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太网的DSP远程加载技术研究

发布者:温暖微风最新更新时间:2012-06-06 来源: 21ic关键字:DSP远程加载  以太网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DSP具有高速的计算能力与丰富的外设接口,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很多基于DSP的嵌入式系统被配置于苛刻的环境或偏远地区,当需要软件升级或程序更新时,人员无法进入或很难到达相应环境中,必须采用远程加载技术来完成升级和更新。以太网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率高的优点,是远程数据传输的良好载体,目前主流的DSP芯片均可扩展以太网接口。本文结合以太网技术,以TI公司的DSP芯片为例对DSP远程加载技术进行了研究。

DSP远程加载的核心思想包括3个方面:

①DSP能够收发远程控制端数据;

②DSP能够更新存放用户程序的Flash区域;

③DSP能够获取用户配置选择是否需要远程加载。

基于上述3点,本文对DSP网络接口技术、DSP与Flash接口及驱动技术、远程加载配置技术进行了研究。

1远程加载的硬件基础

1.1DSP以太网接口技术

(1)通过专用接口芯片扩展以太网接口

在TI公司早期的DSP中,如C5000、C6201、C6701等系列,芯片内部没有集成专用的以太网控制器,无法直接与以太网进行通信,必须通过DSP的EMIF(外部存储接口)与专用接口芯片连接来扩展以太网。这些专用芯片有CP2200、MC9S12NE6等。图1给出了TMS320C5410与CP2200的接口示意图[1]。


图1TMS320C5410与CP2200的接口示意图

(2)通过片内专用接口扩展以太网接口

随着DSP制造工艺的提高,很多DSP芯片内部已经集成了以太网控制器,如DM642、C6455、C6416等,只需要外接物理层芯片(如RTL8019AS、82540EM等)即可扩展以太网接口。图2给出了DSP通过片内专用接口直接扩展以太网示意图。


图2DSP通过片内专用接口直接扩展以太网示意图

1.2可编程Flash芯片

TI公司的高速DSP(C5000、C6000系列)均没有片上非易失性存储器,必须将程序保存在外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通常采用可编程Flash存储器对DSP程序进行存储和加载,常用的Flash芯片有Intel公司的E28Fxx系列和AMD公司的AM29xx系列。图3给出了DSP与Flash的典型接口电路[2]。


图3DSP与Flash的典型接口电路

1.3远程运行模式配置

DSP在上电后,需要明确知道当前是处于程序更新模式还是处于程序正常运行模式,这就需要采用外部硬件控制电路,对DSP的加载进行配置,


图4远程DSP配置加载模式电路示例

图4给出了一种远程DSP配置加载模式电路的示例。

用户通过远程配置DSP的GPIO接口为高电平或低电平来告知加载程序是否执行远程加载,在实际应用中具体实现可由用户自己定义。

2远程加载的软件基础

2.1NDK简介

在DSP上直接编写网络接口程序非常复杂,为了屏蔽底层细节,使用户可以将资源重点投入到应用程序的开发中,TI公司提供了网络开发套件NDK(NetworkDeveloper’sKit)。NDK提供了从DSP底层驱动到TCP/IP"target="_blank">IP协议的整体解决方案,支持常规的TCP/IP服务,是实现DSP以太网扩展的重要支撑工具。图5给出了NDK的系统结构图[3]。


图5NDK系统结构图

2.2Flash驱动程序

Flash芯片需要专用的指令对其进行操作,主要指令包括擦除、读、写、复位等,根据这些操作指令就可以设计Flash驱动程序,图6给出了C6000系列的DSP对AM29F040进行编程的流程[4]。其中EMIF_Base_Addr为DSP外部存储接口地址;Prog_addr为目标Flash编程地址;Prog_data为目标Flash编程数据。


图6Flash编程流程

3基于网络的远程加载方法

3.1远程加载流程

图7给出了典型的DSP加载方式以及程序在Flash中的存储方式,二次加载程序直接将用户程序加载到DSP中,无需额外处理[5]。


图7典型的DSP加载方式

采用图7中所示方式无法实现远程加载,可以对典型加载方式进行扩展,增加网络接口功能,更改Flash存储方式,从而实现远程加载。DSP远程加载方式如图8所示。


图8DSP远程加载方式

图8所示的远程加载步骤如下:

①上电后DSP运行二次加载程序;

②DSP读取外部控制电路状态,判断是否处于程序更新模式;

③如果是更新模式,跳转到第4步,否则跳转到第5步;

