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与传感器技术分析

最新更新时间:2011-05-17来源: OFweek半导体照明网关键字:LED照明  传感器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LED照明灯具开关自动控制

  传感器作为信号采集和机电转换的器件,其机电技术都已相当成熟,近几年MEMS技术兴起又将传感器技术向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低成本化大踏步迈进。光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各种类型的传感器都可与LED照明灯具组成一个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将采集来的各种物理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可以经由集成电路化的AD转换器、MCU、DA转换器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智能化处理,从而控制LED照明灯具开启和关闭。人类可以籍此在MCU上设定各种控制要求,控制LED灯的开关时间、亮度、显色、多彩变幻,从而达到省电节能的目标。传感器与LED灯具组成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目前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已经可以将AD、DA、MCU集成在一个5X5mm或更小的封装内,安装在灯具内既不占面积而且十分方便。

传感器与LED灯具系统框图

图1 传感器与LED灯具系统框图


  光敏传感器与LED灯具组合

  风光电LED路灯是一种高度智能化和无人值守的道路照明灯具,利用风力、阳光发电,用蓄电池储能,因此能源的自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光敏传感器是比较理想的因天亮、天暗(日出、日落)时照度变化而能控制电路自动开关的电子传感器。图2所示是一种光敏传感器的外貌。图3是光敏传感器的光敏电阻板,它对光线的明暗亮度十分敏感。图4是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图。光控LED灯具照明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2  一种光敏传感器的外貌

光敏传感器的光敏电阻板

图3  光敏传感器的光敏电阻板

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图

图4  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图


  光敏传感器,可根据天气、时间段和地区自动控制商场LED照明灯具开闭。在明亮的白天通过减少其输出功率来降低耗电量,与使用荧光灯时相比,店铺面积为200m2的便利店最大可降低53%的耗电量。寿命也长达约5--10万小时。一般情况下,LED照明灯具的寿命为4万小时左右;发光的颜色也可采用RGB多彩变幻的方式,使商场灯光更多彩,气氛更活跃;与配套使用$荧光体的原蓝色LED相比,配套使用红、绿、蓝三色荧光体的紫色LED的演色性更高。

  红外传感器与LED灯具组合

  红外传感器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而工作的。主要原理是: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滤光透镜增强后*到热释电元件PIR上,当人活动时红外辐射的发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该元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发生热释电效应向外释放电荷,红外传感器(PIR)将透过菲涅尔滤光透镜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即热电转换。在被动红外探测器的探测区内无人体移动时,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的只是背景温度,当人体进人探测区,通过菲涅尔透镜,热释电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的是人体温度与背景温度的差异,信号被采集后与系统中已存在的探测数据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真的有人等红外线源进入探测区域。

  被动式红外传感器有三个关键性的元件:菲涅尔滤光透镜,热释电红外传感器(PIR)和匹配低噪放大器。菲涅尔透镜有两个作用:一是聚焦作用,即将热释红外信号折射在PIR上:二是将探测区内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使进入探测区的移动物体(人)能以温度变化的形式在PIR上产生变化的热释红外信号。一般还会匹配低噪放大器,当探测器上的环境温度上升,尤其是接近人体正常体温(37℃)时,传感器的灵敏度下降,经由它对增益进行补偿,增加其灵敏度。输出信号可用来驱动电子开关,实现LED照明电路的开关控制。图5是红外传感器外貌,图6 是红外传感器内部结构与内部电路图。图7 是带红外传感器的LED照明灯具,这是一款E27标准螺口灯头的灯具,它的电源适用范围是 AC180V-250V (50/60Hz), 红外传感器检测范围大约在3M—15M,它的标准产品 IFS-Bulb 3W灯具达80 lm ,5W灯具达140 lm 。在LED光源模块的中央部分嵌入红外线传感器。一旦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人的体温,LED电灯泡将会在50秒内自动开启与关闭。适用于任何一种室内应用,如走廊、储藏室、楼梯和大厅入口处。

红外传感器外貌

图5 红外传感器外貌

红外传感器外貌
图6 红外传感器内部结构与内部电路图

带红外传感器的LED照明灯具

图7 带红外传感器的LED照明灯具


  与红外传感器应用相仿的超声波传感器近年在自动探测移动物体中得到更多的应用。超声波传感器主要利用多普勒原理,通过晶振向外发射超过人体能感知的高频超声波,一般典型的选用25~40kHz波,然后控制模块检测反射回来波的频率,如果区域内有物体运动,反射波频率就会有轻微的波动,即多普勒效应,以此来判断照明区域的物体移动,从而达到控制开关的目的。图8是超声波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组合的应用方案。

