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Micro-LED显示高峰论坛召开,为产业指明道路

发布者:EEWorld资讯最新更新时间:2019-12-13 来源: EEWORLD关键字:Micro-LED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2月12日,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中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与应用联盟、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台湾显示器产业联合总会五家行业协会联合主办,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发光二极管显示应用分会、南京华东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协办,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上海舜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第三届中国(国际)Micro-LED显示高峰论坛”在中国南京隆重召开。

 

现场

 

“中国(国际)Micro-LED显示高峰论坛”已经举办过两届,成功引导并加快了我国Micro-LED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本届论坛以“Micro-LED显示的产业化之路”为主题,聚集了显示、LED和半导体三大领域的权威学者、专家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领袖及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郑有炓,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相关机构的近500名业界人士出席了本次论坛。

 

“2019第三届中国(国际)Micro-LED显示高峰论坛”分为开幕式、上午场、下午场嘉宾演讲和高峰对话,分别由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会长孙学军、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台湾显示器产业联合总会秘书长张上文、国家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樊卫华、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Snow Intelligence研究总监张嘉弘担任主持人,共计20位特邀嘉宾分享了他们的精彩报告。

 

孙学军

 

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会长孙学军主持本届论坛开幕式,他代表大会主办方向出席论坛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梁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作为主办方代表发表致辞,他表示,Micro-LED正处于一个量产技术突破的关键时期,技术路线的选择和确定已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他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也祝愿与会的嘉宾能出行愉快。

 

沈吟龙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吟龙发表致辞,他表示,新型显示产业是南京经济开发区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相关企业70余家,产业规模年产出近2000亿元,开发区时刻关心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他希望能以本届论坛的召开为契机,不断扩大南京经济开发区对外的交流合作,进一步集聚高端项目,推动开发区新型显示产业跨越式发展。

 

王威伟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王威伟处长发表致辞,他看好Micro-LED在未来全球新型显示市场的竞争力,技术的选择上面就要尽早的服从产业化的需求。他希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能在一个确定的产业化目标上共同探讨合作,同时他也祝愿“中国(国际)Micro-LED显示高峰论坛”能越办越好,为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助力。

 

大咖云集,开拓Micro-LED产业化新格局

 

当前Micro-LED显示技术正处在量产突破的前夜,显示、LED和半导体集成电路三大领域的规模发展已为Micro-LED的量产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近几年来巨量转移和垂直集成技术的不断突破,Micro-LED量产技术的发展走到了关键时刻。本届论坛,Micro-LED领域的权威大咖再度集结,共同探讨Micro-LED的技术路线及其应用前景,促进和推动我国Micro-LED显示产业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发展,从而在国际新型显示产业的竞争发展中取得优势。

 

真有料

 

郑有炓:Micro-LED技术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郑有炓教授就“Micro-LED技术发展趋势”作了精彩演讲,他指出:随着5G网络的开通,5G+8K和5G+VR/AR将引领视觉领域变革的风口,而Micr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凭借亮度高,响应速度快,高能效,超高解析度等优势,在这个时期会迎来很好的发展机遇。Micro-LED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需要循序渐进,虽然有很多瓶颈,但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郑院士预测Micro-LED很快会突破量产技术。在本次大会上,郑院士着重对Micro-LED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江风益

 

江风益:从硅基LED进展看Micro红光LED的未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教授发表主题演讲“从硅基LED进展看Micro红光LED的未来”,他表示,Micro-LED发展有两大技术瓶颈:巨量转移和红光。而其在黄光、红光LED领域取得的技术成果是世界领先的。他提议LED和氮化镓体系的发展,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管是显示还是照明,LED技术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还存在着大量的技术和战略产业亟待发展。

 

林雨洁

 

林雨洁:Micro-LED Display 的征战之路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前瞻技术研究中心资深协理林雨洁发表主题演讲“Micro-LED Display 的征战之路”,她表示,随着5G、AIoT时代的来临,信息传输速度加快,所承载的硬件需求也越来越重要,给显示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她认为Micro-LED无疑是未来最理想的显示技术,要明智地去选择其制造解决方案,Micro-LED投入不同的应用都将产生不同的挑战,

