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各种原理方案的比较

最新更新时间:2015-03-14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无线充电  各种原理方案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无线充电技术,即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是指具有电池的装置不需要借助于电导线,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或者其他相关的交流感应技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用相应的设备来发送和接收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来进行充电的一项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源于19世纪30年代,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即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在电线中产生电流。但最早的无线电力传输思想是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在19世纪90年代提出的无线电力传输构想和无线输电试验,因而有人称之为无线电能传输之父。

技术原理

从具体的技术原理及解决方案来说,目前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有电磁感应式、磁共振式、无线电波式、电场耦合式四种基本方式。这几种技术分别适用于近程、中短程与远程电力传送。

各种无线充电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具体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无线充电各种原理方案的比较

 

 

当前最成熟、最普遍的是电磁感应式。其根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类似于变压器,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初级线圈上通一定频率的交流电,由于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如图1所示。PWC联盟发起者Powermat公司用电磁感应式推出过一款WiCC充电卡,与SD卡差不多大,内部嵌有线圈和电极等组件,插入现有智能手机电池旁边即可使用。

 

 

磁共振式也称为近场谐振式,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其原理与声音的共振原理相同,排列在磁场中的相同振动频率的线圈,可从一个向另一个供电,如图2。技术难点是小型化和高效率化,被认为是将来最有希望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一种方式。

 

 

无线电波式,基本原理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典型的是20世纪60年代布朗(William C. Brown)的微波输电系统,其示意图如图3。整个传输系统包括微波源、发射天线、接收天线3部分;微波源内有磁控管,能控制源在2. 45 GHz频段输出一定的功率;发射天线是64个缝隙的天线阵,接收天线拥有25%的收集和转换效率。日本龙谷大学的移动式无线充电系统,也是通过频率为2.45GHz 的微波送电,点亮了行驶中的模型警车的警灯。

 

 

电场耦合式利用通过沿垂直方向耦合的两组非对称偶极子而产生的感应电场来传输电能,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场将电能从发送端转移到接收端。这种方式主要是村田制作所采用,具有抗水平错位能力较强的特点。

关键字:无线充电  各种原理方案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无线充电各种原理方案的比较

上一篇:无线充电各种原理方案的比较
下一篇:安全闪光灯发出高电压警报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2:53