  超声波的纵向振荡特性,可以在气体、液体及固体中传播且其传播速度不同;它还有折射和反射现象,在空气中传播其频率较低,衰减较快,而在固体、液体中则衰减较小,传播较远。超声波传感器正是利用超声波的这些特性。超声波传感器有敏感范围大,无视觉盲区,不受障碍物干扰等特点,这项技术已经在商业和安全领域被使用25年多了,已经被证明是检测小物体运动最有效的方法。因此与LED灯具组成系统可灵敏控制开关。

超声波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的应用方案

图8 超声波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的应用方案

  由于超声波传感器灵敏度高,空气振动、通风采暖制冷系统及周围邻近空间的运动都会引起超声波传感器产生误触发,所以超声波传感器需要及时校准。表1是关于红外PIR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的性能比较。

表1 被动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性能比较

被动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性能比较

  温度传感器做LED灯具的过温保护

  温度传感器NTC做LED灯具的过温保护被比较早的广泛应用。LED灯具如采用大功率LED光源,就必须采用多翼的铝散热器,由于室内照明用的LED灯具本身空间很小,散热问题到目前还是最大的技术瓶颈之一。LED灯具散热不爽的话,会导致LED光源因过热而早期光衰。LED灯具开启后热量还会因热空气自动上升而向灯头富集,影响电源的寿命(图9)。因此在设计LED灯具时可以在铝散热器靠近LED光源方紧贴一个NTC,以便实时采集灯具的温度,当灯杯铝散热器温度升高时可利用此电路自动降低恒流源输出电流,使灯具降温;当灯杯铝散热器温度升高到限用设定值时自动关断LED电源,实现灯具过温保护,当温度降低后,自动再将灯开启(图10)。

LED灯具热量富集现象

图9 LED灯具热量富集现象

NTC过温保护方案

图10 NTC过温保护方案


 结语

  正因为LED灯具是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随着LED灯具结构多样化、应用扩大化,随着LED照明灯具设计的更多的创意、创新,将有更多的传感器被结合应用在LED照明和亮化工程的系统中去。一个智能化的LED照明新时代正在到来,人类的照明生活将越来越亮堂和舒适。
 

关键字:LED照明  传感器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led照明与传感器技术分析

上一篇:对led路灯现状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led灯具15大关键设计问题全析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5:20

