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能量采集应用的电源管理架构

最新更新时间:2012-08-11来源: 21ic关键字:能量采集  电源管理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过去几年,各大公司都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目标是让一些持续供电和无电池型系统能够利用自然能工作。开发这种系统所需的关键集成电路 (IC) 是超低功耗微处理器、无线电器件和电源管理 IC。尽管我们在低功耗微处理器和无线电器件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适用于能源采集应用的一些电源管理 IC 只到最近才出现在市场上。本文将简单介绍一些可用自然能源,之后将详细讨论为这些能源选择 PMIC 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自然能电源广义上可划分为直流 (DC) 电源和交流 (AC) 电源。DC 电源包括采集自各种能源的采集能量,它们随光照强度和热梯度变化较慢,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和热电发电机。这些采集器的输出电压不必经过整流。AC 集成器包括使用压电材料、电磁发电机和整流天线,采集自振动和射频功率的能量。在用于为某个系统供电以前,必须对这些能源采集器的输出整流至某个 DC 电压。本文中,只有 DC 能源采集器被看作是利用这些能源的能量采集器,相比 AC 采集器,它更容易获得高输出。
 

图 1 一般能源采集系统结构图

图 1 显示了能源采集系统的一般架构。该总系统由自然能电源、能量缓冲器(超级电容器/电池)、电源管理集成电路 (PMIC) 和系统负载组成。由于能源可用能量取决于随时间变化的环境条件,因此获取能源能量后存储于能量缓冲器。系统负载通过能量缓冲器供电驱动。这样做可让系统在没有可用自然能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工作。电源管理单元由一个 DC/DC 功率转换器(能源采集器接口经过优化)、电池管理电路、输出稳压器和冷启动单元组成。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讨论这些模块的功能和设计考虑因素。

充电器
充电器的功能是从太阳能电池板或者 TEG 获取最大有效能量,然后将其传输至存储组件。充电器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拓扑结构、效率、最大功率提取网络和复杂度。常见充电器拓扑包括线性压降 (LDO) 稳压器、降压转换器、增压转换器和升降压转换器。

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时,拓扑结构主要取决于太阳能电池板堆栈的输出电压。一般而言,单节电池太阳能板的输出为 0.5V。因此,对于单节电池和两节电池太阳能板的系统来说,要求使用一个增压转换器拓扑,因为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电池电压一般大于 1.2V 和 3V。更多串联电池时,可以使用如二极管整流器、降压稳压器或者LDO等其它转换器。就热电发电机而言,输出电压范围为 10mV 到 500 mV。因此,使用热电发电机 (TEG) 时,我们主要选择增压转换器。串联堆叠许多TEG来获得更高的电压是可能的,这样便可以使用 LDO 或者降压稳压器。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存在较大的 TEG 堆栈串联阻抗。

 

图 2 (a-b)、太阳能电池板和热电发电机模型

为了从太阳能电池板或者热电发电机获取最大功率,电池板或者 TEG 必须工作在其最大功率点。要理解能源采集器需在其最大功率点下工作的原因,请分别参见图 2a 和图 2b 所示太阳能电池板和 TEG 模型。可将太阳能电池板建模为一个反向偏置二极管,其提供寄生电容 (CHRV) 并联电流。二极管的电流输出与光照强度成比例关系。热电发电机模型由一个与电阻器串联的电压源组成。电阻器模型和 TEG 内部阻抗取决于材料属性和 TEG 的体积。使用典型太阳能电池板和 TEG 时,图 3 和图 4 分别显示了电流对电压和功率对电压情况。您可以看到,就太阳能电池板而言,在约 80% 开路电压 (OCV) 时得到最大功率。类似地,就 TEG 而言,在50% OCV 时获得最大功率点。

根据图 3 所示曲线图,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需要一个接口电路来获得最大有效功率。最大功率提取电路动态地调节功率转换器的输入阻抗,以获得最大功率。在进行太阳能采集时,利用开路电压固定部分输入电压调节、短路电流固定部分输入电流调节等简单技术,或者使用一些基于微处理器的复杂技术,可以实现最大功率提取。
 
图 3 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与电流以及电压与功率曲线图

 
图 4 热电发电机的电压与电流以及电压与功率曲线图

从 TEG 提取最大功率的一些技术包括动态改变 DC/DC 转换器开关频率,然后在 50% 开路电压对 DC/DC 转换器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在所有这些转换器中,输出电压都由能量缓冲器决定。

请注意,转换器拓扑结构的选择,是在设计复杂度、组件数目和效率之间进行权衡的一个过程。开关式转换器一般拥有比线性稳压器更好的效率,但代价是组件数目更多、设计更复杂且占用电路板空间更大。

