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资深工程师运用物理知识戳穿高铁专家的谬论

最新更新时间:2013-01-19来源: OFweek 电子工程网关键字:高铁专家  高铁  物理知识  资深工程师  谬论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1年2月,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免职(新闻)。随后,有关方面和媒体出现了一些关于高铁安全性和能耗的反思,与原计划比较,高铁的建设和运营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已经稳定安全地运行了很长时间的武广、沪杭、沪宁等高铁也要大幅降速运行。近日,有一条原载于《北京日报》的关于高铁将降速运行的新闻被包括中新网、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易、腾讯在内的诸多媒体转载,里面引述 “一位不愿具名的交通专家”的话,说“当列车时速超过320公里后,速度每提升10公里,列车的能量消耗都会成倍提升,因此高铁运营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而要选择最切合实际需求、最经济可行的运行模式。”这话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高铁的能耗,有这么厉害吗?

  按照这位“不愿具名的交通专家”的话,如果理解为速度每提升10公里(每小时)能耗翻倍的话,那么高铁试车达到的最高纪录487.3公里每小时(新闻),能耗应该是速度为320公里每小时的十万多倍,是速度为350公里每小时的一万三千多倍,显然这个数字过于离谱了一点,怎么也不可能这么高。如果按这个数字来计算的话,320公里每小时的能耗要比设计最高速度为300公里每小时的CRH2A型动车组的功率(4800千瓦)要高,那么,在京沪高速铁路上试运行在487.3公里每小时的CRH380BL动车组,其功率至少应该为4.8亿千瓦。这相当于三峡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的二十多倍,并且在列车经过的时候空气会被加热到高于十八万摄氏度,放出远比太阳还强烈的光芒。实际上, CRH380BL动车组的牵引功率为18400千瓦,仅为CRH2A功率的不到四倍[1]。新闻里面这一条关于能耗的说法,错的很离谱。

 

  可能有人会反驳说,这句话不应该这么理解,而是应该解读为:在320公里每小时能耗的基础上每提高10公里每小时,能耗增加一倍(是线性增加而不是指数倍增)。那么即使按照这样理解,时速487.3公里的能耗是时速320公里的16倍多一些,这这数字跟实际的功率数值比较,还是不正确的。

  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如果质量为m,速度为v的话,那么动能E=mv2/2,只要运动的速度远远小于光速,这个公式就是正确的。而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旦列车加速起来,不受外力或者外力的合力为零的话,速度是不会变的。实际运行中,列车消耗的能量都是用在克服外在的摩擦力等阻力,保持列车的速度上。因此,如果知道高铁运行过程中的阻力F和速度v,那么单位时间里的能耗就可以根据P=Fv的功率公式计算得出,能耗正比于列车运行中受到的的阻力和速度的乘积。

  对于水平运行的列车来说,阻力有两种,一种是车轮和铁轨之间的摩擦力,一种是空气对于列车的阻力。车轮和铁轨之间的摩擦力和列车运动的速度基本没有关系(摩擦力等于摩擦系数乘以压力,在这里,压力基本等于火车的重量)。随着速度的提高,空气对火车在竖直方向上的压力,以及轮轨之间的接触状态都有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相对可以忽略。

  空气对列车的阻力仔细说起来,包括列车正面排开空气所产生的阻力,也包括运动的列车侧面和空气之间相对运动的摩擦。运动列车受到的这些空气阻力合在一起可以用流体力学的方程表示,阻力的大小正比于速度的平方[2,3]。这样,在列车速度比较低的时候,轮轨之间的摩擦力是阻力的主要来源;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轮轨摩擦力基本不变,而空气阻力会相对快速增加,在某一个速度附近(大约时速100公里每小时),两者的大小接近;对于以更高速度运行的高速列车来说,空气阻力要比轮轨的摩擦力大得多[4],是阻力的主要来源。我们在粗略地考虑高速列车能耗的时候,可以用空气阻力的数值来估计,因此,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我们很容易得出,单位时间高速列车的能耗和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速度增加一倍的话,单位时间里的能耗才会变成原来的八倍。我们也可以估计动车组需要的牵引功率,简单的计算告诉我们,这样估计得到的功率和动车组的实际牵引功率的数量级是一致的[5]。

