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电源系统中直流支撑电容器的应用及分析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29来源: 电源网关键字:逆变电源  电容器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引言

在现代电力电子行业中,整流以及逆变电源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此电源系统中,直流支撑电容器的作用是防止因负载的突变造成直流母线以及电容器本身的寄生电感产生感生电动势而导致直流母线电压大幅度突变。本文主要介绍金属化薄膜直流支撑电容器本身的杂散电感的减小方案以及产品内部电流分布方案的探讨。目的是最终使得DC-Link电容器产品具有较低的发热损耗以及比较均匀的温度分布。

2、原理简述

直流支撑电容器(即DC-Link电容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典型应用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Ls为系统连线的寄生电感。

在此应用场合中,可以视IGBT逆变器为整流电路的负载,此开关器件负载具有突变电流,而根据公式(1)可知

V=L×di/dt-----------------------(1)

突变电流在电感的作用下,将会产生一个感生电动势,当电路以及电容器产品本身杂散电感影响下,此感生电动势可能会达到数十甚至成上千伏,如此之高的突变电压将会对系统造成严重干扰,甚至损坏系统。而直流支撑电容器的作用就是利用电容器电压不能突变及电容器容抗随频率的升高而降低的特性,在一个很宽的频带范围内为系统提供低阻抗通道,从而降低直流母线的交流阻抗。根据公式(2)

式中ω=2πf,ESL为杂散电感,ESR为等效串联电阻

由上式可知,电容器的阻抗不仅与电容量有关,同时还与等效串联电阻、杂散电感、系统频率有关。其阻抗|Z|与频率的关系曲线见图2所示:

从图中可见,随频率增加,阻抗逐渐降低,在f=f0时,具有最低的阻抗,此即等效串联电阻ESR;当f>f0时,电容器已不具有容抗性质,而呈现感抗,这时电容器已失去作用。因此电容器工作频率应当远小于谐振频率。谐振频率f0是由下式决定的:

对于一个选定容量的电容器,希望电容器在较宽的频带下呈现容性,即要求拥有比较高的谐振频率,则必然要求具有较小的杂散电感。

另一方面,如果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ESR比较大,则会出现在比较低频的情况下,电容器的容抗低于ESR,这时,电容器的交流阻抗主要取决于ESR,从而不能很好地实现交流低阻抗的要求。对于此因素的影响本文不作过多讨论。

下面我们来看杂散电感ESL在DC-Link电容器中的主要成因。

DC-Link电容器内部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

由于我们的DC-Link电容器产品使用的是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由于其比容较小,因而要获得比较大的容量,其体积相对而言比较大,产品内部由多只芯子单元通过串、并联组合而成。如果DC-Link电容器具有比较大的杂散电感,并且内部连接不合理,就会造成产品内部各芯子单元之间电流分布不均匀现象,在外部的表现就是产品局部温升过高。而感抗随频率升高而增大,因此该现象在高频情况下将会尤为明显,严重时会引起电容器热击穿而造成事故。

而薄膜DC-Link电容器内部杂散电感ESL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金属化薄膜卷绕而成的芯子本身引起;

(2) 芯子单元串、并联引线或铜排引起;

(3) 金属外壳电感,此种情况为产品某一电极与金属外壳相连而产生,其他情况无此项因素。

对于以上三点原因的解决措施,我们将在下面的案例分析中做探讨。

3、案例分析

下面以我司为某公司提供的DC-Link产品为例做具体分析:

产品型号为MKP-LG6000μF/1200V.DC标称有效电流300A,外壳采用的是无磁不休钢外壳。首先给出一组我们的温升试验数据,见表1

备注:表1中个数据采集点均在图4中标明;试验电流为310A;试验频率为13.75kHz。

从数据中我们分析,5号与7号以及6号与8号点,其温差较大,达到8~10℃,并且在产品上表面(此为环氧面),其各点温度也分布不均匀,温差较大,影响产品可靠性。

图 4

上述试验所用的产品为我司早期设计的结构,未曾考虑杂散电感的影响以及产品内部电流分布的优化,并且由于电容器本身在使用过程中,电流具有集中效应,即电流会集中于电容器的上部。在上述方案中,产品内部芯子排列结构可简单地表示如图5。

