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Richtek技术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最新更新时间:2017-06-07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大联大诠鼎集团  Richtek技术  无线充电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诠鼎推出基于立锜(Richtek)技术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大联大诠鼎代理的立锜(Richtek)具备完整的无线充电方案,支持目前市场主流无线充电标准,不论是发射端还是接收端都有完整的产品配套。而Richtek独创的多模接收器设计,同时具有量产经验与商业化能力。在智能门锁、智能体育、智能手机等产品应用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png

图示1-大联大诠鼎推出的基于Richtek技术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应用架构图

2.png


发送端:

RT3181是符合WPC规范的高度整合发送器,其整合的全桥功率级可以满足通用的 A11发送器的需要,而外部功率级的设计则可满足更高性能系统的需求。其也可配置成WPC 中功率发送器MP-5设计的样式,已经整合了的输入电压控制器可使整个系统的设计极其简化,非常容易实施。


3.png

 图示2-大联大诠鼎推出的基于Richtek技术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发射端示意图


接收端:

Richtek科技为无线充电应用提供符合WPC规范的低、中功率接收器和同时兼容WPC和AFA规范的多模式接收器,这些产品都完全整合了整流器、DC/DC稳压器和通讯器件,可以满足众多应用的需求。


4.png

  图示3-大联大诠鼎推出的基于Richtek技术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接收端谐振器专利示意图


在多模式应用中,Richtek独特的接收谐振器设计将感应线圈和谐振线圈串联在一起,仅使用三颗电容,经过验证的专利设计可以说明客户获得极佳的商业利益。

 

5.png

  图示4-大联大诠鼎代理的Richtek独特的接收谐振器设计示意图


关键字:大联大诠鼎集团  Richtek技术  无线充电 编辑:千里千寻 引用地址: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Richtek技术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上一篇:SPM2及SPM3智能功率模块概览
下一篇:DC-DC电源模块常见应用问题分析与解决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2:59

