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首次在线虫体内造电路,有望用于脑机接口领域

发布者:beta13最新更新时间:2023-04-12 来源: 科技日报关键字:3D打印  脑机接口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0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技术,利用激光在生物体内3D打印出导电电路,这项技术未来有望用于创建和维护人体植入物或脑机接口。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先进材料技术》杂志。


显微镜图像显示,秀丽隐杆线虫活虫体内有3D打印形状。图片来源:《新科学家》网站


从起搏器到仿生耳朵,电子植入物已经很普遍,但将它们植入人体内可能会有感染的风险。而且,如果出现故障,很难修复。鉴于此,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约翰·哈迪及其同事开发了一种技术,利用激光在生物体内3D打印出导电电路。


该团队首先将含有荧光塑料聚吡咯的“墨水”注入线虫(秀丽隐杆线虫)体内。这种墨水被设计可以与一台光子3D打印机一起工作,该打印机使用激光来打印出特定形状的材料并使其导电。利用这台3D打印机,该团队在蠕虫体内创造了星形和正方形导电电路。


哈迪指出,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在生物体内进行3D打印是可行的,所以从原则上说,对于人类或其他更大的生物体,也可以打印大约10厘米宽(或厚)的物体。


科学家此前已经在生物体内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物体,这是该技术首次用于制造导电电路。哈迪说,这项技术有望在多个领域大显身手。比如在生物医学领域,可用于如维护大脑深层电极和脑机接口;在农业领域,可在种子内打印电子标签以防止假冒,或在水果中打印电子标记以辅助机器人采摘机。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伊万·米涅夫教授并未参与这项研究,他指出,这种方法很巧妙,有可能被开发成与活组织细胞交织在一起且拥有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不过这种方法被用于人类的脑机接口等设备之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皮肤上打印电路,或者在人体内打印骨骼,都是之前已经引起过关注的成果。不过,在人体内直接打印电路,还是头一次。生物体和电子机械结合,已经从科幻概念变成现实。而在体内打印电路,则意味着植入物受到的限制更少,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且即使它出现问题,也可以在无创情况下开展修复——让材料进入人体,然后在需要的位置修补或重构电路即可。当然,任何技术要进入人体都需慎重。它或许有广阔前景,但还需一步步展开实验。


关键字:3D打印  脑机接口 引用地址:3D打印首次在线虫体内造电路,有望用于脑机接口领域

上一篇:韩国最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 LG CNS 宣布与微软达成合作,使用 ChatGPT 开发新服务
下一篇:Cadence 加强其 Tensilica Vision 和 AI 软件合作,为汽车、移动、消费和物联网应用提供支持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8 21:27

