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容量的半荷内阻测量方法

发布者:gamma13最新更新时间:2016-11-04 来源: elecfans关键字:蓄电池容量  半荷内阻  测量方法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目前蓄电池安全检测技术正面临这样的困境:容量放电试验对电池有损,耗时费力且含有令人不安的运行风险,不可多用;内阻测试的判别准确率欠佳而难以完全信赖。能否寻找到一种能把容量放电法的高准确率和内阻法的方便安全集中于一身的新方法?这就是介于二者之间、又兼具二者之长的“半荷内阻法”。本文着重讨论半荷内阻法的理论依据和实用关键。

  1 电池组放电的电压曲线族

  单体电池的放电曲线作为电池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早已为人熟知,放电曲线直观展现了其电池在一定负载电流下其端电压的变化规律,在忽略细节后可表述为:

  1)终止电压前的平稳缓慢下降;

  2)终止电压后的快速下跌;

  3)终止电压为上述二线段之间的拐点,可以用二折线法粗略表现一条电压曲线;

  4)电压拐点前的放电时间和负载电流的乘积被定义为电池的实际容量。

  电池最终都以串联方式成组使用,把串联电池组各电池的放电曲线绘制在同一坐标中,就能构成一族曲线,简称“电压曲线族”。图1是用二折线法绘制的电压曲线族。

  

电池放电的二折线法电压曲线族

 

  蓄电池组在运行中电压曲线族不断变化,其变化规律为:投运初期各电池一致性较好,曲线族分布相对集中,长期运行中单体差异逐渐加大,曲线族分布也逐渐向左移动。图1中电压拐点的水平分布表征了电池性能的好坏,电压拐点靠左的电池应予关注或维护,按照规范,在维护后电压拐点仍落后于80%标称拐点的电池应予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电压曲线族的概念只适合理论分析,在维护实践上价值不大,因为本来只需准确监测到达电压拐点的时间就足以解决一切问题,没有逐点测绘整族曲线的必要。

  2 蓄电池组放电的内阻曲线族

  等效内阻是电池两极柱上可直接测量的真实物理量,为讨论方便忽略不同内阻测量仪的差别,那么以绘制电压曲线族的同样方法,也可绘制出蓄电池组放电下的内阻曲线族。

  放电状态下的内阻变化规律不象电压变化规律那样为人熟悉,但经大量研究后公认有以下特点:

  1)50%荷电率以上变化很小;

  2)50%荷电率以下快速上升;

  3)放电终止前,内阻值可能上升为初始内阻值的2~4倍;

  4)50%荷电率为内阻曲线的拐点,简称内阻拐点,可以用二折线法粗略表现一条内阻曲线。

  这里所述的“荷电率”,定义为单体实存电量与本电池真实容量之比,属单体变量;另外,定义实放电量与标称容量之比为“标称放电深度”,属全组变量。需注意因二者的定义不同,其数值变化方向相反。这样在放电过程中,全蓄电池组执行了一个统一的标称放电深度,其数值越放越大,而执行中各单体电池的荷电率却各不相同,其数值越放越小。

  为了清晰地表达内阻曲线族的变化规律,特地选择了一个有代表意义的蓄电池组模型:模型组由3节标称容量1000A·h的蓄电池组成,以实际容量1000、800、600A·h分别代表电池组内好、中、坏3种典型类型,其浮充内阻分别为0.20mΩ、0.20mΩ、0.27mΩ。请注意1000A·h与800A·h的内阻都等于0.20mΩ,这一数值既肯定获有实测数据的支持,也在刻意提示满电下的内阻分布确实存在与“内阻大容量小”相关性规律不符的例外。再假设放电终止内阻为初始内阻的3倍,图2是按以上参数用二折线法绘制的内阻曲线族。

  

电池放电的二折线法内阻曲线族

 

  图2中每条曲线都以100%真实荷电率和初始内阻值为起点,以0%真实荷电率和初始内阻的3倍值为终点,而以50%真实荷电率和初始内阻的略大值为拐点。实测经验表明,用二折线法绘制的内阻变化曲线与真实数据之间的误差,不会影响本文的分析结果。

