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中电源电压的精确控制

最新更新时间:2010-07-11来源: 电子设计应用关键字:电源  处理器  ADC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概要

  该项目的目标是设计一个高效电源系统,其输出电压(VOUT)可以数字调节。为了保证输出电压的精确性,采用数字闭环控制,用于修正失调、漂移和负载变化(最大至600mA)的影响。电路包括输出可调的降压型控制器、ADC与DAC、电压基准以及一个微控制器(MCU)。

  在大多数DC-DC转换器中,位于FB引脚上的电阻网络可以调整转换器的输出电压(见图1)。在本文电路中,利用DAC输出电压(VDAC)改变电阻网路的基准电压,达到调整转换器输出(VOUT)的目的。ADC检测输出电压,并将结果送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调整DAC输出,以控制系统输出电压达到预定值。为使电路尽可能简单,预设输出电压通过PC的串行通信口(RS-232)送入微处理器。这个系统在一些需要精确控制供电电压的嵌入式系统中非常有用。例如为ASIC、DSP或者MCU供电的电源,电源电压对应于处理器的工作速率。将供电电压调整到工作速率对应的最小电压,可以降低处理器功耗。

图1

  电路所需器件和开发工具

  系统的主电源选择低静态电流、输出1.25V~5.5V可调的降压型调节器MAX1692,它可以提供最大600mA的电流。MAX1692评估板提供了一个经过验证的电路布局和推荐输入电容、输出电容和电感量。MAX1692反馈引脚电阻网络的偏置由低功耗、12位DAC提供,MAX5302可以提供2.5mA的负载驱动。DAC基准电压为2.5V。电压调节器输出电压由低功耗、12位ADC(MAX1286)读取, MAX1286能自动关断,可以在转换之间减少电源消耗。ADC基准由高精度5V电压基准MAX6126 提供。ADC和DAC均采用SPI口通信。高精度电压基准包括输出检测和地检测引脚,将其连接到ADC的基准和地引脚。这样可以保证ADC具有最高准度的基准电压。

图2 供电系统的模拟部分产生一路负载可达600mA、1.25V~5V可调的高准确度输出电压

  微处理器选择高速的8051兼容微处理器DS89C420,使用32MHz晶体。该微处理器的绝大多数指令为单指令周期,可以运行在32MIPS。处理器可以由J1口在线编程(见图3)。DS89C420/430/440/450系列用户手册介绍了如何通过PC串行通信口,利用微软的超级终端(HyperTermina)下载固件。处理器固件用C编写并可使用免费的Sourceforge Small Devices C编译器(SDCC)编译。

图3 供电系统的数字部分需要一个稳定的5V电源(与模拟部分共用),数字部分通过逐位控制的SPI接口与DAC、ADC通信。串行收发器(U8)从PC接收VOUT设定值,J1提供MCU的在线编程。

  模拟电路设计

  为计算电阻网络中的R1、R2和R3 (见图2),先假设流入FB引脚的电流(IFB)可以忽略(MAX1692规格表给出的最大值为50nA),设R2为49.9kΩ。FB引脚电压为1.25V,电流I2为25mA,远高于50nA,证明忽略IFB的决定是正确的。最后,计算R1和R2:


  (1)

  DAC输出电压(VDAC)为最大值2.5V时,降压调节器的输出(VOUT)应该为最小值1.25V。代入式1:

  第一项为零,得到R3为50 kΩ。当VDAC 为最小值0V时, VOUT 应该为最大值5V。代入式1 :

  得到R1值为75kΩ。
  ADC采集VOUT并将其通过SPI接口传送给MCU,形成闭环数字控制。

  数字电路设计

  DAC和ADC由逐位控制的SPI总线和MCU通信。MCU是主器件,而DAC和ADC是从器件。MCU的5个引脚分别作为SCLK、MOSI、MISO、CSADC(ADC片选)、CSDAC(DAC片选)。总线上的器件共用SCLK,为达到最高通信速度,使用32MHz的晶体供给MCU系统时钟。MCU通过PC串口接收VOUT值。MAX3311是RS-232收发器,将RS-232电平转为TTL/COMS电平。

  布局考虑

  使用宽的引线连接所有无源器件(旁路电容、补偿电容、输入电容、输出电容和电感)与降压转换器。这些元件和FB引脚的电阻网络应尽可能靠近降压转换器,以减小PCB引线电阻和噪声干扰。降压转换器处需要大面积的覆铜,以降低IC在重负载下的工作温度。可以参考MAX1692评估板。为保持信号完整性,必须尽可能将模拟信号线和数字信号线隔离开。将DAC和ADC靠近降压器放置,用短线连接所有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在另一方向连接到MCU。尽可能将电压基准靠近ADC,提供电压基准的电压反馈线用较短的隔离线连接到ADC的REF 和GND引脚,以保证ADC的转换精度。

