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将如何影响数据中心存储系统

发布者:幸福的人生最新更新时间:2015-01-21 来源: 中关村在线关键字:数据中心  新技术  系统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诩为一个见证了中国存储发展的存储界老混子,也不得不承认,存储的发展真的是太快了,以至于还未大展宏图,就发现眼前的这片森林已经今非昔比。我想这也是当前很多存储厂商、集成商所面临的困惑之一。

    有很多人曾经和我讨论过诸如"我们下一步到底该做什么"的话题。有些厂商的做法很简单,一线品牌厂商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这样最保险,但没有一定实力的厂商也玩不起。对于二三线厂商,事态尤为严重。换在几年前,我想很多厂商的目标都比较明确。但随着近几年新技术和新概念爆发式的产生,而存储领域的产品集成开发周期又相对较长,导致了目前众多厂商的迷茫——担心等产品出来了,却发现走错了路,或者窗口期已经过去。

    本文试图对当前多个存储子层里的多项技术做简要分析来获知它们对传统体系的影响。

    存储介质——闪存和SMR磁盘

    机械磁盘作为在线主存储介质的地位,可以说几十年来没有动摇,是各种存储技术里最稳定的一个了。然而闪存的出现,将要改变的不仅是存储介质本身,更将会颠覆整个的存储生态链。

    闪存作为新一代存储介质,相比于机械磁盘的优点不必多说。一个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由于闪存并不像机械盘一样需要高精尖的技术,其入门门槛较低,尤其是闪存控制器的设计生产,目前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国内已经有多家自主产权的闪存控制器及外围产品。

    闪存对传统的下游存储厂商的影响也将会是巨大的。首先,基于机械磁盘介质所积累成熟的传统架构基础面临崩塌,包括硬件设计比如尺寸、散热、承重和空间布局等;也包括软件设计比如数据布局、IO性能优化和故障预测及恢复等。这也是为何仅仅把传统存储系统中的机械盘替换为SSD根本无法发挥出SSD性能的原因。其次,传统存储高大上的形象也会被闪存彻底摧毁,原本松耦合的各种大部件搭配起来的"巨型机器人"将变得非常小巧。最极端的情况甚至可以直接用一块PCIEFlash卡替代,连影子都消失在了服务器机箱外面。磁盘存储将退居二线,成为真正的备份用二线存储,使用步骤或许会是"开机--备份--关机"。磁盘存储将会成为下一代人眼里已彻底淘汰的产品,就像卡带机一样。再次,拖累传统磁盘存储的另一个包袱,就是那些华而不实的软件功能,包括自动精简配置、重删、快照、分层/缓存和复制等。这些软件功能除了其中几个较为常用之外,其他可以说是鸡肋,但为了市场竞争又不能没有,因而陷入恶性循环。上述软件功能中的每一项,毫不客气地说,都是影响性能的。分层和缓存实际上是增加了相对性能,而降低了绝对性能。除了快照、分层和远程复制之外,其他软件功能多数时候都不为人所用。

    用户似乎越来越追求傻快的存储。这一点在面对"软件定义"概念时更有说服力了,硬的更硬,软的更软。这更进一步拉低了存储系统的门槛,抛开这些包袱,利用闪存,越来越多的全闪存存储厂商出现了,而这些全闪存存储为何基本都没有出自传统一线存储厂商,原因也显而易见了。

    磁存储领域的一项新技术是SMR(叠瓦式磁记录),这项技术提升了存储密度,却不能保证随机写的性能,这一点从原理上讲更类似于固态介质的Page与Block之间的尴尬。希捷等磁存储厂商也正在研究是否要在SMR磁盘内实现类似Flash的管理方式。SMR磁盘面向一写多读场景,适用于大数据、备份等特定领域。下一步还有热辅助磁记录技术,但是迟迟未能商用。看来磁存储在性能瓶颈之后,可商用的容量瓶颈也即将到达,因此磁存储淡出舞台是大势所趋。

    底层框架——芯片、底软和通道

    闪存的出现,会影响生态链上所有事物,这其中也包括了最底层的芯片、底层软件和数据通道。

    芯片要有足够强的处理能力来承载起闪存强悍的IOPS性能,包括Flash控制芯片、外围协议控制芯片(SAS、FC、以太网),以及主机CPU。芯片的提速手段有三种,第一是提高内部数据带宽,增加器件之间的通道数量和带宽,第二是提升器件频率,第三是将各个子器件进行拆分,增加并行度,在相同电路周期内可并发执行更多的指令。然而,没有免费的午餐,上述任何一个动作,要么会增加芯片的功耗,要么会增加面积,这些都是弊端。目前一线厂商PMC的主流存储控制芯片实际功耗都控制在15W上下,即便是最新的SAS12Gb主控芯片,由于制造工艺的提升,功耗反而比6Gb产品有所降低。到目前为止,主流存储芯片都是基于MIPS核心+外围加速电路,MIPS是被公认的RISC通用处理器领域最经典的代表,然而ARM的猛攻也渗透到了存储芯片领域,在低端市场占据了席位,包括4端口SATA控制器、低端SoC等等,ARM和MIPS也会在存储芯片领域持久对峙下去。Intel则由于功耗问题,颇有绑死x86平台走到底的趋势,移动终端失策,卖掉电视部门,靠Atom在大型数据中心领域与ARM抗衡,不知道格局能维持多久。

