协议模块3大模块,流程框图分别如图5~图7。

d.jpg


    主循环模块中首先对DSP的CPU和外设进行初始化和自检,DSP在系统初始化以后一直输出软件同步信号,由CPLD来判断选择ADC的采样信号为硬件输出的同步采样信号还是DSP输出的采样信号;并将自检结果存放在HPI交互协议模块的自检结果区供扩展MCU读取。


    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DSP将ADC转换后所得数据读入所分配的数据缓冲区,待总采集时间到后,以数据就绪标志通知主循环模块可以提取数据用于计算。主循环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再调用各计算子程序,计算电力系统基本量以及电能质量其他各项指标,并将计算结果存放在缓冲区内,当一个主循环完成后再将结果搬运至HPI的数据交互区供扩展MCU进行读取。程序框图如图5~图7所示。

3 结束语
    本系统已经通过各种功能测试,并在国内某知名电表公司的电能质量监测仪产品上成功使用,精确检测电压电流有效值、功率、2~50次电压电流谐波的有效值、相位、电压波动与闪变、三相不平衡等各项电能质量参数,基本精度达到0.2级,谐波监测精度达到A级。该设计方案使用方便、实时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性价比优,可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

关键字:电力系统  TMS320C6711 引用地址:基于DSP和高速AD的电力系统多通道同步采样

上一篇:餐厅顾客服务终端
下一篇:DSP 应用扩展至重型设备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1:25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实施智能控制方案
1、模糊智能方案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科学实施模糊智能控制原理主要将经典的集成理论进行模糊化处理,将模糊逻辑的语言变量及近似推理引入其中从而形成整体性综合智能技术的推理体系。 模糊控制的模拟对象为人的模糊推理能力及决策实践中的实用性控制方式,该理论主体依据相关控制的已知规则及数据首先由模糊输入量展开对模糊控制输出的推导,主要由模糊化、时间模糊推理机、最终模糊判决三个子过程组成。随着模糊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完善,模糊控制中包含的优势性能得到了学术界充分的肯定。例如该控制方法可适用于对不定性、不精确情况的处理,同时可抑制噪声带来的污染问题。 综合的模糊知识令语言变量能有效、准确的表达出专家的综合经验,也就是说其更加接近人们的
[嵌入式]
谐波检测仪的原理及方法
由于对电能的检测和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功能单一、实时性差、缺乏统计分析、效率不高等,因此,需要一种检测与管理的方法来改善现阶段电力系统所面临的问题。 1电力谐波检测的发展 在电力系统中,最理想电流与电压波形是工频下的正弦波,而实际中往往会存在不同的畸变,特别是在近些年配电网中变频调速、换流器、电子设备等的不断应用,导致非线性负荷增加,使电力系统中的电流与电压波形严重畸变,造成电网中出现大量的谐波,造成许多电力事故的出现。所以,谐波污染在目前被公认为是影响电网安全的一大公害。在进行谐波治理过程中,主要采用谐波监测的方法,这也是解决谐波危害的基础,对一支谐波有着指导性的作用。根据谐波检测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19世
[测试测量]
谐波检测仪的原理及方法
电力系统如此复杂,谁来保证供电可靠性?
摘要:美国华盛顿也曾发生过大规模停电,美国白宫、国会、国务院都受波及。复杂的电力系统究竟如何发现系统任意点的故障,并都能自动发现并切除? 谁来保证供电可靠性 现代电力系统中,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用电是依靠变电站提供的电源,而变电站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就是继电保护装置。电力系统离开完善的继电保护系统是不能运行的,没有安装保护的电力元件,是不允许接入电力系统工作的。一般,系统中每一个重要元件都必须配备至少两套保护,在保护的作用下,系统任意点的故障都能被自动发现并切除。 继电保护装置的技术非常复杂,它通过高速采样运算以及应用电力数学模型,能够感知几公里以外的供电线路故障,并快速、准确可靠的切断
[工业控制]
<font color='red'>电力系统</font>如此复杂,谁来保证供电可靠性?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保留一定容量的常规电源
中国储能网讯: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稳步推进,非化石能源发电在我国电源结构中的占比将逐渐上升。从我国发展实际和技术现状来看,电力系统升级处在由化石能源为主体向新能源为主体转变的过渡阶段,火电等常规化石电源仍是目前最稳定可靠的电源。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需推进常规化石电源清洁化利用,优化电源发展策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保留一定容量的常规电源 能源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现阶段,保留一定容量的常规化石电源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 储能是平抑新能源发电不确定性的重要一环,但受限于连续运行时间、成本疏导、站址选择等因素,仅靠电
[新能源]
TMS320C6711 DSP上实现H.263视频编码器的EDMA数据存取策略
摘要:提出了在TMS320C6711 DSP平台上实现H.263视频编码器的过程中,如何使用EDMA优化数据存取的策略,从而减少了CPU花费在数据搬移上的开销。 关键词:H.263 DSP EDMA QDMA 数据存取策略 目前,将H.263算法在DSP芯片上实现,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趋势。采用DSP实现H.263算法,相对于以往的方案,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可以很容易地将声音编解码和复用、通信协议添加进来,综合在一起DSP芯片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文采用TI公司的TMS320C6711 DSP实现H.263的编码,提出一种在DSP平台上充分合理使用片上EDMA控制器,进行数据存取优化的策略。 1 TMS320C6
[应用]
周孝信:解读新一代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等与能源互联网
中国储能网讯 :在新一代电力系统中,有很多新技术出现并迅速崛起,主要包括新能源发电技术、各类型储能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型输电技术、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资源的使用也在急速上升。为了让企业和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为了给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一代能源系统,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最高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我国能源转型与革命的核心战略目标。 电力系统的衍变 新一代能源系统是以电力为中心,以电网为主干和平台,各种一次、二次能源的生产、传输、使用、存储和转换装置以
[新能源]
能源互联网是新一代能源和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5月17日,2019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本次大会工业互联网分论坛暨能源互联网标准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我国能源转型与革命、新一代电力系统特征和构想、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与理论体系,以及5G、人工智能、卫星通信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在能源电力中的应用等内容开展研讨。 能源互联网是新一代能源和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互联网+”,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加快在各行各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在这一背景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南方电网提出了“定位‘五者’,转型‘三
[新能源]
红外无线测温解决电力系统监测问题
  引言   变电所的高压开关柜是重要的电器设备,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开关柜中的母线接点、高压电缆接头等部位因老化或者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使相邻的绝缘部件性能劣化,甚至发生击穿而造成事故。   据统计,供电系统发生事故的原因很多是因为热问题产生的。但由于开关柜内空间结构狭小,每相母线对地和不同相之间都存在很高的电压,无法进行人工巡查测温,所以直接测量开关柜内接点温度一直是电力系统检测的一个难题。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基于红外传输的无线测温系统。该系统将传感器安装在被测物体表面,在线测量该测温点温度后,通过红外传输方式将温度数据发送到安装在开关柜柜门表面的采集器中,温度采集器将其传送到监控计算机处理,当所测温度超过预设报警值时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