  必须确保MCU下方没有高速信号线。同时,32MHz时钟晶体尽可能靠近MCU的输入引脚。如同所有PCB布线一样,不允许存在90°引线转角,所有IC电源都用0.1μF陶瓷电容旁路,并且尽可能地靠近供电引脚安装。

  软件

  本系统MCU软件通过PC串口获取要设定的VOUT,对应由ADC采样得到的降压转换器输出电压。由于MCU是8位总线,而ADC是12位分辨率,将字节左移4位(相当于乘以16),4位最低有效位置零。软件用C编写,可从Maxim网站下载。

  测试结果

  即便是满负载,该系统也可以正确地将转换器的输出电压控制在设定电压的1% 误差内。由ADC得到的反馈可以补偿负载变化、失调和输出电压漂移,以准确控制输出电压。图4a和图4b是电源电压在1mA负载时的性能,图5a表示VOUT和VDAC在VOUT 由4.5V转变到1.5V时的变化,图5b为VOUT和VDAC在VOUT 由1.5V转变到4.5V时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VOUT的下降速率比上升速率慢很多。这是由于输出大电容放电所致(见图2的C16)。转换器可以非常快地对电容充电,但负载没有办法使电容快速放电。注意电压的变化速率非常接近,因为350mA负载可以使电容足够快地放电。这样,一个足够大的负载可以使VOUT以同样速率增加或减小。

图4 波形显示了负载电流为1mA时,降压转换器输出电压(VOUT)和DAC的输出电压(VDAC)。图a为VOUT从4.5V到1.5V变化时的VOUT和VDAC波形;图b为VOUT从1.5V到4.5V变化时的VOUT 和 VDAC波形

图5. 波形显示了负载电流为350mA时,降压转换器输出电压(VOUT)和DAC的输出电压(VDAC)。图a为VOUT从4.5V到1.5V变化时的VOUT和VDAC波形;图b为VOUT从1.5V到4.5V变化时的VOUT 和 VDAC波形

  虽然电压可以准确控制,但测试结果也提醒我们系统存在的某些问题,图4a显示反馈系统会上冲或下冲。这是由软件程序循环的占用时间引起的。图4a显示VOUT达到设定值之前,VDAC增大到它的最大值。当VOUT最后达到设定值,VDAC必须减小,降低DAC输出电压需要时间,这导致VOUT下冲。理想情况下,VDAC必须和VOUT以同样速度变化,但是,在系统负载达到一定水平之前无法实现这一平衡。该系统需要100μs,用以调整大的输出电压变化,因为软件需要在ADC采样后逐位改变VDAC。为了使VOUT从5V变到1.25V,MCU必须让12位DAC的电压增加4,095次,同时对VOUT 采样4,095次,每次ADC采样都需要耗费采样时间和转换时间。

关键字:电源  处理器  ADC 编辑:金海 引用地址:嵌入式系统中电源电压的精确控制

上一篇: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电池发电量监控系统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的修复仪的设计方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4:57