    底层软件方面也是制约存储性能提升的一大屏障。拿Linux为例,Block层、SCSI中间层这两大制约IO性能发挥的重量级软件层,在机械盘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闪存时代,已变成了严重拖累性能的罪魁祸首。

    繁冗的扫描机制、低效的互斥队列和捉襟见肘的队列数量、陈旧不堪的SCSI协议,这些对闪存来讲都是头疼的事情,目前闪存产品不得不选择越过SCSI层而直接注册到Block层,然而却丢失了SCSI层提供的兼容性优势,导致各家在Block下层的协议实现不统一,增加了开发成本和管理开销。

    协议接口方面,基于SCSI体系衍生而来的势力有三股,一个是FC,另一个是SAS,还有一个是iSCSI纯软件方案。Linux开源社区最近也在研究如何优化SCSI层的问题,看来SCSI是去是留已经是个问题了。FC通道前端目前正在逐渐被万兆以太网残食,而后端则在几年前就已经被SAS全盘端掉。SAS之所以没有端掉FC前端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FC前端体系并非只存在于存储设备内部,还涉及到交换机,其存量市场并不是仅仅通过替代掉存储设备的前端通道卡就可以占领的;其二,SAS在光传输方面略显迟钝,究其原因在于SAS光协议对于链路协商方面的一项技术实现争议了良久,直到很晚才确定。FC也必将淡出舞台。然而,其接替者并非只有以太网或者SAS。还有另外一项更前瞻的通道技术,那就是PCIE。目前我们所熟知的以太网、FC、SAS、Infiniband等通道协议,在主机层面无一不通过PCIE接入系统IO总线。之前的"远距离"传输概念,正在变得模糊,多"远"算是"远",如果PCIE能够"远"到一定距离,还要以太网作甚?这个问题问得好。然而,PCIE并不是万能的,PCIE目前缺失很多交换网络特性,毕竟之前一直是在系统总线领域,出了总线,就得长距离交换和路由,这方面就得靠以太网和TCP/IP了。然而,同样的理论,在目前和将来的数据中心领域可不见得能套用。

    目前的数据中心有苗头正在朝着紧耦合方向发展,也就是之前一个机架内的服务器之间是松耦合的,现在要变得以机架为单位,机架内部紧耦合,机架外部松耦合,此时PCIE就有用武之地了,机架内部完全基于PCIE矩阵。这个前沿方向目前Intel以及PMC-Sierra都有研究并且有了DEMO。当然,对SAS和SATA的兼容一定是要考虑的,SFF8639接口标准其实是一个三模式(Tri-mode)的接口,把SATA、SAS和PCIE打包到一起,后端则根据前端接入设备类型路由到SASExpander/Controller或者PCIESwitch上去。目前看来这个接口已成定局。

    数据结构——Raid2.0、ErasureCode、分布式及开源

    硬件平台之上的软件,也在风起云涌的变化着。传统存储领域可炒作的概念已经没有了,然而创新又迟迟未见。Raid2.0被几家厂商在炒作,但终归也是RaidEE技术的升级翻版。另外,Raid2.0与现在多数技术一样,只是提升了相对性能,而没有提升绝对性能,也就是当磁盘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这项技术才会显示出优势,但是依然赶不上相等数量的磁盘在传统模式下的绝对性能。Raid2.0对数据的处理,已经不亚于一个文件系统了,过多的数据碎片影响了绝对性能,但是大量的磁盘堆砌又可以掩盖这一事实。其所获得的唯一一个绝对好处是重构时间的大幅降低,然而却牺牲了平时的绝对性能。

    ErasureCode技术也不是什么新鲜事。Raid6以及RaidDP技术很早就出现了,那时候人们已经发明了可以容忍更多磁盘同时损坏的技术,只不过受限于随机写性能而没有将其商用。但是时过境迁,大数据时代读多写少,再加上数据量大,RaidDP(DoubleParity)、RaidTP(TripleParity)甚至允许更多磁盘同时损坏的算法,就又冒出头来了。

