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 无处不在的语音交互识别

发布者:asdfrewqpp最新更新时间:2017-10-23 来源: ADI公司供稿关键字:语音交互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热闹, 国内语音行业可谓是百花齐放。 语音识别技术,到底在研究什么?能多大程度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语音识别,是一种结合了生理和行为两种成分的生物认证技术。语音是人类交际的最常见形式。 现在我们首选把它运用在各种消费设备上作为发现信息、 分享交流它,并控制我们的环境的手段。


      图片.png


ADI消费产品事业部语音用户界面主管Brian Donnelly

提到智能语音,ADI消费产品事业部语音用户界面主管Brian Donnelly认为现今的智能语音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智能语音算法在系统处理器里面编译执行;另一种是智能语音算法在专门研制的DSP里编译执行。基于智能语音DSP的方案具有待机功耗低,搭配AP不受限制、选择性广, 可有效分担处理器运算量等优点。ADI的基于智能语音DSP的 Sublime Voice远场智能语音识别解决方案已经量产。由于在硬件中嵌入了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因此可以高效而准确地捕获语音命令。该解决方案已被国内外的客户设计和应用于机顶盒、条形音箱和电视、智能机器人,智能音箱、住家和办公楼自动控制、家用白电等产品中。”

在技术发展的同时,我们发现语音交互与识别在应用落地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局限性”,Brian Donnelly先生提及到:“智能语音的两个衡量维度是有效率与准确率,有效性是指正确捕捉到“唤醒词”,准确性是指正确理解和识别语音和命令的意思。而且背后的最大的挑战来源于在远场(5-10米)与背景噪音强的应用场景,当然,还存在功耗的问题。这需要高品质和有效的算法包括对信号声源的捕捉(DOA)和对环境噪音的去除。ADI在已有产品与下一代产品中都利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加强对语音识别算法的加速。所以ADI 的Sublime Voice方案可以使用较少DSP资源进行复杂的计算。某些场景下,计算效率可高达90%。ADI可在降低系统的功耗的情况下,提高语音交互识别反应速度,提高系统计算大样本的能力,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率。”

“ADI的Sublime Voice 参考设计方案基于4个拾音采样麦克风可以有效地捕捉来自360度方向上的语音指令。它在技术指标上完全达到了7个麦克风产品的水平的同时又使得产品的设计容易达到小型化和拾音麦克风布局的多样化。” Brian Donnelly先生补充道。

关键字:语音交互 引用地址:ADI: 无处不在的语音交互识别

上一篇:五年后,指纹识别市场将达47亿美元
下一篇:大联大品佳集团推出基于新唐科技的智能语音识别解决方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3:51