图5

由上图可以看出,长方形为接线铜板,由于铜板存在一定的电感,所以对于高频电流,阻抗较大。根据公式I=U/Z=U/(XL+XR+XC)

XL=2πfL---------------------(4)

Xc=1/(2πfc)-------------------(5)

(设2πf=ω)可知,当频率固定时,电感越大,感抗就越大。当频率较低时,例如在工频50Hz时,电路中的杂散电感所产生的感抗Esl较低,远小于 Esc,因此Esl可忽略不计,而其中的Esr和Esc占主要影响地位。但当电流频率高达600kHz时,则容抗较低,约0.005Ω/mm,感抗非常大,约0.3Ω/mm,远大于Esc,在等效电路中占主要影响地位。若平均每1mm铜板的杂散电感约为1nH,而每个端子之间的距离为60mm,那么电路中总的杂散电感为60nH,而电容杂散为40nH,那么第一个电容的感抗为XL=40ω,第二个电容的感抗为XL=2Xl+Xc=160ω,第三个电容的感抗为:XL=4Xl+Xc=260ω。因为I=U/XL=200A,所以电流经过这三个的比值为I1:I2=4:1,I1:I3=6.5:1,由此得出 1.4I1=200A而其中流经C1的电流最大,约为143A,流经C2电流约为36A,而流经C3电流约为21A。因此C1电流发热严重,而C2发热正常,C3发热较少,这样容易令C1烧坏,所以不能采取此种连接方式。同时,在频率比较低的情况下,比如工频50Hz,外壳材料对产品影响不大。但在频率达到10kHz或以上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外壳材料如果带有磁性,那么其本身也会因为感应加热而发热,从而对产品整体发热产生不利影响。我们从四方面着手进行方案改善。

首先,我们根据单根矩形截面导线电感计算:

式中A为矩形导线厚度,H为矩形导线宽度,l为矩形导线长度

鉴于内部引线对杂散电感的影响,我们利用公式(6)估算导线电感量,通过对导线截面以及长度的调整,以达到在满足产品过电流良好以及成本等综合因素条件下,使得产品本身杂散电感尽量小,以达到减小电感部分热损耗的目的。

其次,我们通过对产品芯子连接结构进行调整,使得产品各个芯子单元之间达到比价均匀的电流分布。图6所示是我们调整之后的连接结构:

图 6

由图6可知,同样的器件,但是连接不同,其等效电路图也不一样。其条件同原有方案一样,但其等效感抗不一样。有等效电路图可知,XL1=XL2=XL3=2πfL,而Esr和Esc三者数值相等,因此流经每个电容的电流I=U/R=40A。这样能使电流均匀地分布到每个电容上。这样,就解决了电流分布不均而使电容部分电容发热严重的问题。

再次,我们通过对产品内部芯子端面连接方式进行改善:改变以往以整片铜排直接连接的方式,通过对铜排进行尺寸调整并且进行适当的裁剪,可以使得铜排本身杂散电感分布更加合理,并且同时减弱涡流对端面连接的影响,减少发热。

最后,由于无磁不锈钢仍然带有一定的磁性,中高频条件下容易产生额外加热,因此,我们将外壳材料更改为铝材,大大消除了外壳本身加热对产品整体温升的影响。

改进后,产品的温升效果如表2所示(测试点同表1):

表2 MKP-LG6000μF产品—改进后,过电流试验数据摘录

备注:温度点7未测量到,测试电流及频率与表1相同

从表2数据分析,5号、6号、8号点可见,产品外壳表面各点温度分布比较均匀,温差不超过3℃。并且从表1与表2各相应点数据进行分析,可见改进后的产品温升较改进前低,尤其是上端环氧表面,最高处低18.1℃。改进效果十分明显。