 

而友达看好Micro-LED在车载领域应用。要实现Micro-LED的产业化,LED制造商、面板企业、终端企业等上下游的合作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陈立宜

 

陈立宜:先进的显示技术方案可以促进μLED显示的商业化

 

Mikro Mese Technology董事长陈立宜发表主题演讲“先进的显示技术方案可以促进μLED显示的商业化”,他在演讲中阐述了公司对于Micro-LED显示器商品化的想法,表示Micro-LED显示器芯片设计尺寸必须要足够小,另外要提高显示器转移的速度设计,这两点加起来之后量产规模可以到达每个月一平方公里,这样才有办法做到消费者能购买得起的Micro-LED显示器。

 

邱云

 

邱云:Mini/Micro-LED的显示应用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企划部副总监邱云分享主题演讲“Mini/Micro-LED的显示应用”,他在演讲中逐一分析了显示技术的发展、Mini/Micro-LED的应用、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他表示,Mini/ Micro-LED仍为半导体显示范畴,需要面板半导体产线工艺支撑,京东方将立足半导体显示产业,协同开发,推动LCD性能升级与新型显示产品化。

 

谢相伟

 

谢相伟:Micro/Mini-LED:从背光到直视显示

 

TCL工业研究院新型显示技术部总监谢相伟发表主题演讲“Micro/Mini-LED:从背光到直视显示”,他表示,Mini-LED背光已经成为众多面板及终端厂家提升LCD画质的有效手段,产业链的培育和降本是Mini-LED背光产品化的关键;Mini-LED 背光及直视显示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Micro-LED 仍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离产品化还有较大距离;面板/终端厂家有必要与LED外延/芯片、设备厂家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快速推进Mini-LED/Micro-LED 技术进步。

 

洪震

 

洪震:当前Micro-LED的产业化基础和未来趋势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发光二极管显示应用分会秘书长洪震作“当前Micro-LED的产业化基础和未来趋势”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分析了当前LED显示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产业化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Micro-LED显示具备的省电、寿命长、高亮度、可弯曲以及体积轻薄等优势将会在国际大厂带动下给全球掀起一股Micro-LED与微组装热潮。

 

丁渊

 

丁渊:Micro-LED Display在中小尺寸显示的应用及挑战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先进技术研究院总监丁渊发表主题演讲“Micro-LED Display在中小尺寸显示的应用及挑战”,他表示,Micro-LED理论上显示性能是最佳的,但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低,其应用适合从车载、透明显示、拼接显示等方向突破。结合天马的战略方向,车载应用将是未来的开发重点。

 

王成功

 王程功:Micro-LED显示技术的机遇与挑战

 

维信诺未来显示研究院项目总监王程功发表主题演讲“Micro-LED显示技术的机遇与挑战”,他分享了维信诺在Micro-LED巨量转移,驱动及彩色化方面的自主创新研究。他指出,Micro-LED作为新型显示技术之一已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加入Micro-LED技术的研发,作为新型显示整体方案解决供应商,维信诺在OLED技术上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在探索Micro-LED的新型显示技术发展道路上,维信诺也从未停止脚步。

 

高威

 高威:应用于Micro-LED显示的金属氧化物技术进展

 

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产品试制部部长高威发表主题演讲“应用于Micro-LED显示的金属氧化物技术进展”,他在演讲中指出,以IGZO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由于其低漏电流、高迁移率、工艺相对简单、易于大尺寸化和制造成本低等特点,被视为背板驱动技术的“全能选手”。作为国内金属氧化物技术的主要推手,南京中电熊猫一直致力于金属氧化物背板技术的开发并推动其在前沿显示领域的发展。南京中电熊猫从2017年开始投入资源对Micro-LED的制程工艺、巨量转移和键合技术等展开研发,通过Micro-LED与金属氧化物技术相结合,为未来显示技术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

 