语音交互与人脸识别可试试
  【人工智能( AI )发展到今天,尤其是近几年,已经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它已经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特别是语音交互和 人脸识别 ,早已经不是电视里面的场景了。今天,你能够想象一下十年之后人工智能的场景吗?就像十年前,你敢想象一下智能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吗?下面就随网络通血小板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或许你还没有感觉到趋势的变化,但有人已经提前布局,比如风险投资人。资本是判断人工智能前景最灵敏的风向标,人工智能投资企业正在逐年增多。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内,国内多家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获得融资,而2017年有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商业化运用元年。】   不用动手,只需开口就能驾驭身边的智能设备,这样的体验明显好很多。因此,各大
[网络通信]
塑造人机交互新模式 长城汽车Coffee OS 2展现语音交互新实力
4月12日,长城汽车举办了一场名为「Coffee OS 2智能语音」公开课的活动,在此次活动中,长城汽车以语音交互实测及优势解读的方式,对咖啡智能新一代座舱系统——Coffee OS 2的驾乘体验进行了全面展现,并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了未来智能座舱的进化方向。 近些年随着汽车行业转型进一步深化,智能化在汽车中的重要性占比越来越大,更多的先进科技被应用到车辆之中。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随着Z世代人群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对于电子产品的喜好,也带动了汽车产品向智能化和科技化转变。当下汽车不断被重新定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出行工具,而是向智能的第三生活空间快速进化。基于此,长城汽车面向消费者对智能座舱人机交互能力、响应速度、场景
[汽车电子]
塑造人机交互新模式 长城汽车Coffee OS 2展现<font color='red'>语音交互</font>新实力
浅谈智能语音交互,看一个Windows语音识别程序
我们经常能在科幻影片里能看到各种机器人与人类同台出演,与人类自由的沟通交流,甚至比人类更加聪明。大家肯定想知道这样的人造机器是如何做到的,我们现在真的能造出这样的机器人吗? 开玩笑,我在这绝不可能解释好这个问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简单来讲,与机器人交流其实这是通过语音来实现与机器交互,互动的一种操作,人与机器人的沟通其核心的一个方面便是语音的识别,就是说机器人得先听懂人说话。那此文就来浅聊下关于通过语音来实现人机交互的一些问题。 我们先看一个较简单的例子 —— Windows 语音识别 程序: Windows语音识别功能主要是使用声音命令指挥你的电脑,实现离开键盘鼠标来实现人机交互。通过声音控制窗口、启动程序、在窗口之间切换,使
[网络通信]
高通发布《2018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拥有最多的音频技术‘尝鲜者’ — Qualcomm Incorporated子公司Qualcomm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td.今日在其物联网行业分析师沟通会发布 《2018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2018 State of Play)。该报告对来自中国、英国和美国的6000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分析驱动购买行为的众多因素并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对于音频技术的态度和真实行为。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td.高级副总裁兼语音与音乐业务总经理Anthony Murray表示:“本次调查的一些结果让我们倍感惊喜。我们知道真正完全无线的音乐
[家用电子]
外媒:百度DuerOS领跑中国语音交互市场
  中新网7月31日电 在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宣布全面开放赋能后,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DuerOS不仅相继落地了美的智能语音盒、中信国安(9.340, -0.10, -1.06%)广视的G1智能高清机顶盒和极米无屏电视,近日还引发了美国权威科技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的关注和报道。   最新一期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表文章《For Computers, Too, It’s Hard to Learn to Speak Chinese》表示,每一次人机交互方式的更迭都会引领行业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语音交互将会是下一个人机交互方式。在最大的潜在对手Alexa尚未进入中国时
[家用电子]
动嘴不动手 Bixby语音交互会是三星的未来吗
  交互方式一直是电子设备与人之间重要的沟通环节,在PC时代我们有显示器和键盘鼠标。到了智能手机时代,所有的一切都要通过一块手掌大小的屏幕进进出出,这让人机交互看上去有点无所适从。   从苹果推出Siri语音助手开始,不少安卓手机厂商也推出了“人工智能”概念的交互方式。在交互设计师看来,与其引导用户去熟悉手机界面功能,不如让手机去学习用户适应用户习惯。   三星Bixby也是众多智能交互方式之一,作为可能出现在三星S8上的智能语音助手,Bixby或许会带来不同以往的使用体验。   1、控制应用   如果一款应用可以支持Bixby,那么意味着之前需要使用触控、按压等传统“手指方式”才能完成的交互操作,现在都可以通过Bixby实现。
[手机便携]
汽车座舱交互方式迎来变革期,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突破口!
从2017年被提及最多的“物联网”,到2018年伊始就热度居高不下的“ 人工智能 ”,似乎ICT业界对2018年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普遍抱有乐观的态度。市场资本方面,根据创投大数据平台——鲸准的相关数据统计,2016、2017年中国资本市场在投资案例总数靠前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AI)细分领域分别是是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自动驾驶和自然语言处理,表明了视觉和语言这两种AI交互方式为资本所看重。   图1:创投大数据平台——鲸准对中国市场的AI细分领域融资信息分析   人工智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机器与人(如服务机器人)、机器与环境(如自动驾驶)的智能交互。交互方式的变革是衡量人工智能
[嵌入式]
智能语音交互将成为车联网最主流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会给出行方式带来巨大变革。如今的出行领域,正在朝向共享出行和智慧出行方向不断向前推进,而共享出行与智慧出行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对于用户来说,出行大数据能够帮助个人用户更加快捷地取车和还车、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出行方式、甚至改变既有的定位行为习惯等。   对于企业来说,出行大数据可以收集整理用户的出行习惯,获取用户的出行反馈,并进行分析,通过共享出行,可以快速进行商业模式验证以及产品迭代,更可以覆盖多场景、多区域甚至是大区域,从而有助于快速建立成熟的发展体系和运营模式。   智能化共享汽车可以从五种渠道获取出行大数据信息,分别是汽车本身、充电桩、用户的手机可以上传用户的行为习惯、车位、实物也就是汽车内置的车载
[嵌入式]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物联网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