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PMOS管变容特性分析与仿真建模

最新更新时间:2011-07-31来源: chinaaet关键字:集成  PMOS管  变容特性  仿真建模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变容管是压控振荡器、调频器、锁相环等电路的关键部件。传统的分立电子线路常采用特制的二极管作为变容管,所用材料多为硅或砷化镓单晶,并采用外延工艺技术。自动频率控制(AFC)和调谐所用的小功率变容二极管通常采用硅的扩散型二极管,也采用合金扩散、外延结合、双重扩散等特殊工艺制作。作为压控器件,这些传统变容二极管的品质因数很小,并且工艺也有特别的要求。这将不便和CMOS工艺兼容从而限制了它在CMOS模拟集成电路中的应用。因而,研究用CMOS工艺制作具有变容特性的MOS管代替一般变容二极管是普通工艺下IC设计很有意义的一项工作。虽然,人们对MOS电容的压控变容特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对CMOS工艺集成的PMOS作变容管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针对CMOS工艺下的PMOS压控变容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高频交变压控特性建模,为CMOS工艺兼容高频电路的晶体管级仿真提供简化模型。

    1 MOS结构电容的压控特性分析
    1.1 理想MIS结构电容的压控特性
    根据半导体表面电场效应,通常按照多子堆积状态、多子耗尽状态及少子反型状态3种彼此孤立的理想情况对MIS结构电容的压控特性进行理论分析。但实际上,3种情况间出现过渡过程,如堆积状态与耗尽状态间经过有平带状态、耗尽状态过渡到反型状态经历弱反型直至强反型态,所以其压控特性是连续变化的。倘若交变电压频率较高时,反型层中少子的产生与复合跟不上外电场的变化,其数量基本不变、空间电荷区的电容仍然由耗尽区的电荷变化决定的。因此,在反型区内电容的压控特性有准静态和高频情形之区别,如图1所示。


1.2 PMOS的变容管连接及其压控特性分析

    图2为PMOS管连接成压控可变电容的示意图。具体是将漏、源和衬底短接作为电容的一极接高电平,栅极作为另一极接低电平。这种连接与MIS电容结构有着类似的机理,所以,电容值随衬底与栅极之间的电压VBG变化。
    对于PMOS变容管,在衬栅电压VBG的作用下,变容管的电容可以看作栅氧化层电容与半导体空间电荷区电容的串联,即:
   
    因为反型载流子沟道在VBG超过阈值电压时建立,所以,当VBG远远超越阈值电压时,变容管工作在强反型区域;在栅电位VG大于衬底电位VB时,变容管进入积累区,此时栅氧化层与半导体之间的界面电压为正且足够高使得电子可以自由移动。这样,在反型区和积累区的变容管的电容值:
   
    阈值反型点是当达到最大耗尽宽度且反型层电荷密度为零时得到的最小电容:
   
    平带是发生在堆积和耗尽模式间,电容为:
   
    式(1)~式(4)中牵扯到的各参量的意义分别为:为耗尽层的厚度,εs是半导体的介电常数、φs称为表面势;Na为受主原子的浓度;e为基本电荷的电量;为反型转折点的空间电荷区最大宽度,φf=Vtln(Na/ni)为杂质半导体衬底的相对费米势,Vt= kT/e为热电压,ni为本征载流子浓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εox为氧化层的介电常数;tox为氧化层厚度。

    由于处于耗尽区、弱反型区和中反型区3个区域中的PMOS只有很少的移动载流子,这使得PMOS电容Cv减小(比Cox小)。此时,Cv可以看成由氧化层电容Cox和半导体表面空间电荷层电容(由Cb与Ci的并联电容值,Cb表示耗尽区域电容,而Ci与栅氧化层界面的空穴数量变化相关)串联构成,如式(1)所示。从反型载流子沟道建立开始到强反型区又可细分为3个工作区域:弱反型区、中反型区和强反型区。如果Cb(Ci)占主导地位,则MOS器件工作在中反型(耗尽)区;如果2个电容都不占主导地位,MOS器件工作在弱反型区。

    进入强反型区后分为高频和低频两种测试情形,高频条件下少数载流子的产生与复合均跟不上信号的变化,于是Cv不随偏压的变化;而低频(准静态)下它能随偏压而变化。理论上,常常在各区段抓住影响MOS管电容Cv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但各个次要因素与主要因素相互作用,构成连续的变容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可见,PMOS管电容器的变容特性理论曲线与一般MIS结构电容的特性变化趋势相似。