  内阻曲线族的实用意义比电压曲线族大很多,实用意义大的关键在于具有实时可比性:因为在电压曲线族中,有比较意义的是各电池到达终止电压的时间,在图1中表现为拐点之间的水平间距。而在内阻曲线族中,有比较意义的是不同放电深度下的不同内阻值,在图2中表现为某水平值下曲线之间的垂直间距。在测量方法上,前者必须连续不间断地采样计时,而后者只需在指定时间一次采样,特别是后者在不同时间下的各组采样值具有非常有用的比对价值,即实时可比性。

  如果说内阻曲线族还不够直观,可以借鉴图象处理的思路,引入内阻分布“反差”的概念,反差是一种可计算的单一实时变量。反差概念的引入,将赋予内阻曲线族比电压曲线族更为积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3 电池组放电下内阻分布的反差曲线

 

  在图象处理中,反差大意味着图象“鲜明”,反差小意味着图象“混沌”。同样,就电池检测的目的而言,反差大意味着内阻分布“鲜明”,这必然意味着判别准确率的提高。

  可以把内阻反差Fcr定义为:

  Fcr=(Rmax-Rmin)/Rmin(1)

  式中:Rmax为内阻分布中的最大值;

  Rmin为内阻分布中的最小值。

  那么根据图2粗略计算从0%标称放电深度到60%标称放电深度的各点反差数值列于表1,图3为依据表1数据绘出的Fcr单一曲线,其中表1数据和图3曲线都停止于60%标称放电深度,原因是模型组中的600A·h单体已达过放点,其真实荷电率已经等于0%。

  

 内阻反差曲线

 

  表1 Fcr逐点计算表

  

Fcr逐点计算表

 

  图3所示的单一Fcr曲线比内阻曲线族更加直观的反映了放电深度与内阻反差之间的对应规律:当放电深度超过最小真实容量单体的50%(本例已放300A·h)以后,Fcr开始迅速增大,并通常在标称放电深度的50%(已放500A·h)处达到最大值。

  另外从图3可以看出,若以足够判别使用的Fcr值(例如Fcr=1.0)为边界条件,放电深度的满足范围大大放松,这意味着完全不需要精确控制放电深度;换句话说,在达到一定反差之后,放电深度的大小只影响反差,而不降低准确率。

  最后从图3还可以看出,增强反差后的Fcr所包括的所有放电深度仍离过放区很远,这是半荷法比容量放电法安全的科学依据。

  4 半荷内阻法及判别准确率

  单从放电内阻曲线族出发,至少可以设计出2种新的测试方法。

  4.1 第一种可称为“内阻计时法”

  该方法的思路和容量放电法类似,只不过由对电压拐点(即终止电压)的监测计时,改为对内阻拐点的监测计时,由于电压拐点对内阻拐点存在2倍的依存关系,把内阻拐点的计时值简单乘以2,就可方便地推算出真实容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比容量放电法安全,比浮充内阻法准确。

  该方法的缺点是:

  1)内阻监测点不易把握,而监测点不准依然会造成误差过大甚至误判;

  2)仍然需要对内阻拐点进行连续监测和计时,也就是说,需要研制专门的内阻监测计时仪器。

  以上2个缺点都需要在获取大量实测数据后方可完善,本文不再深入讨论。

  4.2 第二种是“半荷内阻法”

  该方法的思路是:在电池组粗略地执行半荷放电后,对各单体电池作普通巡采,再依内阻大小作出判断。

  从测试流程来看,半荷内阻法仅仅增加了半荷放电,其他操作方法和要求与浮充内阻法完全相同。以下分析是哪些因素提高了半荷内阻法的判别准确率:

  1)加大了内阻反差增强后的反差使检测更加容易,也使判读更加可信。可形象地把半荷放电理解为胶片照相技术中的“显影”过程,显然,充分显影的照片图象最清晰。

  2)对内阻有效排序反差小还不算致命弱点,适当提高仪表分辨能力就可以克服;但浮充内阻客观存在的部分无序性,是造成混乱和误判的根源,这种缺陷无法靠简单提高仪表的分辨能力来弥补。半荷放电使内阻值正确排序,有效纠正浮充内阻的初期无序性,是提高判别准确率的关键因素。

  3)与真实容量紧密挂钩蓄电池维护专业最最关心的是蓄电池的真实容量,越能反映真实容量的方法越可靠。浮充内阻与真实容量的关系可概括为:“高度相关但确有例外”,其判别准确率欠佳很容易理解。而内阻拐点客观存在于真实容量的50%点,已经最大限度地与真实容量挂钩。应该说,正确排序及与真实容量的直接挂钩这二点成为半荷内阻法最诱人之处。