④DSP从Flash中加载网络接口程序到DSP片内并运行,通过网络接口接收远程数据,将接收到的数据烧写到用户程序区域完成软件的更新。

⑤DSP加载Flash中用户程序到DSP片内,正常运行程序。

为了配合远程加载流程,需要对图7所示的Flash存储结构进行扩展,在图8中同时给出了用于远程加载的Flash存储结构。与图7中的典型Flash存储结构相比,远程加载的Flash存储结构在二次加载程序和用户程序之间增加了网络加载程序,该区域仅对二次加载程序可见,用于存放远程加载程序。当需要远程加载时,二次加载程序就调用网络加载程序,采用DSP远程加载方式;当无需远程加载时,二次加载程序直接调用用户程序,采用典型的DSP加载方式。[page]

 

   

在设计存储结构时需要注意两点:网络加载程序是不能被改变的,必须使用固定大小的存储区域;网络加载程序区域应放在用户程序区域前,便于用户程序的扩展。

3.2网络加载程序设计

网络加载程序运行流程是远程加载的核心部分,如图9所示。


图9网络加载程序运行流程

网络加载程序运行流程主要包括:

①加载NDK网络硬件驱动,配置DSP片上硬件以太网控制器,包括网络速率、单双工传输方式以及MAC地址配置等。

②启动TCP/IP服务。实现配置DSP的网络IP地址、绑定TCP通信端口、开始接收远程数据等功能。

③接收远程数据。从以太网接收远程数据并进行数据正确性和完整性校验,将远程数据存入到数据缓存区中,当缓存区满后启动Flash更新程序。

④Flash程序更新。Flash首先擦除当前用户区域,然后将数据缓存区中的数据烧写到用户区域中。

⑤判断远程数据是否接收完成,如果未完成,跳转到步骤③;如果完成,进行步骤⑥。

⑥完成数据更新后,跳转到二次加载程序,重新加载用户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当网络加载程序完成用户程序更新后,远程控制端必须及时将DSP加载模式切换到直接加载用户程序模式。

结语

本文研究了基于网络的DSP远程加载技术,介绍了远程加载需要的硬件基础和软件基础,并给出了典型设计;然后从远程加载流程、Flash存储模型设计以及网络接口流程设计三个方面研究了具体的远程加载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够解决基于DSP的远程嵌入式系统的加载问题,同时为基于其他处理器的远程加载提供了思路,具有较好的工程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DSP远程加载  以太网 引用地址:基于以太网的DSP远程加载技术研究

上一篇:基于事件驱动的新型处理器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基于DSP的电动汽车监控平台系统技术原理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2:06

