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管理的发展及设计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20来源: OFweek电子工程网关键字:电源管理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们可以将当今的电源管理环境与上世纪后期的情况做一比较。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是NPN线性调节器的天下,这种用于转换电平的简单电路几乎不需要什么智能成分。此外,由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刚刚流行起来,而且电力廉价、充裕,因此没有理由要求线性调节器以高效率工作。

  过去十年间,电源管理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产品的便携化、个性化浪潮改变了消费电子市场的版图,进而改写了电源设计、集成特性和效率方面的规则,并将智能电源管理和系统知识推到了产品设计的最前线。

  飞速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已有数十种不同类型的开关调节器加入了电源管理行列,电源效率已从先前的10%提高到如今的80%,甚至更高。由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便携式设备,电池续航时间更长;对于高功率系统,能源使用和加热/冷却的成本明显降低。

  鉴于其中的利害关系,高效率电源管理已不再是一项独立考虑因素或者是可以事后处理的问题。无论是支持终端负载还是AC-DC性能规格,新兴电源管理技术的优势不仅在于能够转换不同的电平,而且在于能够作为完整系统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集成到系统中。

  因此,除了有关电压和电流要求的常见问题以外,系统设计人员还应在设计过程之初考虑诸如下述的一系列问题:

  电源器件与其它系统IC的交互会对噪声或效率水平产生何种影响?

  智能电源管理的应用对整体设计创新有何贡献?

  如何利用有关电源系统的实时反馈提高系统的性能和价值?

  例如,在基站应用中,采用智能电源技术处理AC-DC和隔离DC-DC电源转换可将系统功率损耗削减一半。该技术还能用来监控信号链要求,并与数据转换器、放大器和其它器件交互,使整体系统效率再提高30%。

  数据转换器尤其需要噪声极低并经过妥善调节的电源,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少总体系统纹波。系统设计人员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耗费数月时间辛辛苦苦地优化数据采集系统的线性度、噪声性能和其它特性,但等到加上电源器件后,却因为电源噪声和不良的瞬态响应,导致性能严重下降。

  低噪声开关调节器取代线性调节器的势头将日益强劲,但这要求供应商不仅擅长电源管理,而且了解整个信号链和系统级设计考虑。

关键字:电源管理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电源管理的发展及设计

上一篇:保护LED免受EOS损伤的防护方案对比
下一篇:关于调频电流源技术的研究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2:29