  4)减小非化学内阻的影响电池等效内阻是所有电化学内阻和非化学内阻的等效总和,非化学内阻也携带有重要信息(如内汇流条融焊缺陷、或腐蚀裂缝等),却和真实容量无关,由此对正确提取容量信息造成很大困难,这也是浮充内阻形成初期无序性的主要根源。在现有仪表尚不能分离不同内阻的客观前提下,半荷放电可显著改善电化学内阻对非化学内阻的比例关系,这点对提高判别准确率有重要贡献。

  半荷内阻法在本质上仅仅是把测试工作点由浮充满荷点改变到半荷点,这个在选择工作点上的一小步改进,带来以上4点很实惠的指标改善,最终获得判别准确率上的一大飞跃。

  从国内外大量实测数据看,无论采用哪种原理或哪家仪表,浮充内阻法的单体准确率普遍停留在90%左右难以突破,加上单节误判须算全组误判的行业判则(木桶判则),整组准确率一般也就在80%左右,考虑到后备蓄电池组的重要性,这样的准确率难以信赖应属正常合理。

  半荷内阻法恰倒好处地纠正了这约20%的误判,实现了长期苦苦追寻的、达到或超过容量放电法准确率的目标。以上结论已有初步实验验证。

  5 半荷内阻法实用关键问题探讨

  半荷内阻法进入实用以前,明显还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探讨解决。

  5.1 适用约束条件

  半荷内阻法很自然的要求以下约束条件:

  1)正常而规范运行的蓄电池组,包括符合安装规范和维护规范;

  2)保证放电起始点为充分浮充以确保满电;

  3)内阻仪表具有够用的测量精度和良好的在线抗

  干扰能力;

  4)有另外的辅助监测手段(如电压)以预防单体过放。

  这些约束条件完全与正常的维护规范相一致,并无特别之处。强调约束条件无非是想提请注意:任何超越以上条件的测试,都可能超越半荷法的适用范围,产生与本文不符的未知结果。

  5.2 放电深度的选择

  可以追求最大反差(准确率最可信)的目标,也可以追求最小放电深度(测试时间最短)的目标,关键是满足维护需求和不断总结完善。刻意追求放电深度为零,甚至固执到认为只要放电就没有新价值的思维方式都极不科学。

  在此,需要理性地思考“与真实容量挂钩”的真正含义:在真实容量为未知数的条件下,不放电等于不挂钩,也就是说必须靠多少放出一些电量才能构建二者的函数关系,在计算公式中才能出现真实容量的数学因子。

  更不应该以半荷法离不开放电的理由而忽视与容量放电法的本质区别:容量放电法在理论上要求把至少一节蓄电池放电到过放临界点,已经有损蓄电池组安全;而半荷放电法在理论上总是远离过放危险区,还可保留部分电量以备不时之需。
 

 
5.3 放电深度的执行

 

  放电电流可大可小,可使用专用负载,也可切断交流供电使用真实负载;电量计算可以人工计时,也可采用电压自动监测;总之,对放电计量没有精度要求,条件极为宽松。在验证实验中,曾以监测单体蓄电池电压小于2.00V来把握放电深度,准确率已很理想。特别需要指出一点:最佳方案应该是结合原有规程中的“定期维护性放电制度”,不增加工作量,也无须修订规程,只需附带补充一项测试,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4 仪表的精度要求

  反差的加大降低了对仪表精度的要求,这就是说现有仪表完全够用;一台能在浮充内阻测试中表现较好的内阻测试仪(注意:仅仅判别准确率欠佳绝非仪表本身之过),应该足以胜任半荷内阻法的测试任务,无论它原来是哪种原理或哪家品牌。

  6 从蓄电池组的压阻曲线族看蓄电池检测技术的演变

  蓄电池组放电的内阻曲线族为我们补充了以前所不熟悉的一部分知识,新知识可以带来新技术的突破,以后的电池说明书应该增加内阻曲线的数据和图表。如果把图1的电压曲线族和图2的内阻曲线族合二而一,组成新的“压阻曲线族”如图4所示,则会带来关于电池的更完整的知识。

