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特点与研究现状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07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光纤传感  分布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特点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具有同时获取在传感光纤区域内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被测量分布信息的能力,其基本特征为[1]:

    ①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中的传感元件仅为光纤;

    ②一次测量就可以获取整个光纤区域内被测量的一维分布图,将光纤架设成光栅状,就可测定被测量的二维和三维分布情况;

    ③系统的空间分辨力一般在米的量级,因而对被测量在更窄范围的变化一般只能观测其平均值;

    ④系统的测量精度与空间分辨力一般存在相互制约关系;

    ⑤检测信号一般较微弱,因而要求信号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信噪比;

    ⑥由于在检测过程中需进行大量的信号加法平均、频率的扫描、相位的跟踪等处理,因而实现一次完整的测量需较长的时间。

    2、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现状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并且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依据信号的性质,该类传感技术可分为4类:①利用后向瑞利散射的传感技术;②利用喇曼效应的传感技术;③利用布里渊效应的传感技术;④利用前向传输模耦合的传感技术.

    2.1、利用后向瑞利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瑞利散射是入射光与介质中的微观粒子发生弹性碰撞所引起的,散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相同.在利用后向瑞利散射的光纤传感技术中,一般采用光时域反射(OTDR)结构来实现被测量的空间定位,典型传感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依据瑞利散射光在光纤中受到的调制作用,该传感技术可分为强度调制型和偏振态调制型。

图1 后向散射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基本系统框图

    2.1.1强度调制型[2]

    当一束脉冲光在光纤中传播时,由于光纤中存在折射率的微观不均匀性,会产生瑞利散射.如果外界物理量的变化能够引起光纤的吸收、损耗特性或瑞利散射系数的变化,那么通过检测后向散射光信号的强度就能够获得外界物理量的大小.目前基于对后向瑞利散射光进行强度调制的传感器有利用微弯损耗构成的分布式光纤力传感器、利用光纤材料在放射线照射下所引起光损耗构成的分布式辐射传感器,利用化学染料对光的吸收特性构成的分布式化学传感器,利用液芯光纤瑞利散射系数与温度的关系构成的分布式温度传感器

    2.1.2偏振态调制型

    偏振态光时间域反射法(POTDR)最初是由Rogers[3]提出的,其基本原理是,如果光纤受一些外界物理量的调制,那么光的偏振态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而瑞利散射光在散射点的偏振方向与入射光相同,所以在光纤的入射端对后向瑞利散射光的偏振态和光信号的延迟时间进行检测就可获得外界物理量的分布情况.由于磁场、电场、横向压力和温度都能够对光纤中光的偏振态进行调制,因此该技术可用于实现多个物理量的测量。

    基于后向瑞利散射的传感技术是现代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基础,它在80年代初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然而由于该技术难以克服测量精度低、传感距离短的缺陷,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已鲜有报道。

    2.2、利用拉曼效应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2.2.1利用自发拉曼散射的分布式温度传感技术

    光通过光纤时,光子和光纤中的光声子会产生非弹性碰撞,发生喇曼散射,波长大于入射光为斯托克斯光,波长小于入射光为反斯托克斯光.斯托克斯光与反斯托克斯光的强度比和温度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

    R(T)=(λs/λA)4exp(-hcu/KT)(1)

    式中h-普朗克常数;

    c-真空光速;

    K-波尔兹曼常数;

    T-绝对温度.

    因而这一关系与光时域反射技术结合就可构成分布式温度传感器。图2是该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框图。采用斯托克斯光与反斯托克斯光的强度比可消除光纤的固有损耗和不均匀性所带来的影响。

图2 基于自发喇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原理框图

图2 基于自发喇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原理框图

    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温度传感技术是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中最为成熟的一项技术.对中国的重庆大学[5]和中国计量学院[6]。目前,该类传感器的一些产品已出现在国际、国内市场,最为著名的是英国York公司的DTS80,它的空间分辨力和温度分辨力分别能达到1m、1℃,测量范围为4~8km。

    2.2.2利用受激拉曼效应的分布式应力传感技术

    该传感技术最初是由Farries和Rogers[7]提出的。处于传感光纤两端的Nd:YAG激光器和He-Ne激光器分别发出一波长为617nm脉冲光和一波长为633nm连续波.由于两束光的频率差处于喇曼放大的增益谱内,连续光受脉冲光的作用就以喇曼增益放大.由于喇曼增益对脉冲光和探测光的偏振态极其敏感,而两束光的偏振态能被光纤上的横向应力所调制,因此利用连续光的强度和光在光纤中的传播时间就可获得横向应力在光纤上的分布。

2.3、利用布里渊效应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2.3.1 利用自发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温度、应变传感技术

光通过光纤时,光子和光纤中因自发热运动而产生的声子会产生非弹性碰撞,发生自发布里渊散射.散射光的频率相对入射光的频率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大小与散射角和光纤的材料特性有关.与布里渊散射光频率相关的光纤材料特性主要受温度和应变的影响,因此,通过测定脉冲光的后向布里渊散射光的频移就可实现分布式温度、应变测量.Tkach等人在1989年提出了一种基于该原理的分布式传感器[8].Parker等人于1997年通过实验观察到温度、应变与自发布里渊散射光的功率分别存在正、反比例关系,并依据布里渊散射光的频移与温度和应变的变化成正比的实验结果而提出,通过求解功率变化与频率变化的耦合方程可实现单根光纤上温度与应变同时测量[9]。