电池管理电路
在能源采集系统中,能量缓冲器用于存储来自能源采集器的有效间歇性能量。之后,使用所存储的能量为系统供电。即使可用能源存在不连续的情况下,这种架构也可让总系统持续工作。常用能量缓冲器包括各种化学物质的可重复充电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电池管理电路有两个主要功能。首先,它对能量缓冲器的电压进行监控,确保该电压在由欠电压 (UV) 和过电压 (OV) 阈值确定的安全工作区域内。其次,它对能量缓冲器的容量进行监控,并为有效工作所需能量可用情况相关的负载提供指示。利用一些简单的技术,例如:能量缓冲器电压监控或者使用电量计方法,对电池的输入、输出电压和电流进行测量,便可完成对电量的测量。当使用简单的电压型方法指示能量缓冲器剩余电量时,我们可以实现一种被称作电力良好水平的用户可编程中间电压电平。

电池管理部分的设计考虑因素取决于所使用的能量缓冲器。使用可重复充电电池时,OV 和 UV 阈值基于电池的化学物质组成。使用超级电容器时,OV 和 UV 阈值由 IC 和电容器的绝对最大额定值的下限决定。使用能量缓冲器的最佳设置,可以最大化系统的寿命。电池管理部分的另一个设计考虑因素是电池管理部分消耗的静态电流。电池管理模块电路包括基准、比较器和数字逻辑等基础模块。必需最小化这些电路消耗的电流。这是因为,电池管理部分使用的任何能量都会使电池漏电,并且这种能量并未提供给外部负载。

冷启动
冷启动单元是一种备选模块,在典型能源采集 PMIC 中可有可无。冷启动单元的功能是在存储组件中所储能量不足时帮助系统启动。具体冷启动单元设计取决于不同的应用。就太阳能应用而言,我们可以使用一个输入驱动型(相对于电池供电型)振荡器来驱动暂时低效的开关式转换器的开关[1]。一旦能量缓冲器中形成足够的能量,高效开关式转换器便可接管。就热电发电机而言,可使用变压器耦合振荡器拓扑或者利用系统的机械运动,来实现冷启动单元[2,3]。这种模块的设计考虑因素为最小启动电压、启动功率、峰值浪涌电流和启动所需时间。

稳压器
稳压器的功能是对电池电压进行调节,以提供稳定的电压。这种模块的拓扑取决于电池、系统负载要求和静态电流。

总结
本文中,我们讨论了适用于 DC 能源采集应用的电源管理 IC 设计或者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重要因素,包括每个 IC 基础模块的设计考虑因素等。能源采集 PMIC 可以把某些或者所有功能都集成在单块 IC 上。PMIC 选择取决于能源采集源、能量缓冲器和系统负载。

关键字:能量采集  电源管理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适用于能量采集应用的电源管理架构

上一篇:ReadySet的多功能太阳能电池套装
下一篇:USB埠:如何“正确地”用USB为电池充电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7 15:01

