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开关电源工作模式的设定及反馈理论分析

最新更新时间:2011-11-23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单片开关电源  连续模式  不连续模式  设定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摘要:首先介绍单片开关电源连续模式和不连续模式的设定方法,然后以TOPSwitch的基本反馈电路为例,对这两种工作模式的反馈理论作深入分析。
关键词:单片开关电源;连续模式;不连续模式;设定

 

单片开关电源有两种基本工作模式,一种是连续传输模式(简称连续模式);另一种为不连续传输模式(简称不连续模式)。下面首先介绍两种工作模式的设定方法及功耗比较,然后阐述两种工作模式的反馈理论。

1单片开关电源两种工作模式的设定
1.1连续模式及不连续模式的特点
连续模式的特点是高频变压器在每个开关周期都是从非零的能量储存状态开始的。不连续模式的特点是储存在高频变压器中的能量在每个开关周期内都要完全释放掉。由图1所示开关电流波形上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连续模式的开关电流先从一定幅度开始,沿斜坡上升到峰值,然后又迅速回零。此时,初级脉动电流(IR)与峰值电流(IP)的比例系数KRP<1.0,即

式中,IPRI为初级(PRIMARY)电流,它包含着峰值电流IP和脉动电流IR。II是初级电流的初始值。UDS(ON)是MOSFET的漏-源导通电压,tON为导通时间。由于VD截止,初级与输出负载隔离,因此原来储存在C2上的电能就给负载供电,维持输出电压不变。此时电能以磁场能量的形式储存在高频变压器内。
在TOPSwitch关断期间,高频变压器中的磁通量开始减小,并且次级绕组的感应电压极性发生变化,使得VD因正向偏置而导通。储存在高频变压器中的能量就传输到输出电路,一方面给RL供电,另一方面还给C2重新充电。次级电流就从初始值按下式衰减:

式中,IS为次级(SECONDARY)电流,IPNP/NS为次级电流的初始值。IP为初级电流在TOPSwitch导通结束前的峰值。UF1为输出整流管VD的正向导通压降。tOFF是TOPSwitch的关断时间。在TOPSwitch关断期间,如次级电流IS衰减到零,输出电流就由C2来提供。
TOPSwitch有两种工作方式,这取决于关断期间最后的IS值。若在关断期间IS衰减到零,就工作在不连续方式。若IS的衰减结果仍大于零,则工作在连续模式。
2.2实际情况下两种工作模式的反馈原理
在理想情况下,不考虑反馈电路中寄生元件(分布电容和泄漏电感)的影响。但实际情况下必须考虑分布电容和泄漏电感的影响,因此在工作波形中存在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
1)实际不连续模式的反馈原理
实际不连续模式的工作波形及简化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由图3(b)可见,在不连续模式下每个开关周期被划分成3个阶段。另外,在实际电路中还存在着3个寄生元件:初级绕组的漏感LP0,次级绕组的漏感LS0,分布电容CD。其中,CD是TOPSwitch的输出电容COSS与高频变压器初级绕组的分布电容CXT之和,即CD=COSS+CXT。下面专门讨论这些寄生元件对电路的影响。

