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AI,云反射弧如何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个重点

发布者:FreeSpirit123最新更新时间:2017-08-15 来源: 互联网进化论关键字:人工智能  云反射弧  互联网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2014年开始,人工智能逐渐成为科技领域最热门的概念,被科技界,企业界和媒体广泛关注。作为一个学术领域,人工智能是在1956年夏季,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科学家在一起聚会,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时首次提出。

事实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充满了坎坷,在过去的60年里,人工智能经历了多次从乐观到悲观,从高潮到低潮的阶段。最近一次低潮发生在1992年日本第五代计算机计划的无果而终,随后人工神经网络热在20世纪90年代初退烧,人工智能领域再次进入“AI之冬”。这个冬季如此的寒冷与漫长,直到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Geoffrey Hinton提出”深度学习“算法,情况才发生转变。

这个算法是对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一次巧妙的升级,它最大的革新是可以有效的处理庞大的数据。这一特点幸运的与互联网结合。由此引发了2010年以来新的一股人工智能热潮。2011年,一位NCAP研究员和斯坦福的Andrew Ng在Google建立了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谷歌大脑,Andrew Ng也就是后来百度大脑的首席科学家吴恩达。2013年,Geoffrey Hinton加入Google公司,其目的是进一步把谷歌大脑的工作做的更为深入。

人工智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基于互联网海量的“大数据”和每时每刻与现实世界的信息交互,包括亚马逊,Facebook,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微软,英特尔,IBM等巨头纷纷进入AI领域。不断产生新的成果和创造新的记录。

应该说这一轮的人工智能热潮本质上依然是互联网进化过程中的又一次波浪式高潮。它的产生离不开互联网之前应用和技术为人工智能新爆发奠定的基础。而且从AI的领导者看,主要也是互联网巨头公司,人工智能究竟是如何爆发,后续还会以什么形式发展,本文将重点讨论。

一、互联网云脑各神经系统的发育为人工智能爆发奠定基础

从2007年开始,科学院相关研究团队发表论文提出互联网未来趋势:“互联网正在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它将具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神经系统,也会拥有自己的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并由此产生互联网云脑(Internet Cloud Brain)架构(参考1)。

到2017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云脑的架构也逐步清晰起来,从2008年到2017年形成4个版本的互联网云脑架构图。



应该说互联网云脑是互联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类大脑架构,它并不是一开始就成熟和完整的,而是在科学探索和商业创新过程中逐步发育而成。web2.0,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它们不是脱离互联网的新事物,而是互联网云脑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均匀导致的波浪式高峰,往往是一个技术或模式成熟后,下一个技术或模式才有蓬勃发育的基础。我们可以看一下人工智能热潮产生之前的互联网进展。



1.物联网本质上是互联网云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其控制的感觉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它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大量传感器数据。

2.云计算本质上是互联网云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它通过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神经元网络(大社交网络),大数据和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对互联网云脑的其他组成部分进行控制。

3.大数据本质上是互联网云脑各神经系统在运转过程中传输和积累的有价值信息。因为在过去50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进化而急速膨胀,体量极其巨大。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的结合,是互联网云脑产生智慧智能的基础。

4.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本质是互联网云脑的运动神经系统,这将是互联网云脑未来非常庞大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提供广泛的汽车,机器人,办公设备,生产设备的数据,以及应用场景。

5。大社交网络(Big Sns)是互联网云脑神经网络,由互联网传统社交网络Facebook,微信,微博发育而成,从链接人与人,发展到链接人与物,物与物,甚至包括链接人工智能软件系统,它的发展为人工智能与体智能建立了密切关系,同时使得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成为社交网络一份子能够与其他人或物进行交互。

综上所述,这一轮人工智能浪潮本质是互联网云脑产生产生智慧智能的动力源泉,人工智能不仅仅通过算法如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与大数据结合,也运用到互联网云脑的神经末梢,神经网络和智能终端中。使得互联网云脑各个神经系统同时提升能力。

二、互联网+AI推动云反射弧的发展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与互联网的各个组成部分: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结合产生了谷歌大脑,百度大脑,阿里云,亚马逊云,腾讯云等云人工智能巨系统;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听觉神经系统结合产生诸如科大讯飞,云知声等新声音识别产品;