    Scale-Out是传统存储领域对"分布式"的一个包装词,然而传统存储理解的分布式和互联网及开源领域所认识的分布式骨子里还是不同的。传统存储厂商的分布式不是廉价的分布式,它们的分布式完全是为了解决Scale-Up模式的天花板;而互联网和开源的分布式骨子里为的就是廉价。表现形态也不同,前者虽然实质上也是x86服务器+分布式软件管理层,但是依然略显高大上。

    开源的风潮体现在最近的一个新概念里,那就是所谓"软件定义"了。软件定义让二三线厂商师出有名,直接挑战传统一线大厂的权威地位,这一点从近期一些二三线厂商的直截了当的露骨演讲即可知道,矛头直指一线垄断大厂,似乎在当头棒喝"凭什么你们就是高大上"。

    用户体验——接口、访问方式及展现

    在对存储的访问接口方面,新的访问接口近几年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也爆发式增长。传统领域一直在鼓吹所谓"统一存储"鼓吹了近十多年,早就炒烂了。对象、key-value、文件、块是目前来讲主流的4种访问形式,其中文件又包含多种子类型比如NFS、CIFS以及各种分布式文件系统访问协议,块又分为FC、SAS、iSCSI。不管访问形式如何,它们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对一串字节的请求和回复,只不过这串字节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归类不同罢了。

    在用户体验方面,传统存储做的较差。但是随着互联网风潮来袭,重视用户体验、应用感知、QoS等更加接近用户层面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之前所设计的存储软件套件SmartXInsight就是从用户体验方面来入手,增强存储系统在整个系统内的"存在感",改变传统存储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我想这样更有利于黏住用户,从而扩大及拓展存储系统的生存空间和时间。

    闪存与数据中心——SATA/PCIE及应用场景

    目前来看,数据中心对Flash的渴求主要集中在几个固定的应用场景,前端比如CDN,ISP的带宽是非常贵的,必须充分利用,所以硬盘必须不是瓶颈。后端则是各级缓存场景,包括各类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前端基本上都是放了一级或者两级甚至更多级的缓存,RAM毕竟还是很贵而且容量有限,主要用于第一级缓存直接应对前端的压力,Flash则可趁机占领一部分后置缓存空间。

    数据中心对SATA接口SSD的应用占据了总体形态的大概90%,剩下的10%主要是PCIE接口的Flash,前者基本上被Intel独占,后者则是花开几朵,其中也不乏国内厂商。

    PCIEFlash是大势所趋,尤其是支持NVMe标准的设备。但是目前的形态却不被看好,别看当下多家在此领域角逐。当下形态存在的问题是维护困难、版型太大,这些均不符合数据中心对硬件资源的要求——一个是维护方便,另一个就是资源性能和容量粒度要尽可能低以便于灵活拼搭。而基于SFF8639接口标准的设备相信马上就会遍地开花。综上所述,各种新技术对存储系统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今IT界概念频出,五色缤纷,众多的存储厂商们唯有分析历史、分析当前,才能看清未来。

 

关键字:数据中心  新技术  系统 引用地址:新技术将如何影响数据中心存储系统

上一篇:最潮应用:指纹识别基本原理及采集方式
下一篇:数据安全有救了!量子操控解决黑客问题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1:13

