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当前的工业生产及设备维护过程中,人们经常会进行线圈匝间短路故障的测试。但是一直以来,所用的测试方法都不理想,这就给生产、维护带来了很多的不便,特别是在电视机的生产、使用和维修的过程中,这种弊端显得尤为突出,主要是由于电视机的行输出变压器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的恶劣环境中,容易出现匝间短路故障,一旦短路,势必会导致电流过大,造成元件损坏,而且,线圈匝间有短路的故障也不易被发现。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研制了一种简单、实用的线圈匝间短路测试仪。这种测试仪具有以下特点:
1、测量精度高
通过实验证实:对于带铁芯30匝以上的线圈,只要其中任意两匝间有短路情况,本测试仪即可测出此故障。
2、可以进行声、光同时报警。
3、简单、实用、生产成本低。
二、工作原理
本设计是通过感知振荡器来检测线圈是否有匝间短路情况的。如图1所示,当被测线圈无匝间短路时,感知振荡器起振,有正弦波输出,再通过耦合电路将该正弦信号耦合输出给正常指示电路,如果线圈中有两匝或两匝以上之间发生短路时,该短路线圈将构成闭合回路,并在磁路中产生高阻尼,使振荡器停振,报警电路立即进行声、光报警。
三、功能电路
1、荡器
如图2,此电路是利用感知振荡器的起振和停振来检测被测线圈的好坏。当未接线圈时,该振荡器是由运放A及RW1、RW2、C3、C2、R3、R4组成文氏桥振荡电路,通过调节同轴电位器RW1=RW2=R,使当前的振荡频率F=1/2πRC,约为5.5kHz;当接入待测线圈且无故障时(同时电容C1介入),此电路变成LC振荡器与文氏桥振荡器的融合电路,其中以LC振荡电路为主,当前的振荡频率则由被测线圈的电感量和电容C2决定,因电容C1取值较大,L电感量较小,其振荡频率经推导结果为 (OUT点输出正弦信号)。当被测线圈内部匝间有短路时,由振荡电路及磁路理论可知:线圈电感量将速降, Q值降低,线圈工作在低阻抗、高阻尼状态,迫使感知振荡电路停振(OUT点无正弦波输出)。电路中的运放C构成了电压跟随器,以提高振荡器的负载能力。运放B及R3、R4、R5、RW3、C4、D1组成比例放大及整流滤波电路,使结型场效应管Q工作在可变电阻区,从而实现对振荡器输出的正弦波稳幅。
2、耦合指示电路
如图3,电容C5与后续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构成阻容耦合电路,该阻容耦合电路的特点是各级静态工作点互相独立,前后电路互不影响。在此电路中,如果被测线圈没有故障,IN1(接图2的OUT点)有正弦信号输入,电容C5将此信号耦合给后面的整流放大电路,使三极管Q1、Q2导通,驱动绿色发光二极管L1发光,进行线圈正常的指示;若被测线圈匝间有短路情况,振荡器停振,IN1无信号输入,Q1、Q2截止,从而使L1熄灭。
3、报警电路
如图4,芯片555及R14、R15、RW4、C8构成方波发生器。当被测线圈不存在匝间短路时, IN2(接图2的OUT点)有正弦信号输入,该信号经过D4,C7的整流滤波后,使Q3饱和导通,Q4截止,从而+12V电源不能为555供电,555不工作,即无报警信号输出;若被测线圈有匝间短路时,IN2无正弦信号输入,使 Q3截止,Q4导通,从而+12V电源通过Q4为555供电,555工作,由555的3管脚输出连续的方波信号,驱动红色发光二极管L2发光,进行光报警,同时驱动扬声器,进行声音报警。
四、结束语
本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是从长时间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并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过它的可行性,适用于各种铁芯线圈,只要线圈中有匝间短路,本测试仪就能检测出此故障。该电路简单、生产成本低。如果此测试仪被大量使用,将会给工业生产、设备维修带来极大的方便。
关键字:工作原理 应用特点
引用地址:
线圈匝间短路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分析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2 06:27
Exynos4412裸机程序之DDR工作原理与时序(二)
上一篇文章 Tiny4412裸机程序之DDR工作原理与时序(一) 我们学习了DDR SDRAM的工作原理,这一节我们接着讲一下DDR2的一些知识,看看与DDR、SDRAM 有什么不同,这一节的内容也基本来自于网络。 DDR的发展沿着更高数据传输频率,更大内存容量的方向发展,DDR2中做到更高数据传输频率,由DDR的2-bit pretetch向4-bit pretetch发展,而扩展容量,除了增加每个L-Bank的容量以外,另外就是增加L-Bank数,也就是说在内存中,原来DDR中Bank线只有2根,一块内存芯片最多2^2=4片L-Bank,而在DDR2中变成了2^3=8片L-Bank。(下面的一些图和文档出自于芯片手册) 一、4
[单片机]
超外差式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射频信号经输入衰减器后被分成两路,分别输入到高、低两个波段。而在低波段,频率为9kHz~2.95GHz的信号被切换到第一变频器中的基波混频器部分(MXR1),得到第一中频F1IF(3.9214MHz),F1IF经过第二变频器得到第二中频F2IF(321.4MHz);在高波段,频率为2.75GHz~22GHz的信号被切换到预选器(YTF),预选后的信号输入到第一变频器中的谐波混频器部分(MXR2),得到第二中频F2IF,F2IF经第三变频器变化得到第三中频F3IF(21.4MHz)。 变频器的作用是将微波信号变换成低频,对于频率范围为9kHz~22GHz的宽带频谱仪,它的第一变频器中包含有两个混频器,一个是用于低波段的基波混频器
[测试测量]
线圈匝间短路测试仪的设计
一、引言 在当前的工业生产及设备维护过程中,人们经常会进行线圈匝间短路故障的测试。但是一直以来,所用的测试方法都不理想,这就给生产、维护带来了很多的不便,特别是在电视机的生产、使用和维修的过程中,这种弊端显得尤为突出,主要是由于电视机的行输出变压器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的恶劣环境中,容易出现匝间短路故障,一旦短路,势必会导致电流过大,造成元件损坏,而且,线圈匝间有短路的故障也不易被发现。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研制了一种简单、实用的线圈匝间短路测试仪。这种测试仪具有以下特点: 1、测量精度高 通过实验证实:对于带铁芯30匝以上的线圈,只要其中任意两匝间有短路情况,本测试仪即可测出此故障。 2、可以进行声、光同时报警。