和你聊聊苹果无线充电的那些猫腻
自iPhone 8、iPhone X支持无线快充后,这块为iPhone用户带来全新充电体验的小板子肯定又成为了很多机友的必入配件。   不过,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无线充电器其实并不支持苹果7.5W无线快充标准。举个例子,我们打开京东,搜索“iPhone 无线充电”关键字,出来不少结果,我们点开默认排序第一的无线充电器: 无意怼任何一个品牌,还是打码好了   默认第一的无线充电器上写有快充的描述,点进商品介绍页面,以颇大的篇幅注明10W快充,下面还配了个iPhone X的图片,乍看上去好像支持苹果无线快充。 写得好像iPhone支持10W充电一样   然而商品页面下面忽然就真相了,真正支持10W的并不是iPhone X,这款无线充电器
[手机便携]
解决传统双枪直流充电桩的痛点问题
传统充电桩对大巴车充电存在较多弊端,充电弓是如何应用CANWiFi进行无线通信升级,进而解决传统双枪直流充电桩的痛点问题呢? 一、充电弓的工作原理 电动车的充电方式主要分为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现有电动大巴充电主要利用双枪直流快速充电,即充电桩引出两条充电枪,同时对大巴车进行充电,这种充电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缺点: 充电枪线重,不便于插拔,降低用户体验; 需要拖拽和调整充电桩枪头,充电过程繁琐。 图1 传统充电模式 传统充电模式如此繁琐,那能否去人工化,让系统完成充电过程的匹配呢?于是,充电弓应运而生。 充电弓主要目的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双充电枪在对大巴充电时拖拽充电枪线而导致充电用户任务量重、体验差的问
[汽车电子]
无线充电原理解析及经典设计方案集锦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即周围磁场的变化将使电线中产生电流。到了 19世纪 90年代,爱迪生光谱辐射能研究项目的一名助手,也是后来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证实了无线传输电波的可能性,并申请了首个专利。目前无线充电存在四种不同的商用技术,电磁感应技术、无线电波技术和电磁共振技术、电场耦合技术,几种技术各有特点。   无线充电是指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原理类似于变压器。在发送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   实现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通过四种方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无线充电</font>原理解析及经典设计方案集锦
日本研发出可裁剪无线充电膜片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可裁剪无线充电膜片,能裁剪成各种尺寸,“贴”在衣服口袋、包、桌子等物体表面给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 东京大学研究团队近日在学校官网上介绍,现有无线充电产品通常根据特定产品的形状来设计安装充电线圈阵列,但一旦部分切断就可能失去充电能力,而他们开发的无线充电膜片,经裁剪后还能充电。 这种无线充电膜片采用特殊的H型内部线圈阵列,在膜片中设置电源,膜片四周边缘可以剪裁,剩余线圈保持充电能力。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在长宽各约40厘米的柔性基板上制成重约82克的无线充电膜片,最大充电功率可达5瓦左右。研究小组期待这一技术能应用在衣服口袋、包内侧、桌子或者盒子上,赋予一些日常用品无线充电功能。
[家用电子]
苹果持续加码无线充电 市场爆发只差最后一步?
  10月25日, 苹果 宣布收购了新西兰 无线充电 公司PowerbyProxi。不过,收购所花金额并未公开。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业内对于 无线充电 技术的市场应用前景态度不一,很多公司对 无线充电 市场化持观望态度。不过 苹果 的持续加码,可能推动无线充电技术应用领域的裂变。   拓墣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黄敬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项技术要成为主流,首要条件是成本够低以及安全系数高,目前以Qi为主的电磁感应技术皆已俱备。未来无线充电发展方向将会率先以电磁感应的近距离无线充电开始。 苹果 的加码对无线充电未来普及程度的提升又增加了一些确定性。未来是否能逐渐走向中长距离充电,则有赖于在安全性上
[手机便携]
用LCR 表完美测试无线充电系统中的线圈
– 宽阻抗范围用来表征电感和质量因数 – 高精度 DCR 测量 – 制造环节快速测量 – 大量夹具可供选择 智能终端上不断增加新功能,电池寿命成为用户最头痛的问题之一。相比便携式电源和电缆供电而言,无线充电技术因其方便性和多功能性获得了很大的关注,从而成为市场最佳解决方案之一。作为无线充电技术中一种最流行的应用,无线设备由于操作时间长,因而需要提供更好的充电性能。 本指南对 Keysight E4980A/AL 精密 LCR 表如何表征无线充电系统中最常用的组件——线圈进行了说明。 图 1. E4980A 精密 LCR 表 无线充电系统的线圈 当今在用的无线充电标准不只一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般都采用线圈
[测试测量]
用LCR 表完美测试<font color='red'>无线充电</font>系统中的线圈
大联大集团推出全新以太网桥接解决方案
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诠鼎推出基于东芝(TOSHIBA)的车载以太网桥接解决方案。 随着车辆通信网络逐年复杂化,需要进行网络优化,对于IVI和ADAS,高速和低延迟数据传输是为了实现处理器提供高分辨率传感器图像数据和远程信息处理通信数据的关键点,TOSHIBA开发出了对应于以太网路AVB标准的一个新的桥接芯片,这将有助于车载通信网络的建设符合市场需求。 大联大诠鼎代理的TOSHIBA TC9560 Neutrino是一颗功能强大的AVB bridge,可以在processor SoC 及network devices间高速地传输交换资料,内含一颗Cortex-M3 proce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大联大</font><font color='red'>诠</font><font color='red'>鼎</font><font color='red'>集团</font>推出全新以太网桥接解决方案
小米首发30W超级无线闪充成全球最快无线充电
今天下午,小米举行媒体沟通会,小米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崔宝秋公布了小米充电技术方面的进展。正式公布了小米超级无线闪充MI CHARGE TURBO——全球首款30W超级无线闪充,官方表示这可能是全球最快的无线充电、全球最快的无线反向充电。 根据官方的说法,MI CHARGE TURBO可以25分钟将4000mAh电池从0%充50%,69分钟充满至100%。官方表示MI CHARGE TURBO的超大功率无线反向充电,为iPhone XS充电,只需30分钟就可充电20%。 经过对比,小米30W无线超级闪充比27W有线充电速度更快,远远超越20W无线充电。 不仅如此,小米还推出了超大功率无线反向充电。对比友商P30 Pr
[手机便携]
小米首发30W超级无线闪充成全球最快<font color='red'>无线充电</font>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