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器在物联网应用开发中的挑战分析和应对措施

发布者:炫酷骑士最新更新时间:2017-11-03 关键字:智能传感器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物联网(IoT)旨在通过联网周围世界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更精彩的生活方式。但是如何实现物联网的这一承诺呢?

 

在物联网的世界里,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是搭建用户与其周边众多设备(如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机器人和无人机)之间的桥梁。然而,仅仅凭借设备的传感和连接根本不足以实现物联网的远大目标。只有以人为本,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日常挑战、使生活更便捷并提升易用性,物联网才能取得成功。此外,随着周遭环境的日益复杂,各类设备对众事物无时无刻的传感功能也让传感器供应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下面将从传感器供应商的角度探讨这些挑战及其解决方案。

 

智能传感器在物联网领域面临的三大挑战


当今的智能传感器模块包含与原始传感器集成的某些处理能力,它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个挑战是技术本身。供应商欲利用其核心MEMS和系统技术来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工程师来说,这是一种物理限制的挑战。封装尺寸不能无限缩小,而对低能耗和高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供应商不得不改进系统,使其更智能、更具感知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使技术跨越多个产品平台。

 

第二个挑战源于行业宽泛的分散特性。当下,MEMS传感器的大部分收益来源于智能手机——每年智能手机销量超过十亿部,每台智能手机至少包含一台MEMS传感器。根据智能手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设定的规格,Bosch Sensortec等厂商开发了相应的MEMS传感器。

 

但物联网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其特点在于竞争性技术平台结构的高度分散性。在整个物联网空间,对由传感器、微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的传感器子系统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因此,Bosch Sensortec等供应商需要创建集成硬件和软件的跨平台解决方案,并提供专用的应用软件。借助软件和专业应用技术,供应商在帮助客户解决具体问题时无需特意为每个应用程序定制硬件解决方案。

 

最后的挑战则是呈几何式增长的复杂性。物联网系统本身十分复杂,只提供组件已不能满足原始设备制造商的需求,通常需要一站式解决方案或参考设计。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供应商将更多的系统处理能力纳入单个模块化设备,以此为基础开发集成智能传感器的解决方案,从而满足大幅降低复杂性的需求。而由于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所以供应商还必须在创建参考设计等方面与第三方密切合作并建立伙伴关系。

 

物联网传感器信息的层次结构


物联网信息结构包括几个层次。典型应用的层次按信息有用性的递增状况排序如下:

 

传感器信息层次结构


1.原始数据

2.运动检测

3.活动监控

4.情境感知

5.意图预估

 

尽管原始数据可能被过滤、补充和更改,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会明确限制用户对数据的使用。在第二等级,通过识别模式和应用算法分析数据,以提供运动检测信息。然后,通过添加额外的传感器功能,例如根据气压测量的高度,就能进入下一个等级,来分配推断活动监控的信息。在当代无处不在的计算环境中,设备情境感知的定义更加丰富:如与其他设备的交互、适应环境噪声与光线条件以及网络状态等。这使任务变得更为复杂:如需要基于情境和行为模式的加权评估生成预测性决策。

 

在这一点上,传感器系统处理数据的方式与人类大脑功能具有可比性。人脑在数据处理时主要运用两个系统:认知系统和边缘系统。认知系统类似于云计算——有延迟现象的高处理效能和大容量内存。相比之下,边缘系统则是原始、反应和反射的系统——与传感器系统中的局部处理,即边缘计算相对应。

 

blob.png    图1:描述认知和边缘系统之间的差异,类比人类大脑对感知数据的相关处理(图片来源:[Krisdog]/Depositphotos.com; Bosch Sensortec)。

 

反观物联网,传感器信息层次对确定测量数据重要与否至关重要。不具备可行性的数据基本无法使用,从而导致大部分应用程序中存在大量冗杂多余的数据。

 

直观地说,简单地将传感器永久地保留下来,等待识别有用信息(例如计步应用中的加速度计)通常更有效。传感器系统需智能地筛选出值得传输到云端的数据,从而有效利用可用的带宽和功率。关键在于,本地传感器能够自动过滤掉大部分无用的数据,从而节省宝贵的系统驱动容量。

 

物联网系统驱动程序


在物联网传感器应用中,有以下几个影响系统和组件设计的关键系统驱动程序:

 

·    对于小型或便携式设备的某些应用来说,低能耗至关重要。这种情况下,与感测元件(“传感器机器人”)匹配的自主传感器处理器有助于边缘处理,即确定何时将数据传输到云端,从而降低数据传输的资源成本。