  另外,实际上我们不应该比较单位时间的能耗,同样路程里面,速度越快,耗费的时间越短,因此,我们应该比较单位距离里面的能量消耗(相当于比较总路程里的能耗)。对于高速运动的列车,其能耗主要用于克服空气的阻力,单位距离里面耗费的能量应该正比于速度的平方而不是三次方,因此,速度加倍,能耗变成原来的四倍。因此,同样是从武汉到广州,相比3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以33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运行会让能耗增加约6.3%,而以487.3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运行,能耗会增加约130%,无论怎么说,离“速度每提升10公里”,能耗“成倍提升”都差的挺远的。

  可以看到,前面我们提到的新闻里面说的“当列车时速超过320公里后,速度每提升10公里,列车的能量消耗都会成倍提升”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说法。很难想象一位真正的“交通专家”(如果真的存在这么一位专家的话)会给出错的这样离谱的信息,而这样的新闻报道在诸多媒体里面流转而不被发现,是记者、编辑和媒体行业的悲哀。对高铁建设和运营的反思,应该基于对包括成本投入(包括能量消耗的经济或非经济成本)、安全性、国家战略、乘客对价格承受能力和对高速交通的需求、国际市场的技术垄断成本和收益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考虑上,依靠真实可信的数据和逻辑支持做出可行的判断,而不应该是这种没有任何根据的虚假信息。

  感谢Albert_JIAO 、Ent、游识猷和幸福的白龙马对本文的帮助。

  参考资料:

  1. 维基百科:和谐号CRH3型电力动车组,和谐号CRH380B型电力动车组,和谐号CRH2型电力动车组

  2. 空气对运动列车产生的阻力可以用流体力学的方程表示[3],如果空气的密度是ρ,列车的截面积是A,速度为v,那么空气阻力就是F=CD ρAv2/2,里面的CD是一个系数,对于高速运动的磁悬浮列车来说,这个数值约为0.26。

  3. 维基百科: Drag equation

  4. 中国报道,《从空气阻力的角度看高速铁路》

  5. 按照[2]里面的公式和系数值CD=0.26,对于能跑出487.3公里每小时最高速度的CRH380BL动车组其牵引功率我们可以估计为至少6400千瓦,和实际的18400千瓦的数量级一致。

关键字:高铁专家  高铁  物理知识  资深工程师  谬论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不可思议,资深工程师运用物理知识戳穿高铁专家的谬论

上一篇:详解电源中的电容作用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GaN类功率元件,高耐压成功率半导体主角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7 15:13