  

压阻曲线族与测试技术演变轨迹

 

  有趣的是还能够从压阻曲线族上看到电池测试技术的演变轨迹,由此也可加深对半荷内阻法本质的理解:

  1)最古老的开路电压法,位于电压曲线的左起点,必须加附测酸配合;

  2)因密封电池无法测酸而不得不器重的容量放电法,位于电压曲线的右半部,必须连续监测;

  3)试图缩短测试时间的快速容量测试法,位于电压曲线的左半部,意在通过大电流大斜率,外延推算电压拐点,终因电压反差小、缺少准确度而流产;

  4)另辟蹊径的浮充内阻法,位于内阻曲线的左起点,方便实用,却因初始内阻反差小、且无法克服10%的误判而始

  终难以完全信赖;

  5)本文的半荷内阻法,恰当占据了内阻曲线族中部的宽广区域,直观展现其数据反差大,准确率高,适应范围宽,操作安全等优点。

  7 结语

  内阻数据是蓄电池非常宝贵的一项信息资源。密封蓄电池可看作物理学上的黑匣子,黑匣子上的两极柱仅仅能提供电压和内阻两个独立的电学物理参数,其中内阻比电压更加反映蓄电池内部的真实状况,这样宝贵的资源却至今迟迟未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半荷内阻法对此作了大胆尝试,其核心是以主动放出部分电量为代价,换取内阻反差的“拉开和排序”,以获得满意的判别准确率,希望本文的论题能为蓄电池安全检测开辟一条新的学术思路有所助益。


关键字:蓄电池容量  半荷内阻  测量方法 引用地址:蓄电池容量的半荷内阻测量方法

上一篇:高速模数转换器输入阻抗测量方法
下一篇:大功率LED路灯的光生物安全测试与分析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3:27

