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
传导噪声根据传输特性产生分成两类:差模噪声和共模噪声。差模噪声是当两条电源线的电流方向互为相反时发生的,而共模噪声是当所有电源线的电流方向相同时发生的,如图1所示。一般而言,共模是最大难题,这是由杂散电容的不当接地造成的。
图1 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
如果存在不等值的负载或线路阻抗,就会将共模电流转换成部分共模电流和部分差模电流。当电源系统给电路供电时,如果电路具有不等值的阻抗,而且电源的输出存在共模噪声时,共模噪声将差动方式作用于电路,电路可能会发生错误。所以,在产生共模电流时,就要首先降低共模噪声,其次是均衡阻抗。此外,由于共模和差模的特性,共模电流的频率会比差模的频率大。因此,共模电流会产生很大的射频辐射,而且会和邻近的组件和电路发生感性与容性的耦合。在实际电源电路里,差模噪声很像是一个电压源,共模噪声比较像一个电流源,这使得共模噪声更难被消除。共模噪声和所有的电流源一样,需要有一个流动路径存在。因为它的路径包含底盘,所以外壳可能会变成一个大型的高频天线。
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分析
在电磁兼容实验室,人们借助LISN和接收机完成传导发射的测试,测试结果将给出电源线上的总噪声特性。
图2是使用LISN测试电源噪声的示意图,由于LISN输出使用标准50Ω阻抗。因此两路LISN分别得到噪声电压:
图2 LISN测试示意图
VL=25xIcm+50xIdm
VN=25xIcm-50xIdm
使用标准LISN无法分离共模和差模噪声,但是借助某些特殊装置可以做到。如:LISN UP、CM/DM分离器、ESA2000和PREMIPRO都可以完成噪声分离任务。图3给出了CM/DM分离器原理图,它是一种以变压器为基础的装置,利用共模电压无法使变压器工作的原理。
图3 CM/DM分离器原理图
至此已经了解了产品的传导发射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并且分析出差模噪声和共模噪声的特性(见图4 (a)和图4 (b))。后续的工作就是选择或者设计一个滤波器来解决传导发射问题。
图4 (a) 总噪声和差模噪声 图4 (b) 总噪声和共模噪声
电源输入阻抗特性分析
滤波器的制造商给出的滤波器插损是在50Ω标准阻抗系统中的性能。众所周知电源的输入阻抗随着频率的变化具有不连续性,而随着阻抗的改变滤波器的插损特性也具有很大的变化,100?H在电感和100nF电容器理想情况下带来的衰减分别如图5(a)和图5(b)所示。
图5(a) 100?H电感(理想的)的衰减 图5(b) 100nF电容器(理想的)的衰减
为了充分发挥滤波器的性能,在选择或者设计滤波器之前,需要对电源端口的输入阻抗进行分析,这包括共模阻抗、差模阻抗,共模噪声相位角、差模噪声相位角。阻抗测试可以借助专用的阻抗测试仪或者传导分析仪。
电源滤波器
通常有四种技术来进行电源滤波,以便遏制干扰噪声。在实际使用中混合其中的两种,甚至更多。它们是:
正负极电源线之间添加电容,叫X电容。
每根电源线和地线之间添加电容,叫Y电容。
共模遏制(两根电源线上的遏制线圈同向绕线)。
差模遏制(每根电源线有它自己的遏制线圈)。
使用滤波器测试模板可以分别说明各个元件的滤波作用。滤波器模型如图6所示。分析结果见图7、8、9、10所示。
图6 电源滤波器模型
图7 (a) 仅使用100?F差模电容前后的差模噪声 图7 (b) 仅使用100?F差模电容前后的共模噪声
图8 (a) 仅使用0.01?F共模电容前后的差模噪声 图8 (b) 仅使用0.01?F共模电容前后的共模噪声
图9 (a) 增加227μH差模电感前后的差模噪声 图9 (b) 增加227μH差模电感前后的差模噪声
图10 (a) 使用完整滤波前后的差模噪声 图10 (b) 使用完整滤波前后的共模噪声
解决方案
传导噪声分析中的共模噪声、差模噪声分析,共模阻抗、差模阻抗分析,以及噪声相位角的测试都是在为最终的解决方案做准备。电子产品满足传导发射的限制要求,最终是通过电源滤波器来实现的。但是如何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快速并准确地确定滤波器中的参数,却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使用特制的滤波器设计软件,可以将测试数据导入专用软件中,可帮助工程师快速得到针对该产品的定制滤波器。应用方案如图11。
图11 自动滤波器设计
结束语
通常对传导发射的限制是针对电源线输入端,并不包括电源的输出端。本文所介绍的噪声分析方法可以借鉴电源输出端的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测试,如使用两个电流探头和CM/DM分离器(或LISN UP)就可以快速诊断电源输出端共模噪声。如果要求不高,也可采用倒置的LISN和CM/DM分离器来测试电源输出端的共模噪声。
上一篇:电磁兼容设计及其应用
下一篇:电视信号传输系统及其优劣选择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5:59
Vishay线上图书馆
- 选型-汽车级表面贴装和通孔超快整流器
- 你知道吗?DC-LINK电容在高湿条件下具有高度稳定性
- microBUCK和microBRICK直流/直流稳压器解决方案
- SOP-4小型封装光伏MOSFET驱动器VOMDA1271
- 使用薄膜、大功率、背接触式电阻的优势
- SQJQ140E车规级N沟道40V MOSFET
- MathWorks 和 NXP 合作推出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 Model-Based Design Toolbox
- 意法半导体先进的电隔离栅极驱动器 STGAP3S为 IGBT 和 SiC MOSFET 提供灵活的保护功能
- 全新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问世:正负极距离小于0.000001米
- 东芝推出具有低导通电阻和高可靠性的适用于车载牵引逆变器的最新款1200 V SiC MOSFET
- 【“源”察秋毫系列】 下一代半导体氧化镓器件光电探测器应用与测试
- 采用自主设计封装,绝缘电阻显著提高!ROHM开发出更高电压xEV系统的Si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 艾迈斯欧司朗发布OSCONIQ® C 3030 LED:打造未来户外及体育场照明新标杆
- 氮化镓取代碳化硅?PI颠覆式1700V InnoMux2先来打个样
- 从隔离到三代半:一文看懂纳芯微的栅极驱动IC
- CGD和Qorvo将共同革新电机控制解决方案
- 是德科技 FieldFox 手持式分析仪配合 VDI 扩频模块,实现毫米波分析功能
- 贸泽开售可精确测量CO2水平的 英飞凌PASCO2V15 XENSIV PAS CO2 5V传感器
- 玩法进阶,浩亭让您的PCB板端连接达到新高度!
- 长城汽车研发新篇章:固态电池技术引领未来
- 纳芯微提供全场景GaN驱动IC解决方案
- 解读华为固态电池新专利,2030 叫板宁德时代?
- 让纯电/插混车抓狂?中企推全球首款-40℃可放电增混电池,不怕冷
- 智驾域控知多少:中低端车型加速上车,行泊一体方案占主体
- Foresight推出六款先进立体传感器套件 彻底改变工业和汽车3D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