构建一个用于3D打印干燥箱的除湿器
这是一个用于 3D 打印干燥箱的除湿器,无需干燥剂即可保持灯丝干燥。 概述 构建此项目后,你就可以给你的 3D 打印机干燥箱配备一个功能齐全的除湿机,以保持您的灯丝干燥并随时以备使用了。除湿机使用 Peltier 设备工作,该设备将热量从设备的一侧传递到另一侧,从而产生冷热侧。设备的冷侧会产生冷凝水,从而去除干燥箱内空气中的水分。Peltier 夹在两个散热器之间,风扇在其中吹过。风扇为 Peltier 的热侧提供冷却,同时还吹走冷散热器翅片上积聚的冷凝水。 除湿机由两个 Particle Photon 控制。一个 Photon 控制 Peltier 设备,而另一个读取干燥箱内的湿度和温度。两个 Photon 相互通信以确定
[嵌入式]
构建一个用于<font color='red'>3D</font><font color='red'>打印</font>干燥箱的除湿器
3D打印谁与争峰 中国将是领导者而非追随者
    何为“FDM”技术?   FDM技术,全称为“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熔融沉积又称熔丝沉积,它是将丝状热熔性材料加热融化,通过带有一个微细喷嘴的喷头挤喷出来。热熔材料融化后从喷嘴喷出,沉积在制作面板或前一层已固化的材料上,温度低于固化温度后开始固化,通过材料的层层堆积形成最终成品。   被美国媒体称为全球领先的3D打印机制造商Stratasys日前推出3D打印机打印出的时尚女鞋,在巴黎时装周上引发关注。近日,美国Stratasys公司董事会主席、3D打印核心技术“FDM”发明人斯科特克伦普和Stratasy公司亚太与日本地区总经理乔纳森嘉格隆联合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谈论3D打印的瓶颈、材料高成本以及3D打印在中国的发
[手机便携]
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 未来如何正确应用?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对 3D打印 技术保持谨慎态度,但过度反应和监管也可能会扼杀创新。历史经验表明,在技术的不利一面被应用之前进行规范构建对话是最有效的。因此,各国际主体,包括国家、商业领袖、政府官员和其他政策制定者可通力合作,尝试建立有预见性和约束性的全球规范和标准。    作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代表, 3D打印 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个人领域。但是,任何新兴技术都可能是双刃剑,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新动能的同时,也要未雨绸缪,高度重视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提高创新治理能力,使科技既能充分发展,也可以切实造福人类的美好生活。   促进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帮助解决国际人道主义危机。 3D打印 技术正在与世界上最
[医疗电子]
3D打印固态电池正在量产
2021年2月10日,南极熊获悉,来自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3D打印 锂离子电池 电极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利用DLP 3D打印技术,制造出复杂的聚合物结构,然后通过热后处理转化为有用的电极材料。最终的碳和钴氧化锂结构分别被证明可以作为阳极和阴极使用,并称具有优异的电池性能和稳定性。 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Kai Narita解释说: 已知聚合物的热解会导致碳的形成。我们的方法利用这一现象来制造3D打印碳材料。我们使用一种市售的光刻胶与DLP数字光处理工艺打印来创建3D聚合物结构,然后在1000?C的温度下热解,将其转化为碳的结构。 锂离子电池的局限性 自50年前发明以来,锂离子电池已成为现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3D</font><font color='red'>打印</font>固态电池正在量产
解读:科幻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中的-接口技术
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是继《流浪地球》热播后的又一科幻巨作。影片讲述:一个博士在废铁中捡到一个只有脑袋和上半身的少女,将其改造并授予其机械身体,随着少女的苏醒并开始寻找自己身世之谜的故事。 影片呈现了一个人机融合极为普遍的未来世界。各种各样的半机械人,都是基于在现阶段的一项脑-机接口技术下得以实现。毕竟,离开大脑的指挥,再强大的机械肢体也只能是一堆废铜烂铁。 事实上,机-接口技术早已不属于纯科幻,现实生活中已有了不少应用,只是和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中描绘的还有一定的差距。 1、脑-机交互的新方式 现阶段,我们和计算机的交互的方式主要通过键盘。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语音交互为大家带来了
[嵌入式]
解读:科幻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中的<font color='red'>脑</font>-<font color='red'>机</font><font color='red'>接口</font>技术
3D Systems发布首个全彩3D打印
我们之前见过很多3D打印机以及其打印出来的产品,速度、尺寸、精度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纯色打印,或者由几种颜色的打印起来拼接在一起。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很多东西一眼就看出来有“3D打印味儿”,这个词在这里是贬义。 国外很有家用级3D打印机的消费者就是家长,他们像Chris Anderson在《创客》里说的一样,就是想用3D打印来给小孩打印玩具,但一个纯绿色或者纯黄色的机器猫怕是无法满足小孩子的胃口吧? 不过,3D打印的技术在进步。近日3D System宣布他们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连续渐变色3D打印机ProJet 4500,该款设备采用了采用全新级别的VisiJet C4 Spectrum打印材料以及
[手机便携]
GMIC2018:从阿凡达到霍金,AI如何武装人类大脑
  精准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兴起,让生物医学领域慢慢被数据包围。利用 AI 、大数据技术释放生物医学数据能量,将有望成为探索中国生物医学发展的重要机遇。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2018GMIC生命科学高峰论坛今日在京召开,论坛基于国家实施的“脑计划”和“表型组计划”,探讨关于精准医疗、 AI 生物制药、癌症治疗、脑科学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前沿话题,鼓励、引导年轻科学家、企业家积极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挑战性的科学研究及尝试。    生物医学智能时代来临!   “从医学发展的视角来看,精准医学正在引领中国医学迈向一个崭新的时代。生物组学、基因组学等一系列基础学科的发展,让中国有望利用现有的大数据、 AI 优势实
[网络通信]
3D打印使MEMS制造成本仅为现在1%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微系统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使用桌面型3D打印机制造高质量微电机系统(MEMS)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制造MEMS,其成本仅有市场上现有技术的百分之一,而且质量一点不差。 3D打印使MEMS制造成本仅为现在1%   MEMS是一种非常小的技术装置,其部件尺寸通常为1至100微米。2014年MEMS的市场容量就已经达到了120亿美元,但是这种产品的生产门槛很高。要生产MEMS,必需要用到先进的半导体制造设备,而这种设备的制造成本往往高达数千万美元。如此巨大的投资要求显着阻碍了在MEMS方面对于潜在有用设备的开发。   但是不久前MIT微系统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连续发表的两篇论文表明,这些财务上
[传感器]
小广播
最新物联网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