2.3.2 利用受激布里渊效应的分布式温度、应变传感技术该技术

最初是由日本NTT的Horiguchi[10]提出的,由于它在温度、应变测量上所能达到的测量精度、传感长度和空间分辨力高于其它传感技术,目前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基于该技术的传感器的典型结构为布里渊放大器结构,如图3所示。处于光纤两端的可调谐激光器分别将一脉冲光与一连续光注入传感光纤,当两束光的频率差处于相遇光纤区域中的布里渊增益带宽内时,两束光就会在作用点产生布里渊放大器效应,相互间发生能量转移。在对两束激光器的频率进行连续调整的同时,通过检测从光纤一端射出的连续光的功率,就可确定光纤各小段区域上布里渊增益达到最大时所对应的频率差.所确定的频率差与光纤上各段区域上的布里渊频移相等,因此在光纤上与布里渊频移成正比的温度和应变就随之确定.该传感技术所能达到的测量精度主要依赖于两台激光器的调谐精度。

 

图3 基于受激布城渊效应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框图

当脉冲光的频率高于连续光的频率时,脉冲光的能量向连续光转移,这种传感方式称为布里渊增益型;当脉冲光的频率低于连续光的频率时,连续光的能量向脉冲光转移,这种传感方式称为布里渊损耗型.当光纤上的温度或应变为均匀分布时,布里渊增益传感方式会引起脉冲光能量的急剧降低,从而难以实现长距离的检测;布里渊损耗传感方式则引起脉冲光能量的升高,从而能实现长距离的检测.加拿大的鲍晓毅等人采用布里渊损耗的方式实现了长达51km的传感长度,并在近期实现了0.5m的空间分辨力[11].德国的Garus也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域分析法的新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12],它同样利用布里渊频移来实现温度和应变的传感,但在实现被测量的空间定位时没有利用传统的光时域反射法,而是利用了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频谱特性。

2.4、利用传输模耦合的分布式传感技术

该传感器的一般形式是,光的入射与探测分别处于光纤的两端.如果传感光纤支持不同传播速度的两种传输模,那么在一定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光纤本征传输模的一部分能量就会耦合到另一传输模。因此在光纤另一端输出的耦合模的强度就能反映出被测量的大小,两传输模之间的延迟时间则反映出耦合点的位置。

Frank于1986年采用调频载波法来测量一双折射光纤上横向应力的分布[13]。Katrotsios于1987年提出一种采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相位测量方案[14]。

该传感技术在理论上可得到极高的空间分辨力,但在实现上存在很大的困难.

3、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由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能够实现大范围测量场中分布信息的提取,因而它可解决目前测量领域的众多难题,如:分布式温度传感器可用于大、中型变压器、发电机组和油井的温度分布测量,大型仓库、油库、高层建筑、矿井和隧道的火灾防护及报警系统等领域;分布式应力传感器可用于桥梁、堤坝等设施的安全检测,航空、航天飞行器等大型设备老化程度的检测,智能材料制备等领域。然而,为了实现快速、稳定、可靠及高精度的测量,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今后的研究重点也将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实现单根光纤上多个物理参数(温度和应变)或化学参数的同时测量;
  ② 提高信号接收和处理系统的检测能力,提高系统的空间分辨力和测量不确定度;
  ③ 提高测量系统的测量范围,减少测量时间;
  ④ 新的传感机理的研究.【MechNet】

关键字:光纤传感  分布 编辑:神话 引用地址: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特点与研究现状

上一篇:倾角传感器的原理和发展
下一篇:激光传感器焊接技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06