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与互联网视觉觉神经系统结合,产生如格林深瞳,Face++等新图像识别产品;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结合产生了智能制造,智能驾驶,云机器人等新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神经网络(大社交网络)结合产生了度秘,小冰等智能虚拟助理产品;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感觉神经系统结合,出现了边缘计算的创新应用。

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停步于此,基于互联网云脑架构的AI进一步发展,打通互联网云脑各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趋势和必然,云反射弧(Cloud reflex arcs)因此将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下一个发展重点。

三、云反射弧的9种不同类型和构成

神经反射现象是人类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神经活动之一,它首先由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提出,他注意到机体对于一些环境刺激具有规律性反应。例如,异物碰到角膜即引起眨眼。他借用了物理学中反射的概念,认为动物的活动像光线投射到镜子上被反射出来一样。用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脑和脊髓并阐明反射规律的,是英国的谢灵顿以及俄国的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机体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系统内循行的整个路径。反射一般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基本部分组成。

膝跳反射是我们最为熟知,也是最简单的反射活动,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笑话,那就是一位医生坐在病人的前面,低头用锤子测试病人的膝跳反射,结果可想而知,医生的鼻子受伤了,膝跳反射就是一个标准的神经反射弧现象。接受刺激,做出反应。那么基于互联网云脑的人工智能应用有没有同样的机制呢?

互联网云脑的云神经反射弧(Cloud reflex arcs)其实在今天已经广泛的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时每刻,从世界各地发起的互联网神经反射现象都在不断的产生和消失。例如汽车传感器发现有盗贼,发短信给车主,车主赶到将盗贼抓住;湿度传感器发现空气湿度加大,有下雨迹象,通知野外挖掘设备打开防雨设备等。与人体的神经反射弧相对应,从前文可以看出:

1.云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由联网的传感器(包括摄像头)组成

2.云反射弧的效应器主要由联网的办公设备,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能医疗等等组成。

3.云反射弧的中枢神经是互联网云脑的中枢神经系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将加强云反射弧感受器和效应器的智能程度和反应速度。



云神经反射弧作为互联网系统与人工智能结合的产物,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实践上看,总共有9种不同种类的云反射弧,这些云反射弧的成熟依赖与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结合。

第一种是传感器到智能设备的云反射弧(图中A->F):例如,在大楼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温度升高超过一定温度时,同时气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于是报警信息通过互联网线路传送到服务器中心,服务器发送指令给大楼灭火机器人,由该楼层灭火机器人操控水枪进行灭火。

第二种是传感器到人的云反射弧(图中A->B):例如,在大楼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温度升高超过100度,同时气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于是报警信息通过互联网线路传送到服务器中心,服务器发送信息给附近的消防队,消防队出动消防人员来大大楼实施灭火。

第三种是传感器到智能程序的云反射弧(图中A->D):例如,在大楼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温度升高超过100度,同时气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于是报警信息通过互联网线路传送到服务器中心,服务器发送信息给互联网神经网络中的AI神经元,也就是大社交网络中的智能程序,由智能程序判断是否危险级别和是否上报。

第四种是智能程序到智能设备的云反射弧(云反射架构图D->F):例如,互联网服务器中运行的自动监测程序,检测城市郊区云计算机房的服务器数据空间的容量变化,当程序发现数据空间已满时,发送报警信息给互联网中心服务器,由中心服务器发布指令,启动云计算机房的备用机器,扩充数据空间。

第五种是智能程序到人的云反射弧(图中C->E):例如,互联网服务器中运行的自动监测程序,检测郊区云计算机房的服务器数据空间的容量变化,当程序发现数据空间已满时,发送报警信息给互联网中心服务器,由中心服务器发布短信或电子邮件,提醒机房值班人员,启动云计算机房的备用机器,扩充数据空间。

第六种是智能程序到智能程序的云反射弧(图中C->D):这种类型的神经反射弧可以看做是云端人工智能系统的对话。例如,互联网服务器中运行的自动监测程序,检测郊区云计算机房的服务器数据空间的容量变化,当程序发现数据空间已满时,发送报警信息给互联网中心服务器,由中心服务器发布指令给云计算机房的维护程序,停止向数据空间写入数据,避免数据空间过载。