    2 PMOS管变容特性建模与仿真
    2.1 PMOS管变容高频特性建模
    用HSpice和Candence Spectre进行晶体管级电路模拟仿真时,软件根据晶体管静态条件下所建模型对PMOS变容管准静态特性的获取较为方便,但对其高频特性显得无能为力。以下将基于PMOS变容管准静态特性的基本参数,采用特性曲线拟合的办法,对PMOS变容管高频(即动态)特性进行建模。
    由图3可见,Cv随VBG变化的高频特性曲线类似于双曲正切函数曲线,选取曲线的关键点(-∞,Cox)、(VT,Cmin’)并引入电容变化指数γ(类似于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变化指数)与此特性曲线进行拟合,得PMOS管高频变容VBG~CV特性的模型函数:
   
    2.2 PMOS管变容特性仿真
    2.2.1 变容管准静态特性的Hspice仿真
    为获得式(5)中所需的基本参数,且便于和理论分析的特性曲线作对比,选取Charted 0.35μm工艺库,用Hspiee对PMOS管连接的变容器与以固定电容器相串联,离散加入一系列静态偏压,根据分压逐一地得到PMOS变容器的容值和对应的偏压。仿真时,PMOS管尺寸取L=1μ,W=7.1μm,得到逐点仿真的准静态拟合曲线如图4所示。


    这个曲线的走势与理论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

    2.2.2 变容管高频特性的Matlab仿真
    取L=1μm,分别对W=7.1μm,W=4.3 μm两种情形用Matlab仿真。其他参数为:εs=11.7×8.854×10-12F/m,γ=1/2,VFB=-1.95V,Na=5×1021m-3,ni=1.5×1014m-3,tox=7.46×10-9m,绝对温度T为300K,VT=-0.8427V,e为基本电荷的电量;εox=3.9×8.854×10-12 F/m。仿真得到的PMOS变容器高频特性VBG—CV曲线如图5所示。可见,不同尺寸的PMOS变容管,其最大、最小电容有别,随WL的增大二者均有所增大,相当于极板正对面积增大。这就是设计中确定变容范围的依据。

    2.2.3 变容特性仿真结果的对比
    为了说明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将尺寸为L=1 μm,W=7.1μm的PMOS管用HSpice仿真的准静态变容特性曲线与用Matlab分别仿真L=1μm时W=
7.1μm,W=4.3 μm的高频变容特性曲线放在同一VBG—CV坐标上比较,如图6所示。


    可见,PMOS变容特性在准静态与高频特性分离以前曲线吻合得很好。由于HSpiee仿真与具体工艺参数相结合,可以认为仿真曲线为实际准静态特性,而用Matlab对高频模型仿真所得到的高频变容特性曲线为模型曲线。并且二者共同完成了对PMOS电容器连接的变容特性描述,其结果和分析结果与图2一致。

    3 结语
    本文对PMOS用作变容管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用HSpice对准静态特性进行仿真描绘,从而确定了一些关键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频变容特性的简化模型,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并与HSpice得到的准静态结果局部比对、与理论分析总体比对均说明了结果的正确性。  
    该模型补充了与CMOS工艺兼容的变容管设计时在高频情况下的仿真问题;它能够描述管子压控变容显著区段的变化规律。此模型算法可以嵌入到仿真工具里,较为准确地反映控制电压信号的频率在10 kHz以上变容管特性;针对不同的CMOS工艺,修改变容指数即可,因而,此模型有普遍的适用性和较强的移植性。

关键字:集成  PMOS管  变容特性  仿真建模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集成PMOS管变容特性分析与仿真建模

上一篇:从控制器角度谈感应电容触控系统的设计挑战
下一篇:一种全集成型CMOS LDO线性稳压器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5:31

