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判识是关键 安防预警任重道远

发布者:鑫森淼焱最新更新时间:2013-07-12 来源: 中国气象报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连日来的大雨,导致了不少城市山体滑坡自然灾害的发生。频发的山体滑坡灾害令人揪心,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不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因为事前难以判识出潜在灾点。若是未能判识潜在灾害,就很难采取监测、预警、预防、治理等减灾措施。”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崔鹏坦言,“对潜在灾害危险性的判识是减灾的关键环节,是目前这一学科的前沿科学问题。”

    山体滑坡,是山体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稳,向斜坡下方滑动的现象,山区群众形象地称其为“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易集中发育在构造活跃的区域。这些部位常是大地质构造单元的交界地带或大的断裂带经过的区域,地震、断裂活动多。我国西南地区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落差巨大,地形陡峻;季风气候明显,降雨丰沛且多暴雨;生态脆弱,土壤侵蚀强烈。

    而发生山体滑坡的自然诱因很多,主要是地震、降雨、冰雪融化以及河流对斜坡坡脚的冲刷和浸泡等。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也可诱发。“人类活动多集中于河谷地带,而这在空间上往往与地质灾害危险区重叠,这是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常常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之一。”崔鹏说。

    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因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死亡人数,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而由降雨引起的滑坡在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生频率最高。滑坡灾害活动频繁的时段主要集中在汛期,且有逐年高发趋势。

    山体滑坡没有“安全期”

    传统意义上,人们对地质灾害有“暴雨期间会滑,而在冬季不滑”的推论。这种观点把山体滑坡视为一个弹簧,暴雨相当于扰动了它一下,只要暴雨不超过它的极限临界值,它就不会滑动,雨后它又回弹恢复到原状,这是用“弹性理论”局限地解释滑坡体及变形失稳过程。

    但是,到过云南镇雄山体滑坡现场的国际滑坡协会副主席、国家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专家殷跃平表示,镇雄滑坡体主要由饱和水的泥土构成,夹有少量的块石,很显然,它并不是“弹性体”,而是“塑性体”,处于长期的“蠕变”“疲劳”状态,具有稳定性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的趋势。它在暴雨期间不滑动并不等于在其他时间不滑动,暴雨将加剧其变形,并向临界点逼近,久雨(雪)甚至无雨也可能使灾害体趋近临界值而最终失稳。这其实是一个长期累积和叠加的过程。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山体滑坡发生后,当地群众会说,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都没有发生滑坡,为什么偏偏在某个时候发生灾害。对此,殷跃平认为,这就是滑坡发生的随机不确定性,是地质灾害本身携带的风险。像乌蒙山区是全国地质灾害高发区,以前不发生滑坡的山区沟谷地段,并不等于现在或者将来不发生滑坡,只要具有易发滑坡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就存在相当高的成灾风险。

    防范山体滑坡任重道远

    “不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因为事前难以判识出潜在灾点。若是未能判识潜在灾害,就很难采取监测、预警、预防、治理等减灾措施。”崔鹏坦言,“对潜在灾害危险性的判识是减灾的关键环节,是目前这一学科的前沿科学问题。”

    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强烈的地区多是暴雨频发、降水丰沛的山区。因此,降水诱发型山体滑坡一直是滑坡防范的关注重点之一。中国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专业气象服务室副主任吴昊表示,精细化的降水预报是降水诱发型山体滑坡预报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地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可判断一个区域受降水影响发生滑坡等灾害的可能性大小。他坦言,山体滑坡预报依然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从2003年起,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开展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并成功预报了多起地质灾害,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四川绵竹清平镇群众因为及时的气象预报预警而成功避险。当时气象部门预报有大暴雨,大暴雨的级别已达到并远远超过了泥石流产生的条件,我们就毫不犹豫地组织转移。群众转移完之后半个小时,泥石流就发生了。如果稍微犹豫一点,或者气象预报不及时、不准确,就会造成一定的灾难。”

    2010年10月,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签署《关于深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合作的框架协议》,并按照合作机制,双方联合成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双方定期互访和交流机制。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抓住项目建设机遇,使气象监测能力更加适应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需求,加强突发性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推进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的转变,推进气象服务的组织体系向基层延伸,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根据《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时期,国土资源、气象、水利等多部门将建立联合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短时临近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基本消除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由此,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有望减少。

 

引用地址:山体滑坡判识是关键 安防预警任重道远

上一篇:机场安防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指导思想
下一篇:智能分析和生物识别在高科技厂房的应用情况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安防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视频监控 智能卡 防盗报警 智能管理 处理器 传感器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安防论坛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