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磁防护电路中EMC/EMI解决方案与设计经验

最新更新时间:2013-12-06来源: 电源网关键字:磁防护电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电气电子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产品日益普及和电子化,广播电视、邮电通讯和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发达,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和恶化,使我们逐渐关注设备的工作环境,日益关注电磁环境对电子设备的影响,电气电子产品的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性(EMC)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工程师和生产企业的重视。

静电防护(ESD)找到被保护对象很重要

在设计电磁防护电路中,工程师要清楚的知道在系统里要保护什么?找到被保护的对象很重要,如何在10000个器件中找到哪些是核心的,哪些是容易受干扰的?当找到了被保护的电路,就要开始进行静电分析,是哪种静电让它失效的?是什么原因?分析完种种原因后就要进行静电防护措施,选用对应的器件。

传导性ESD防护:对静电电流在电路中防护主要使用一些保护器件,在敏感器件前端构成保护电路,引导或耗散电流。此类保护器件有:陶瓷电容,压敏电阻,TVS管等。

辐射性ESD防护:对于静电产生的场对敏感电路产生影响,防护方法主要是尽量减少场的产生和能量,通过结构的改善增加防护能力,对敏感线路实施保护。对场的保护通常比较困难,在改良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叫做等位体的方法。通过有效地架接,是壳体形成电位相同体,抑制放电。事实证明此种方式有效易于实施。

防护静电的一般方法(前三条是针对直接放电,后两条是针对关联场的耦合)

减少静电的积累;

使产品绝缘,防止静电发生;

对敏感线路提供支路分流静电电流;

对放电区域的电路进行屏蔽;

减少环路面积以保护电路免受静电放电产生的磁场的影响。

从电磁感应认识开始电磁兼容设计

一个好的电子产品,除了产品自身的功能以外,电路设计(ECD)和电磁兼容设计(EMCD)的技术水平,对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性能指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很多人从事电子线路设计的时候,都是从认识电子元器件开始,但从事电磁兼容设计的时候却无从下手。实际上从事电磁兼容设计是从电磁场理论开始,即从电磁感应认识开始。

试想一下,多个电子设备在同一空间工作时,在其周围会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场,在场或者人为的作用下,各种干扰会通过传导、辐射等途径对设备进行干扰,使得系统变得不稳定,甚至出现死机现象——罪魁祸首是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普遍存在于电子产品,不仅是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也存在于元件与元件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其主要的两种途径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而传导干扰又细分为共模干扰差模干扰。引起干扰的原因种类复杂,其核心为静电放电干扰。如何确保系统的稳定工作而不受外界影响?下面是电子元件技术网为你整理的“三步走”法则,为彻底解决静电放电干扰提供必要的宝典,以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辐射干扰的三大对策

1、一个是屏蔽,另一个是减小各个电流回路的面积(磁场干扰),和带电导体的面积及长度(电场干扰)。

2、当载流体的长度正好等于干扰信号四分之一波长的整数倍的时候,干扰信号会在电路中产生谐振,这时辐射干扰最强,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3、磁场辐射干扰主要是流过高频电流回路产生的磁通窜到接收回路中产生的,因此,要尽量减小流过高频电流回路的面积和接收回路的面积。

常见EMI抑制方式

目前对于EMI的常见抑制方式包括屏蔽法(Shielding)、扩展频谱法(SpreaDSPectrum)、使用滤波器(Filter)等,以及透过整合接地、布线、搭接等层面来防治。

电磁屏蔽法大部份是用来屏蔽300MHz以上的电磁噪声,此外,运用遮蔽复合材料也是常见的手法,例如手机就常见以真空电镀方式,在塑料壳内部布满一层如镍之类的屏蔽材质,藉此隔绝电磁波发散。

扩展频谱法则是用来将时钟(Clock)的信号展频,使其峰值(Peak)信号波形振幅减低来降低信号的峰值位准,目前有些BIOS已提供内建的扩频功能,可让用户自行设定。余晓锜指出,使用扩频法需要在信号失真度和EMI减弱程度之间取得平衡,一般是取1%~1.5%,若超过3%通常就会让信号过于失真而不可行。滤波器或滤波回路的使用因为成本低廉且SMD(表面黏着)制程的加工需求,所以最为一般设计工程师采用。滤波器的使用机会和模式根据不同防治需求来决定,例如大电流的Bead可用在电源电路的路径(PowerTrace)上;一般的Bead可用来抑制某特定频率的噪声信号;CMF则用来抑制USB、1394、LVDS等差模线路的噪声幅射问题。

不过,对于EMI的抑制有诸多解决方式,必须因时因地制宜选择,只要有效就是好的防制方法,并没有哪一种特定方式特别胜出。

幅射传导EMI棘手问题,解决方式归纳出下列几种:

1.在干扰源加LC滤波回路。

2.在I/O端加上DeCapbypasstoGround,把噪声导入大地。

3.用遮蔽隔离(Shielding)的方式把电磁波包覆在遮蔽罩内。

4.尽量将PCB的地面积扩张。

5.产品内部尽量少使用扁平电缆或实体线。

6.产品内部的实体线尽量做成绞线以抑制噪声幅射,同时在扁平电缆的I/O端加上DeCap。

7.在差模信号线的始端或末端加上共模滤波器(CommonModeFilter)。

8.遵循一定的模拟和数字布线原则。

此外,EMI的形成又可分为共模幅射和差模幅射两类。共模幅射包括共地阻抗之共模干扰和电磁场对导线的共模干扰,前者是因噪声产生源与受害电路间共享同一接地电阻所产生的共模干扰,解决方法可藉由实行地的切割来必免共地干扰问题;后者则为高电磁能量所形成的电磁场对设备间之配线所造成的干扰,可藉由遮蔽隔离的因应方法来处理场对线的干扰问题。

至于差模幅射,常见的是导线对导线的差模干扰,干扰途径为某一导线内的干扰噪声感染到其他导线而馈入受害电路,属于近场干扰的一种,可藉由加宽线与线之间的距离来处理此类干扰问题。

改进手机灵敏度的EMC的四大解决方案

电子产品现在是高性能化发展,这就导致了电子设备里面很复杂的变化。比如说手机,它的IC工作电压越来越低,能量越来越小,智能手机,包括PC,无线电路,会出现一个相关的干扰。第三个就是接口通讯的速度越来越高。第四个是汽车应用中电子控制越来越多。这些都导致我们的电子版变得越来越复杂,也就使得我们的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相信这种变化本身在不断变化之后,产生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电子产品市场、安规与测试趋势

电磁兼容标准其实IEC分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产品标准三大类。基础标准分为发射标准和抗扰度标准。通用标准将环境分为A、B两大类,A类属于工业区,B类就是民用,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哪个才是你真正要达到的指标。对于某种产品,如果既没有产品EMC标准,又没有适用的产品类EMC标准,则应采用通用EMC标准。一个产品标准优先采用,然后是产品类标准你去接近考核。对某种产品如果我们没EMC标准又没有适当的产品类标准,就用通用的标准。

关键字:磁防护电路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设计磁防护电路中EMC/EMI解决方案与设计经验

上一篇:600W纯正弦波逆变器制作日记
下一篇:改进EMC控制助配备CCD器件的“侦察机”一臂之力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2:31