分布式电源优化器优化PV系统
 安装太阳能发电或者光伏(PV)系统在时间和资金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但与其它低风险投资相比,该方案的预计投资回报相当可观,其优点包括显著降低电费和提升投资回报率。据称,一旦太阳能系统开始投入运行,PV系统的拥有者就能轻松享用25年。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不幸的是,许多太阳能系统的拥有者对新装PV系统的工作方式,以及太阳能系统性能可能降低的情况却一无所知。事实上,许多人并不知道"太阳能电池板或者系统不匹配"这一问题,对于树木和烟囱等物体对系统输出功率造成的潜在破坏性影响知之甚少甚至毫不知情。当电压与电流组合不匹配时,就会出现PV系统不匹配的问题;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局部遮蔽、飘动的云、附近物品的反射、各种不同的倾
[电源管理]
用<font color='red'>分布</font>式电源优化器优化PV系统
分布式蓄电池智能节点设计,供你参考!
       引言 一般 电源 设备只能对电池组的整体输出 电压 和 电流 进行测量,对于单块电池不能进行在线测量。而电池组的失效又往往是从单块电池失效开始的一种恶性循环,尤其对于使用时间较长但又不超过使用期限的电池组,单纯依靠维护人员的日常维护很难发现问题。因此,对于单块电池的运行参数进行在线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就变得极为重要。 单块电池的损坏首先表现在端电压在充电时过高而在放电时又迅速下降,电池体温升高,负载能力下降等异常现象。可以通过对电池的端电压、体温等参数的在线测量及时发现故障电池。    早期的蓄电池在线监控采用集中监控方法,或是基于RS-232(或RS-485)总线的分散采集、集中监控的分布式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分布</font>式蓄电池智能节点设计,供你参考!
Android使用分布图更新
    我们已持续关注两个星期,这意味着Android平台版本使用分布已有明显消长(请参考图表)。当我们统计饼图时,Android 2.3.X OS姜饼(Gingerbread)已经看到显著的提高,从11月份的44%到达绝对主导的58%;同时,Android 3.X OS蜂窝(Honeycomb)占3.4%,Android 4.0.X OS冰淇淋三明治(Ice Cream Sandwich) 则占了1%,其他版本Android OS(Froyo,Eclair,Donut,Cupcake)则占其余的37.6%。 附图 : 2012年2月21~3月5日期间收集的数据,图表来源分析Android developers。 BigPic:6
[手机便携]
应力分布改善在制作高性能桥式传感器实践中的应用
引言 在我国称重传感器制造业生产的各种结构传感器中,钢制桥式传感器以其独特的两端支撑,中间受力的结构形式,使大吨位传感器进入了高准确度、高可靠性的计量领域。同时,传力组件采用球面压头,充分发挥了钢球可自动复位和调心的优势,良好的抗侧向力和抗冲击性能,安装方便,互换性好等优势在我国的汽车衡称重领域发挥着独领风骚的作用。但是,传感器的量程绝大部分局限于10吨以上,而10吨以下量程的寥寥无几。为满足用户需求,我们进行了小量程3吨传感器的开发工作。 1.桥式3吨传感器的设计 为了保持安装使用的简单化和通用性,3t传感器采用10t传感器的安装尺寸,同时要求传感器除弹性体外其余的零部件通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感器的设计过程中只能改动应变区
[传感器]
车身电子集中与分布式控制并驾齐驱
堀田慎吉:分布式架构还可利用灵活的位置配置,减少对车辆中音频和视频系统的干扰。   随着人们对于舒适和安全需求的不断增强,车身电子中集成的功能模块也在不断增加,并且一些原来只在高端汽车中的功能正向低端车转移。不过,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汽车中,需要的车身控制模块(BCM)数目不一样,电子控制模块(ECU)数目也不一样。瑞萨科技有限公司汽车电子市场中心总经理堀田慎吉指出:“从小型/经济型汽车到大型/豪华汽车,使用的BCM和ECU数目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小型/经济型车中,10~12个ECU(2~4个BCM)比较多见;高端大型/豪华汽车中,通常为70~120个ECU(20~40个BCM),比如BMW7系、奔驰S级和雷克萨斯LS460
[焦点新闻]
基于ARM微控制LPC2138的分布式系统设计
引言 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测、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综合性网络系统。目前,采用微控制器作为分布控制核心,通过RS485网络构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分布式温室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分布式水下电脑灯控制系统等等。 LPC2138是飞利浦公司推出的基于ARM7TDMI-S 内核的微控制器,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外围模块,强大的处理和控制功能,非常易于构建嵌入式系统。用它构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不仅体积小,性价比高,而且还具有稳定可靠、功能强大、开发周期短等特点。 LPC2138微控制器介绍 LP
[电源管理]
基于ARM微控制LPC2138的<font color='red'>分布</font>式系统设计
基于SOPC的分布式干扰系统嵌入式网关设计
0 引言     分布式干扰系统是一种综合化、一体化、小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系统,是将众多体积小,重量轻,廉价的小功率侦察干扰机装置在易于投放的小型平台上,撒布在接近被干扰目标空域地,通过指令启动,自主组网,并根据控制对敌方雷达网、通信网、制导网和预警机等电子信息系统实施接近式侦察和干扰,这将在未来的电子对抗中发挥重要作用。分布式干扰系统采用逼近的分布式网络化结构,形成一种“面对面”的电子战系统,共同完成对敌信号的探测、定位、干扰任务。因此,嵌入式网关是分布式干扰系统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对分布式干扰系统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基础上,而对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不多。本文首次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
[嵌入式]
分布式系统内部以太网中的地址动态配置
摘 要:分布式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核心路由器等大型系统中,以太网是分布式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信息传递的良好平台。本文结合工程实践,提出分布式系统内部以太网中MAC地址和IP地址一种新的动态配置方法。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配置灵活、节约资源扣易于大规模生产等特点。 关键词:分布式系统嵌入式结构 以太网 IP地址动态配置 引 言 以太网以其简单灵活、成熟稳定的特性成为许多分布式系统 内部通信的首选方式。在这些系统内部采用的以太网结构中,如何合理利用与配置地址信息(包括MAC地址和IP地址)成为提高系统可用性与灵活性的关键。 在OSI七层网络协议参考模型中,第2层为数据链路层。MAC地址位于此层,它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时写在硬件
[工业控制]
小广播
最新传感器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