车用人机接口迎接数字化化浪潮
  你还记得第一次发现手机能支援各种不同的音乐铃声效果时有多开心吗?讽刺的是,我们多数人最后还是会选择老式的电话铃声;那已经是1990年代中晚期的事情了,但我们对手机的迷恋却有增无减。   时间快进20年,我们已在 2014年国际消费性电子展(CES)看到例证,汽车产业正在迎接手机曾经历过的「数位化」浪潮。汽车厂商因数位技术所能做到的而惊讶,并被其可能性魅惑,但仍对于打造全新车用人机介面的方法感到无可救药的犹豫(且生涩)。   车厂雷诺(Renault)在CES发表了一种「R音效(R-Sound Effect)」,号称能在驾驶人对天然的排气管声音厌倦时,为驾驶舱内提供「六种不同的引擎声」选项。参展商和与会者们,则在
[嵌入式]
中兴通讯将年投入超10亿元,推动无线充电技术普及
    中兴通讯副总裁孙枕戈接受专访时表示,公司从2015年开始每年将投入至少10亿元人民币进行无线充电设施的商业运作。     2014年,中兴通讯推出自主研发的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该系统是由中兴通讯CGO(cool,green,open)实验室历时三年进行项目孵化的重要蓝海战略拓展项目。     “与传统的有线充电的方式不同,中兴通讯的无线供电系统是通过非接触的电磁感应方式进行电力传输。”据孙枕戈介绍,私家车主只需要将车子驶入自己的充电位,打开手机APP发出指令,车子就能自动充电。     据了解,除用电成本低于用油外,无线充电设备也并不昂贵,对于私家车来说,其地下线圈不超过2万元,车底盘线圈大约1万元。
[汽车电子]
无线充电原理详解(图文)
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从2011年夏季前后开始上市。任何厂商的任何机型均可使用的“Qi”规格将成为全球标准。停车即可充电的EV(电动汽车)用充电系统也在推进研发。   无线充电已经在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无线电话等部分家电产品中实用化,现在其应用范围又扩大到了智能手机领域。   NTT DoCoMo在2011年夏季以后陆续上市了多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座。这些手机无需在手机上插上充电线缆,只需放置在充电座上即可为电池充电。今后NTT DoCoMo将在电影院、餐厅、酒店、机场休息室等公共场所设置充电座,便于用户在外出时使用。      软银移动也预定2012年1月上市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KDDI正
[模拟电子]
<font color='red'>无线充电</font><font color='red'>原理</font>详解(图文)
英特尔新无线充电可穿透物体给笔记本充电
    当前的无线充电板和保护套基本上就是个笑话,这主要是有互不兼容的标准、有线的范围和较低的瓦数等问题存在。但英特尔和他们在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 (A4WP)的合作伙伴却想要改变这一切,并让新的Rezence标准在办公室、咖啡馆、机场休息室和家中普及。   不同于目前的Qi标准或其他无线充电协议,Rezence充电板可隔着数英尺(1英尺约等于0.3米)厚的木头、塑料或其他非金属材质对设备进行充电。通过使用磁共振技术,这种新标准还能通过一块充电板同时为多部设备充电。更棒的是,英特尔和他们的合作伙伴预计还将推出瓦数足够给笔记本电脑充电的充电板。   在英特尔开发者论坛头天的主题演讲上,
[家用电子]
Qualcomm成功演示电动汽车动态充电技术
Qualcomm Incorporated(NASDAQ: QCOM)今日通过其子公司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成功演示电动汽车动态充电(DEVC)技术,该技术支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进行充电。在Qualcomm Halo™电动汽车无线充电(WEVC)技术的基础上,Qualcomm Technologies设计并构建了一套无线DEVC系统,可为高速公路行驶速度下的电动汽车进行动态充电,电压最高可达20千瓦。Qualcomm Technologies还成功演示了在同一条跑道上为两辆行驶中的汽车同时动态充电。两辆汽车在道路上同方向行驶或不同方向或行驶时皆可进行充电,进一步展示了Qualcomm Halo D
[汽车电子]
三款各具特色的国产无线充电芯片解析
2017年9月苹果发布会上提出The future is wireless,然后推出了AirPower,无线充电爆发式发展的序幕从此拉开。来自市场研究机构IHS的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TX出货达4亿台,RX出货达10亿台;2025年TX出货达8亿台,RX出货达20亿台。到2021年,TX可达5亿个。不过来自无线充电联盟WPC的中国联络代表余爽表示,这个数据或许会更为乐观。 预测,2019年就可以达到TX 出货5亿台这个数字。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另外,来自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无线充电市场将从2016年34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
[电源管理]
靠苹果Watch就想拯救无线充电
有报道称,苹果为其新Watch产品引入了无线充电,此举或将使得已经存在多年但标准混淆的技术迎来一个决定性时刻。    无线充电技术的拥护者认为,使用无线充电,将能够让未来电子设备摆脱时段性充电的困扰,用户也从此将不再受到电源线的约束,让人纠结的“电量过低”的警告以及传统的“充电插口”,也都会随拨号电话一样被淘汰成为历史。   今年9月,在一年一度的苹果发布会上传说中的“iWatch”终于亮相,只不过它不叫“iWatch”,而叫Apple Watch。它的设计也并非之前流传甚广的环形加竖长显示屏的设计,而是中规中矩的手表样式。当然,无线充电功能终得以兑现。只不过,它采用的也并非目前主流的三大标准,而是苹果自有的MagSafe
[嵌入式]
无线充电技术问世 告别电线和电池已经为时不远
  你是否曾看着电脑后“剪不断、理还乱”的电线而发愁?是否曾为忘记给手机充电,错过重要的电话而懊恼?再忍耐一下吧,不久的将来,或许科学家们就能帮你解决这些麻烦。   6月8日,《科学》杂志刊登文章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在无线传输电力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用两米外的一个电源,“隔地”点亮了一盏60瓦的灯泡。   这个研究小组希望他们的无线充电技术能够在将来淘汰连接在电器与插座之间的电线。“这项发明可以把我们从电线中解放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想地取代电池,至少在家庭和办公室的范围内。”小组成员之一阿里斯蒂迪斯·卡拉利斯说。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助理教授马林·索利亚契奇领导着这个6人小组。“这些电量足可
[焦点新闻]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