4、结语

此种方案不但解决了电流在电容器芯子组上的分布不均等问题,而且降低了设备的损耗功率,从而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随着工业发展的需要与顺应环保节能的主题,逆变电源使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其的技术要求更为严格。而对其核心部分---DC-Link电容器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我们通过充分考虑电容器内部芯子排布、引线分布电感以及磁性材料加热的影响,选用更优化的接线方式和设计方案,使DC-Link电容器能够满足技术不断发展的需求,反过来促进技术的进步。

关键字:逆变电源  电容器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逆变电源系统中直流支撑电容器的应用及分析

上一篇:利用DSP功率电感5kW离网型光伏逆变器设计
下一篇:大师手笔分享给你推挽逆变器中漏感尖峰的处理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2:30

应用于太阳能光伏电站并网逆变电源系统
  1. 系统功能说明   使用LPCS2000B开发的风光太阳能光伏电站逆变电源系统,主要功能是将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直流电逆变成三相交流电送入电网。并解决并网逆变中的最大转换效率、谐波干扰、保护等问题。   2. 系统功能框图   3. 系统控制部分描述   控制部分完成的功能是控制功率部分产生与电网同相位的电压,并跟踪实际输出功率,使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相等。   控制部分是LPCS2000B 电源控制板,控制板的核心器件是Ti 公司生产的工业DSPTMS320F2801.通过DSP 多通道高速ADC 采样分别监测电网电压、太阳能电池端电压、太阳能电池输出电流、直流调压输出电压。
[电源管理]
单片弛张振荡器的温度补偿方法
1 引言   弛张充放电振荡器在PWM电源和电容传感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常常作为时钟产生电路用在单片功率集成电路中。但是,由于这种振荡器结构的特殊性,一般的弛张振荡器输出频率受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温度性能较差。为了获得较好的温度性能,一般都要采用恒温槽等措施,但增大了体积和成本。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这种结构振荡器的片内温度补偿方案,可以简单方便地获得更好的温度性能。 2 弛张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弛张振荡器的一般结构如图1所示。弛张振荡器的工作过程如下:先用一个电流源I1向电容器C充电,这时电容器上的电压会不断上升,将电容器上的电压通过比较器与设定的阈值电压相比较。当电容器上的电压高于电位比较器的阈值电压V2时
[模拟电子]
大功率VMOS管逆变电源绿光闪亮
本装置电路简单,易于调试,性能可靠, 逆变 和充电自动转换,带电瓶电量指示。由于使用了 大功率 VMOS 管,故效率高而成本又较低,适合电子爱好者组装。 工作原理 电路工作原理见图1(点击下载原理图)。VT1和VT2构成多谐振荡器,振荡频率为5Hz。当电压下降时,为使频率不变,振荡器由稳压管VD1稳压后供电。多谐振荡器输出输出的方波电压,直接推动 VMOS 大功率管,经变压器升压后的220V交流电从插座CZ引出。 继电器J1用于逆变和充电的自动转换。当电网送电时,J1通电,则J1-3接通电网 电源 ,J1-2从变压器T的⑧脚跳到⑤脚,使变压器①、②对0脚产生15V的交流电压,J1-1断开多谐振荡器电源,所以VMOS
[电源管理]
大功率VMOS管<font color='red'>逆变电源</font>绿光闪亮
无功补偿电容器运行特性参数选取
1 电力电容器及其主要特性参数 电力电容器是无功补偿装置的主要部件。随着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纸介质电容器已被 自愈式电容器所取代,自愈式电容器采用在电介质中两面蒸镀金属体为电极,其最大的改进是 电容器在电介质局部击穿时其绝缘具有自然恢复性能,即电介质局部击穿时,击穿处附近的金 属涂层将熔化和气化并形成空洞,由此虽然会造成极板面积减少使电容C 及相应无功功率有 所下降,但不影响电容器正常运行。 自愈式电容器主要特性参数有额定电压、电容、无功功率。 1. 1 额定电压 GB 1274721991《自愈式低电压并联电容器》第3. 2 条规定“电容器额定电压优先值如 下0. 23 ,0. 4 ,0. 525 及0. 69 kV。”电容器额