[测试测量]
电助力转向系统EPS组成及工作原理
转向系统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与汽车之间的重要连接工具,它随着汽车整体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出现而推陈出新,从刚开始的机械转向、机械式液压助力转向HPS、电液助力转向EHPS、电动助力转向EPS,以及当前最新的线控转向SBW。 今天要聊的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1988年2月日本铃木公司首次在其Cervo 车上装备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在此之后,电动助力转向技术迅速发展。大发、三菱、本田、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先后研制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并装配在其产品上。当前电动助力转向在车上已经非常普遍了。下面会从电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EPS控制单元测试、EPS冗余三方面来梳理。 0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电助力转向系统EPS由机械转向系
[嵌入式]
lvdt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
lvdt位移传感器是目前位移测量当中广泛应用的传感器之一,在很多应用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什么是lvdt传感器?它都哪些特点?下面来带大家认识一下。 lvdt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 LVDT(差动变压器)位移传感器为电磁感应原理,与传统的电力变压器不同,LVDT是一种开磁路弱磁耦合的测量元件。LVDT的结构由铁心、衔铁、初级线圈、次级线圈组成,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分布在线圈骨架上,线圈内部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杆状衔铁。用不同线径的漆包线,在骨架上绕制一组初级线圈,两组次级线圈,其工作方式依赖于在线圈骨架内磁芯的移动,当初级线圈供给一定频率的交变电压时,铁芯在线圈内移动就改变了空间的磁场分布,从而改变了初、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量,次级
[模拟电子]
ST80+和ST60+ 红外接触式点温仪的特点、性能及应用优势
红外和接触式二合一测温仪,带创新点阵式显示屏。 凭借简约的 3 按钮屏显菜单界面(6 种语言),Raytek ST80+ 和 ST60+ 数字激光测温仪使复杂的测量变得异常简便。 只需轻轻按几下按钮,便可快速浏览高级功能以调节发射率、启动数据记录或者开启和关闭警报。 Raytek ST80+ 和 ST60+ 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二合一测温仪采用坚固、易用的人性化设计,可以轻松应对苛刻的工业、电气和机械环境。 这些工具的性能远远超出其他红外测温仪(或高温计),让用户可以在更多的应用领域中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 特点 ST80+ 提供的额外功能: 使用附带的 FlukeView® Forms 软件轻松查看数据趋势并进行分析 通过 USB
[测试测量]
扫频式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频谱分析仪的功能是要分辨输入信号中各个频率成份并测量各频率成份的频率和功率。为完成以上功能,在扫描-调谐频谱分析中采用超外差方式,它能提供宽的频率覆盖范围,同时允许在中频(IF)进行信号处理。图1是超外差式扫频频谱分析仪的结构框图。 输入信号进入频谱仪后与本振(LO)混频,当混频产物等于中频(IF)时,这个信号送到检波器,检波器输出视频信号通过放大、采样、数字化后决定CRT显示信号的垂直电平。扫描振荡器控制CRT显示的水平频率轴和本地振荡器调谐同步,它同时驱动水平CRT偏转和调谐LO。 频谱分析仪依靠中频滤波器分辨各频率成份,检波器测量信号功率,依靠本振和显示横坐标的对应关系得到信号频率值。 这种扫描- 调谐分析仪的工
[测试测量]
工业机器人正常运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文章来源:蒙面机器人大侠) 工业机器人广泛使用在产业制造上,汽车制造、电器、食品等,能替代反复机器式操纵工作,是靠本身动力和控制才能来实现种种功用的一种机器。机器人控制系统就好比是机器人的大脑一样,是决定机器人功用和功能的主要要素。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实行机构收回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由于机器人的控制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坐标变换和插补运算以及较低层的实时控制。所以目前市面上机器人控制系统在结构上大部分采用分层结构的微型控制系统,通常采用的是两级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具体来说就是当主控计算机接到工作人员输入的作业指令之后,先分析解释指令,确定运动参数。
然后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和插补运算,最后得出机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