第七种是人到智能设备的云反射弧(图中B->F):例如,在大楼里,大楼监控机房的值班人员发现某办公室出现火苗和烟雾,于是按下报警按钮,将报警信息通过互联网线路传送到服务器中心,服务器发送指令给大楼灭火机器人,由该楼层灭火机器人操控水枪进行灭火。

第八种是人到人的云反射弧(云反射架构图B->E):例如,在大楼里,大楼监控机房的值班人员发现某办公室出现火苗和烟雾,于是按下报警按钮,将报警信息通过互联网线路传送到服务器中心,服务器发送信息给附近的消防队,消防队出动消防人员来大大楼实施灭火

第九种是人到智能程序的云反射弧(云反射架构图B->D):例如,在大楼里,大楼监控机房的值班人员发现某办公室出现火苗和烟雾,于是按下报警按钮,将报警信息通过互联网线路传送到服务器中心,服务器发送信息给互联网神经网络中的AI神经元,也就是大社交网络中的智能程序,由智能程序判断是否危险级别和是否上报。

四、云反射弧的应用案例和未来影响

在现实应用中,互联网云脑的云神经反射弧已经逐步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例如无锡消防部门开始利用家庭火灾远程监控和救助系统,帮助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防火预警与快速反应。这套系统由无线终端、业务平台和传感探测设备(烟感、紧急救助按钮等)组成。它的工作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云神经反射弧。

当发生火灾或其它紧急事件时,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或手动按下救助按钮),火警信息将通过GPRS或TD无线网络传输到四个地方:一是社区(小区)监控中心;二是辖区消防部门的消防巡防车;三是全市119火灾调度指挥中心;四是发生火灾家庭的业主及其亲人和邻居朋友的手机上。

当四方面在接到报警后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救助,为扑灭火灾和紧急处置赢得时间,避免火灾的蔓延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无锡消防的这个系统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传感器和机械设备可以作为感受器和效应器,人也是互联网反射弧中重要的因素,既可以做感受器也可以做效应器。

云反射弧的发展是互联网+AI深度结合后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会对对基于互联网的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新商业模式,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参考书目:《从人脑的结构机理看互联网的进化》,刘锋、彭庚、刘颖,人类工效学,2008年


关键字:人工智能  云反射弧  互联网 引用地址:互联网+AI,云反射弧如何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个重点

上一篇:智能家居采用哪些无线技术? 技术
下一篇:开放互赢 TCL智能门锁开启市场新战略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1:25

