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LED的应用日益扩大,但散热问题仍是厂商头痛的课题,而现可借由计算动力分析模型进行LED封装的热能分析,以降低产品设计初期的复杂度,加快产品上市时间。
高功率、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由于具有良好的色彩饱和度、长效寿命,目前正逐渐切入众多照明应用,不过要如何避免LED过热,却是散热设计工程师必须面对的重大考验,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计算流体动力分析(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CFD)模型的重要性也愈益突显。本文中将比较采用星形金属核心印刷电路板(MCPCB)的高功率LED,包装在搭配与未使用散热片情况下的实验结果,在进行比较讨论后,将提供一个应用在搭配散热片LED包装上的温度模型建立技术,由此看来,采用CFD模型所取得的结果相当可行,同时也展现出此项技术可应用在LED系统层级的评估上,文章中并将讨论在LED包装上采用散热接口材料(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TIM)所带来的效应。
预估LED散热 简化产品设计
能够预先推估LED的散热效能表现,对协助设计工程师有效缩短采用LED产品的上市时间已是不容忽略的事实,不过,当热能流动与封装密度越来越高时,LED封装模块的散热设计就变得更加困难,同时模块的设计与热能分析也更为重要,因此CFD的仿真已成为电子产品设计初期热能分析普遍使用的方法,CFD主要包含有流体流动、热传导以及热幅射等相关程序的数值仿真分析。
本篇文章提出建立一个带有散热片高功率LED星形封装的步骤,首先针对采用星形基体的LED封装建立详细的模型,接着在LED星形封装的底部加上散热片,最后再将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文章的另一个重点则在于TIM对LED封装带来的影响,主要目的是用来找出不同接口厚度(Bond Line Thickness, BLT)散热接口材料的特性,以及材料中空隙的百分比。
依温度模型建立技术
采用星形基体的LED封装使用Flomeric出品的CFD工具Flotherm来建立模型。
模型描述为首要工作
首先建立详细的模型,以便找出与实际测量结果间的误差百分比,LED封装的详细尺寸参数以及包装材料的热传导能力参考表1。
表1 带散热片LED星状包装的结构细节以及包装材料的导热能力
图1分别为LED封装的前视图与布局安排,封装与基体间加入焊膏,当包装达到1.3瓦的最大功率时,使用标准的自然与强制对流空气散热方式,并无法将接面温度维持在125℃以下的可接收范围内,因此须加上散热片以能符合目标温度的要求,要将散热片封装在LED上,首先要把导热胶带黏贴在散热片后端,接着将散热片封装在LED基体的底部。
图1 上图为安华高科技Moonstone星形包装功率LED ASMT-Mx09的前视图与侧视图。下图为采用星形包装的LED产品ASMT-Mx09。
再设定栅格/边界条件
要进行CFD分析,须先假设三维空间、稳定状态、稳定气流、空气特性稳定、环境温度为25℃、计算范围为305毫米×305毫米×305毫米,以及散热方式透过自然散热、热传导与热辐射的条件。
详细散热片模型的基体LED包装整体栅格数大约为二十万个,在栅格数设定上,建议在散热片每个鳍片间至少使用三个。
剖析热阻/数值/实验结果
接着要计算热阻、数值分析以及实验结果。
测量介电层以计算热阻
要计算垂直通过芯片的热阻,须测量芯片黏合层、芯片垫片、TIM、散热片以及与基体间的介电层,每阶层都各自拥有自己的导热特性(表2),其中通过芯片,也就是接面到外部环境的热阻Rja可透过方程式(1)、(2)加以计算:
其中RJ-MS=10 ℃/W
Rja代表热能由LED芯片传递到外界的能力,也就是说,Rja的数值越低、散热效能越好,图2分别显示封装结构的3D、2D横切面图,有助于了解整个散热路径。
图2 上图为LED星状包装的3D剖面图,下图为带散热片LED星状封装的2D剖面图。
进行数值分析/实验结果分析
安排在MCPCB上的LED封装通常采用铝挤方式做为基底,一百一十根鳍片的鳍片型散热片则透过导热胶带黏贴在星形MCPCB背面,封装以1.2瓦驱动,焊接点的温度TMetalSlug则透过安排在封装散热块上的热电偶加以测量(图3),测量只有在温度到达稳定时才进行。
图3 Moonstone LED封装上的测量点
表2为仿真模型结果与测量数据的比较,可视化仿真结果分别显示在图4,当仿真结果温度高于测量温度时,代表数值模型忽略部分的冷却现象。
表2 仿真结果与测量数据的比较
图4 上图为LED星形封装的可视化模拟结果,下图为详细散热片模型的MCPCB LED封装可视化仿真结果。
TIM协助LED散热
TIM在帮助LED封装时,将热能传导到电路板或散热片上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图2中,TIM 1位于LED封装与基体间,使用不同的热传导值以及不同的BLT来进行模拟。
由图5中可看出,带散热片基体Moonstone封装的接口厚度越厚,接口热阻受到TIM 1材料热传导能力的影响就越明显,图中显示,当接口厚度提高时,热阻的增加会更容易受到热传导能力的影响,不过不同热传导值、接口厚度间的影响并不明显。
图5 TIM对热阻RJA的影响。
两个实体表面间的空气间隙会降低热传导能力,TIM则可用来将两个相邻实体表面黏合并提高LED散热块(发热源)与金属核心PCB/FR4 PCB(散热片)间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降低这个连接面的温度差。
图6中的RJA预估值为TIM 1接触面质量对散热效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其中假设唯一的空隙点位于整体体积的中心区域。
图6 TIM 1接触面积百分比大小对RJA的影响。
RJA最高大约增加2%,同时只在接触面积区域为85%时会发生,此代表夹在TIM 1内部的空隙可高达15%,而不会造成明显的散热效能影响,不过,由于模型的一些假设条件,这个预估结果的误差率有可能达到20%,因此须进行其他实验来验证这个数据。
表3列出TIM材料的特性以及可用性,这些TIM材料在市场相当普遍,各有其优劣势。
提高散热效能方案纷出炉
除了使用TIM材料来强化散热效能外,尚有一些可用来改善散热能力设计的方法,包括散热片的尺寸、表面结构以及面向的安排;采用系统机壳气流路径设计加强自然对流冷却;以及使用主动式冷却系统,如风扇或导热管来移除热空气,并协助自然对流冷却。
这个研究展现出CFD的模型建立技术如何应用,以模拟带散热片的LED星形封装,结果清楚地显示,仿真模型可提供相当符合实际测量的结果,由此可知,CFD是协助设计工程师将高功率LED导入实际应用的良好工具,同时它的误差百分比也在工业应用可接受的范围内。
此外,热阻的增加较易受到接触面积的影响,接口厚度增加带来的TIM材质热传导能力则较不明显,而TIM 1内部高达15%的空隙为可接受的范围,同时不会造成明显的散热效能影响。
PID 控制系统软启动效果图如图3 所示。通过串行通信端口com1 通信, 电压单位mV、电流单位mA, 功率单位mW, 时间单位s.
