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IC:重视细节,才是聪明的智能硬件

发布者:RadiantExplorer最新更新时间:2014-05-07 来源: 爱范儿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的 GMIC 大会上,无论是厂商展区或是论坛会场,智能硬件被频繁提及和展示。从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到医疗设备、智能汽车,人们对硬件的追逐、讨论像是一场集体狂欢。感性的狂热需要回归到理性的思考,什么样的硬件才称得上”优秀“?在大会第二日的智能软硬件专场上,各路大厂商高谈宏观愿景时,翻译应用 Waygo 的 CEO Ryan Rogowski 所说的几个细节让人颇有启发。

    Ryan Rogowski 首先展示了自家的产品 Waygo。这款即时翻译软件能够利用摄像头,扫描文字,在屏幕上直接在对应位置翻译出其他语言。比如当你伫立在一家日本餐厅门口对着日文菜单发愁时,这个软件就能用扫描的方式帮你完成翻译。

    这样的应用毫无疑问触到了用户痛点,实际上硬件的设计逻辑同应用在这点上有相似之处——发掘出用户最需要的细节,用应用或设备帮助人们改善生活。Waygo 用自己的一个例子佐证了这个观点:有次他怀着感受外国文化的心去日本游览,在酒店,当他脱掉衣物走进浴室却发现无从下手,因为热水器上布满日文。折腾了半天才知道原来需要投币。“这时候如果有个 Google Glass 或是类似的东西帮助我,我就没有必要浪费这么多的时间。”

    Ryan Rogowski 认为,可穿戴设备能够在旅游、 教育、安全、健康、沟通、娱乐等方面改善人类的生活,不过如何设计出一款“聪明”的产品面临诸多挑战。Ryan Rogowski 给出了几个方面的建议。

    美观性。Ryan Rogowski 认为,可穿戴设备不仅仅要硬件造型好看,应用也要美观。如果 logo 丑陋,这样的应用没多少人愿意下载。

    功能性。一个产品的设计要考量诸多的因素。比如对头戴设备而言,设计头部的动作和姿势要考虑是不是合理,点头和摇头有怎样不同的操作结果;对 Waygo 来说,要设计出反应的速度、呈现的方式等在怎样的情境下最合适、最能让人接受。将产品放入具体的使用场景中时,会发现这样的细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的体验。

    社会感知性。人类的穿戴品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交的组成部分,因而可穿戴设备的设计要考虑是不是让别人感觉舒适。人们对 Google Glass 的争议正是基于此,让周围人感觉“隐私被侵犯”的智能眼镜并非是一款好的产品。

    另外,其他硬件也会限制可穿戴设备的设计,诸如电池、网络等外部条件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使用体验,这同样是硬件开发时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最后是融合的解决方案。一款好的产品,应该能够联通其他的数据、周边的内容。

    Ryan Rogowski 所指出的这几个方面看似简单,实则是当下智能硬件的欠缺所在。硬件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人类生活,细节的设计决定了体验,从而决定了一个硬件的价值和生命力。

引用地址:GMIC:重视细节,才是聪明的智能硬件

上一篇:产业专家:可穿戴式装置亟需专用SoC
下一篇:耐克裁员发深省 可穿戴行业要转型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物联网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