·    在需要最短时间内传输大量数据的情况下,缩短延迟时间则尤为重要。例如在虚拟现实(VR)中需要实时发送图像,以便与用户头部的运动同步。

·    快速行为学习应用的系统中,高数据采样率必不可少。例如在振动机械的预测维护中,传感器必须以足够高的速率进行采样,以便捕获导致设备故障的所有相关数据。

·    简单集成的变数很大,由于投入时间的长短和工程资源的大小不同,原始设备制造商往对传感器数据的预期往往也不同。为简化应用中传感器的集成,越来越多的公司使用智能传感器,将嵌入在传感器中的数据处理装置与供应商提供的软件解决方案相匹配。例如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原始设备制造商更专注于机器人本身的运动,倾向于完全不处理原始的传感器数据。

·    边缘运算则类似于上述的边缘系统。我们有时需要边缘处理功能,而这通常以低功耗和易于集成为先决条件。

·    由于传感器模块中的存储器成本非常高,云存储成为本地存储和处理可行的替代方案。一方面,我们不希望传输大量不必要的数据,而另一方面,我们受到传感器物理存储容量的限制。因此,我们必须使传感器智能化,并确保传感器能够过滤掉大部分无用的数据,从而防止超出内存。

 

blob.png

 

图2: 影响和限制物联网系统和组件设计的六个因素(图片来源:Bosch Sensortec)。

 

应用示例


我们举例来说明上图的几点。首先,可穿戴的应用程序,如计步器必须永不断电且电池要尽可能小。这类应用程序的关键是低能耗,通过将计步功能直接集成于传感器本身来实现。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不会唤醒可穿戴设备的主处理器,从而节省电池电量。

 

为节省资源,使用者无法将所有计步数据传送到主机,这也是边缘计算应用的典型特点。从耗能角度考虑,BHA250BHI160的超低能耗解决方案是理想的选择。

 

另一个例子是快速原型工艺的开发趋势,这一趋势在大型公司越来越普遍地用于市场验证中。快速原型工艺通常在如Arduino、Raspberry Pi或其他类似的开源系统之类的开发平台使用,其中包括传感器组件的组合验证。

 

这类应用需要传感器供应商提供相对复杂的软件,以最大程度地实现集成。开发时间必须尽可能短,且原始供应商也需要利用有限的传感器知识进行系统设计的探索。将传感器用于Arduino和Raspberry Pi等多个平台,能够极大地简化集成。

 

结语


要实现物联网应用的成功,需要一位能够理解这种高度复杂的物联网环境的合格传感器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他们能够提供广泛且高性能传感器组合,并为客户的应用提供优质解决方案。质量、本地支持和与强有力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同样重要,这些能够提供参考设计和系统层面的专业知识。

 

物联网需要对多种应用的深入了解并满足各种传感器和处理的要求——低功耗、易集成、数据速率、缩短延迟等。只有了解这些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为快速发展的物联网市场设计创新化的优质产品,使用户的生活更加便利,从而实现物联网的承诺。


关键字:智能传感器 引用地址:智能传感器在物联网应用开发中的挑战分析和应对措施

上一篇:智能传感器在物联网应用开发中的挑战分析和应对措施
下一篇:居安思远:ST的MEMS传感器吃定消费市场后,瞄上智能驾驶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3:51

