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功率量热计负载及整体结构设计

最新更新时间:2014-07-12来源: 21IC关键字:微波功率  量热计  负载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 引言

量热计是目前最准确的功率测量方法,在量热计的设计中,整体结构温度稳定度是实现准确测试的充要条件,但在40GHz以下的频率范围之内,由于波导的体积较大,造成量热计整体的体积增大,热容增高。为了保证波导传输线的传输以及隔热效果,采用了与桶盖连接热分布均匀的热容传输线和保证热量不向外扩散的隔热传输线的多波导连接方式,提高了结构的复杂程度,为温度控制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在解决量热计量热体以及整体热力学结构设计与仿真的基础上,采用模糊PID控温技术,实现了控温精度达到5%摄氏度的技术指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 量热计的组成及原理:

作为功率标准的量热计通常采用双负载结构。如图5所示,在双负载量热计中,将两个热学条件完全相同的量热体A和B置于隔热容器中。其中,量热体A用来加被测得高频功率或直流替代功率,另一个量热体B不加任何功率,仅仅作为量热体A的温度参考。当量热体A加上恒定的功率时,量热体A和B之间将产生一个恒定的温差。装在量热体A和B之间的热电堆将检测出温差电动势。假定高频功率和直流功率在同一个量热体上有相同的热效应,则可以用高频-直流替代的方法测量高频功率。

 

 

图1 量热计模型

3 负载的结构设计以及热力学仿真

3.1 负载的理论分析

低功率波导式匹配负载由一段终端短路的波导和安装在波导中的吸收体组成的。为了获得较大的衰减,要求吸收材料具有低的电导率和高的磁导率,在热学特性方面,由于吸收体材料多由绝缘材料组成,其热传递特性远远小于金属材料,吸收体的体积,表面积,材料加工的粗糙程度都会影响到微波能量的吸收以及吸收体与波导壁之间的热传递,所以量热计负载的设计对负载吸收体的形状、材料、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由上一节量热计的工作原理可知,波导负载在量热计中主要起到了量热体的作用,即要求其在吸收大部分微波功率的情况下,整个负载的温升与直流加热下的负载温升有一定量的关系,并要求波导负载的微波—直流功率替代效率尽可能的高,所以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负载的微波特性,更要考虑负载的热学特性。

根据量热计的基本工作原理,我们可知,在微波负载上存在的热传递过程是:

1)吸收功率过程中,热传递过程为:

 

 

图2 吸收微波功率热传递过程

2)加热电阻工作过程中,热传递过程为:

 

 

图3 吸收直流功率热传递过程

根据以上热传递过程分析,在整个过程中,主要存在的热交换为传导换热和辐射换热,在重力引起的空气对流情况下,总热流通量等于传导热流通量和辐射热流通量之和。

3.2 片式吸收体负载设计及热力学仿真

此种结构为波导外壁尖劈状,内部单面贴覆碳化硅吸收片,该结构热学性能高于第一种,因为吸收体材料用料较第一种形式少,整体厚度小,其吸收的微波能量在很短时间内就将传输到波导外壁,其平衡时间缩短,并且直流加热源与吸收材料贴敷波导宽壁同侧,其直流源与微波源加热效率非常高,在查阅的技术文献资料中提到可达到90%以上,但是此种结构负载对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对吸收体材料也有很高的硬度以及强度要求。

下面为针对这种思路的负载结构和电磁场和热学仿真结果:

(1)电磁场仿真分析

负载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8mm波导负载设计图

仿真驻波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8mm负载驻波仿真图

(2)波导负载热学仿真如下:

仿真环境为吸收体圆锥均匀分布10mW功率,稳定状态下整个8mm波导负载的温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其温度最高位置比不加入功率相应位置温度升高0.14摄氏度左右.

环境温度35摄氏度,负载不加入任何功率情况下表面的温度分布如图6:

 

 

图6 恒温条件下负载温度分布

环境温度35摄氏度,负载表面均匀分布10mW功率,负载表面温度分布如图7:

 

 

图7 加热条件下负载温度分布

3.3 片式吸收体负载测试结果

图8、9为负载加工图以及驻波测试图,其驻波均在1.12以下,高频部分驻波优于低频部分,其微波特性满足使用要求。加热功率在10mW情况下温升在0.1K左右,其直流与微波替代效率可达到80%以上,负载设计满足量热计整体需求。

 

 

图8 8mm负载实际加工图


 

图9 8mm负载实测驻波结果图

4 量热计的结构设计以及热力学仿真

4.1 量热计的结构设计

由于量热计法测量微波功率是建立在直流功率通过在负载上的热效应来替代微波功率,所以这种测量方法就对量热计整体结构的温度稳定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量热计结构的初步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双负载量热计结构。在控温精度要求方面整体结构采用了三层桶的结构,外层为薄壁铝制圆筒,中间为大质量大热容铜制控温筒,内层为铜制内桶,铜制控温桶表面贴敷加热电阻膜,并通过贴敷在该桶表面的测温电阻温度的变化量由控温设备控制加热功率的大小以实现其表面温度稳定度达到0.05摄氏度以内。薄壁外层铝桶与外层铜制控温桶之间的变化量由控温设备控制加热功率的大小, 填充泡沫塑料,用以减小整体与外界的热交换。