[组图]300V电子管稳压电源
当电子设备需要比较高的稳定电压时,最好采用电子管稳压电源.这台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在 200 ~ 300V 之间可调,最大输出电流为 100mA 。 电子管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与晶体管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只不过是工作电压大大提高了。 电子管稳压电源多为串联型,图 1 就是这种稳压电源的电路。         图1 300V电子管稳压电路     原理简介 从图中可看出,功率管 6P1 接成三极管,两管并联作为调整管,比单管输出电流增加了一倍。比较放大管用 6K4 高μ管。
[电源管理]
[组图]300V电子管稳压<font color='red'>电源</font>
开关电源的几种热设计方法
开关电源 已普遍运用在当前的各类 电子 设备上,其单位功率密度也在不断地提高.高功率密度的定义从1991年的25w/in3、1994年36w/in3、1999年52w/in3、2001年96w/in3,目前已高达数百瓦每立方英寸.由于开关电源中使用了大量的大功率 半导体 器件,如整流桥堆、大 电流 整流管、大功率 三极管 或场效应管等器件。它们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把这些热量及时地排出并使之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将会影响开关电源的正常工作,严重时会损坏开关电源.为提高开关电源工作的可靠性,热设计在开关电源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个环节。 1.热设计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为了将发热器件的热量尽快地
[电源管理]
开关<font color='red'>电源</font>的几种热设计方法
ARM处理器出货量超过100亿个
  ARM宣布由其合作伙伴所出货的处理器总量已超过100亿个。ARM公司于1991年开发出其第一个嵌入式RISC内核——ARM6™处理器;如今,ARM公司的半导体合作伙伴所生产的基于ARM技术的处理器每年的出货量已近30亿个。   “ARM的合作伙伴截止目前的累计出货量,足以使地球上每一个人拥有一个以上的基于ARM技术的处理器。”ARM公司首席执行官Warren East表示。“共计100亿个基于ARM技术的处理器已投入使用,这是ARM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同时也体现了ARM®处理器架构被全球主要电子公司中的绝大部分所采用,并且用于最广泛的应用领域这一增长趋势。”   ARM处理器产品线覆盖了微处理器应用的每一个
[嵌入式]
移动电源的高转换率设计实现方法
对于现今智能手机电池续航时间短,移动电源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后盾及时出现,本文简单介绍如何实现移动电源高效率转换。 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日益上升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性强、功能好、价格又实惠的电源产品,是所有电源设计者都难以回避的挑战。设计者为此找到一条正确的方法论,从众多芯片方案中找出一个最合适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的复杂性在不断提高,一块PCB上往往需要 10 个或更多的电源。因此,有助于缩小方案体积、提高系统效率以及降低系统成本,并能同时配置和设计多重负载电源系统的方法,正在引起电源设计工程师的关注。 NS如何设计多重负载系统电源的分析和表述,相信会对我们找到相关解决思路提供
[电源管理]
基于MSK4225的中频电源设计和实现
摘要:介绍了PWM调制放大器MSK4225的基本原理和内部结构。并以其为核心,结合单片机和DDS芯片,给出了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PWM调制可变频中频电源的硬件电路,同时对PWM调制放大器MSK4225在中频电源中的使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PWM调制放大器;正弦波;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MSK4225 0 引言     中频电源是广泛应用于国防和工业领域的一种电能转换设备,它主要是将50Hz交流市电转换成频率为400~1000Hz和特殊电压的供电电源,以供给同步电机、陀螺等特种设备使用。     中频电源按其功率变换形式可分为旋转电机、线性放大和PWM调制三种。在早期的中频电源中,旋转电机是最为常用的一种,但由于其体积大
[电源管理]
基于MSK4225的中频<font color='red'>电源</font>设计和实现
开关电源环路设计的一些看法
P调节。就是纯 电阻 ,无C,L、这个调节就是个衰减,或者放大。使得系统有静差。   开环增益加大,稳态误差减小,fc增大,过渡过程缩短,系统稳定性变差。    这种很少很少用。   改进一下,PI调节:消除静差。打个比方,就是431的R和K之间放置2个元件,R串C。   好处就是提供了负的相角,因为有了一个极点一个零点。极点在0点。   使得相角裕量减小   所以,降低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但是,穿越频率fc有所增加。   PD调节。这个用的不多。PD调节增大了系统的fc,导致系统响应加快,相位裕量增加。高频时有噪声。   PID调节:低频时PI,高一点时PD调节。   低频时提升静态性能,高频时提升稳
[电源管理]
开关<font color='red'>电源</font>环路设计的一些看法
Vista授权计算处理器数量 多内核引发困惑
1月10日消息 据微软公布的零售软件授权条款显示,该公司坚持购买其即将推出下一代操作系统Vista的用户只能在它所定义的“单一设备”上使用。该设备,微软解释说,是一个“实体硬件系统”。 据theinquirer网站报道,微软注解说,一个添加的硬件或“刀片”将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设备。 微软的授权条款规定,在单一设备上,Vista“一次最多可以应用在2颗处理器上”。 由于用户被劝说未来购买多内核和多处理器系统,微软的这个规定势必会让他们茫然不知所措。 现在的芯片制造商正在争先恐后地将越来越多的处理器整合在一起,以取得表面上类似多内核的效果。如果想要避免太多的人卷入侵权官司,看来单一处理器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了。
[焦点新闻]
电源设计小贴士:解决电源电路损耗问题
您是否曾详细计算过设计中的预计组件损耗,结果却发现与实验室测量结果有较大出入呢?本电源设计小贴士介绍了一种简便方法,以帮助您消除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该方法基于泰勒级数展开式,其中规定(在赋予一定自由条件下)任何函数都可分解成一个多项式,如下所示: 如果意识到电源损耗与输出电流相关(可用输出电流替换 X),那么系数项就能很好地与不同来源的电源功率损耗联系起来。例如,ao 代表诸如栅极驱动、偏压电源和磁芯的固定开销损耗以及功率晶体管 Coss 充电与放电之类的损耗。这些损耗与输出电流无关。第二项相关联的损耗 a1 直接与输出电流相关,其典型表现为输出二极管损耗和开关损耗。在输出二极管中,大多数损耗是由于结电压引起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电源</font>设计小贴士:解决<font color='red'>电源</font>电路损耗问题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