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基LED的发展史与面临的技术挑战

最新更新时间:2013-08-23来源: EEWORLD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前言:1879年10月22日,托马斯.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白炽灯,此举改变了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生活,从此,人类逐渐开始使用无燃烧、无烟、无味的光源。时至今日,地球上正在使用的灯泡有300亿个,每年共消耗约2650TWh,占全球电能总消耗的百分之十九。近些年来,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LED在照明市场的份额迅速扩大,不仅在建筑物照明、汽车照明领域常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同时LED灯具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庭,为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本文将就现在比较主流的GaN基LED的发展史以及其外延工艺上面临的挑战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LED的问世
     1907年,Henry Joseph Round发表了历史上第一份半导体发光效应的报告。1929年,俄罗斯无线电技术人员Oleg Vladimirovich Losev 获得了第一个LED专利。直到1962年,第一个红光LED才问世(Nick   Holonyak与S.F.Bevacqua发明)。自此,LED技术迅猛发展,1968年,第一款商用LED只能发出0.001lm的红光,如今已出现了亮度超过100lm的商用高亮度白光LED。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单个LED的光通量每18至24个月增加一倍,同时,单个器件的价格每十年降低至原来的十分之一。这一规律被Roland Haitz首次发现,所以被成为“Haitz定律”。如图1【1】所示。
  
   
   
   
图1


LED的优点

     电照明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能耗,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CO2排放,据估计,在白炽灯和荧光灯主导的年代,全世界每年用于照明的耗电量为2650TWh,占全球发电量的19%。半导体照明不但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并且,同传统的白炽灯、荧光灯相比,节电效率可达90 %以上,如果白光LED的效率在2025年之前能够达到200lm/W,它极有希望取代目前的荧光灯,预计每年可节约10亿桶石油(相当于减少250个大型核电站的发电量)。与传统照明方式相比,LED具备以下优点:
1.照明系统的能量效率更高
2.寿命长,所需的维护次数少
3.光谱中没有紫外线和红外线,所以没有热量和辐射,废弃物能够被回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控制方便,只需调整电流便可随意调光,不同光色的组合变化多端,利用时序控制电路,可以实现丰富多彩的动态变化效果。
5.装置的尺寸更小

发光原理
     LED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PN结。正向偏置时,N型区大量的电子跨过降低的势垒注入到P型区一侧的准中性区(多数载流子注入),随后,进入N型区的电子与P型区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发生复合,电子空穴复合过程中会产生光子;与此同时,在P型区的大量的空穴也注入到N型区一侧的准中性区内与N型区的电子发生复合而发出光子,完成电能到光能的转化。

图2 发光原理示意图
     像Si这样的直接带系半导体中,由于电子和空穴的晶格动量不同,所以在带间跃迁的时候,难以保持动量的守恒,因此在间接带隙半导体中的复合主要总过R-G复合中心发生,复合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另一方面,如GaN这样的直接带隙半导体,电子和空穴的晶格动量近乎相等,这使得注入的大部分载流子借助与带间复合而消除,复合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转化为光能,光子一旦逃逸出二极管,就成为LED所发的光。
   LED的转换率取决于发射的波长,图3为一种直接带隙半导体能带图。

   

图3 直接带隙半导体能带图


     如图所示,导带底的电子和价带定的空穴(k=0)复合,释放出某一频率的光子:
     hν1=Eg=Ec-Ev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
     又C=λν,输出波长的峰值大约为λg=1.24/Eg。要产生可见光,输出的光波长  λg必须处于0.4μm<λg<0.7μm的范围内,也就是1.77eV

     由此可以推断,制作可见光LED的半导体材料至少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2】:第一,要为直接带隙半导体;第二,禁带宽度Eg应满足1.77eV

     曾经,GaAsP 、AlGaAs、SiC等被作为主流LED的制作材料,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做为第三代半导体代表的GaN是直接跃迁型半导体材料,具有的禁带宽度大、电子迁移率高(是其前辈SiC的2倍)、无微管缺陷、击穿电场高等诸多优良的性能。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3】GaN材料由于受到没有合适的单晶衬底材料(蓝宝石衬底与GaN的晶格失配高达14%)、位错密度太大(约为ZnSe材料的107倍)、n-型本底浓度太高(>1018/cm3)和无法实现p-型掺杂等问题的困扰,曾被认为是一种没有希望的材料,因而发展十分缓慢.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材料生长和器件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GaN基器件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经成为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中一颗十分耀眼的新星。