 

 

功率输入端口采用不锈钢制薄壁波导,该设计得主要目的是减少整段波导传输线的热量损耗。内外铜桶之间采用塑料质地的隔热波导段,其波导连接表面与波导腔内壁镀金,采用原因是因为热容传输线质量较大,而不锈钢薄壁波导其承载荷较低,容易发生损坏。在负载与内桶盖热容传输线与外桶盖热容传输线间采用不锈钢薄壁波导隔热传输线,保证内桶的热量交换不受环境的影响和准确测温的要求。

微波传输通道结构如图10所示。

 

 

图10 微波信号传输通道示意图

4.2 量热计结构的热力学分析。

量热计内外铜桶的热力学结构仿真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1 控温桶热学仿真图

该热力学仿真所处的仿真环境为:铜制外桶表面温度35摄氏度衡定,由热力学分布图可知其内桶内部温度比较稳定,在热容传输线与非金属隔热波导段之间略有温度损耗,但对整体的温度稳定性影响并不是很大,所以从仿真结构来看量热计热力学结构设计基本符合要求。

4.3 量热计的控温技术研究。

在设计中,考虑到自身的控温要求与环境以及成本,我们确定了采用外层填充泡沫塑料,多层桶结构,外表面控温的基本方案。并在控温技术中采用了模糊PID控制技术。

(1)模糊PID控温技术简介

在量热计控温系统中,我们采用了模糊PID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控温系统结构图

PID温度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为:

 

 

由于系统中模糊控制器是实施运行的,所以要求解模糊器的计算要相对简单,不在此处进行讨论。

(2)实际控温实验结果

控温数据采集时间设定为10个小时,从初始加热开始采集,目标控温温度为22.000摄氏度,图13、14为控温数据图,由图可以看出,升温开始到温度基本稳定需要5-6个小时,而温度变化量小于千分之五摄氏度则需要8小时左右,由图13、14数据,控温指标基本达标,满足系统进行进一步定标实验的要求。

 

 

图13 控温数据图(整个控温过程10小时)

 

 

图14 控温数据图(温度基本稳定)

5 结论

由以上分析,文中所设计的量热计用负载以及整体恒温结构基本满足项目要求,但是量热计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反复的过程,通过数值计算及软件仿真所得到的结论经实验验证之后,需要进一步的优化设计用以得到更加精确的试验数据以满足量热计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要求。

关键字:微波功率  量热计  负载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微波功率量热计负载及整体结构设计

上一篇:三种电源控制拓扑的优劣
下一篇:225MHz~512MHz 50W功率放大器研制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2:42