在阶级1,随着TOPSwitch导通,CD就放电。上一周期结束时储存在CD上的能量ED在初始就被释放掉。因为ED与UCD2成正比,所以当CD的容量较大时,电源效率会明显降低,这在UI很高时更是如此。需要说明,在阶段1因高频变压器正在储存能量且次级绕组的电流为零,故漏感的影响可不予考虑。
在阶段2,TOPSwitch关断。上一阶段中高频变压器储存的能量传输给次级绕组。此时漏感LP0和LS0都试图阻碍电流的变化。具体讲,LP0是要阻碍初级电流IPRI的减少,而LS0试图阻碍次级电流IS的增大。于是在IPRI减小和IS增大的过程中,就形成一个“交叉区”。最终结果是IPRI沿斜线降为零,其斜率由漏感LP0和初级电压所决定;IS则沿斜线上升到峰值ISP,斜率由漏感LS0和次级电压所决定。关键问题是在交叉区内初级电流必须保持连续。当被衰减的初级电流流过CD时,就将CD充电到UP。这个由漏感LP0产生的峰值电压就叠加在UDS的波形上,形成漏感尖峰电压,亦称作漏-源峰值脉冲。有关系式
UDS=UI+UOR+UP(8)
在实际电路中利用钳位保护电路,可将UDS钳制在TOPSwitch的漏-源击穿电压额定值(700V或350V,视芯片而定)以下,避免因UP使UDS升高而损坏芯片。
在阶段3,感应电压UOR降为零。高频变压器已将在阶段1存储的能量全部释放掉,使漏-源电压从阶段2结束时的UDS=UI+UOR,降低到UDS≈UI。但由于该电压变化又通过激励由杂散电容和初级电感构成的谐振电路,产生衰减震荡波形,并叠加到UDS波形上,直到TOPSwitch再次导通时才停振,因此在阶段3的UDS波形出现了波谷与波峰。显然,这个衰减振荡波形对CD上的电压和能量,起到了“调制”作用,并在下一个开关周期开始时,决定转换的功率损耗。
2)实际连续模式的反馈原理
实际连续模式的反馈电路中也存在着与不连续模式相同的寄生元件,另外还需考虑输出电路的实际特性。理想的整流管应当没有正向导通压降和反向恢复时间。结型整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是由少数载流子通过二极管结点而产生的,肖特基二极管则是由结电容引起的。对于单片开关电源,推荐使用反向恢复时间极短的肖特基二极管,或者超快恢复二极管作为输出整流管。不得使用普通低速整流管,因为后者不仅使得高频损耗增大、效率降低,还会造成整流管的热击穿。
实际连续模式的工作波形如图4所示。在阶段1,TOPSwitch开始导通时次级仍有电流通过,这说明在导通瞬间,UDS=UI+UOR,而不是UDS=0。其结果是TOPSwitch导通功耗比不连续模式要高一些。这是由于在分布电容CD上还存储额外能量的缘故。此外,在次级绕组输出关断之前,还必须对次级漏感LS0充电,致使在IS增大、IPRI减小过程中又产生了电流交叉现象。一旦LS0被充好电,输出整流管就被反向偏置而截止,使次级电流IS变为零,而IS的这一变化又感应到初级绕组,导致初级电流波形的前沿出现了一个反向恢复电流峰值(尖峰电流)。该尖峰电流使初级电流瞬间突然增大,很容易造成内部过流保护电路误动作。为此,TOPSwitch内部专门设计了前沿闭锁电路。其作用就是在TOPSwitch刚导通时将过流比较器输出的上升沿封锁180ns的时间,以便能躲过尖峰电流,防止造成误触发。

在TOPSwitch的关断期间,也不存在阶段3,只有阶段2。在关断的瞬间受漏感LP0和LS0的影响,初级电流和次级电流也会形成一个交叉区,这使得UDS上升到(UI+UOR)。但与不连续模式所不同的是,感应电压UOR将一直存在到TOPSwitch再次导通为止,所以不存在UOR降到零后的时间间隔(即阶段3)。

不连续模式的开关电流则是从零开始上升到峰值,再迅速降到零。此时KRP=1.0,即
IP=IP(2)
1.2工作模式的设定
利用IR与IP的比例关系,亦即KRP的数值,可以定量地描述单片开关电源的工作模式。KRP的取值范围是0~1.0。若取IR=IP,即KRP=1.0,就将开关电源设定在不连续模式。当IR1)当02)理想情况下,IR=0,KRP=0,表示处于绝对连续模式,或称作极端连续模式,此时初级电感量LP→∞,而初级开关电流呈矩形波。
实际上在连续模式与不连续模式之间并无严格界限,而是存在一个过渡过程。对于给定的交流输入电压范围,KRP值较小,就意味着更为连续的工作模式和相对较大的初级电感量,并且初级的IP和IRMS较小,此时可选用功率较小的TOPSwitch芯片和较大尺寸的高频变压器来实现优化设计。反之,KRP值较大,就表示连续程度较差,初级电感量较小,而IP与IRMS较大,此时须采用功率较大的TOPSwitch芯片,配尺寸较小的高频变压器。
综上所述,选择KRP值就能设定开关电源的工作模式。设定过程为:连续模式。对于85~265V宽范围输入或230V固定输入的交流电压,选择KRP=0.6~1.0比较合适。
1.3两种工作模式的功耗比较
下面给出两个设计实例,能够说明在宽范围输入时,KRP=1.0(不连续模式)、KRP=0.4(连续模式)所对应的IP与IRMS值的变化情况。由此可对两种工作模式下的TOPSwitch功率损耗加以比较。
1)不连续模式的设计实例
已知工作参数:KRP=1.0,UImin=90V,Dmax=0.6,PO=30W,电源效率η=80%。
初级峰值电流IP既可表示为IR和KRP的函数,又可表示为基本参数(PO、UImin、Dmax、η)和IR的函数。有关系式