     表1【4】为世界主要LED厂商以及其主要产品,由表得知,GaN基LED已然成为各大生产商竞相研究、生产的主打产品。GaN成为制造LED的主流材料。


   

GaN基LED的结构及其变迁
     1991年,日亚公司研制成功同质结GaN基蓝光LED,峰值波长430nm,光谱半宽55rim,其光输出功率为当时市场上SiC LED的10倍,外量子效率约为0.18%。

     同质pn结材料间的折射率之差很低,光的阈值也很低。异质结构可以提高效率,如图4所示为日本日亚公司于1994年研制的GaN基双异质结蓝光LED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双异质结结构把电子和空穴限制在发光层内,Zn作为辐射复合中心,双异质结注入的电子、空穴通过Zn能级复合发光。pn结材料与中间活性层(以掺Zn、的InGaN作为发射蓝光的器件有源层和AlGaN阻挡层)材料不同,带隙较高,层与层之间折射率之差较大,所以辐射的光很强,光谱的半高宽较窄,易获得更加纯的单色光。
   
     图4 日本日亚公司研制的GaN基双异质结蓝光LED的结构示
     日亚公司又于1995年研制出一种单量子阱结构的GaN基LED,即在有源层插入InGaN薄膜(厚度与德布罗意波长同数量级),使阱层中的载流子受到一维限制,发生能带分裂,复合过程被很好地限制在活性层,所以发光亮度大大增强。如图5所示。
   
图5 GaN基单量子阱绿光LED示意图
     随后,日亚公司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GaN基LD,如图6。该器件以25个周期的In0.2Ga0.8N(2.5nm)/In0.05sGa0.95,SN(5nm)多量子阱(MQW)作为有源区,0.1μmn型和p型GaN层作为光波导层,0.4μm的n型和p型Al0.15Ga0.85N层作为InGaN MQW结构有源区的光限制层,各项性能又有了新的发展。

图6  日亚公司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支GaN基LD结构示意图

技术上的挑战
1.缺少合适的、大面积的衬底
GaN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缺少合适的、大面积的衬底是制约GaN器件发展的严重的障碍,目前,Al2O3蓝宝石做为最普遍的衬底材料用于实际的制造业。但是蓝宝石是绝缘体,器件需要横向设计,与垂直器件相比受到击穿电压限制,而且得到的高功率密度器件的体积也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科学家正在进行有益的尝试,试图以Si做为衬底,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另外,蓝宝石与GaN的晶格失配率高(晶格参数无外延关系时为-33%,有外延关系时为16%)这一问题也靠生长缓冲层这一举措得到了改善。

2.p-GaN难以激活
用受体原子掺杂GaN难以获得高浓度的空穴,现在通用的做法是用镁作为掺杂剂【5】,因为掺杂了镁的GaN在电子束曝光的激活下能够形成pn结,但是掺杂了镁的GaN电阻率很高,而且镁的激发能级较深(Ea=200meV),P型杂质无法在T=300K时完全电离,因此为了获得较高浓度的空穴,需要掺杂大量的镁,但是过量的镁又会导致自动补偿效应产生,材料将会获得绝缘性。由于镁的激发能级较深,在T=300K时,镁的电离率只有百分之几,并且空穴迁移率(μp=10cm3/v/s)低于电子迁移率(μn=200cm3/v/s),所以如果使用标准pn结,复合发生的主要场所在P型区。

参考文献:
【1】Roland Haitz1   Jeffrey Y. Tsao2著 周太明3译. 半导体照明前10年回顾和未来展望(上)[J].中国照明电器,2012,12:29-35
【2】[美] Robert F.Pierret著,黄如、王漪等译.半导体器件基础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年7月
【3】梁春广,张 冀. GaN——第三代半导体的曙光[J].半导体学报,1999,2:89-99
【4】胡爱华,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与前景[J].现代显示,2010,1:63-70
【5】( 法)Patrick Mottier 著, 王晓刚译.LED照明应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0月

 

 

 

 

编辑:冯超 引用地址:GaN基LED的发展史与面临的技术挑战

上一篇:LG上半年全球大型LCD市场占有率居首
下一篇:一种新颖的大功率LED灯驱动电路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