浅谈如何善用线上设计工具缩短电源设计流程
  在产品生命週期日趋缩短下,系统设计工程师必须及早在系统设计时,进行电源整合的考量,以避免造成最后阶段须大幅修正。为了能够获得更佳的系统设计,设计工程师可藉由电源电路的线上设计工具,来缩短前段处理,甚至完整设计的时间。   市场的竞争压力迫使新一代产品的开发时间越来越短,较晚进入市场者,通常将丧失商机与市场占有率。   其中,负载点电源管理电路由于面对不断改变的处理器单元、更小的外型、更高的效能,以及更快的运作频率等挑战,因此产品生命週期相当短,使得系统设计工程师再也不能将电源的设计与整体系统结构分开,如果没有及早进行电源整合的考量,那么就可能过度消耗资源,而且必须在最后阶段大幅修正产品设计。   为了获得更好的功率密度、效率以
[电源管理]
电源管理的应用:技术的趋势以及IC的分类
电源管理半导体从所包含的器件来说,明确强调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电源管理IC,简称电源管理芯片)的位置和作用。电源管理半导体包括两部分,即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和电源管理分立式半导体器件。 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包括很多种类别,大致又分成电压调整和接口电路两方面。电压凋整器包含线性低压降稳压器(即 LOD),以及正、负输出系列电路,此外不有脉宽调制(PWM)型的开关型电路等。因技术进步,集成电路芯片内数字电路的物理尺寸越来越小,因而工作电源向低电压发展,一系列新型电压调整器应运而生。电源管理用接口电路主要有接口驱动器、马达驱动器、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驱动器以及高电压/大电流的显示驱动器等等。 电源管理分立式半导体器件则包括一些传统的功
[电源管理]
德州仪器(TI)推出支持4/6位电压识别接口的电源管理控制器LM10011
日前,德州仪器 (TI) 宣布推出一款支持 4 位及 6 位电压识别 (VID) 接口的电源管理控制器。该 LM10011 是业界首款用于配合负载点稳压器工作的 VID 控制器,可为 TI C6000™ 电源优化型 DSP 与 KeyStone 多核 DSP 等具有 VID 功能的处理器调节内核电压 (VCORE)。LM10011 可增进TI DSP整体节能能力,降低无线基础设备应用的功耗,以业界领先的1% 输出精度与可调节启动输出电流为特色。如欲了解更多详情或订购样片,敬请访问:www.ti.com.cn/lm10011-pr-cn。 LM10011 VID 控制器的工作输入电压范围在 2.97V 至 5.5V 之间,是一
[模拟电子]
德州仪器(TI)推出支持4/6位电压识别接口的<font color='red'>电源管理</font>控制器LM10011
手机里多样化的电源管理器件及驱动方案介绍
如今,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便携电子产品正在成为人手一份的必需品,对于普通的消费者,只要连上充电器,将那块锂电充满,就可以尽情享受便携电子的乐趣。但是,在手机内部,如何将电池的能量传递给需要的用电器件,从而保证手机等便携产品正常运行,则需要形形色色的电源管理IC及驱动方案。   前不久,在飞兆半导体公司举办的培训会上,技术行销经理曹巍为我们介绍了飞兆半导体的移动解决方案。曹巍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手机里用到的各种功率管理IC及电路原理,并比较了各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以及手机里的一些热门功率管理及驱动方案。   曹巍指出,移动设备的特殊性,例如电池供电、大部分时间工作在轻载状态、还要有良好的EMI以防止基带和射频干扰等特点,则要求移动
[电源管理]
手机里多样化的<font color='red'>电源管理</font>器件及驱动方案介绍
智能手机的电源管理分析
  手机电视、手机游戏以及音频播放等多媒体应用向手机中的电源管理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手机设计人员需要在加入新的多媒体功能的同时,保持手机小巧的外形并维持电池的长寿命。新应用处理器提供了出色的新功能,但代价是功耗更高。新的AV功能意味着音乐回放时间更长,由此音频放大的效率必需更高,从而延长回放时间。而且,当手机上的AV功能变得更成熟时,音频质量和输出功率的要求也会更高。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一些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应对这些与新型多媒体手机电源和音频放大有关的挑战。    新应用处理器的电源   为了使手机外形小巧,使用集成电源管理单元(PMU)是非常普遍的。PMU的优点是简化了电源设计,而且与使用几个分立元件电源解决方案相比
[电源管理]
智能手机的<font color='red'>电源管理</font>分析
满足现代化汽车的功耗和安全要求
现代化汽车上的舒适、安全和性能功能逐年增多。为了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功耗,这些特性由多个电子控制单元(ECU)和一个功能强大、稳定的汽车电源管理IC(PMIC)管理。ECU在为汽车增加价值和差异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OEM现在需要解决电池电压不稳的问题,将子系统放入有限的空间内,支持 always on (永远在线)功能,并满足严格的安全要求。设计人员当然希望在不增加设计周期或系统成本的前提下做到这一切。通过迁移至一个采用升降压转换器技术的架构,OEM将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汽车功耗要求,同时提升系统可靠性、缩短设计周期并降低成本。 适合小尺寸系统:由于ECU必须装入车内有限的空间中,因此希
[汽车电子]
满足现代化汽车的功耗和安全要求
全固态电池中界面问题为何一直未能有效解决
目前限制全固态锂电池应用的主要问题是电池的能量及功率密度低,而决定电池能量及功率密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电极材料、电解质材料和二者的界面的特性。 《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技术目标是2020年锂电池能量密度到300Wh/kg,2025年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2030年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 目前市场上用的液态电解质体系的电池能量密度约250wh/kg,也有少部分的企业宣称达到了300Wh/kg的目标,但是这都是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在材料选型、电解液调整、结构设计上的,可能牺牲了部分的电池稳定性和寿命。如果想要达到更高的能量密度,在未来达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技术目标,则需要在革命性的正负极材料、电池体系上进行革新。
[电源管理]
IM2605 TYPEC拓展坞电源管理芯片
IM2605集成了一个同步4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输入电压小于或大于输出电压时保持输出电压调节。当输入电压足够大于输出电压时,它作为Buck变换器工作,并随着输入电压接近输出逐渐过渡到Buck-Boost模式。它还具有内部固定软启动功能,并提供保护功能包括输入UVLO、OCP、过载保护(OLP)、OVP和热关机。此外,它还具有可选择的FCCM或DCM操作,用于轻负载。IM2605还控制两个低N-MOSFET作为负载开关,有助于降低BOM成本。采用微处理器,可实现电源交换时的输入体电容放电。 IM2605特征 ⚫集成4开关,实现高效同步 Buck-Boost变换器 ⚫输入电压工作范围从4V到23V ⚫开关频率可调:3
[嵌入式]
IM2605 TYPEC拓展坞<font color='red'>电源管理</font>芯片
热门资源推荐
热门放大器推荐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