把UImin=90V,Dmax=0.6,η=80%,PO=30W,KRP=1.0代入(5)式中计算出IP=1.39A。进而求出初级电流有效值


2)连续模式的设计实例
已知工作参数:KRP=0.4,UImin=90V,Dmax=0.4,PO=30W,η=80%。与上例的区别仅是KRP变成0.4,Dmax降至0.4,这就表示工作在更为连续的模式。同理可计算出IP′=0.87A,IRMS′=0.54A。
不难求出,连续模式的峰值电流仅为不连续模式峰值电流的63%,而有效值电流是不连续模式的87%。由此可见,对于给定的TOPSwitch芯片,两种工作模式下的功耗之比为

这表明在同样条件下,采用连续模式可比不连续模式减小24.3%的功耗。换言之,对于同样的输出功率,采用连续模式可使用功率较小的TOPSwitch芯片,或者允许TOPSwitch工作在较低的损耗下。此外,设计成连续模式时,初级电路中的交流成分要比不连续模式低,并能减小趋肤效应以及高频变压器的损耗。
2单片开关电源的反馈理论分析
下面以TOPSwitch的基本反馈电路为例,对不连续模式和连续模式的反馈理论作深入分析。需要说明,这里讲的反馈理论仅讨论初级绕组与输出电路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与由反馈绕组及其外围电路构成的控制电路是两个概念,后者专用来调节占空比的,因此下述讨论不涉及反馈绕组。
2.1基本反馈过程
TOPSwitch系列单片开关电源可视为单片组合器件,它将高压功率开关管(MOSFET)以及所需全部模拟与数字电路组合在一起,完成输出隔离、脉宽调制及多种保护功能。TOPSwitch的基本反馈电路如图2所示。对该电路稍加改动,即可实现单路或多路输出、升压或降压输出、正压或负压输出。
在TOPSwitch的基本反馈电路中,高频变压器具有能量储存、隔离输出和电压变换这三大功能。图中的NP、NS、NF分别代表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反馈绕组以及各自的匝数。瞬态电压抑制器(TVS)和超快恢复二极管(SRD)构成了钳位保护电路,能吸收初级漏感所产生的尖峰电压。VD为输出整流管,C2是输出滤波电容,RL为负载电阻。UO为输出电压。图2中省略了交流输入及整流滤波电路。交流电经过整流桥和滤波电容,产生直流输入高压UI,当TOPSwitch导通时VD处于截止状态,而初级电流沿斜线上升。有公式

式中,IPRI为初级(PRIMARY)电流,它包含着峰值电流IP和脉动电流IR。II是初级电流的初始值。UDS(ON)是MOSFET的漏-源导通电压,tON为导通时间。由于VD截止,初级与输出负载隔离,因此原来储存在C2上的电能就给负载供电,维持输出电压不变。此时电能以磁场能量的形式储存在高频变压器内。
在TOPSwitch关断期间,高频变压器中的磁通量开始减小,并且次级绕组的感应电压极性发生变化,使得VD因正向偏置而导通。储存在高频变压器中的能量就传输到输出电路,一方面给RL供电,另一方面还给C2重新充电。次级电流就从初始值按下式衰减:

式中,IS为次级(SECONDARY)电流,IPNP/NS为次级电流的初始值。IP为初级电流在TOPSwitch导通结束前的峰值。UF1为输出整流管VD的正向导通压降。tOFF是TOPSwitch的关断时间。在TOPSwitch关断期间,如次级电流IS衰减到零,输出电流就由C2来提供。
TOPSwitch有两种工作方式,这取决于关断期间最后的IS值。若在关断期间IS衰减到零,就工作在不连续方式。若IS的衰减结果仍大于零,则工作在连续模式。
2.2实际情况下两种工作模式的反馈原理
在理想情况下,不考虑反馈电路中寄生元件(分布电容和泄漏电感)的影响。但实际情况下必须考虑分布电容和泄漏电感的影响,因此在工作波形中存在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
1)实际不连续模式的反馈原理
实际不连续模式的工作波形及简化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由图3(b)可见,在不连续模式下每个开关周期被划分成3个阶段。另外,在实际电路中还存在着3个寄生元件:初级绕组的漏感LP0,次级绕组的漏感LS0,分布电容CD。其中,CD是TOPSwitch的输出电容COSS与高频变压器初级绕组的分布电容CXT之和,即CD=COSS+CXT。下面专门讨论这些寄生元件对电路的影响。

在阶级1,随着TOPSwitch导通,CD就放电。上一周期结束时储存在CD上的能量ED在初始就被释放掉。因为ED与UCD2成正比,所以当CD的容量较大时,电源效率会明显降低,这在UI很高时更是如此。需要说明,在阶段1因高频变压器正在储存能量且次级绕组的电流为零,故漏感的影响可不予考虑。
在阶段2,TOPSwitch关断。上一阶段中高频变压器储存的能量传输给次级绕组。此时漏感LP0和LS0都试图阻碍电流的变化。具体讲,LP0是要阻碍初级电流IPRI的减少,而LS0试图阻碍次级电流IS的增大。于是在IPRI减小和IS增大的过程中,就形成一个“交叉区”。最终结果是IPRI沿斜线降为零,其斜率由漏感LP0和初级电压所决定;IS则沿斜线上升到峰值ISP,斜率由漏感LS0和次级电压所决定。关键问题是在交叉区内初级电流必须保持连续。当被衰减的初级电流流过CD时,就将CD充电到UP。这个由漏感LP0产生的峰值电压就叠加在UDS的波形上,形成漏感尖峰电压,亦称作漏-源峰值脉冲。有关系式
UDS=UI+UOR+UP(8)
在实际电路中利用钳位保护电路,可将UDS钳制在TOPSwitch的漏-源击穿电压额定值(700V或350V,视芯片而定)以下,避免因UP使UDS升高而损坏芯片。
在阶段3,感应电压UOR降为零。高频变压器已将在阶段1存储的能量全部释放掉,使漏-源电压从阶段2结束时的UDS=UI+UOR,降低到UDS≈UI。但由于该电压变化又通过激励由杂散电容和初级电感构成的谐振电路,产生衰减震荡波形,并叠加到UDS波形上,直到TOPSwitch再次导通时才停振,因此在阶段3的UDS波形出现了波谷与波峰。显然,这个衰减振荡波形对CD上的电压和能量,起到了“调制”作用,并在下一个开关周期开始时,决定转换的功率损耗。
2)实际连续模式的反馈原理
实际连续模式的反馈电路中也存在着与不连续模式相同的寄生元件,另外还需考虑输出电路的实际特性。理想的整流管应当没有正向导通压降和反向恢复时间。结型整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是由少数载流子通过二极管结点而产生的,肖特基二极管则是由结电容引起的。对于单片开关电源,推荐使用反向恢复时间极短的肖特基二极管,或者超快恢复二极管作为输出整流管。不得使用普通低速整流管,因为后者不仅使得高频损耗增大、效率降低,还会造成整流管的热击穿。
实际连续模式的工作波形如图4所示。在阶段1,TOPSwitch开始导通时次级仍有电流通过,这说明在导通瞬间,UDS=UI+UOR,而不是UDS=0。其结果是TOPSwitch导通功耗比不连续模式要高一些。这是由于在分布电容CD上还存储额外能量的缘故。此外,在次级绕组输出关断之前,还必须对次级漏感LS0充电,致使在IS增大、IPRI减小过程中又产生了电流交叉现象。一旦LS0被充好电,输出整流管就被反向偏置而截止,使次级电流IS变为零,而IS的这一变化又感应到初级绕组,导致初级电流波形的前沿出现了一个反向恢复电流峰值(尖峰电流)。该尖峰电流使初级电流瞬间突然增大,很容易造成内部过流保护电路误动作。为此,TOPSwitch内部专门设计了前沿闭锁电路。其作用就是在TOPSwitch刚导通时将过流比较器输出的上升沿封锁180ns的时间,以便能躲过尖峰电流,防止造成误触发。