使用以色列全新路面反馈技术 宝马传感器单元再获更新
从明年开始,宝马将开始使用以色列“Tactile Mobility”提供的软件技术。这项全新的合作将使宝马车型能够智能分析其轮胎之下的路面属性。 据路透社报道,Tactile Mobility软件使用的车辆非视觉传感器,能够测量车轮速度,车轮角度,rpm转速,齿轮档位定位等,以“感知”路况从而更好地校准汽车的动态能力。 Tactile Mobility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Boaz Mizrachi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宝马集团合作,为他们的智能和未来的自动化驾驶汽车配备“触摸”感知,并展示触觉传感技术的商业可行性。” 这家以色列科技公司由Mizrachi、Yossi Shiri和Alex Acker
[汽车电子]
使用以色列全新路面反馈技术 宝马<font color='red'>传感器</font>单元再获更新
新型传感器技术降低动力电池重量及成本
德国工程师开发了新的传感器技术,可以降低电动车(EV)和其他类型的锂离子电池的重量和成本。 菲利普·多斯特是波鸿鲁尔大学的电力系统技术和电力机电一体化研究团队的一员,该团队开发了一个新的概念,用于监测电池的电流和电压,可以减少电池的技术负担,以及添加新的功能。 通常,EV电池由可包含多达12个电池的单个电池组成,每个电池由其自身的电压传感器监控。传感器对于监测电池的锂电池很重要,如果它们过热或过度工作,则有可能燃烧起火。 在典型的EV电池中,有一个电流传感器和多个电压传感器来做这项工作,Dost说。 “EV电池中,传感器是一个相当大的重量和成本驱动器。” ▲电动车辆电池可能会变得更轻,更便宜,这得益于在德国波鸿鲁汶大学康斯坦丁
[汽车电子]
传感器的直流无刷电机控制器ML4435及其应用
摘要:ML4435脉宽调制式电动机控制器,为起动和控制△接或Y接绕组的直流无刷(LBDC)电机速度(无霍尔效应传感器)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功能。从电机绕组传感的反电势电压,经锁相环可确定恰当的换向相位时序。 关键词:三相直流无刷电机;无传感器;反电势取样器 Sensorless BLDC Motor Controller ML4435 and Its Applications LIU Sheng-li, LIU Ning-ning Abstract:The ML4435 PWM motor controller provides all of the function necessary for startin
[电源管理]
无<font color='red'>传感器</font>的直流无刷电机控制器ML4435及其应用
LED照明驱动器技术发展趋势
  对于中国市场,美国国家半导体亚太区市场经理黎志远引用iSuppli公司对中国LED驱动器IC市场的预测,在全球经济和电子产业沉陷衰退之际,中国LED驱动器IC市场2009年仅增长1%,从2008年的1.153亿美元上升到1.16s亿美元。但是,2010年增速将会加快到9.6%,规模将达到1.277亿美元。预计2013年中国LED市场将达到1.39亿美元。   展望2010年。随着全球景气逐步回温,2009年出现衰退的汽车、通讯用LED驱动IC市场可望回稳,工业/照明用市场亦有2位数成长空间,至于信息用、消费性电子用市场,则将出现跳跃式成长,预估2010年全球LED驱动IC规模将扩大至34.1亿颗,相较2009年的27.0
[电源管理]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球磨机负荷检测系统
引言   介质充填率(指球磨机静止时磨矿介质钢球体积占磨机筒体有效体积的百分比)、料球比(指被磨物料密实体积占球磨机内介质中空隙体积的比例(用小数表示))和磨矿浓度(指球磨机内物料重量占矿浆总重量(物料+水)的百分比)是球磨机负荷检测和控制中研究的三个主要参数。这三个参数间接地反映了球磨机的负荷(包括球负荷、物料负荷以及水量的各自数值),能否准确地检测出球磨机的负荷是整个球磨机优化控制成败的关键。   本文将设计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球磨机 负荷检测 系统,使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球磨机的内部负荷参数:介质充填率、料球比和磨矿浓度。最终根据需要来调整介质加入量、给矿量及给水量,从而实现球磨机优化实时控制的目的。  
[模拟电子]
基于多<font color='red'>传感器</font>信息融合的球磨机负荷检测系统
传感器主战场?谁能成功抢占中国市场
  作为现代电子设备中应用广泛的一类电子元件, 传感器 年增速超过15,预计5年后产值将达1200元。2013年,世界各国的设备及系统相关企业欲建立每年使用1万亿个 传感器 的社会“Trillion Sensors UNIverse”。中国 传感器 的市场近几年一直持续增长,增长速度超过15%。下面就随传感器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电子信息产业以20%以上的速度连续高速增长,带动了 传感器 市场的快速上升。近几年, 传感器 在医疗、环保、气象等专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也快速增长,所用 传感器 占市场份额的15%左右。上述行业对 传感器 的大量需求,为本土 传感器 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未来
[传感器]
LED照明的低压交流技术应用
低压交流照明系统 在过去的30年中,低压交流照明设备已日趋普及。如今,从室内局部照明到一般性的活动式投射灯照明,再到如花园和景观等户外应用照明中,此类照明系统随处可见。像宜家家居和美国家得宝这样的家居零售卖场和住宅美化商场极大推进了该技术在消费人群中的使用。这类低压照明系统采用特殊低压编码规则,终端用户可自行安装而无需外部承包商。因此,这些系统相对便宜且易于安装。 低压交流照明尤其适用于LED照明应用——在光效方面,最新的300W LED的光效等同于3~4个街灯所输出的光能!这为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灵活度——可以进行相对较大的整体性单元设计,或者在单电源上设计多个小型灯具,或者两者的组合。可以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LED照明</font>的低压交流技术应用
77GHz 雷达传感器在汽车和工业中的应用
在过去十年中,雷达传感器已逐渐发展成一种成熟的传感方式,适用于汽车和工业应用。由于雷达技术有助于实现需要具备远距离、环境弹性和更高传感分辨率的设计,因而非常适合应用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中,例如碰撞检测和液位检测。 随着推出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 的片上系统 (SoC) 雷达传感器,适用于泊车辅助、脚踢开启 (KTO) 感应、门障碍物检测、机器人和电动自行车等应用的雷达技术变得更易于开发和部署。 为了满足成本和功率受限型汽车和工业应用的需求,当前的 77GHz 雷达 SoC 传感器需要采用全新设计架构。德州仪器 AWRL1432 和 IWRL1432 SoC 等器件具有电源管理功能,可快速切换不
[汽车电子]
77GHz 雷达<font color='red'>传感器</font>在汽车和工业中的应用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