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承泰科技在商用车毫米波雷达市场出货量达到10多万台。
众所周知,毫米波雷达市场一直由ABCD等国外巨头垄断。但是近年来,少数国内企业开始取得了量产突破,譬如承泰科技,2020年在商用车毫米波雷达市场出货量达到10多万台,在国内厂商中处于第一。
承泰科技是如何突破国外厂商垄断的?佐思汽研采访了承泰科技的产品经理张问海先生。
张问海
2014 年开始进入汽车配件行业,负责车载传感器的研发及研发管理工作,曾独自逆向研发出国际一线品牌传感器,打破其产品在国内的垄断。从事研发管理工作后带领团队从 0 到 1 建立一条全新产品线。2020 年加入承泰科技,负责毫米波雷达产品规划及管理。
国内毫米波雷达产业发展迅速,可否谈谈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趋势?
张问海:
从产业链上游来看,随着国家对芯片产业的重视,在未来三到五年,芯片厂商会越来越多。我国毫米波雷达芯片厂商,在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也会更成熟,包括在技术、价格、服务上都会做得更好;他们未来三到五年推出的产品,会比国际一线品牌性价比更高。
对于国际一线芯片厂商来说,无论是从技术服务的支持力度、价格的竞争优势,还是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后期也会做得越来越好;毕竟中国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大家都不想失去。
随着国家对汽车安全和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视,相应法规会越来越完善,也就推动越来越多的商用车或者乘用车使用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后会成为新车上市的标配。
国内毫米波雷达相关厂商越来越多,您觉得作为初创型公司,在生产经营、自动化能力、品控、成本等方面,需要具备哪些优势才能突出重围?
张问海:
首先,汽车行业不同于民用消费品行业,整个行业对生产体系要求比较高;比如生产经验。初创公司应该在初始阶段就引入有汽车行业背景的生产管理团队,确保公司在初期就可以在行业赛道上有竞争力,而不是在没有汽车行业生产经验的情况下,盲目的去生产车规级别的雷达产品。
其次,在自动化方面,以我们的经验,可以走一条循序渐进的路线。从人工生产到半自动化,再到全自动化,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前期资金投入太大,导致公司现金流不足。通过循序渐进的路线,使公司的产品日渐成熟,给公司一个成长和经验积累的过程。毫米波雷达生产对国内企业来讲,还是一个新事物。如果在自动化能力上,对毫米波雷达了解不够,前期又投入很大,很容易陷入由于前期损耗过大,导致后续发展不足的情况。
再次,在品控方面,不管公司是创业型的,还是已经有一定规模的,都必须要严格遵守IATF16949的要求,遵守汽车行业开发流程,这是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也是对广大消费者生命安全负责。
最后,在成本方面,目前国内的毫米波雷达产业已初步成型,价格上比国外的更有优势。再考虑到当前国际上芯片的供应不足,或者一些政策的因素,在方案上选择国产化,无论在成本还是发展可持续性上,都会更有优势。
刚才您提到了毫米波雷达的生产自动化,可否大概介绍一下承泰科技目前自动化的程度?
张问海:
目前承泰已建成第三条毫米波雷达生产线,2020年12月份开始投产,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组装一台雷达仅需要35秒,整条生产线只需要3到4名工作人员。承泰的自动化程度已不亚于国际一线的毫米波雷达生产厂商。
承泰的三条毫米波雷达产线,是否都属于全自动化的产线?
张问海:
全自动化这条产线目前已经建立起来,深圳的产线定位仍是半自动化。但是其中一些关键的工序和关键的组装过程,已经实现了很大程度自动化生产。
是否可以介绍一下现在三条线产能的情况?
张问海:
全自动化产线的产能大概是每个月能生产30K;半自动产线每个月15-20K;还有一条产线,筹划在江浙一带建设。
承泰现在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商用车市场,能否具体介绍一下是哪些类型的商用车?
张问海:
目前主要是重型卡车,具体用来做物流,还是别的应用场景,主要是看整车厂对车的应用定位。
承泰是跟其他商用车ADAS集成商,联合去推解决方案么?
张问海:
是的。目前前向雷达还是要结合视觉传感器来做融合方案,比如1R1V的使用。我们也接到客户的需求,要求做到L3级别的。
达到L3级别,承泰解决方案是什么样的配置?
