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于背光模块具有省电之优势
LED应用于背光模块作为光源,取代传统的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不仅具有轻薄省电、体积小、寿命长、低电压、启动快的好处外,同时具备环保的概念。对于笔记型计算机而言,视处理器与尺寸不同,LCD面板的耗电约占整机的三分之一,由于LED耗电量低,目前使用LED背光的NB其使用时间可以延长1.5小时以上;而搭配LED的导光板厚度可以从2mm降到0.6mm(13.3吋产品),屏幕的厚度可以减薄,整机的重量也会降低;而目前每根CCFL含有约2mg的汞,使用LED作为光源可以减少汞的使用。若使用RGB三色混成白光,可以提供较佳的色彩饱和度,电视画面的颜色将会更鲜艳。LED可以做到区域动态控制,在部分区域黑画面时熄灭以提高的明暗对比,同时更可以省电。而LED反应速度快,使用RGB三色LED搭配快速反应液晶,可利用色序法(Color Sequential),省略彩色滤光片的使用。
LED的发光效率仅有20~40lm/W,不如CCFL的80lm/W,同时成本过高会是LED背光模块最大的弱点。一支CCFL与一颗高亮度LED单价都在1.5美元上下,但是LED使用的数量却远远超过CCFL。此外,LED散热不佳,大尺寸电视使用时尚需再加上散热基板,将会是另一项支出。而每一颗LED颜色的衰减速度不一,长期使用将会有色不均匀的问题。
LCD上下游厂商纷纷投资LED厂,目前主要目的并非取得LED的产能而是以技术为考虑。技术上LED的封装形式、光的波长、出光角度等都会影响背光模块,面板厂与背光模块厂均需要关系较密切的LED厂商配合,提供特殊规格的产品进行各项的实验与信赖性测试。此外,面板厂与背光模块厂曾经面临CCFL短缺的困扰,掌握料源成为面板厂与背光模块厂重要的课题,投资LED厂以预防LED大量使用后短缺的疑虑,而非着眼于短期利益。
二、影响及观察重点
与CCFL相较,使用LED作为背光源虽然具有轻薄、环保、省电等等的优点,但是成本却是最大的劣势,预计2007年笔记本计算机所使用LED背光的比例将低于8%,主要原因在于其它应用领域的竞争需求,LED必须进行筛选,如何去化未符合背光模块要求的LED将会是最需解决的课题;同时在TFT-LCD厂与背光模块欲压低价格以降低成本,而LED厂商在其它应用领域的毛利率较好的情形下,能否大量供货也成为关键。
2006年笔记本计算机厂商仅推出11.3吋与12.1吋的LED背光的笔记型计算机,由于12.1吋以下的笔记本计算机数量不多,同时又将LED背光视为高阶机种,需求的数量有限;2007年开始,苹果、华硕、DELL等计算器大厂将陆续推出13.3吋,甚至更大的15.4吋使用LED作为背光的产品,但仍定位为高阶机种,并无意愿大量出货。若计算器厂商对于使用LED背光模块的产品定位未改变,对于LED产业将无太大的帮助。
至于环保方面,欧盟EU(European Union)于2006年7月实施对电子产品禁用有害物质RoHS指令(The Restrictionof Hazardous Substancesin Electricaland Electronic Equipment),汞虽属管制的项目,但现在因有排除条款,目前CCFL仍可继续使用,排除条款未废止前,并无法强制排除CCFL的使用。
而在液晶电视领域,目前LED背光模块的成本过高,几乎是同尺寸CCFL背光模块的三倍以上,使用LED背光的液晶电视也超过同尺寸机型售价的三成以上。CCFL厂也有推出广色域的荧光灯管(Wide Color Gamut-CCFL),NTSC可达到92%以上,而在目前目前电视讯号只有NTSC82%,高色彩饱和度的效果仍有限,因此SONY、三星皆曾推出的LED背光模块液晶电视,但销售不佳,宣示技术的指标意义超过实际的获利。
目前LED仍会以应用于10吋以下的中小尺寸为主,笔记本计算机方面仍需等待计算器大厂推出使用LED背光模块的中阶产品,市场方能扩大,至于电视方面仍有成本、技术等问题需待解决,2~3年内恐怕仍是以高阶产品,甚至技术实力展示为主。
上一篇:我国LED产业须重点攻关关键技术点
下一篇:挑战对离线LED拓扑的选择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6:24
Vishay线上图书馆
- 选型-汽车级表面贴装和通孔超快整流器
- 你知道吗?DC-LINK电容在高湿条件下具有高度稳定性
- microBUCK和microBRICK直流/直流稳压器解决方案
- SOP-4小型封装光伏MOSFET驱动器VOMDA1271
- 使用薄膜、大功率、背接触式电阻的优势
- SQJQ140E车规级N沟道40V MOSFET
- MathWorks 和 NXP 合作推出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 Model-Based Design Toolbox
- 意法半导体先进的电隔离栅极驱动器 STGAP3S为 IGBT 和 SiC MOSFET 提供灵活的保护功能
- 全新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问世:正负极距离小于0.000001米
- 东芝推出具有低导通电阻和高可靠性的适用于车载牵引逆变器的最新款1200 V SiC MOSFET
- 【“源”察秋毫系列】 下一代半导体氧化镓器件光电探测器应用与测试
- 采用自主设计封装,绝缘电阻显著提高!ROHM开发出更高电压xEV系统的Si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 艾迈斯欧司朗发布OSCONIQ® C 3030 LED:打造未来户外及体育场照明新标杆
- 氮化镓取代碳化硅?PI颠覆式1700V InnoMux2先来打个样
- 从隔离到三代半:一文看懂纳芯微的栅极驱动IC
- CGD和Qorvo将共同革新电机控制解决方案
- 是德科技 FieldFox 手持式分析仪配合 VDI 扩频模块,实现毫米波分析功能
- 贸泽开售可精确测量CO2水平的 英飞凌PASCO2V15 XENSIV PAS CO2 5V传感器
- 玩法进阶,浩亭让您的PCB板端连接达到新高度!
- 长城汽车研发新篇章:固态电池技术引领未来
- 纳芯微提供全场景GaN驱动IC解决方案
- 解读华为固态电池新专利,2030 叫板宁德时代?
- 让纯电/插混车抓狂?中企推全球首款-40℃可放电增混电池,不怕冷
- 智驾域控知多少:中低端车型加速上车,行泊一体方案占主体
- Foresight推出六款先进立体传感器套件 彻底改变工业和汽车3D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