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声波触摸屏的触摸屏部分可以是一块平面、球面或是柱面的玻璃平板,安装在CRT、LED、LCD或是等离子显示器屏幕的前面。这块玻璃平板只是一块纯粹的强化玻璃,区别于别类触摸屏技术是没有任何贴膜和覆盖层。
玻璃屏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各固定了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右上角则固定了两个相应的超声波接收换能器。玻璃屏的四个周边则刻有45°角由疏到密间隔非常精密的反射条纹。见下图。
以右下角的X-轴发射换能器为例:
发射换能器把控制器通过触摸屏电缆送来的电信号转化为声波能量向左方表面传递,然后由玻璃板下边的一组精密反射条纹把声波能量反射成向上的均匀面传递,声波能量经过屏体表面,再由上边的反射条纹聚成向右的线传播给X-轴的接收换能器,接收换能器将返回的表面声波能量变为电信号。
当发射换能器发射一个窄脉冲后,声波能量历经不同途径到达接收换能器,走最右边的最早到达,走最左边的最晚到达,早到达的和晚到达的这些声波能量叠加成一个较宽的波形信号,不难看出,接收信号集合了所有在X轴方向历经长短不同路径回归的声波能量,它们在Y轴走过的路程是相同的,但在X轴上,最远的比最近的多走了两倍X轴最大距离。因此这个波形信号的时间轴反映各原始波形叠加前的位置,也就是X轴坐标。
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波形 在没有触摸的时候,接收信号的波形与参照波形完全一样。当手指或其它能够吸收或阻挡声波能量的物体触摸屏幕时,X轴途经手指部位向上走的声波能量被部分吸收,反应在接收波形上即某一时刻位置上波形有一个衰减缺口。
接收波形对应手指挡住部位信号衰减了一个缺口,计算缺口位置即得触摸坐标 控制器分析到接收信号的衰减并由缺口的位置判定X坐标。之后Y轴同样的过程判定出触摸点的Y坐标。除了一般触摸屏都能响应的X、Y坐标外,表面声波触摸屏还响应第三轴Z轴坐标,也就是能感知用户触摸压力大小值。其原理是由接收信号衰减处的衰减量计算得到。
三轴一旦确定,控制器就把它们传给主机。
表面声波触摸屏特点
表面声波触摸屏第一大特点就是抗暴,因为表面声波触摸屏的工作面是一层看不见、打不坏的声波能量,触摸屏的基层玻璃没有任何夹层和结构应力(表面声波触摸屏可以发展到直接做在CRT表面从而没有任何“屏幕”),因此非常抗暴力使用,适合公共场所。
表面声波第二大特点就是清晰美观,因为结构少,只有一层普通玻璃,透光率和清晰度都比电容电阻触摸屏好得多。
反应速度快,是所有触摸屏中反应速度最快的,使用时感觉很顺畅。
表面声波第四大特点是性能稳定,因为表面声波技术原理稳定,而表面声波触摸屏的控制器靠测量衰减时刻在时间轴上的位置来计算触摸位置,所以表面声波触摸屏非常稳定,精度也非常高,目前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的精度通常是4096×4096×256级力度。
表面声波触摸屏的缺点是触摸屏表面的灰尘和水滴也阻挡表面声波的传递,虽然聪明的控制卡能分辨出来,但尘土积累到一定程度,信号也就衰减得非常厉害,此时表面声波触摸屏变得迟钝甚至不工作,因此,表面声波触摸屏一方面推出防尘型触摸屏,一方面建议别忘了每年定期清洁触摸屏。
表面声波触摸屏能聪明的知道什么是尘土和水滴,什么是手指,有多少在触摸。因为:我们的手指触摸在4096×4096×256级力度的精度下,每秒48次的触摸数据不可能是纹丝不变的,而尘土或水滴就一点都不变,控制器发现一个“触摸”出现后纹丝不变超过三秒钟即自动识别为干扰物。
表面声波触摸屏还具有第三轴Z轴,也就是压力轴响应,这是因为用户触摸屏幕的力量越大,接收信号波形上的衰减缺口也就越宽越深。目前在所有触摸屏中只有声波触摸屏具有能感知触摸压力这个性能,有了这个功能,每个触摸点就不仅仅是有触摸和无触摸的两个简单状态,而是成为能感知力的一个模拟量值的开关了。这个功能非常有用,比如在多媒体信息查询软件中,一个按钮就能控制动画或者影像的播放速度。
关键字:表面声波触摸屏 反射条纹 信号波形 电阻触摸屏 换能器 发射 控制器 X轴 日志 档案
引用地址:
表面声波触摸屏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1:26
模仿现实游戏,VR游戏还有啥意义?