在TOPSwitch的关断期间,也不存在阶段3,只有阶段2。在关断的瞬间受漏感LP0和LS0的影响,初级电流和次级电流也会形成一个交叉区,这使得UDS上升到(UI+UOR)。但与不连续模式所不同的是,感应电压UOR将一直存在到TOPSwitch再次导通为止,所以不存在UOR降到零后的时间间隔(即阶段3)。

关键字:单片开关电源  连续模式  不连续模式  设定 编辑:冰封 引用地址:单片开关电源工作模式的设定及反馈理论分析

上一篇:浅析电能质量的控制技术
下一篇:不同电源供电的器件间的桥接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6:08

把三星设定为华为未来的目标,是不是低了?
当我看到2015年 华为 财报中的一个数字时,我吃了一惊,是的,就是这个数字:华为在2015年卖出了超过1亿部 智能手机 ,居中国市场份额NO.1,全球市场份额NO.3。正好看到福布斯有篇分析华为的文章《华为会成为下一个 三星 吗?》,颇有一番感触。 华为是令跨国企业胆寒的公司。2002年进入网络设备领域,4年后将思科挑落马下;2012年,在通信设备领域,华为将第一名爱立信挤下王座,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提供商;2010年,华为进入手机领域,当年手机销量为300万台,五年后销量超亿台,增长了30倍,成为仅次于苹果、三星的前三强。 华为这个让跨国公司非常害怕的对手,似乎一直是一个迷,老外“惊恐”的预测华为将成为下一个三
[嵌入式]
产业链掣肘加剧,OPPO回应没有设定销量目标
     产业链掣肘加剧 OPPO产能或受影响   向炎涛   受上游屏幕厂商供应链影响,OPPO正面临缺货压力。据台湾《电子时报》报道,由于显示公司的AMOLED面板供货不足,OPPO今年的智能机出货量可能无法达到修订后的9000万部至1亿部目标。   对此,OPPO手机公关人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供应链的变化确实影响到产量,OPPO内部会有一些调整,但OPPO拥有较好的供应链关系,一款手机也可能有多个供应商供货,缺货问题预计短期内能有效解决。此外,OPPO并没有设定销量目标。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2015年下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智能手机品牌开始投向使用AMOLED屏幕,使得AMO
[手机便携]
SEPTNY256型单片开关电源及其应用
1 TNY256的性能特点   ·内置自动重启电路,不需外接元件,一旦发生输出短路或控制环开路故障,可将占空比降低以保护芯片。   ·在输入直流高压电路中,不需要使用瞬态电压抑制器构成的钳位保护电路,仅用简单的RC吸收回路即可衰减视频噪声。   ·输入欠压检测电路仅需外接1只电阻,目的是在上电时将片内的功率MOSFET关断,直到直流输入电压VI达到欠压保护门限电压(100V)为止;正常工作后若VI突然降低,对芯片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开关频率抖动可降低电磁辐射。   ·输入电压范围宽(85~265VAC或120~375VDC)且交、直流两用。效率高,265VAC输入时的空载功耗低于100mW。
[应用]
单片开关电源的快速设计法(单片开关电源技术讲座之二)
    摘要: 单片开关电源是国际上90年代才开始流行的新型开关电源芯片。本文阐述其快速设计方法。     关键词: 单片开关电源  快速设计  TOPSwith-Ⅱ     在设计开关电源时,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单片开关电源芯片,既能满足要求,又不因选型不当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然而,这并非易事。原因之一是单片开关电源现已形成四大系列、近70种型号,即使采用同一种封装的不同型号,其输出功率也各不相同;原因之二是选择芯片时,不仅要知道设计的输出功率PO,还必须预先确定开关电源的效率 η 和芯片的功率损耗PD,而后两个特征参数只有在设计安装好开关电源时才能测出来,在设计之前它们是未知的。