工业以太网协议结构_工业以太网协议种类
  工业以太网协议结构   工业以太网协议结构如下:   物理层:物理层是工业以太网协议的最底层,负责传输比特流。工业以太网使用双绞线、光纤等传输介质,采用不同的物理层标准,如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等。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工业以太网协议的第二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检错。工业以太网使用帧格式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帧包括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数据和校验等字段。   网络层:网络层是工业以太网协议的第三层,负责数据的路由和寻址。工业以太网使用IP协议进行数据的寻址和路由,IP地址标识网络中的设备。   传输层:传输层是工业以太网协议的第四层,负责数据的传输控制。工业以太网使用TCP协议和UDP
[嵌入式]
车载以太网ADAS的基本网络拓扑结构
在汽车电动化趋势下,车内信息传输量持续提升,域/跨域集中式架构逐渐成为智能驾驶汽车的主流。传统车载网络以 CAN 总线为主,LIN 总线为辅,多种总线技术并存。车载以太网具有数据传输能力高、可靠性好、EMI/功耗/延迟低、线束轻量化等优势。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车载以太网将率先应用于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在未来逐步替代整车通信架构。 1 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 规模快速增长,竞争格局高度集中 1.1 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未来单车以太网端口将超百个 物理层芯片是以太网有线传输的基础通信芯片之一,下游应用中汽车领域占比最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PHY)工作于 OSI 网络模型的最底层,用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广泛
[嵌入式]
车载<font color='red'>以太网</font>ADAS的基本网络拓扑结构
自动驾驶多千兆以太网的光学连接技术分析
引言 电气和自动驾驶结构大大推动了布线系统的挑战。问题包括电磁干扰、电磁敏感性和重量减轻。此外,汽车应用、使用和安全要求还大大提高了必要的网络速度。汽车中新的48伏电气结构还推动了跨域隔离要求的范围。通信速率超过100 Mb/s的铜线链路需要较重和昂贵的解决方案才能符合严格的OEM EMC规范,导致成本高昂,工程非常困难。此外,所需电缆直径不断增大的重量与电动动力总成的续航距离之间存在矛盾。 光网络技术克服了这些趋势,得益于其固有的静电隔离、鲁棒性、低成本和低重量。 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光纤链路在48V和12V域之间进行通信。就重量而言,光网络可以节省相当于铜线线束的30%以上重量。光以太网提供了100 Mb/s和1 Gb/s的网
[嵌入式]
自动驾驶多千兆<font color='red'>以太网</font>的光学连接技术分析
以太网迎新增长 专家眼中的车载以太网及AVB技术
讨论车载以太网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以太网的发展过程及现状,1963年“The Intergalactic Computer Network”的概念被认为是现代Internet的起源;1969年“Th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 (ARPANET) ”是第一个执行TCP/IP的网络,也是“global Internet”的起源;经过50多年的发展,以太网技术经历了多次技术突破与革新,传输介质涵盖了光纤、双绞线、无线等,带宽已经达到10Gbit/s;尽管以太网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以太网与生俱来的“simpler, faster, and cheaper”的特点始终伴随着以太网的进步
[汽车电子]
零门槛踏入以太网的世界 行走物联网江湖
在物联网的系统架构中,网络层是实现感知传递和应用指令下达的桥梁。如图1所示。其中有线网络的绝大多数都是由以太网来完成的。所以,以太网是未来生活中最常见的通信方式之一,以太网接口是所有设备必备的接口。 图 1 物联网架构 如何快速实现以太网接口,是所有硬件厂商所要面对的问题。比如某智能路灯厂商要做一个Zigbee转以太网的网关,用于远程监控路灯,如图2所示。 图 2 Zigbee转以太网网关 但工程师都没有以太网设计经验。所以他们面临5大难题: (1)研发工程师需要重新选择硬件平台和学习以太网编程。要重新学习ARM9及 linux操作系统开发,严重影响产品开发进度; (2)稳定性
[物联网]
零门槛踏入<font color='red'>以太网</font>的世界 行走物联网江湖
新型Ha-VIS eCon交换机,用于稳健的单对以太网
埃斯佩尔坎普,2023年11月14日—— 浩亭现已推出Ha-VIS eCon 4000 M12T1 SPE,这是一款具有IP67防护的单对以太网(SPE)交换机 。坚固的金属外壳经得起恶劣的室外环境的考验(根据EN 50155对轨道车辆进行了测试),并可实现安全的数据通信-也可用于具有挑战性和苛刻的室内工业场景。 数据传输可抵抗冲击和振动,并可在宽温度范围(-40至+70°C)下工作。此款交换机非常紧凑(191 x 60 x 42毫米),提供8个端口, 有两种不同的版本: 1.eCon 4017GBT-BXT具有千兆上行链路到以太网(M12 x编码),并通过100BaseT1集成多达7个SPE设备 2. eCon 40
[工业控制]
新型Ha-VIS eCon交换机,用于稳健的单对<font color='red'>以太网</font>
Microchip推出下一代以太网交换机系列具备时间敏感网络功能和46 Gbps至102 Gbps的可扩展
Microchip推出下一代以太网交换机系列LAN969x 具备时间敏感网络功能和46 Gbps至102 Gbps的可扩展 具备时间敏感网络功能和46 Gbps至102 Gbps的可扩展端口带宽 LAN9694、LAN9696和LAN9698交换机集成了高可用性无缝冗余(HSR)和并行冗余协议(PRP),进一步便利设计 机器学习(ML)和机器人系统等创新技术正推动工业自动化市场不断增长。具有确定性通信功能的嵌入式解决方案对于工业自动化应用中的数据控制、监测和处理至关重要。为了向设计人员提供具有确定性通信功能的可靠、稳健的网络解决方案,Microchip Technology Inc.(微芯科技公司)今日宣布推出新一
[网络通信]
Microchip推出下一代<font color='red'>以太网</font>交换机系列具备时间敏感网络功能和46 Gbps至102 Gbps的可扩展
MC68EN360在以太网测试器中的应用
    摘要: MC68EN360芯片是Motorola公司生产的一款专用通讯芯片,广泛应用于通讯设备,其接口方式灵活、支持通讯协议多、运行速度快、功能强大。在以太网为主流的LAN中,无论在现场布线阶段或运行维护阶段,都需要检测、确认和排除故障。一般的解决办法是先查电缆,再查终端。电缆的测试有很多指标和标准可以参照,简单来看,无非是衡量是否适合以太网上的通讯,只需用两台有通讯协议的设备测试一下协议的运行情况即可;而终端的检测方法一般主要是检查其IP连同性如何。因此,故障的判断很大程度上用IP连同性的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本篇文章描述了如何用MC68EN360芯片做一个可以检测以太网的仪器,在实现功能的同时,又要求操作简单、成本低、扩
[测试测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