张问海:
按目前商用车市场需求来看,L3肯定至少是3R1V的,一个前向雷达,再加上两个前向的角雷达。
您能否透露一下,在不同的自动驾驶等级上,商用车的毫米波雷达配置数量?
张问海:
分两个点来谈,第一个,如果是L3以下辅助驾驶,对于高配的商用车,前向一般是1R1V,再加上两个后方的BSD雷达(用来做报警),这是一个标配。对于乘用车现在的趋势是5R1V。
在L3以上,自动驾驶对毫米波雷达的需求如何?
张问海:
L3以上,对于低配版,前向雷达至少要三个,1个前向雷达,加两个角雷达,后方左右各放一个BSD雷达。对于高配版,因为还要考虑汽车的侧面,在侧面也会再配两个Radar,所以总共加起来会有7个。
您觉得毫米波雷达是否会成为未来商用车的标配?
张问海:
答案是肯定的,依据就是我们国家已经发布了商用车的前向毫米波雷达强制安装标准,至少对于商用车,已经成为标配了;对于角雷达而言,我国在今年已经正式发布了一项“道路车辆盲区监测系统性能要求及实验方法”的法规,今年6月份的时候会正式实施。它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对以后的新车会作为一个加分项,也会推进商用车对角雷达的使用。根据这个趋势来看,不管是BSD雷达,还是前向雷达,都会成为未来汽车的标配。
承泰已经发布了两款4D毫米波雷达,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在4D雷达的几个技术发展方向中,它们都有什么优势,您更看好哪一个技术方向?
张问海:
目前主流的有三个发展方向,第一个是软件加独特的天线方案,第二个是多发多收天线集成芯片,第三个是超级天线阵,超材料范畴的。
首先对软件加独特天线方案,目前也是市场的主流方案,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也有一定的市场认可度,这是它的一个优势。像我所了解的法雷奥24GHz的雷达,采用它自己独特的天线方案,用的相控阵的方法,再加上它自己的软件算法。承泰也是采用软件加独特天线方案的主流设计方案。
第二对于多发多收天线集成芯片,这个方向来看是可以大大降低雷达厂商对天线方案的设计难度,同时也会让成本更加低廉,又可以保证性能。未来这个技术方向我们是比较看好的,因为在天线这一块,是一个比较关键的Knowhow所在。但是(这个技术方向)把多发多收天线集成到芯片里去,相当于把难度转移到了芯片设计厂商。芯片设计厂商的技术实力,以及对这一块的技术投入,会远远大于一般的雷达厂商,所以它也是能给市场带来实际好处的一个方案。
第三关于超材料方向。我们现在理解的就是,超材料所涉及到的技术难度和制造水平,成本其实是不具有太大的优势。它存在的意义,更多是为前沿科学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不太容易真正大规模推向市场的,所以我个人不太看好超材料方向的发展。
关于多发多收芯片,主要是采用多芯片级联的方式吗?
张问海:
多芯片级联,只能算是多发多收天线的一种。多发多收的级联方案就是你把多个芯片集成在一起,因为市场没有成熟的(多发多收)芯片集成方案推出来,多芯片级联方案这相当于是一个过渡阶段的产品。
4D成像雷达,会不会成为以后自动驾驶主流的传感器?
张问海: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4D雷达作为一个车载传感器,它相较于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还有超声波雷达,综合性能更强。超声波有天然的缺陷在,比如它的探测距离不足;视觉传感器应对复杂天气(比如雾霾)时能力受限。激光雷达成本的下降会不会导致对4D毫米波雷达的打击?我觉得是不会的,因为激光雷达不管成本降到哪个程度,在成本上都没有办法做到和毫米波雷达成本同一个级别。其次,激光雷达做得再好,也不能像4D毫米波雷达一样,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天气状况。所以我认为4D雷达会成为自动驾驶的主要传感器。
目前4D雷达的成本能做到什么程度?
张问海:
以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的4G雷达,比如大陆的ARS540,它的方案基于Xilinx的FPGA,因此成本很难下得来。目前像恩智浦推出了新一代S32R294,宣布可以实现真正的4D雷达应用。从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它可能会比之前芯片方案的价格下降30%。如果该信息是准确的话,我觉得考虑中国的天线因素,还有4D雷达的一些信号处理,其4D雷达可能跟现在的3D雷达价格上不会有太悬殊的差异。
承泰客户目前集中在商用车,能否透露一下除了东风外,其他的客户还有哪些?在乘用车市场的进展如何?