[电源管理]
世强代理铝电解电容器的顶级制造商贵弥功Nippon Chemi-Con
日前,世强宣布与铝电解电容器制造商Nippon Chemi-Con(贵弥功株式会社)签订代理协议,销售其全线产品。Nippon Chemi-Con,俗称黑金刚,创立于1931年,总部位于日本,是铝电解电容器的顶级制造商,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列首位,同时,在铝电极箔的生产方面,其产量位居也世界第一。 黑金刚Nippon Chemi-Con的主要产品包括铝电解电容,多层陶瓷电容,薄膜电容,陶瓷压敏电阻,超级电容等,具有高电压、寿命长的特点,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变频、新能源、家电、ICT、PC、IoT、通信基站等领域。 此次签约后,黑金刚Nippon Chemi-Con相关元件及最新产品
[嵌入式]
世强代理铝电解<font color='red'>电容器</font>的顶级制造商贵弥功Nippon Chemi-Con
格拉茨技术大学新发现助力开发环保型超级电容器
与电池类似,超级电容器适用于重复储存电能。据外媒报道,格拉茨技术大学(Tu Graz)的研究人员提出一种特别安全的可持续性超级电容器。 (图片来源:techxplore) 目前,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主要缺点在于缺乏安全性、可持续性和可回收性,以及原材料(例如钴)供应有限。在寻找替代电化学储能系统用于电动出行和存储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将电池和电容器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混合超级电容器”前景颇佳。它的充放电速度与电容器一样快,并且几乎可以储存与传统电池一样多的能量。与传统电池相比,它可以更快、更频繁地充放电,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只有几千次,而超级电容器的充电周期约为100万次。 这种混合超级电容器的可持续性高,由碳和碘化钠电解
[汽车电子]
格拉茨技术大学新发现助力开发环保型超级<font color='red'>电容器</font>
美研制新型超级电容器 储能打破世界纪录
  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Nanotek Instruments公司新研制的石墨烯超级电容器,单位质量可储存的能量相当于镍氢电池,打破了世界纪录,而且充电或放电只需要短短几分钟、甚至几秒钟,有望取代电池。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Nano Letter上 。   该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采用了石墨烯,混合5%的超级P(一种乙炔黑 acetylene black ,作用相当于导电添加剂)和10%的聚四氟乙烯(PTFE)结合剂。研究人员把产生的悬浮液涂在集电器表面,把硬币大小的电容器安装在隔离箱里。电解质-电极界面的制备,采用了“Celguard隔膜-3501”,而电解液是一种化学品,叫做EMIMBF4。   该公司对硬币大小超级电容
[汽车电子]
积层陶瓷电容器: TDK推出新型低电阻软终端型积层陶瓷电容器,进一步扩大其MLCC产品阵容
新产品中的树脂层仅覆盖板安装侧 基于TDK自主设计和结构,实现高可靠性和低电阻 新产品进一步增加了电容,3216和3225型的电容分别为22 ㎌和47 ㎌ 升级至车载等级(符合AEC-Q200标准)和商用等级 积层陶瓷电容器: TDK推出新型低电阻软终端型积层陶瓷电容器,进一步扩大其MLCC产品阵容 产品的实际外观与图片不同。 TDK标志没有印在实际产品上。 TDK株式会社采用独特的设计和结构,扩充其CN系列积层陶瓷电容器(MLCC)产品。 不同于以树脂层覆盖整个端电极的传统软终端MLCC,新产品的树脂层仅覆盖板安装侧,使得电流能够传输至层外,从而降低电阻。采用这一结构的软终端积层陶瓷电容器为
[电源管理]
积层陶瓷<font color='red'>电容器</font>: TDK推出新型低电阻软终端型积层陶瓷<font color='red'>电容器</font>,进一步扩大其MLCC产品阵容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