开关电源产生纹波和噪声的原因和测量方法
本文简单地介绍 开关电源 产生纹波和噪声的原因和测量方法、测量装置、测量标准及减小纹波和噪声的措施。   纹波和噪声产生的原因   开关电源输出的不是纯正的直流电压,里面有些交流成分,这就是纹波和噪声造成的。纹波是输出直流电压的波动,与开关电源的开关动作有关。每一个开、关过程,电能从输入端被“泵到”输出端,形成一个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从而造成输出电压的波动,波动频率与开关的频率相同。纹波电压是纹波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峰峰值,其大小与开关电源的输入电容和输出电容的容量及品质有关。   噪声的产生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开关电源自身产生的;另一种是外界电磁场的干扰(EMI),它能通过辐射进入开关电源或者通过电源线输入开关电源。   开关电源
[电源管理]
开关电源产生纹波和噪声的原因和<font color='red'>测量方法</font>
怎样测量电机的绝缘电阻
摇表又叫兆欧表,顾名思义它是作为测量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仪表,一般有2500V 1000V 500V和250V几种电压的规格的摇表,低压电气设备一般用500V的摇表。 摇表上面有三个接线端子分别是L(线路),E(地)G(屏蔽),在测量前需要校表,具体操作方法是,把摇表均匀摇动使它以120转/分钟速度转动一分钟,看一看在开路位置时,指针是不是指向无穷大,然后把表笔短接起来看一看指针回不回零,以检测摇表内部有没有受潮和开路等故障;然后我们就可以测量电动机的绝缘电阻,把接在摇表L端的表笔搭在电动机的接线柱上,把接在摇表E接线端子的表笔搭在电动机的外壳上面,把摇表按照120转/分钟的速度转动摇把一分钟,看一看摇表的读数就是电动机线圈对地
[测试测量]
怎样测量电机的绝缘电阻
直流稳压电源主要性能验收及测量方法介绍
本 电源 产品为通用直流输出稳定 电源 ,其性能规定与测试方法符合以下规定,当要求超出本规定时,应在合同中明确说明。 主要性能测试注意事项及测试方法如下: 一) 注意事项: 1) 测量时应保持所有 其他 影响量的积累效应的量值小于被测效应规定量值的1/10。 2) 负载是可变影响量,当负载为连续可调时,应在最小值、最大值两点上进行(当最小值 为零时,则规定为最大值的10% 时进行)。 3) 应采用四端线路,使电流端和测量端分开,以减少测量误差。 4) 当电源提供测量 端子 时,应在测量端子上进行,数字电压表测试头需插入接线柱中心孔 到底。 5) 稳流电源测量时, 应采用取样电阻R M,使其上电压降与
[电源管理]
直流稳压电源主要性能验收及<font color='red'>测量方法</font>介绍
刺激汽车容性传感器应用的转换器测量方法
电容/数字转换器容许利用容性传感器的优点,包括:简单的形状适应、低的功耗和有利的制造成本以及便于控制和读出的优点。过去,汽车电子系统很少采用容性传感器,因为它们被认为难以控制、难以读出、容易老化且易受温度影响;另一方面,它们有利的制造成本、简单的形状适应能力和低的功耗却是为它们的应用提供动机的有吸引力的属性。新的测量技术的出现,使汽车中容性传感器的数据急剧增加。   面临的挑战   宏观上看搜企网版权所有,对容性传感器的分析通常是通过把它们的电容转换为另一种物理变量—如电压、时间或频率—来进行的。微观上看,容性传感器已经在汽车中使用了很长时间,微机电加速传感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这些传感器常被用于检测电荷转移。   感应电
[嵌入式]
关于IGBT导通延迟时间的精确测量方法
0 引 言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是GTR和MOSFET的一种新型复合器件,自问世以来就以输入阻抗高,开关速度快,通态压降低,阻断电压高,承受电流大等优点成为当今功率半导体器件中的主流开关器件,并广泛应用于多领域的工程实践当中。目前,IGBT的导通延迟时间可以达到几百纳秒,甚至更低。但在某些对器件时间特性要求较高的工程应用中,需要更精确地确定IGBT的导通延迟时间。因而高精度的测量时间间隔是测量领域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精简结构,同时兼顾精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时间测量芯片TDC-GP2来精确测量IGBT导通延迟时间系统,用于测量IGBT的导通延迟时间,实现简单且成本低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测量方案。 1 TDC-GP
[测试测量]
关于IGBT导通延迟时间的精确<font color='red'>测量方法</font>
示波器高压差分探头的了解及常见测量方法
1.概述 探头的种类很多,其中高压差分探头在开关 电源 应用中十分广泛,然而很多工程师对差分探头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市场上差分探头生产厂家也不少,性能指标各不相同,甚至相差甚远,造成测出的波形也不尽相同,工程师无法看到正确波形。本文将主要讲述什么是差分信号,差分信号的测量,高压差分探头的主要指标,优缺点和相关使用技巧,以及高压差分探头在开关电源的典型应用。 2.什么是差分信号 在讲解差分探头之前,先来了解差分信号。差分信号是互相参考,而不是参考接地的信号。例如,图1开关电源中半桥上下开关管(Q1,Q2管)中电压信号;图2多相电源系统中电压信号,以上信号在本质上是“漂浮”在地之上。 iframe id="iframe_0.2
[测试测量]
示波器高压差分探头的了解及常见<font color='red'>测量方法</font>
电功率的测量方法
功率表的选用:功率表大都采用电动式.因为要反映电压、电流要素,要使实际电压小于电压线圈耐压,实际电流小于电流线圈额定电流. 接线守则:符号 ‘*’,端接.电流端钮与电路串联,电压端钮与电路并联. 接线图:
[测试测量]
电功率的<font color='red'>测量方法</font>
流量测量方法和仪表的选择考虑因素
流量测量方法和仪表种类繁多,其分类 方法亦多。按测量对象划分就有封闭管道用和明渠用两大类。按测量目的又可分为总量测量和流量测量,其仪表分别称作总量表和流量计。按测量原理分为力学原 理、热学原理、声学原理、电学原理、原子物理学原理等。 1.考虑因素和选择步骤 要正确和有效地选择流量测量方法和仪表,必须熟悉被测对象流体特性和仪表两方面的情况,还应考虑如图1所示双框内五个方面因素和选择步骤。 1.1 确认是否真正要求安装流量仪表 如果仅希望知道流体是否在管道中流动或大约流量,那么选用流动窥视窗(flow sight)或流动指示器(flow indicator)就能以较低的费用达到目的。 1.2 初选测量方法和仪表 确定必须安
[测试测量]
流量<font color='red'>测量方法</font>和仪表的选择考虑因素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测试测量文章
更多精选电路图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每日新闻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