张问海:
乘用车的应用还处在开发阶段,因为签了保密协议,不方便透露出来的。我们在商用车市场已经为三个客户开发产品,而且已经完成了两三轮的样品送样。顺利的话,今年下半年就会进入正式的量产阶段。乘用车目前也有两个客户,根据我们的项目计划,大概在今年的5、6月份就会实现量产。
跟国际大厂相比,承泰在争取客户方面,怎样体现出竞争优势呢?
张问海:
跟国际大厂相比,首先我们在成本上有比较大的优势。因为我们向市场推广的一些产品,主要采用国产芯片方案,价格上就会比国际大厂有很大的优势。
其次在技术服务方面我们也有优势。因为很多国际一线大厂核心的研发都会放在国外,中国这边更多的是项目管理,或者说售后服务的团队。对于国内的主机厂而言,要想把毫米波雷达用好、理解透,通过国际一线大厂的话,就会很难。对比我之前的经验,如果(使用雷达)出现了什么问题,国际大厂去到国内客户那边,了解问题后,又把这个问题返回到国外。国外做事的进度,跟中国企业不能比。这就导致很多国内车厂对国际大厂的技术服务反馈特别不好。
而承泰就有比较好的优势,因为我们不管是前端的算法还是后端的信号处理,我们都是百分之百自己的技术和方案,所以我们对客户能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
此外,国际大厂推出的产品和方案往往不完整,比如它往往只有BSD雷达和前向雷达的其中之一。但是现在国内客户更多的要全套的方案,前向要,BSD也要,前角雷达也要,相当于定制化的一整套方案。国外一线公司在灵活度和理解国内市场需求上,会比我们国内的公司慢很多。
请问一下承泰现在有多少人?
张问海:
目前研发这一块,已经有快60人了。眼下生产我们是找第三方来生产,委托别人管理,但是所有的设备,所有的产线,都是我们自己的。
在融资方面,承泰有哪些进展,其主要用途在哪?
张问海: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B轮的融资,融资主要用于团队的扩建,日常的一些运营,还有市场的拓展,以及供应链的储备。
承泰在商用车毫米波雷达市场上,处于国内厂商的第一位吗?
张问海:
对,是的。
这是个很不错的成绩,方便透露一下去年的出货量吗?
张问海:
大概有十多万台。
比如人才方面,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划?
张问海:
在人才方面,我们打算今年组建一个技术预研团队。因为我们的核心创始人都是华为出来的,这个预研团队有一点像华为的中央研究院。团队存在的意义是去攻克一些雷达的技术难点,对前沿技术,比如像4D雷达,做一些技术预研的工作。
上一篇:Allegro推出无芯霍尔效应电流传感器,可降低系统BOM
下一篇:不受电磁干扰的3D磁传感器助力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转向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18 17:09
- 泰矽微重磅发布超高集成度车规触控芯片TCAE10
- 我国科学家首创、国际首款:自主研制百通道百万像素的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
- Melexis发布突破性Arcminaxis™位置感应技术及产品,专为机器人关节打造
- 艾迈斯欧司朗举办中国发展中心圆桌论坛:贴近本土客户需求 引领智能时代新航向
- 利用运动唤醒功能优化视觉系统的功耗
- 英飞凌推出新型车规级激光驱动器IC, 进一步丰富了领先的REAL3™飞行时间产品组合
- Qorvo® 入选联发科技 MediaTek Dimensity 9400 首发 Wi-Fi 7 FEM 重要供应商
- 大陆集团携手纳芯微,打造更安全的汽车压力传感器芯片
- 思特威推出超星光级系列4MP图像传感器SC485SL
- 大创test copy
- 具有板载 ADC 和 I2C 的 LTC2945HUD 功率监视器的典型应用
- MPC560xP通用评估系统
- ZXSC310EV5,ZXSC310 评估板,采用 SOT23-5 封装的单节或多节 LED 驱动器
- 具有 6V 输入 UVLO 的 LTC3633AIUFD-3 3.3V/1.8V 顺序稳压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iCAN copy
- OP484FSZ 2.5V 基准的典型应用在单 3V 电源上运行
- LTC3541-1 的典型应用 - 高效率降压 + VLDO 稳压器
- TS2596 降压开关稳压器的典型应用,具有所有必需的有源功能,输入 24V 的 3A/150KHz 降压 DC-DC 转换器
- LT1767EMS8 双路输出 SEPIC 转换器的典型应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