如何解决LED电源设计中的EMC/EMI难题
电磁兼容(EMC)是在电学中研究意外电磁能量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这种能量所引起的有害影响。电磁兼容的目标是在相同环境下,涉及电磁现象的不同设备都能够正常运转,而且不对此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难以忍受的电磁干扰之能力。习惯上说,EMC包含EMI(电磁干扰)和EMS(电磁敏感性)两个方面。 电磁干扰(EMI)是指任何在传导或电磁场伴随着电压、电流的作用而产生会降低某个装置、设备或系统的性能,或产生不良影响的电磁现象。 LED电源电磁干扰,工程师要考虑的主要方面有:电路措施、EMI滤波、元器件选择、屏蔽和印制电路板抗干扰设计等。 对于设计LED电源的工程师来说,电磁干扰问题是一直存在于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能解决
[电源管理]
如何解决LED电源设计中的<font color='red'>EMC</font>/<font color='red'>EMI</font>难题
电子设计中的EMCEMI、ESD
在电子产品的设计中,为获得良好的EMC性能和成本比,对产品进行EMC设计是重要的;电子产品的EMC性能是设计赋予的。测试仅仅是将电子产品固有的EMC性能用某种定量的方法表征出来。对于EMC设计来讲:   首先,应在研发前期考虑EMC设计。   如果产品设计前期不考虑EMC问题,仅寄希望于测试阶段解决(表现为通过整改来解决设计成型产品的EMC问题,这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都投入在后期的测试/验证、整改阶段)。那么,即使产品整改成功,大多情况下还是会由于整改涉及电路原理、PCB设计、结构模具的变更,导致研发费用大大增加,周期大大延长。只有在前期产品设计过程中考虑与预测EMC问题,把EMC变成一种可控的设计技术,并行和同
[模拟电子]
电子设计中的<font color='red'>EMC</font>、<font color='red'>EMI</font>、ESD
EMC/EMI设计85问
1、为什么要对产品做电磁兼容设计? 答:满足产品功能要求、减少调试时间,使产品满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使产品不会对系统中的 其它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2、对产品做电磁兼容设计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答:电路设计(包括器件选择)、软件设计、线路板设计、屏蔽结构、信号线/电源线滤波、电路的 接地方式设计。 3、在电磁兼容领域,为什么总是用分贝(dB)的单位描述? 答:因为要描述的幅度和频率范围都很宽,在图形上用对数坐标更容易表示,而dB 就是用对数表示 时的单位。 4、 关于 EMC,我了解的不多,但是现在电路设计中数据传输的速率越来越快,我在制做 PCB 板的时候, 也遇到了
[模拟电子]
EMI/EMC设计讲座(二)磁通量最小化的概念
  在PCB中,会产生EMI的原因很多,例如:射频电流、共模准位、接地回路、阻抗不匹配、磁通量……等。为了掌握EMI,我们需要逐步理解这些原因和它们的影响。虽然,我们可以直接从电磁理论中,学到造成EMI现象的数学根据,但是,这是一条很辛苦、很漫长的道路。对一般工程师而言,简单而清楚的描述更是重要。本文将探讨,在PCB上「电的来源」、Maxwell方程式的应用、磁通量最小化的概念。     电的来源   与磁的来源相反,电的来源是以时变的电双极(electric dipole)来建立模型。这表示有两个分开的、极性相反的、时变的点电荷(point charges)互为相邻。双极的两端包含着电荷的变化。此电荷的变化,是因为电流在双极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EMI</font>/<font color='red'>EMC</font>设计讲座(二)磁通量最小化的概念
工业4.0:听不到的噪声可能是最大的问题 (后篇)
缓解EMC问题的设计 要使设计拥有良好的抗EMC干扰性能,需要一个关注工厂级(如接地和配电)乃至各集成电路性能的多层次方法。实际上有很多IIoT设备需要改造,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工作难度,所以即便能够完成整体改造(例如为工厂基础设施重新布线),也是非常困难。 EMC设计:工厂层面 从工厂层面来说,配电系统的设计是获得良好EMC性能的基本保障。通常情况下,工厂都采用高压交流和直流系统,而这些系统往往会引起很多与EMC相关的事故,比如电网运行或功率因数电容开关引起的瞬态问题,或大功率接触器线圈的电弧接触和塌缩磁场引起的快速瞬变。直接或间接雷击等自然现象也可以引起工厂设备的电压瞬变。 在车间里,从数控机床到泵或工业机器人,几
[物联网]
工业4.0:听不到的噪声可能是最大的问题 (后篇)
集成控制音频视频接口EMI/EMC抑制技术
    在现代系统集成控制当中,大型的信号切换系统都是各种场所必不可少的,目前主流的信号切换系统包括CREATOR快捷等大型切换系统产品,其中有AV信号切换系统、RGB信号切换系统、DVI信号切换系统以及HDMI信号切换系统等等。但就目前而言,各种环境的差异特别是周边电磁干扰的影响,都会对各种信号切换系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各个厂家在自己信号切换系统中,都采用了EMI/EMC抑制等技术。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些相关问题:   产品的种类和测试机构不同,EMI/EMC的测试要求也不同。但还是可以将EMI/EMC测试大致分为两类:   辐射:该测试限定了某产品辐射或传导的信号幅度和频率,从而使其不会对其它产品产生干扰。
[嵌入式]
解决高频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问题
随着高频开关电源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日趋成熟,其在铁路信号供电系统中的应用也在迅速增加。与此同时,高频开关电源自身存在的电磁骚扰(EMI)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容易对电网造成污染,直接影响其他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传入空间也易形成电磁污染,由此产生了高频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EMC)问题。 本文重点对铁路信号电源屏使用的1200W(24V/50A)高频开关电源模块所存在的电磁骚扰超标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高频开关电源产生的电磁骚扰可分为传导骚扰和辐射骚扰两大类。传导骚扰通过交流电源传播,频率低于30MHz;辐射骚扰通过空间传播,频率在30~1000MHz。 1  高频开关电源的电路结构 高频开关电源的主拓扑电路原理,如图
[电源管理]
解决高频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问题
PCB板中EMC/EMI的设计技巧
  引言   随着 IC 器件集成度的提高、设备的逐步小型化和器件的速度愈来愈高,电子产品中的 EMI 问题也更加严重。从系统设备 EMC /EMI设计的观点来看,在设备的 PCB 设计阶段处理好EMC/EMI问题,是使系统设备达到电磁兼容标准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手段。本文介绍数字电路PCB设计中的EMI控制技术。   1 EMI的产生及抑制原理   EMI的产生是由于电磁干扰源通过耦合路径将能量传递给敏感系统造成的。它包括经由导线或公共地线的传导、通过空间辐射或通过近场耦合三种基本形式。EMI的危害表现为降低传输信号质量,对电路或设备造成干扰甚至破坏,使设备不能满足电磁兼容标准所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   为抑制EM
[电源管理]
PCB板中<font color='red'>EMC</font>/<font color='red'>EMI</font>的设计技巧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