流程工业MES中的数据集成研究及应用
目前,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由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制造执行系统(MES)和过程控制系统(PCS)3个支撑系统构成的体系结构。ERP负责企业的经营决定和生产规划;MES负责企业生产调度和系统过程优化;PCS负责生产过程控制。大部分的流程工业都拥有底层的控制系统,不少企业也实施了ERP系统。但是管理层和控制层之间仍缺乏有效联系。MES是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关键环节,在整个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企业生产与管理活动的信息集成桥梁,非常有必要从企业全局的角度统一规划面向整个生产执行过程的的数据。数据集成是MES的功能子系统中的基础。根据数据集成模块的特点及重要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平台的数据集成
[工业控制]
EPCOS声表面波元件智能手机高集成前端模块
TDK 公司展示了爱普科斯(EPCOS) D5058 新型高集成智能手机前端模块。除了覆盖传统的 GSM850、900、1800 和 1900 MHz 频段以外,还涵盖 WCDMA 第 1、2、4 和 5 频段,以及 LTE 第 2、4、5 和 17 频段。除三个声表面波滤波器和五个双工器以外,该模块还包含频段选 择开关和解码器,同时在天线输出端还带有可防护高达 4 kV 的 ESD 保护电路。因此,这种新 型前端模块提供了目前最高程度的集成。 除了高集成度以外,D5058 前端模块还拥有超小的尺寸,仅为 8.0 x 4.95 x 1.0 mm³。根据频 段和滤波器的不同,插入损耗介于 1.2 和 3.8 dB 之间。
[电源管理]
中国集成电路引领者,黄敞先生一路走好!
讣 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国际半导体器件学科的先行者,我国 集成电路 发展的引领者,航天 微电子 与微计算机技术的奠基人,全国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委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原航天部科技委常委,航天工业部七七一所副所长,骊山微电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黄 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5月9日14时0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黄敞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8年5月15日上午十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竹厅举行,特此哀告。 黄敞同志治丧领导小组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日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中国<font color='red'>集成</font>电路引领者,黄敞先生一路走好!
集成128个nxCPUs™ 的突破性多核处理器解决方案
为下一代互联网网络提供智能半导体解决方案的公司NetLogic Microsystems,宣布推出创新的XLP8128S多核通信处理器解决方案。该方案集成了128个nxCPUs™和160个以上可编程处理引擎,可为下一代3G/4G移动无线基础设施、企业、存储、安全、城域以太网、Edge和核心基础设施网络应用提供前所未有的每秒160Gb的吞吐量和每秒2.40亿数据包(240 Mpps)的智能应用程序性能。 这一新的XLP8128S多核处理器解决方案集成了突破性的XLP™处理器架构,可提供无与伦比的处理性能和可扩展至128个nxCPUs™的扩展能力,每个运行频率均高达2.0 GHz,且基于同类最好的超标量引擎以及融合数
[网络通信]
厦门打造国内首条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公共技术服务链
东南网1月23日(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 通讯员 黄颖 曾广明 )用水冲淋手机、让手机在50厘米高处随机跌落200次、连续按压按键100万次……这些考验,只是科湖摩尔实验室为企业提供研发检测的日常缩影。 依托厦门集成电路产品测试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厦门市科技局推动了厦门科湖集成电路发展有限公司与国内龙头通讯产品检测认证机构深圳摩尔集团联合成立第三方检测认证实验室——科湖摩尔实验室。 据了解,该实验室可为海西及周边地区微电子与通讯企业、科研机构等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检测认证服务,减少企业研发和产品在检测认证环节的各项成本。自去年9月试运营以来,科湖摩尔实验室已服务企业232家,合同金额超过100万元,带动130多家科技企业进驻平台所在的厦门
[半导体设计/制造]
选择合适的集成度来满足电机设计要求
这篇文章是我们运动控制技术文章系列的第三篇(第一篇 |第二篇)。 如果您正在设计电机驱动应用,以往您可能会使用如双极结型晶体管 (BJT) 等多个分立式元件来实现电机控制。尽管这种方法通常成本更低,但使用的元件总数更多,占用的布板空间更大,花费的设计时间更长,复杂度也更高。使用多个元件还可能会影响系统可靠性。 随着应用的复杂度增加、功率提高、占用空间减小,集成变得至关重要。集成解决方案可以缩短设计时间、简化采购流程以及节省成本,同时还可以确保电机系统更加可靠和高效。 在本文中,我将对不同的电机控制实现方案进行比较,包括分立式和完全集成式选项,从而帮助您找到适合您设计的方法。表 1 比较了各种电机控制选项的集成度。
[工业控制]
选择合适的<font color='red'>集成</font>度来满足电机设计要求
双电机电驱桥是怎么工作的 集成电驱桥三大优势
▎大有不同 中型中央集成式高速电驱桥 过去我们可能接触最多的莫过于新能源轻微卡车型,“油改电”的车型占据了不少的市场份额,相对而言给大多数留下的印象是自重大、续航短,可能比之油车还是有些许不足之处。 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大众对于新能源车型来说,长续航、高可靠、轻量化需求从来都没有变过。对于现阶段全新开发的新能源商用车而言,集成式、模块化的底盘设计对于整车性能的提升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而此次在2023解放年会上,一汽解放全新的中型集成高速电驱桥迎来正式曝光,整体的结构上可以明显发现不同之处,中部平行搭载了两台高速扁线电机,分别集成了电机及减速机构。在数据层面上,单电机输出功率140kW的峰值功率,电机最高转速12000转/分钟
[嵌入式]
电驱动与动力域研究:电驱总成向集成化、域控化演进
佐思汽研发布《2023年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与动力域行业研究报告》。 为迎合汽车电动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总成也向着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目前,电驱系统的集成以三合一技术路线为主流,将电机、电控与减速器集成,整体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从纯电驱动总成发展趋势来看, 电控系统 的集成在未来则更倾向于多合一深度集成,整体向着“3+3+X平台”演进(电驱三合一+充配电三合一+BMS/VCU/PTC/TMM等)。在“六合一”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与BMS、VCU等集成,形成“七合一”或“八合一”,再进一步与整车热管理系统联动融合,形成“九合一”或“十合一”产品,实现机械部件和功率部件的深度融合。 电驱系统的集成思路
[汽车电子]
电驱动与动力域研究:电驱总成向<font color='red'>集成</font>化、域控化演进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