从图3 的软启动效果图可以看出, 在恒定电压、电流、功率的模式下工作时, 系统开机过程超调量很小, 有效地控制了启动过程, 防止了启动过程产生过大的扰动电压, 产生过大的功率, 有效地保护了负载。
3 实验结果
由于输出电流达到8 A, 对电源的功率要求较高, 易产生噪声, 这种随机噪声也会对输出电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减弱这种噪声, 各个模块分别供电, 以减少交叉干扰, 同时在电路板上多加装去耦滤波电容, 减小干扰的影响, 同时OPA549 能有效地抑制纹波。影响电源稳定性的因素很多, 如负载的变化、取样电阻的变化、A/D、D/A 的影响等。如图4 所示, 不同负载的情况下, 电源误差不同。10 W 的负载, 由于功率较低, 在电压、电流增加时, 误差变化也较小。35 W 的负载, 由于功率较大, 工作电流的变化范围比较大, 功耗较大, 电源的误差变化相应地也比较大。如图5, 在10 W、20 W 和35 W 的负载时, 工作状态稳定, 能够满足大电流、大功率的需要。
该系统利用PID 算法进行控制, 采用大功率运放OPA549 输出电流在0~8 A 范围内可调, 最大峰值可达到10 A, 能够有效抑制纹波电流, 克服了传统电流源输出电流范围小的缺点。可设置并能实时显示输出电压、电流、功率实测值, 具有“+ ” , “- ” 步进调整功能, 输出可在LCD12864 显示, 同时通过RS232 与上位机同步通信, 直接显示, 保存实验数据。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系统在软启动的过程中, 超调量很小, 启动效果很好, 避免了对负载的冲击。由于大功率调整管的电流大范围变化时, 经过软件补偿、放大电路调整等方法解决线性度较差,实测值和设定值存在偏差的问题。该电源适用于大功率的场合,本电源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上一篇:缩减高功率LED开发之CFD模拟散热
下一篇:适合LED驱动及调光的各种切换式电源拓扑比较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6:05
Vishay线上图书馆
- 选型-汽车级表面贴装和通孔超快整流器
- 你知道吗?DC-LINK电容在高湿条件下具有高度稳定性
- microBUCK和microBRICK直流/直流稳压器解决方案
- SOP-4小型封装光伏MOSFET驱动器VOMDA1271
- 使用薄膜、大功率、背接触式电阻的优势
- SQJQ140E车规级N沟道40V MOSFET
- 非常见问题解答第223期:如何在没有软启动方程的情况下测量和确定软启动时序?
- Vicor高性能电源模块助力低空航空电子设备和 EVTOL的发展
- Bourns 推出两款厚膜电阻系列,具备高功率耗散能力, 采用紧凑型 TO-220 和 DPAK 封装设计
- Bourns 全新高脉冲制动电阻系列问世,展现卓越能量消散能力
- Nexperia推出新款120 V/4 A半桥栅极驱动器,进一步提高工业和汽车应用的鲁棒性和效率
- 英飞凌推出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新一代氮化镓功率分立器件
- Vishay 新款150 V MOSFET具备业界领先的功率损耗性能
- 强茂SGT MOSFET第一代系列:创新槽沟技术 车规级60 V N通道 突破车用电子的高效表现
- 面向车载应用的 DC/DC 电源
- 首都医科大学王长明:针对癫痫的数字疗法已进入使用阶段
- 非常见问题解答第223期:如何在没有软启动方程的情况下测量和确定软启动时序?
- 兆易创新GD25/55全系列车规级SPI NOR Flash荣获ISO 26262 ASIL D功能安全认证证书
- 新型IsoVu™ 隔离电流探头:为电流测量带来全新维度
- 英飞凌推出简化电机控制开发的ModusToolbox™电机套件
- 意法半导体IO-Link执行器电路板为工业监控和设备厂商带来一站式参考设计
- Melexis采用无磁芯技术缩小电流感测装置尺寸
- 千丘智能侍淳博:用数字疗法,点亮“孤独症”儿童的光
- 数药智能冯尚:ADHD数字疗法正为儿童“多动症”提供更有效便捷服务
- Vicor高性能电源模块助力低空航空电子设备和 EVTOL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