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的智能电子血压计设计
  摘要:针对以往电子血压计的不足,介绍了一种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的智能电子血压计的设计,血压测量的方法采用基于充气过程的示波法。该系统采用Cyclone II系列低成本FPGA,并嵌NNIOS II软核作为核心处理器,可以完成自动测量血压、信息显示、数据存储、查看和删除历史数据等功能。由于采用了FPGA,从而简化了电路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使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有利于系统的升级。    O 引言   血压是反映心血管系统状态的重要生理参数,合适的血压是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增强,电子血压计具有低成本、小型化、自动
[测试测量]
基于可编程片上<font color='red'>系统</font>的智能电子血压计设计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自动防故障”设计
安全气囊在汽车辅助约束系统(SRS)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目前,乘用车安装安全气囊已经成为一种标準。大家都知道在汽车产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可降低车内人员头部和上身撞击车内元件的机率。它们还可透过使撞击力更均匀地分佈来降低人员受伤的风险。但是现在,许多人已经认识到能给人带来安全的辅助约束系统也有可能会危及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开发安全系统时,必须全面考虑系统的各种特性,以确保达到所需的安全水準。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英飞凌开发出了具有丰富特性的气囊触发晶片,可帮助系统实现自动故障防护功能。 亚洲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市场预计将继续成长,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的成长。未来五年,该市场的增幅将达到25%。此外,韩国出口欧美的汽车装备了
[嵌入式]
智能视觉高速寻线机器人导航系统电路设计
  对于机器人的寻线行走,除了要求精确之外,机器人寻线速度要求也明显提高,速度往往成为某些比赛制胜的关键。在最近教育部推出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中,更是将寻线速度定为比赛的主题。本文对此类赛事进行了相关总结,提出了一种将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利用低分辨率摄像头代替通用光电传感器的机器人高速寻线行走机构设计方法。    核心控制器设计   为了实现视频采集,考虑综合性价比、设备安装等因素,核心控制器选用Freescale公司的16位高性能单片机 MC9S12DG128 (以下简称S12)。它的指令处理时钟可以达到38MHz,其A/D转换器的工作时钟可以达到16MHz,用于采集视频。同时它拥有8路PWM通道,控制舵机和直流电机
[电源管理]
智能视觉高速寻线机器人导航<font color='red'>系统</font>电路设计
基于DSP的微位移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器件。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它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为实现对步进电机的控制,一般可采用单片机为控制器,通过一些大规模集成电路来控制其脉冲输出频率和脉冲输出数以实现步进电机的控制,然而整个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都存在缺陷。本系统是为实验室某项目服务的子系统,系统的研究目的在于精确、快速、稳定地调节实验装置的相对移动,找到最佳位置、角度安放装置,故本系统拟采用浮点型 DSP28335 作为系统控制器,拟采用其集成的PWM输出模块,减少外围电路
[嵌入式]
基于DSP的微位移步进电机控制<font color='red'>系统</font>设计
“车轮上的数据中心”滚滚驶来, 多域融合SOC芯片才是核心
在智能化和软件定义趋势下,汽车正在成为车轮上的数据中心,汽车芯片的功能要求、标准体系、技术架构、产业协作模式、供应链模式也在重塑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和助力汽车产业发展。11月18日,由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承办的全球化时代汽车芯片生态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与会专家及企业家围绕智能化时代,全球汽车芯片产业的进化与蝶变进行探讨交流,可谓汇聚了当前对汽车芯片发展趋势最全面的观点。 多域融合的SOC芯片将成为智能汽车核心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汽车EE(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走向域控制架构,进一步提升了功能集成度和系统效率。在异构计算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推动下,集成度更高的中央计算成为汽车EE架构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
[汽车电子]
LeddarTech与First Sensor合作以加快部署用于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的LiDAR系统
魁北克市, Dec. 10, 2019 (GLOBE NEWSWIRE) -- 提供最通用的可扩展汽车和出行 LiDAR 平台行业领导者 LeddarTech ®隆重宣布与先进传感器解决方案领先开发商 First Sensor AG 进行战略合作,后者现在也将加入 Leddar 生态系统。 在 First Sensor 和其他行业领导者的支持下,LeddarTech 正在为 OEM 和一级制造商开发这一唯一开放和全面的 LiDAR 平台选项。该平台具有以下优势: 一套更完整和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可满足 OEM 和一级制造商的要求; 通用架构以及标准化组件,可确保较低的风险、可扩展性更好的生产规模、成本优化和灵活性,以满足多
[汽车电子]
华为公开“车顶调节系统”相关专利
企查查APP显示,6月29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开“车顶调节系统、车体、车辆、车顶的调节方法及装置”专利,公开号为CN113043819A。 根据企查查专利摘要,本申请可以应用在智能汽车上,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t System,ADAS)/高级驾驶系统(Advanced Driving System,ADS)结合。本申请可使得车辆适用于更多的场景,提高用户体验。当车迎面积减小时,该技术有利于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当迎面积增大时,这一技术有利于增大车舱空间。 图片来源:企查查 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车企或者科技公司开放专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
[汽车电子]
华为公开“车顶调节<font color='red'>系统</font>”相关专利
PLC定位及伺服控制系统原点回归指令如何使用?
一、PLC定位及伺服控制系统介绍 通过PLC给伺服驱动器发驱动脉冲,通过改变脉冲频率来控制移动速度,通过改变脉冲数量来改变移动量。 伺服驱动器是执行机构,在接收到PLC发来的信号,控制电机来运动,通过位置编码器精准定位。 1、定位控制基本单元 通过一个FX3U的CPU就可以带三个轴的伺服驱动器。PLC的脉冲输出端是固定的,Y0、Y1、Y2。具体是否具备脉冲输出可看模块的手册。其余的Y可以作为方向的输出端。输出的最大脉冲频率为100KHz。 2、FX3U PLC特殊适配器扩展单元 基本单元的脉冲输出Y不起作用,只能用特殊适配器扩展单元的输入Y来输出脉冲。 3、PLC输入端内部电路(漏型输入) 4、PLC输出端内部电
[嵌入式]
PLC定位及伺服控制<font color='red'>系统</font>原点回归指令如何使用?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安防电子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视频监控 智能卡 防盗报警 智能管理 处理器 传感器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安防论坛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