与传统服务器比,AI服务器强在何处?
近日,浪潮发布新款 AI 应用 服务器 AGX-5。而在不久前,英伟达、华为等巨头也纷纷推出AI硬件产品。产品密集发布,AI硬件市场火爆。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公布的《2017年中国AI基础架构市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17年AI硬件销售额同比增长235%,在AI整体市场占比72.4%。   传统印象中,服务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硬件,难言“时髦”。但风生水起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都离不开服务器,由此,被架到风口上的服务器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与传统服务器比,AI服务器强在何处?服务器如何刷新速度,以与快速发展的AI相适应?前者的应用场景和挑战在何处?   数据暴涨 传统算力难达要求 “梯子很长,但还远远够不到
[嵌入式]
人工智能,少吹牛皮多干事,不要因炒作迷失未来
如今,人工智能被大家反复咀嚼,早已过了新鲜期,然而风头过去,终归平静,人工智能何去何从?成了企业研究的重要方向,其中,谷歌、百、Facebook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始介入,而且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人工智能将作为第五大分支成为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部分,应当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平台、软件、系统,智能机器人及其相关硬件的发展。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吹牛皮   牛皮不吹不大,被称为未来最具前景的人工智能市场,显然是当下一块人人眼馋的“肥肉”,因而也被加注了很多莫须有的东西,在很多人还没明白“人工智能”到底怎么回事的时候,外面就已经吹起了各种牛皮。 “未来30年,人们每天只需要工作四小时,可能一周工作四天。我
[手机便携]
美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三大看点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月签署一份行政令,启动“美国人工智能倡议”,尽管相比日本、中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美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姗姗来迟,但“维持美国人工智能领导力”的主题让这一规划与众不同,主要体现出“顶层推动”、“美国领导”和“注重基础”三大特点。 尽管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科技发展以企业引领的“硅谷模式”为主要特色,建立了一套产、学、研合作一体的发展模式,但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政府在引领科技发展中的角色日益明显,从太空探索到量子技术,到下一代芯片技术,再到人工智能领域。此前,美国人工智能技术的主力军一直是谷歌等企业部门。美国总统技术政策副助理迈克尔·克拉齐奥斯直言,这个倡议的重点就是集中联邦政府的资源来发展人工智能。 盘点一下美国政府的
[机器人]
安森美半导体的系列汽车智能感知解决方案
近日,安森美半导体智能感知部全球市场和应用工程副总裁易继辉(Sammy Yi)在媒体交流会上分享了过去一年,安森美半导体在智能感知领域取得的进展及成就,以及安森美半导体全系列的智能感知解决方案。 现在的智能感知技术在很多行业均有应用,尤其在汽车、机器视觉等方面都有颇多应用趋势。安森美半导体的智能感知部门主要分为三大方向:汽车、机器视觉、边缘人工智能。由于电力化和智能化,汽车智能感知领域发展迅速;机器视觉也因为工业4.0时代,再加上自动化、人工智能的导入,使这个行业有了新的动力、新的活力,成长速度也非常快。边缘人工智能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市场,主要是由人工智能、5G、IoT等新技术导入后开发出新的应用。 ● 安森美半导体在
[汽车电子]
安森美半导体的系列汽车智能感知解决方案
紫光展锐发布首款人工智能SoC芯片平台:8核A55/LTE
  近日, 紫光 集团旗下 紫光 展锐 发布了首款支持人工智能应用的8核LTE SoC芯片平台— 紫光 展锐 SC9863。面向全球主流市场,可实现AI运算与应用,提升移动终端的智能化体验。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紫光 展锐 SC9863集成了LTE芯片,采用Cortex-A55架构,八核心设计,主频1.6GHz。相比A53,性能提升了20%,AI处理能力提升了6倍。   通过智能AI算法,紫光展锐SC9863可实现实时智能场景检测识别,同时针对不同场景进行智能拍照增强,并支持手机侧图库照片的智能识别与分类。   此外,紫光展锐SC9863支持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技术,可实现快速精准的人脸认证,
[网络通信]
富瀚微拟募资发力AI等芯片补齐视频监控边缘域短板
11月13日晚间,富瀚微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公开发行可转债的方式募集资金,本次发行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81亿元(含5.8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高性能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系列芯片项目、新一代全高清网络摄像机SoC芯片项目、车用图像信号处理及传输链路芯片组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据披露,上述项目主要针对高性能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芯片之边缘节点网络摄像机(IPC)主控芯片以及边缘域网络录像机(NVR)主控芯片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该系列芯片基于富瀚微在图像视频处理、视频编解码、以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加速等领域多年的积累,提供一系列高性能、高集成度的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芯片。该系列芯片可以覆盖包括智能安防监控摄像头、人脸识别门禁、智能家
[手机便携]
富瀚微拟募资发力<font color='red'>AI</font>等芯片补齐视频监控边缘域短板
“中国军团”引领全球能源互联网 滴滴或成先锋
中国储能网讯: 全球能源互联网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也面临艰巨的任务和挑战。9月26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在2017全球能源互联网高端论坛上表示,当前世界能源发展面临资源增长、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突出问题,加快能源转型迫在眉睫。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又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国际能源合作的战略举措。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去产能、去杠杆、新旧动能转换效果显现,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电力为中心的全球配置的能源发展新格局正在加快推进。互联网企业也已经加入到了这一革命的
[新能源]
九大彩电企业拟制定互联网电视标准
  望穿秋水仍等不到广电总局对网络电视发展建议书的回复,主管电视整机的工信部只好以自己的方式规范行业发展。记者昨日从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得知,工信部旗下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以下简称“视像协会”)与国内九大彩电企业已向前者递交两份申请,拟为网络电视制定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技术标准不涉及内容       记者昨日查询得知,视像协会与中国数字家庭产业联盟、TCL、创维、长虹等国内主要彩电整机企业是两项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两项标准的立项项目编号分别为“SJCPZT0309”及“SJCPZT0310”,名称分别为《网络电视机应用技术要求》及《网络电视机用户认证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完成年限均为2011年。  
[家用电子]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安防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视频监控 智能卡 防盗报警 智能管理 处理器 传感器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安防论坛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