工信部:中国智能传感器最亟需突破的11大卡脖子技术(重点方向)
我国高度重视 智能传感器 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了“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 年)”,为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调整战略机遇期,提升智能传感器产业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2019年,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开展了智能传感器发展战略研究,对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进行了摸底调查,调研的传感器产品涉及我国近千家传感器主流厂商,是目前我国规模较大、较深入的智能传感器产业调研活动之一。 此次调研形成了《智能传感器型谱体系与发展战略白皮书》报告,成为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战略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报告中,提出了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需要重点发展的11个技术方向和建议,这也是我国传感器的部分重点卡脖子技术
[汽车电子]
工信部:中国<font color='red'>智能传感器</font>最亟需突破的11大卡脖子技术(重点方向)
基于IEEE1451.1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设计
    摘要: IEEE 1451是一种从传感器或执行器到微处理器及网络之间的硬件和软件接口标准。本文根据1451.1标准,研制面向Internet的网络化智能机器人手爪传感器系统,并给出硬件设计框图和软件流程。     关键词: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 IEEE 1451.1 机器人手爪 引言 传感器与网络相连,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然而控制总线网络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内部结构、通信接口、通信协议各不相同,以此来连接各种变送器(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则要求这些传感器或执行器必须符合这些标准总线的有关规定。由于技术上、成本上的原因,传感器的制造商无法使自己的产品同时满足各种各样的现场总线要求,而这
[应用]
新兴终端、智能传感器带动未来五年MEMS市场增长
  随着新兴科技终端应用技术持续演进及种类趋于多元化,带动 MEMS 器件在工业类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端逐渐扮演愈来愈重要角色,加上 MEMS 技术适合用于开发压力传感器、红外探测器、惯性传感器等 智能传感器 ,预计 MEMS 在未来可望获得科技领域更大关注度,预期未来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可达近11。3%。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根据Source Today报导,技术持续演进、物联网(IoT)市场快速成长、工业应用需求成长,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设备的高度普及,均成为带动MEMS未来几年需求成长主要动能。   市场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报告指出,移
[网络通信]
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弹药库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
1 引言 弹药从出厂到部队作战或训练使用以前主要存放在仓库中。在长期的储存过程中,弹药虽然处于宏观静止状态。但其质量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弹药主要由金属和装药组成.在长期储存过程中,由于温,湿度的影响。金属会锈蚀.从而使金属部件的强度降低。表面机械性能变坏,严重影响弹药的使用.甚至会造成重大事故。温,湿度还会使弹药装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使其失去应有的战技要求。因此,温,湿度是弹药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矛盾。根据我军的仓库条件、我国的气候条件和目前仓库的管理水平.通常规定最高温度不超过30℃.最大湿度不超过。70%.即通常所说的“三七”线。 传统弹药仓库的监控系统采用的是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湿敏电阻器或由普通的温,
[单片机]
基于<font color='red'>智能传感器</font>的弹药库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
三星研发“智能传感器系统”,用于提高半导体良率和产能
12 月 26 日消息,根据韩媒 ETNews 报道,三星电子公司正在开发“智能传感器系统”,用于控制和管理半导体工艺。 提高半导体良率的关键点之一是,精确控制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等离子体均匀性和密度,而“智能传感器系统”用于测量晶圆等离子均匀性,准确测量和管理蚀刻、沉积和清洗的工艺性能,有望提高半导体良率和产能。 三星现有的晶圆智能传感器大部分采购自美国等国外厂商,耗资数千万韩元。而近期对提高产量的需求不断飙升,倒逼三星转向自研,降低对外国传感器的依赖程度。 据了解,三星电子正在开发的智能传感器是超小型的,不会对现有设备空间产生重大影响,这意味着可以在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提高产能。 据报道,三星电子计划逐步扩大智能传感器的开发和
[传感器]
基于智能传感器MPXY8300的TPMS设计
摘要:介绍了当前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MPXY8300智能传感器的轮胎压力监测模块和基于MC33596接收机的接收模块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硬件电路以及软件程序流程。该系统可随时测定每个轮胎内部的实际温度和瞬压,确定故障轮胎并实时发出警示,有效避免爆胎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轮胎压力监测系统;MPXY8300;MC33596 1 概述 轮胎在欠压状态下工作会导致轮胎温度升高,从而造成轮胎的损坏;在欠压情况下会增加燃油消耗,甚至会影响到汽车的可操控性和刹车性能。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TPMS)主要用于汽车行驶时对轮胎气压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对轮胎漏气和
[工业控制]
基于<font color='red'>智能传感器</font>MPXY8300的TPMS设计
没有智能传感器这颗心脏,谈什么工业自动化
新一代高级智能传感器将成为工业自动化的心脏。“智能工厂”是指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清楚掌握产销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人工的干预、即时正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以及合理的生产计画编排与生产进度。智能工厂可实现的技术包括无线感测、控制系统网路化和工业通信无线化等称重传感器。    对某些产品质量指标(例如,黏度、硬度、表面光洁度、成分、颜色及味道等)进行快速直接测量并在线控制。而融合智能技术的传感器将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传感器应用非常广泛,工业生产各个组成环节都需要传感器进行监控,并把数据反馈给控制中心,以便对出现异常节点进行及时干预,保证工业生产正常进
[嵌入式]
智能传感器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中国制造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因为快速发展的中国和他庞大的工业制造体系,Made in China这个标签可以在广泛的商品上找到,从服装到电子产品。虽然我国制造业体量比较大,但我国制造业存在能耗比较高,产业附加值比较低等诸多问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若想长远发展,中国制造必须借助信息化,走精细化发展之路。借助信息化提升运营能力,可以提高中国制造品质,提升中国制造产业竞争力。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如果叠加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定制化程度,就可以向微笑曲线更高端方向发起挑战,实现弯道超车,获取更高利润率。   从《 中国制造2025 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可以看出些许端倪。智能制造核心
[机器人]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物联网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