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大家一窝蜂投入的时候,LED电视供应链的许多问题也跟着暴露出来,尤其是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许多LED背光板解决方案涌现,使整个供应链变得更加的复杂。
LED取代CCFL势在必行
我们研究发现,2004年至今是全球平板电视成长的第一阶段,即所谓的平板电视(液晶和等离子)取代传统CRT(彩管)电视的阶段。液晶面板产能增加、技术的快速演进以及整机材料与制造成本的快速降低等是平板电视迅速普及的主要推手。
2004年LCD(液晶)电视出货量不到1000万台,2008年已成长到1亿台(超过传统彩管电视),并在2009年达到1.45亿台。CRT电视已经存在半个世纪,却在不到5年的时间被LCD电视所赶超,可见面板产业惊人的爆发力。随着LED技术应用于面板,我们认为全球平板电视成长的第二阶段将是由冷阴极管(CCFL)液晶电视过渡到LED背光液晶电视。至于第三波成长,我们认为是三维电视(3D电视)的普及,不过目前3D电视尚处于早期开发与市场探索阶段,成长动力远远落后于LED电视,在软硬件均未成熟的状况之下,3D电视能否全面普及尚待观察。
2009年全球LED背光液晶电视出货量为360万台,可以说是LED电视元年。不过如果从出货量来看,去年全球销售了1.45亿台LCD电视,LED背光电视只占4%,渗透率相当低。但2010年随着各品牌陆续推出LED产品,LED背光面板技术与终端电视量产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渗透率可逼近三成。我们认为,到了2012年LED背光液晶电视将超过冷阴极背光液晶电视。
LED背光技术并非完美
由CCFL背光液晶电视到LED背光液晶电视,无论从技术还是从市场发展来看都是必然演化,毕竟消费者对于视觉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厂商的技术研发与生产能力也在不断提高。LED背光有许多优点,但目前的LED背光液晶电视技术并非完美。
从优势的角度来看,LED具有以下之优点。
第一,薄型化。目前的LED均以侧光式(Edge-Lit)为主,换言之LED以封装并组合成光条(LightBar)的方式安装在背光或面板的侧边,因此可以减少背光所需的空间,进而达到轻量化以及薄型化。
第二,节能。LED不像冷阴极管需要较大的驱动电压以及管电流,连使用较多LED颗数的直下式的LED背光都比CCFL背光省电。
第三,可提高面板平均销售价格。对于面板厂商而言,TFTLCD是一个资本密集高技术密集的行业,其要面临平均销售单价不断下降及供过于求时价格崩跌的窘境,因此如何提高面板的附加价值非常关键。LED背光有其薄型化、轻量化、省电以及符合环保法规等附加价值,这可以让面板厂商提高其平均销售单价,加快投资回收。
第四,产品差异化。对于品牌厂商而言,产品的竞争优势无非就是成本与差异化的优势。成本竞争是个血流成河的竞赛,取决于组装效率与组装规模,稍有落后便容易产生亏损,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国际的电视品牌已经开始减少自己的生产工厂,并外包给规模较大、管理较专业的厂商(OEM/ODM)。而在差异化的部分,LED可以让液晶电视品牌成功塑造品牌的形象。
当然,LED电视也有一些缺点。
第一,其成本仍比传统CCFL背光高出许多,这有待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生产规模继续扩大。
第二,LED背光供应链供给能力不如传统CCFL背光成熟,因此极易产生衔接不上、交货不顺的现象。
第三,侧光式的LED背光的亮度与均匀度不如传统的CCFL背光,因此技术开发人员必须加上许多光学材料及部件,这提高了产品设计以及供应链的复杂程度。
第四,侧光式的LED背光无法充分发挥LED点光源亮暗动态控制的优点。由于LED为点光源,每一颗安装在背光板内的LED晶粒均可以单独点亮或熄灭,因此它可以随着画面上不同的亮暗要求调整该画面区域LED的亮暗,让暗的画面更暗而亮的部分更亮,这种亮暗动态控制最大的优点便是大幅提高面板的对比度。直下式的LED背光技术由于将LED均匀散布在背光板表面,因此可以达到亮暗动态控制。但侧光式架构的LCD显示器背光板,无法达到亮暗动态控制。
供应链面临挑战
DisplaySearch研究发现,目前LED电视背光板的供应并不顺利,许多新的LED背光液晶电视机种受到延误,面板厂甚至提高了LED与CCFL背光的价差。自2010年4月起,主要的LED面板供货商三星、LG显示器、夏普、友达和新奇美等已要求提高LED背光
上一篇:新时代的LED照明调光设计
下一篇:LED照明解决方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5:20
Vishay线上图书馆
- 选型-汽车级表面贴装和通孔超快整流器
- 你知道吗?DC-LINK电容在高湿条件下具有高度稳定性
- microBUCK和microBRICK直流/直流稳压器解决方案
- SOP-4小型封装光伏MOSFET驱动器VOMDA1271
- 使用薄膜、大功率、背接触式电阻的优势
- SQJQ140E车规级N沟道40V MOSFET
- 英飞凌推出符合ASIL-D标准的新型汽车制动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三相栅极驱动器 IC
- 南芯科技推出80V升降压转换器,持续深耕工业储能市场
- 法雷奥与罗姆联合开发新一代功率电子领域
- 贸泽电子开售能为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提供可扩展性能的 英飞凌HybridPACK Drive G2模块
- Vishay推出采用eSMP®系列SMF(DO-219AB)封装的全新1 A和2 A Gen 7 1200 V FRED Pt®超快恢复整流器
- Littelfuse推出高性能超级结X4-Class 200V功率MOSFET
- 恩智浦发布首个超宽带无线电池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 非常见问题解答第223期:如何在没有软启动方程的情况下测量和确定软启动时序?
- Vicor高性能电源模块助力低空航空电子设备和 EVTOL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