[应用]
N76E003 PWM中断及设定新的占空比
首先还是来看看PWM中断寄存器,及其含义。 PWM模块带有标志位 PWMF (PWMCON0.5) 用来标志当前 PWM周期完成状态。PWMF通过软件清零。 别忘记了使能PWM中断,以及开启总中断。 再来看看PWM中断的中断号。 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直接,接下来我们就开始配置代码吧。 在本次的例程中,我们将在中断中,修改初始设定的占空比,最后再逻辑分析仪中进行查看。 void main(void) { Set_All_GPIO_Quasi_Mode;//所有IO设置为双向模式 EA=1;//开启总中断 set_EPWM;//使能pwm中断 PWM_INT_PWM4;//设定中
[单片机]
N76E003 PWM中断及<font color='red'>设定</font>新的占空比
MCS-51单片机中断优先级寄存器IP的位格式及优先级的设定
MCS-51单片机具有2个 中断 优先级,均可编程设定为高优先级或低优先级。寄存器IP的位格式如下: PX0:外部中断1优先级控制位。PX1=0,设定外部中断0为高优先级中断;PX0=0,设定外部中断1为低优先级中断。 PT0:T0中断优先级控制位。PT0=1,设定定时器T0为高优先级中断;PT0=0,设定时器T0为低优先级中断。 PX1:外部中断1优先级控制位。PX1=1,设外部中断1为高优先级中断;PX1=0,设定外部中断1为低优先级中断。 PT1:T1中断优先级控制位。PT1=1,设定定时器T1为高优先级中断;PT1=0,设定定时器T1为低优先级中断。 PS:串行口中断优先级控制位。PS=1,设定串行口为高优先级中断
[单片机]
MCS-51<font color='red'>单片</font>机中断优先级寄存器IP的位格式及优先级的<font color='red'>设定</font>
ICE385565P单片开关电源的制作
随着各种家用电器涌人家庭。在家庭用电量中。待机电量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据调查,待机功率一般达到用电功率的十分之一左右。如果能节省这部分电能。就可以少向大气排放1430万吨的CO2。 而电视机、显示器、电脑等都采用了开关电源。 其待机功率达到1W,因而有必要改进现在常用的开关电源,设计出高效、低能耗的新型开关电源。 另外。开关电源内含DC变换电路。会在供电线路中产生高次谐波,造成功率因数偏低,供电线路能耗增加。而且电流中的高次谐波成分可能引起变电所中电容器的燃烧。以及使水力发电机的转子产生2倍电源频率的振动而损坏。因此必须减少开关电源产生的高次谐波。 传统的开关电源结构如下图,是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FC,Power
[电源管理]
ICE385565P<font color='red'>单片</font><font color='red'>开关电源</font>的制作
变频器怎么设置参数_变频器的参数设定步骤
    变频器的参数设定在调试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许多初次使用变频器的用户,因为不十分了解这些参数的意义,再加上列出的设定参数又比较多,对如何设定变频器的诸多参数有些不知所措。对于这些用户,需要掌握变频器参数设定的基本知识:哪些参数需要在试运转前设定;哪些参数需要在运转中调整以及调整的适宜范围;如何防止在调试过程中因参数设置不当造成变频器的损坏等等。   变频器参数的分类   1、不必调整可保持出厂设置的参数   2、在试运转前需预设定的参数   3、在试运转中需要调整的参数   常用的变频器的参数有   1、控制方式:   2、最低运行频率:   3、最高运行频率:   4、载波频率:  
[工业控制]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