传感连结电源管理一颗搞定,先进SoC打造智能穿戴装置
随着 穿戴 式健康监测器及智慧装置的使用持续增长,能监控人们的活动及健康的“守护天使”概念已越来越普及。根据市场分析机构CCS Insight的统计,2014∼2015年间的“穿戴式”类别装置销售量已增加六倍,该机构并预测接下来的三年也将以相同的成长率继续增长;2018年的销售量将超过一亿七千万台,如图1所示。   图1 穿戴式装置是物联网市场成长最快速的应用领域。   感测/连结/电源管理一颗搞定 先进SoC打造智慧穿戴装置 这背后的成长动力究竟为何?就某方面来说,这要归功于这些装置能为健康意识抬头的消费者们带来益处,然而未来的成长得仰赖更多元的使用情境。现阶段数据采集的品质已达到能为医疗专业人员所用的水准;
[嵌入式]
电源技术的进展与电源管理的应用
 一、引言   电能是目前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能源形式。合理、高效、精确和方便地利用电能仍然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采用 电力 电子 技术的电源装置给电能的利用带来了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用电总量中经过电力电子装置变换和调节的比例已经成为衡量用电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全球范围内该指标的平均数为40%,据美国国家电力科学研究院预测,到2010年将达到80%。这对电源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电源制造中电力电子集成概念,明确了集成化是电力电子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是解决电力电子技术发展面临障碍的最有希望的出路。电源 集成电路 逐步成为功率 半导体 器件中的主导器件,把电源技术推向了电源管理的新时
[电源管理]
可靠的车载电源管理设计和抛负载和冷启动问题的解决方案
  车载电源管理的要求正变得愈加苛刻,其要求电源能够工作在更宽泛的输入电压范围、更高的电流及更高的温度极值条件下。这些要求将使开关模式电源设计成为主流,因为这种电源设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优异的可配置性和更高的散热效率。   开关模式的电源的核心组件是 DC-DC 转换器。今天的车载转换器必须能够支持各种运行条件,例如:低压运行(也就是冷启动)和正瞬态生存性 (positive transient survivability)(也就是抑制或未抑制的抛负载状态)。车载子系统的出现所带来的更高负载需求使得这些数据的设计变得更为复杂。本文将给设计者提供一个关于车载电源需求的简要介绍,并且介绍一款由 TI 最近推出的新型 DC-DC 转换
[电源管理]
可靠的车载<font color='red'>电源管理</font>设计和抛负载和冷启动问题的解决方案
数字控制技术在功率密度和电源管理上的应用
  在一个 电源 系统中有许多地方可以采用数字技术,一个是电源内部电路本身,还有就是在系统级实现功率管理和监控功能 。本文将针对第一种情况进行详细讨论。文中比较了板载电源(BMPS)的内部控制功能采用数字技术和更传统的模拟方法的系统级实现效果。对于比较中所提到的每一个方案,BMPS的最终用户都可以采用传统的方式来使用器件,而无需额外的系统级数字技术。比较依赖了实际的案例研究,利用了实际的产品单元作为参考基准。研究中使用了两种数字设计方案。一种是尺寸优化设计,它提供与模拟设计相近的输出功率,但具有较小的物理尺寸。另一种方案则是输出优化设计,即维持与模拟设计类似的外形尺寸,但使输出功率增加。在所有的三种设计方法中,基本的功率传递拓扑结
[电源管理]
数字控制技术在功率密度和<font color='red'>电源管理</font>上的应用
AME5280:一款DC-DC电源管理控制器
  AME5280是一款DC-DC电源管理控制器,其高效率同步切换式直流转换器,3V~5.5V之输入电压范围,4A连续电流输出,最大5.3A瞬间电流输出。晶体管导通电阻仅有80mΩ,可在大电流通过时大幅减少热废能。300KHz~1.4MHz可调式工作频率,满足一般降压频率需求。同步式降压整流,不需要外部萧特基二极管做下桥组件,减少功率损耗、提升整体效能并降低成本。   在保护方面,AME5280提供短路降频保护,在电流过大发生短路状况时可以自动降低频率,将电流稳定在定值避免过热烧毁,再搭配过温保护与过电流保护,提供最完整的防护机制,确保产品运作无虞。   AME5280适合应用在5V输入电源降压至最低0.8V的大电流应
[电源管理]
节能与数控开启家庭消费电子的电源管理新篇章
当人们在津津乐道于各种带有炫目功能的便携式电子产品时,请不要忘记与您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家电和新兴的数字家电产品。让我们来计算一下,中国作为全球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第一生产大国,每年生产约5000万台空调,2000万台洗衣机,3000万台冰箱,4000万台微波炉,那么,他们需要多少电源管理IC?在今天“节能、环保”呼声高涨及各国相关标准或法规颁布的情况下,其中蕴含了多少对新型节能型电源管理半导体的需求商机? 除了上述节电大户,数字化正引领其它家用电器的新潮流,众多以“数字”冠名的家用消费电器如数字机顶盒、数字电视和数码录像机等等,也正迫切期待电源管理半导体技术以全面革新的面孔迎合需求。据IDC预测,数字机顶盒和数字电视半导体
[电源管理]
节能与数控开启家庭消费电子的<font color='red'>电源管理</font>新篇章
针对负载点消费类电子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案
  技术进步   由于更高的集成度、更快的处理器运行速度以及更低的价格目标,针对数字电视、线缆调制解调器以及机顶盒的负载点(POL)处理器电源设计变得越来越具挑战性。多年来,随着集成度的提高和工艺技术的进步,设计旨在用于消费类电子应用的数字处理器和模拟ASIC受益匪浅。现在,工艺技术的进步也可用于现成的负载点电源管理电路。本文将讨论一些电源管理设计所面临的挑战,如:选择最佳的输出电容、解决排序问题以及最少化部件数量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利用可保持系统低成本的电源管理器件工艺技术的进步,TI开发出了一款新型双通道、降压DC/DC转换器。现在只需要电源设计的基础知识就可以设计出一款高性能电源,从而使设计师将主
[电源管理]
针对负载点消费类电子设备的<font color='red'>电源管理</font>方案
IM2605 TYPEC拓展坞电源管理芯片
IM2605集成了一个同步4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输入电压小于或大于输出电压时保持输出电压调节。当输入电压足够大于输出电压时,它作为Buck变换器工作,并随着输入电压接近输出逐渐过渡到Buck-Boost模式。它还具有内部固定软启动功能,并提供保护功能包括输入UVLO、OCP、过载保护(OLP)、OVP和热关机。此外,它还具有可选择的FCCM或DCM操作,用于轻负载。IM2605还控制两个低N-MOSFET作为负载开关,有助于降低BOM成本。采用微处理器,可实现电源交换时的输入体电容放电。 IM2605特征 ⚫集成4开关,实现高效同步 Buck-Boost变换器 ⚫输入电压工作范围从4V到23V ⚫开关频率可调:3
[嵌入式]
IM2605 TYPEC拓展坞<font color='red'>电源管理</font>芯片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