资深工程师也会忽略这些细节
一、什么是示波器的触发模式? 示波器的“触发”就是使得示波器的扫描与被观测信号同步,从而显示稳定的波形。为满足不同的观测需要,需要不同的“触发模式”。示波器的基本触发模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自动模式(AUTO)”,在这种模式下,当触发没有发生时,示波器的扫描系统会根据设定的扫描速率自动进行扫描;而当有触发发生时,扫描系统会尽量按信号的频率进行扫描,所以在这种模式下不论触发条件是否满足,示波器都会产生扫描,都可以在屏幕上可以看到有变化的扫描线,这是这种模式的特点。 第二种是“正常模式/常规模式(NORM)”,这种模式与自动模式不同,在这种模式下示波器只有当触发条件满足了才进行扫描,如果没有触发,就不进行扫描。因此在这种模
[测试测量]
<font color='red'>资深</font><font color='red'>工程师</font>也会忽略这些细节
不可思议,资深工程师运用物理知识戳穿专家谬论
    2011年2月,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免职(新闻)。随后,有关方面和媒体出现了一些关于高铁安全性和能耗的反思,与原计划比较,高铁的建设和运营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已经稳定安全地运行了很长时间的武广、沪杭、沪宁等高铁也要大幅降速运行。近日,有一条原载于《北京日报》的关于高铁将降速运行的新闻被包括中新网、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易、腾讯在内的诸多媒体转载,里面引述 “一位不愿具名的交通专家”的话,说“当列车时速超过320公里后,速度每提升10公里,列车的能量消耗都会成倍提升,因此高铁运营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而要选择最切合实际需求、最经济可行的运行模式。”这话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高铁的能耗,有这么厉害吗?
[电源管理]
不可思议,<font color='red'>资深</font><font color='red'>工程师</font>运用<font color='red'>物理</font><font color='red'>知识</font>戳穿<font color='red'>高</font><font color='red'>铁</font><font color='red'>专家</font>的<font color='red'>谬论</font>
中车造出首台“智能检修机器人”
轨道车辆智能检修系统是由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四方所)研制。该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和图像采集机器人两大部分,控制中心收集整理采集的图像、调度整个检查工作过程;图像采集机器人采集列车各部位的检测信息,它主要由智能运载平台、多自由度柔性机器手臂、相机、传感器,监控摄像头等部分组成。 该系统是世界上第一台利用高度柔性机器人与机器视觉融合技术,完全按照高速列车检修标准或城市轨道列车检测标准,实现车辆各部位视觉检查作业的设备。 当列车入库进行检修时,启动图像采集机器人进行自检,机器人匀速前行到达车头位置时,机器人自动对车辆底部进行图像检测,采集车底图片;当机器人到达车尾定点位置后,机器人伸出机器手臂并逆向行驶,机器人发出的激光定
[机器人]
资深工程师教你:如何一步步做好EMC设计
  新型材料的出现和加工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高灵敏度CCD器件和电子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器成为世界各国在空间遥感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高分辨率相机系统作为侦察手段之一而倍受关注。   由于没有地球大气层的保护,系统在空间的工作环境比地面环境恶劣、复杂得多。来自银河系,包括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的轰击、气候的变化无常、力学环境的冲击,使可靠性成为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而其中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又是可靠性设计的重要一环。   在新产品研发阶段就进行EMC设计,比等到产品EMC测试不合时再才进行改进,费用可以大大节省,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反之,效率就会降低,费用就会增加。因此在控制系统板级设计时,就要求我们尽量
[电源管理]
认清锂电池使用的4大谬论
   今年5月份,哈萨克斯坦一个名Aitzhan的7岁女孩在院子里玩耍时被口袋里的Galaxy S2炸伤,炸的当然就是锂电池了,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小女孩腿部烧伤触及腿骨,甚至需要进行皮肤移植——这只是大量电池爆炸新闻中的一个,锂电池正以炸遍全 球的效率极速发展中。但凡装有电池的手机都可认为是炸弹。如此一来手机作为武器的存在就不止是砖头这么简单了,真是杀人害命的好帮手。   电池武器的本职工作当然还是为移动设备供电。原本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寿命也在一点点衰减。预防电池武器的非正常死亡和非预知性自爆就成为我们要研究的重点,毕竟受控的武器才是好武器。    谬论1:电池和充电器极易爆炸电死人?   用不知来路的充电器为手机电池充电,或者
[手机便携]
资深工程师技术笔记:高速数字系统的滤波电容
  我们在电源滤波电路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电容,100uF,10uF,100nF,10nF不同的容值,那么这些参数是如何确定的?不要告诉我是抄别人原理图的,呵呵。   数字电路要运行稳定可靠,电源一定要”干净“,并且能量补充一定要及时,也就是滤波去耦一定要好。什么是滤波去耦,简单的说就是在芯片不需要电流的时候存储能量,在你需要电流的时候我又能及时的补充能量。不要跟我说这个职责不是DCDC、LDO的吗,对,在低频的时候它们可以搞定,但高速的数字系统就不一样了。   先来看看电容,电容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存储电荷。我们都知道在电源中要加电容滤波,在每个芯片的电源脚放置一个0.1uF的电容去耦。等等,怎么我看到要些板子芯片的电源脚旁边的电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资深</font><font color='red'>工程师</font>技术笔记:高速数字系统的滤波电容
“复兴号”即将启用“新人”,时速250公里
继350公里时速“ 复兴号 ”中国标准 动车 组在京沪高铁线投入运行后,“复兴号”家族将增添新成员。10月2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上海宣布,为满足不同线路的运输需求,时速2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研制不同速度等级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既是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运输服务需求、改善旅行体验的需要,也是实现“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系列化,打造中国高铁国际品牌的需要。   在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技术平台基础上,中国铁路总公司持续开展不同速度等级、适应不同环境需求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系列产品的研制。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
[嵌入式]
磁悬浮列车时速600公里,“超级”靠什么时速4000公里?
超级高铁 来了!权威专家称底层技术“已经成熟”   继高铁之后,中国又抛出了一项庞大的 轨道 交通研制计划。   8月30日,中国中央所属的国有航天军工企业 航天科工 表示目前正在研究论证一项“高速飞行列车”项目,这一结合 磁悬浮 技术、超声速飞行技术以及真空管道技术的综合轨道项目方案即将按照三个时速目标分步完成:1000公里、2000公里以及4000公里。   该项目技术负责人毛凯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这一项目的初步方案已经完成。小编从相关人士处获悉,该方案是由多个机构共同协作完成,其中涉及磁悬浮部分的内容是由一所高校完成的。   这并非中国唯一的高速列车计划。中国最大的轨道列车生产商中国中车在2016年也启动了一项时速600公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