周文彬

 周文彬:集创北方显示驱动发展现状及Micro-LED技术路线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有限公司先进显示技术事业部ADT BU总经理周文彬发表主题演讲“集创北方显示驱动发展现状及Micro-LED技术路线”,他在演讲中指出,与AMOLED相比,Micro-LED发光效率与寿命更佳,加上其微型化的潜在可能(Micro Assembly),使其成为众所瞩目的下世代显示技术。但是,Micro-LED生产环节长,各环节皆有问题须克服,距离量产/普及化仍具挑战,而穿戴、车载、大型显示屏是有机会最先实现量产的。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显示控制芯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能提供多元化的新型显示解决方案和技术整合支持。他呼吁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力,以推进Micro-LED产业化进程。

 

此外,哥伦比亚大学教授/Lumiode, Inc联合创始人Ioannis Kymissis、錼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李允立、eLux博士李宗霑、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CTO裴小明、英诺赛科科技有限公司工艺工程部工艺制程开发总监谢文元、国家知识产权局原电学发明审查部处长唐跃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总监赵英、集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电事业处研究副理李志豪、东丽工程株式会社海外专任理事/上海华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董刚就Mini/Micro-LED面临的技术难题、相关专利布局及标准化建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话题分别发表主题演讲,令与会听众受益匪浅。

 

[1] [2]
关键字:Micro-LED 引用地址:2019Micro-LED显示高峰论坛召开,为产业指明道路

上一篇:家用新光源投影 专业传统品牌也不落人后
下一篇:欧司朗:解锁光之潜力,点亮璀璨生活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7 21:45

第三届中国(国际)Micro-LED显示高峰论坛将在南京盛大召开
近几年来,Micro-LED显示技术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将其视为显示技术发展新的风口,国际上初创公司不断涌现,几大互联网企业如苹果、Google、Facebook都已介入;我国包括台湾地区的显示面板企业如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熊猫、维信诺、友达和群创光电等,LED芯片企业如三安、乾照、华灿等,LED封装企业如国星、雷曼、瑞丰和联电等纷纷加入研发并已取得一定成果;应用终端更是翘首以待,积极开发应用场景和产品,呈现出一片你追我赶的繁荣景象。 当前Micro-LED显示技术正处在量产突破的前夜,显示、LED和半导体集成电路三大领域的规模发展已为Micro-LED的量产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近几年来巨量转移和垂
[电源管理]
第三届中国(国际)<font color='red'>Micro-LED</font>显示高峰论坛将在南京盛大召开
辰显光电推出大陆首款自主开发玻璃基Micro-LED拼接屏
近日,作为维信诺“一强两新”发展战略之一的Micro-LED取得重大突破,辰显光电成功推出中国大陆首款自主开发的玻璃基Micro-LED拼接屏——可用于高端TV的12.7英寸Micro-LED拼接显示屏,并首次采用25μm LED芯片。 该款Micro-LED显示屏采用6片拼接,拼缝小于100μm。凭借自主开发的混合驱动电路架构和高速巨量转移技术,辰显光电成功实现98%DCI-P3色域、700nit亮度、256灰阶(8bit)色深的显示效果,并将25μmLED芯片巨量转移良率提升至99.9%。随着技术开发的不断深入,该成果未来有望在大尺寸拼接显示产品中获得广泛应用。 成都辰显光电成立于 2020年8月4日,仅用不到1年时间
[手机便携]
聚积携手工研院 超小LED技术可望诞生
致力混合讯号IC设计的聚积科技,11日与工研院共同签署《超小间距LED数字显示技术合作案》,透过双方技术整合,研发micro-LED的超小间距LED显示屏技术,提升整体LED显示屏产业价值,而其任意拼接的特性,未来可作为广告屏幕使用。 工研院电子与光电系统研究所长吴志毅表示,micro-LED为自发光显示,可将 LED 结构设计进行薄膜化、微小化与数组化,优点包括低功耗、高亮度、超高分辨率与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快、超省电、寿命较长、效率较高,成为显示技术中的新兴技术。 吴志毅指出,micro-LED产品的关键在「巨量晶粒转移」技术,不仅可降低量产成本,更可提升整体分辨率,工研院在经济部长期支持下,2009年就已投入此技术开
[电源管理]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