近日,一个名叫Eric Johnson的人发表文章,他称自己是 HTC Vive 的早期用户,尝试了多款、各种题材的 VR游戏 。Eric Johnson认为,很多VR游戏就是“抄袭”了现实中的游戏,而它带来的乐趣,和现实游戏是一样的。以下为文章全文:
我没有时间与好友一起打乒乓球,也从来不玩彩弹球游戏。如果说以前玩过街机游戏,那现在也是许久未玩了。
但最近几天,我却把上述游戏通通玩了几遍。
作为高端虚拟现实(VR)头盔HTC Vive的早期用户,我近日尝试了多款HTC Vive游戏,有音乐题材的,也有射击类型的。我发现,玩得越深入,游戏就越有趣。事实上,这些游戏就是在一方面做得特别出色
[嵌入式]
TI推出用于工业和照明应用的首款高温蓝牙智能无线微控制器
TI SimpleLink™ 蓝牙低能耗CC2540T无线MCU可显著加速设计。 2014年9月16日,北京讯---日前,德州仪器(TI)宣布推出SimpleLink™ 蓝牙低能耗CC2540T,这款高度可靠的低功耗无线微控制器(MCU)提供了-40℃至125℃的宽泛温度范围和适合工业应用的USB连接。借助TI的BLE-Stack™软件以及支持内部更新的无线下载等示例应用,CC2540T为简化开发过程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真正的集成式单芯片蓝牙低能耗解决方案,TI可面向工业应用进一步扩展其蓝牙低能耗解决方案的产品组合,CC2541无线MCU就是该产品组合之一。 蓝牙智能技术为工业应用带来了许多全新的特性
[物联网]
ST宣布预置DSI控制器的先进STM32微控制器已投入量产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M)发布功能丰富的开发生态系统(包括电路板和软件支持),而全球首款集成MIPI-DSI 控制器的高性能微控制器STM32F469 / 479已开始量产。 STM32F469/479拥有业内最高的ARM Cortex -M4处理器性能,在180MHz主频下进行CoreMark测试更取得了608分的优异成绩,内置最高2MB的双区(dual-bank)闪存和384KB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可支持最先进的物联网(IoT)和穿戴式应用。作为世界首款集成先进MIPI-DSI控制器的微控制器,结合意法半导体独有的Chrom-ART Acceler
[单片机]
XMC4300和XMC4800微控制器和认证开发套件加快EtherCAT®应用实现
英飞凌面向未来并针对应用进行优化的基于ARM®处理器的微控制器,以高性价比的方式实现EtherCAT® 应用变得更加容易。在2017年国际嵌入式系统展上,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展出可将EtherCAT开发时间缩短至三个月的新开发套件:XMC4300 Relax EtherCAT套件和XMC4800 EtherCAT自动化套件。两个套件都已通过EtherCAT认证测试,随时供货。 集成EtherCAT节点的XMC系列微控制器 XMC4300和XMC4800,目标应用为工厂自动化、I/O模块和机器人。所有XMC4800微控制器都已通过AEC Q100认证,因而适用于商用、建筑用和农用车辆。 XMC4300 Relax EtherCAT
[单片机]
闻泰科技公布自研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域控制器
如今,域控制器的应用正成为汽车发展的一大趋势,包括Tier1供应商在内的多方势力纷纷布局。作为一家意欲从车规级半导体供应商向汽车Tier1供应商迈进的企业,闻泰科技也同样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 8月18日,盖世汽车获悉,闻泰科技智能座舱产品于近日成功通过客户审核,进入样机阶段。与此同时,闻泰科技正式公布了其自研的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产品信息。 据了解,座舱域控制器通常负责的是汽车座舱电子系统功能,可融合传统的车载信息系统(仪表)和车载娱乐系统(IVI)等功能,同时集成驾驶员监控系统、360环视系统、AR HUD、行车记录仪和空调控制器等功能。 官方资料显示,闻泰科技自研的车规级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对不同安全等级零部件
[汽车电子]
满足效率与性能的全面要求,新创公司瞄准节能型微控制器
一组来自挪威的研究人员和企业高官日前组建了无晶圆厂芯片公司Energy Micro AS,将基于强大的微处理器架构开发业界最节能的微控制器。前Chipcon公司CEO兼创始人之一Geir Forre担任Energy Micro的总裁兼CEO。Chipcon公司是一家低功率RF和ZigBee芯片专业提供商,2006年1月被德州仪器以2亿美元收购。 Energy Micro 的首席技术官yvind Janbu也来自Chipcon公司,并曾在该公司担任多个重要的技术职位。Energy Micro计划聘用一个由10人组成的新开发团队,而据Forre表示,Energy Micro将于2008年1月开始全面投入运营。 Forre指出:“我
[单片机]
爱特梅尔用于汽车联网应用的AVR微控制器
爱特梅尔公司 ( Atmel® Corporation ) 宣布推出用于汽车联网 LIN Networking 应用的全新 AVR ® 8 位微控制器系列,当中, ATtiny167 是首款器件,专为 LIN slave 端应用而优化。该器件将获得 AECQ-100 Grade 0 标准认证,能够耐受高达 150℃ 的环境温度。 ATtiny167 结合 LIN 收发器 ( 如 ATA662x 或 ATA666x) 能为变速箱、排气系统、泵 (pump) 或涡轮发动机中的传感器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许多车身电子子
[工业控制]
TI Stellaris MCU支持ARM微控制器软件接口标准
近日,德州仪器 (TI) 宣布其基于 Stellaris® Cortex™-M4F 内核的微控制器 (MCU) 现在可以支持 ARM® 的最新 Cortex 微控制器软件接口标准 (CMSIS)。除了 TI 的 StellarisWare® 软件套件之外,通过简化浮点、单指令多数据 (SIMD) 和数字信号处理 (DSP) 运算的可实现方案,ARM 的 CMSIS 库也将帮助开发人员实现 Stellaris LM4F 微控制器业界领先的优势。
Stellaris MCU 是业界领先的 32 位微控制器系列,基于 ARM Cortex-M 内核。Stellaris LM4F (Cortex-M4F) 系列微控制器可提供领先的模拟
[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