高精度高边检流放大器监测PWM负载电流
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中的电流检测   EPS不同于传统的助力转向系统,它没有液压泵或液体。而是将一个电动机通过齿轮机构安装在转向齿条上。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转向传感器检测方向盘的位置和转速。该信息与来自安装在转向轴上的转向扭矩传感器输入一起送至助力转向控制模块。为了确定所需要的转向助力,控制模块接受来自于车速传感器、牵引力控制和稳定性控制系统的输入(图1)。 图1. 典型EPS系统的简化方框图   与动力模块的接口允许控制模块调节电机电流。增大电机电流则增大助力,反之亦然。电机电流往往通过采用H桥电路(图2)送入脉宽调制(PWM)电压进行控制。以下的真值表(表1)汇总了H桥电路的不同工作模式。电机表现为感性负载,所以通过
[电源管理]
高精度高边检流放大器监测PWM<font color='red'>负载</font>电流
跨厂商云环境和工作负载打造的多云就绪业务编排及分析
提供自动的、可扩展的、安全的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导厂商瞻博网络于近日发布Contrail Enterprise Multicloud的拓展功能,旨在为物理和虚拟环境中任意的工作负载、云以及多供应商环境提供支持。 事实上,大多数企业仍须采用两个或更多的控制器或管理系统,对叠加网络、底层网络以及网络设备进行管理。如今,凭借Contrail Enterprise Multicloud新推出的多域编排和高级分析功能,企业能够通过一个指挥中心来管理和监测工作负载策略。这意味着,不论是采用公有云、私有云、或者是二者结合的多云环境企业来说,现在拥有了建立在单一平台上、具有单一控制点并提供统一多云就绪型基础设施的策略编排解决方案。
[物联网]
提高高边电流测量的负载功率监视器
摘要:结合模拟电压倍增器,可以方便地测量显示在负载消耗的功率IC的高边电流检测放大器。一个乘法器输入连接到负载电压,和对方一内部模拟的负载电流,也就是说,一个成比例的电压由内部电流检测放大器生产。乘法器的输出(VLIL)是那么一个 负载功率 成正比的电压。   一个IC,它结合了高边电流检测和模拟电压倍增放大器(MAX4211)可以很容易地测量负载消耗的功率。一个乘法器输入连接到负载电压,以及对一个负载电流,即一成比例的电压由内部电流检测放大器产生的内部模拟等。乘法器的输出(VLIL)是那么一个负载功率成正比的电压。   内部乘数还可以启用额外的精度高边电流测量方法,用于该电流信号由AD转换器数字化应用。无论是ADC的
[电源管理]
提高高边电流测量的<font color='red'>负载</font><font color='red'>功率</font>监视器
采用合适的负载平台测试燃料电池系统
  设计精良的电子负载不是只为在实验室使用而设计的,应该仔细进行设计并制造,以测试实际的功率系统。对于必须在将要使用的真实环境下测试的军用便携式系统,如燃料电池,情况正是如此。为应对此挑战,电子负载可制作成便携式装置,能在野外采用电池组工作。电子负载也可以封装为完全密封的设备,在苛刻的环境和其他环境危险的场合下,如沙漠、垃圾或淤泥,不出现工作问题。使用这些设备,也不需要考虑维护或校准问题(图1)。   不过,用电子负载测试任何功率系统在之前,必须确定哪种电子负载最适合重建在其工作环境下可能遇到的情境。因为负载类型不同,范围很大,要了解每种类型的优势和弱势,可能使选择合适负载的难度几乎与实际功率系统测试过程本身的难度一样。
[电源管理]
采用合适的<font color='red'>负载</font>平台测试燃料电池系统
TDK发布最紧凑、功率密度最高的负载点 DC-DC转换器
● 新系列µPOL™电源解决方案,以更高性能、最小尺寸、易于使用性和简化集成,开创了“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的新时代”。 ● 可扩展和高度可配置的多次可编程内存,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 适用于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AI)、5G基站、物联网(IoT)、企业计算等应用。 ●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举行的2019年APEC展会上首次发布。 (展会时间:3月18日至20日,TDK展位号:811号) TDK株式会社(TSE:6762)发布了新系列µPOL™ DC-DC转换器,这是业内最紧凑、功率密度最高的负载点解决方案,适用于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AI)、5G基站、物联网(IoT)、企业计算等应用。 该系
[电源管理]
TDK发布最紧凑、<font color='red'>功率</font>密度最高的<font color='red'>负载</font>点 DC-DC转换器
感应加热电源的负载匹配方案
摘要:分析了串联谐振型和并联谐振型感应加热电源的负载电路及负载匹配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电源类型对负载匹配方案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多种负载匹配方法。 关键词:感应加热电源;负载匹配;串联谐振型;并联谐振型 1 概述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器件的发展,固态感应加热电源已在金属熔炼、透热、淬火、热处理、焊接等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热处理行业的大部分负载来说,感应加热电源设备须经过负载阻抗匹配后才能正常工作。所谓负载阻抗匹配就是为了使电源输出额定功率,而采取的使负载阻抗等于电源额定阻抗的方法和措施。 对于一台电源设备,其额定电压UN和额定电流IN取决于电源本身,为使电源能输出额定功率,要求有合适的负载阻抗Z=ZN=UN/IN与电源匹配,如
[电源管理]
EA Elektro-Automatik 宣布推出全新的工业系列 60 kW 直流电源和负载
EA Elektro-Automatik 宣布推出全新的工业系列 60 kW 直流电源和负载,实现功率密度突破 中国,上海。2022 年 12 月 13 日 - EA Elektro-Automatik GmbH & Co.KG 是一家从事直流电源研发与生产的世界级制造商,最新推出了 60 kW 和 30 kW EA-PU 10000 可编程直流电源、EA-PUB 10000 可编程双向直流电源和 EA-PUL 直流可编程回馈式电子负载。 其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电动汽车的电池组测试、半导体晶圆制造设施中的熔炉供电、电化学电解加工和光伏逆变器测试。新产品前面板不带触摸显示屏,适用于需要大功率的生产自动测试系统和自动流程控制系统。
[电源管理]
EA Elektro-Automatik 宣布推出全新的工业系列 60 kW 直流电源和<font color='red'>负载</font>
提升轻负载和高频率下DC/DC的转换效率
  为帮助提高DC/DC在更轻负载和更高频率下的转换效率,可以将肖特基二极管集成到MOSFET芯片中,构成单个封装,以降低BUCK变换器电路低压侧开关的功耗。此外,如果将这两种元件结合到一个单块芯片上,则MOSFET的额定RDS(on)更低,并且能节省空间。负载点(POL)、直流-直流转换以及稳压模块都是计算机和固定电信市场功率管理应用的构成部分,这些市场正促进着对能提高效率且性能更高的MOSFET的需求。   达到这一目标的一个特别有益的方法就是改善轻负载下的效率。这一点很重要,原因是大多数服务器和笔记本电脑在大多数开机时间内都不是处于最大负载,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对CPU要求都不高,吸入电流比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IOUT 要
[电源管理]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