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动化市场与中国经济互利共生

发布者:Leishan最新更新时间:2010-06-02 来源: 中华工控网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的发展,从来不缺少波动和挫折。从投资过热,到宏观调控,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化。自动化随之影响,最高达到超过20%的增长率,而低谷,譬如2009年,则为负增长。但是如果以5年为间隔,其复合增长率相当稳定。长期而言,自动化市场的增长如同GDP的增长,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稳定高位。

    这是多数厂商所公认的事实,也是在中国经营战略制定的最大基础。

    如果进一步解析,则能够发现一些大的方向性不同。

    中国经济之所以在经济危机中保持稳定,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足够的内需市场,当然,这其中有很多政府导向的基础设施建设。即我们可以把内需划分为常规的民营经济之发展,和带有政府色彩的经济投资。目前来看,这两者的力量都是庞大而稳定的。人民生活的提高,城市化的进程,等诸多国内市场的需求,都是强烈而长期的;而中国政府在财政能力上可支配的力量,以及执行力,都是较为强势并且稳定的。所以,长期来看,内需市场的发展呈现为较可靠的增长和低波动性。

    但是,这种内需市场,尤其是在偏向基础设施的大中型项目,可能出现阶段性的不平衡,譬如曾经出现的电荒等。而且长期而言,工业领域内的大型项目呈现减少的态势,譬如,在油气领域,经过一系列的管线和超大型炼化装置的布局,这个市场的项目减少,几乎是必然的。

    长期而稳定的繁荣,会在中型项目市场,譬如化工、水处理、水泥等,这也是过程类自动化厂商未来竞争的重点。

    出口,是中国经济重要的拉动力量,但是这个市场的波动性远超过内需市场。一方面来自于国际经济的发展,其活力低而风险高;另一方面,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在受到日益严重的挑战,不仅仅是汇率的上升,更重要的是,劳动力成本提升导致的生产转移,如果无法从低端产品制造的产业中升华出来,制造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是无可避免的。当然,这对自动化而言,意味着一种机会,如果制造业水平能够顺利的完成升华,这意味着中国的自动化市场,尤其在FA领域,将有大幅度的提升,具体表现在更好的控制器和更多的传动及运动控制应用。MIR对这一点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不从宏观经济角度,从自动化市场发展的结果来看,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对更复杂的控制器,更多的伺服需求越来越多,即制造业升级,在快速的进展中。这种情况如果能够顺利演化,中国的出口市场,对应的自动化的FA市场,将会呈现一个更长期稳定的繁荣阶段。

    短期经济形势判断(经济复苏的过程)

    到目前为止(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复苏的情况超过大多数厂商的预料,对于后续半年到一年的经济情况,MIR也持有相当乐观的情况,即经济在进入真正的复苏,而不是短期的反弹。

    这种复苏之快,使得市场从负增长,跨入接近10%的增长率(通常在09年的预测,认为2010年,增长率为正,但不超过5%)。这既给厂商带来惊喜,也有一些措手不及。缺货现象,在过去半年内,屡见不鲜。除了个别产品线是因为关键器件的紧张,大多数情况在于厂商调整了生产计划,导致无法迅速的恢复到高的产能水平。

    首先进入复苏的是OEM行业,从09年第三季度即开始有明显表现,出货迅速增加。变频器、伺服供不应求。纺织、包装、起重等传统OEM行业均有良好增长。这种情况之下,擅长OEM市场的厂商,譬如日系供应商,受益匪浅。

    相对而言,项目市场较为平稳,由于项目周期的存在,市场的下滑,本就较OEM市场微弱,市场的恢复,也略慢于OEM市场,大约到09年第四季度,才开始有所反映。甚至对于一些超大型项目市场,譬如油气、炼化、大型发电站等,几乎没有明显波动。

    乐观估计,市场的恢复过程,将持续到2011年上半年,即2011年,将会进入较为正常的市场增长阶段(10-15%),甚至由于政府政策的宽松导向,可能出现短暂的过热现象。

    值得关注的行业

    经济的恢复,把自动化行业带入新一轮的增长。即使常被大家诟病增长乏力的传统行业,也会进入到一个较好的增长水平。在这里,我们粗略把行业划分为3类,本身就处于高增长的新兴行业;随着经济恢复,增长率恢复的传统行业;自身行业周期处于低谷,或者受到政策限制,恢复较慢的行业。

    增长率>15%:新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核电)、水处理、轨道交通、汽车、电梯等。
 
    15%>增长率>5%:石油天然气、钢铁、造纸、化工(增长略高)、水泥(增长略高)、起重、包装以及主要OEM产业。

    增长率<5%:发电(5%左右),纺织。[page]

       自动化市场长期趋势—解决方案和行业导向

    从产品到解决方案,使客户所需,也是竞争加剧下,厂商的选择。对客户而言,意味着知识和精力的节约,对于厂商而言,意味着利润空间的加大和忠诚度的提升。

    形成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非常困难的。首先需要具备完整的产品线,譬如FA领域内,PLC、HMI、变频器、伺服的组合,PA领域DCS、仪表、控制阀门的组合。由于客户一致,用户完整的产品线,即使不进行组合,其客户资源、市场影响力的共享也是明显的。

    当拥有完整产品线后,进行组合是面临的第二个困难。这主要来自于两个瓶颈,首先是整体方案的性价比,可能在PLC领域,你具备良好的竞争力,价格偏贵也不影响销售,但是HMI采取了同样的策略,市场就会很差,从而,使得产品组合的性价比偏低。另一个方面,是整合销售,渠道或者销售人员,是否有进行产品组合销售的意愿和能力。意愿问题多出在大公司,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使得产品组合困难,而能力则主要在分销商端,擅长低技术产品销售的代理,往往无法进行解决方案的销售——技术能力不够。典型的例子,就是变频器代理商,在开始销售PLC时,多会需要较长的适应期。

    拥有产品线,并将其进行组合,还是形成解决方案的非常初级的阶段。真正意义的解决方案,在于对行业工艺的理解,甚至对单一客户的理解,形成量身裁定的方案。这需要非常强的行业经验。即需要自动化公司具备行业知识。这一点是极为困难的,自动化应用广泛,精通各行各业,资源消耗巨大。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讲,很多小公司的开端,都是从个别行业开始,实际上,他们已经朴素的履行一个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随着公司成长,产品标准化,销量巨大化,但是在向上,仍然要回归行业专家的角色,精通行业,才能形成真正的解决方案。

    某些产品,譬如MES,是典型的解决方案型的市场,需要专精自动化和行业两个领域,并且需要客户端的紧密配合,才能够取得成功。MES市场目前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也侧面说明了解决方案的发展(厂商的能力)还非常初级。

    自动化市场长期趋势—价格竞争加剧

    这个无需多言,市场价格监测表明,主要产品的价格仍然在稳定的下降。在这里,只是希望提醒业者注意两点:

    1:自动化仍然是高利润行业,价格下降是长期趋势。

    2:价格下降的底线,超过很多人预测,未来因为价格和成本,将会导致很多公司无法生存。

    自动化市场长期趋势—服务市场开始受到重视

    随着保有市场的扩大,售后服务市场开始进入启动阶段。主要厂商均在这一市场进行布局。当然,需要说明,服务市场主要在于项目性市场,OEM市场,即较小的自动化器件,主要采取替换而非维修,对系统的维护也几乎没有需求。

    服务市场的重要趋势在于外包,越来越多的客户期待将复杂的自动化系统——这个复杂包含两重含义,一则是自动化技术本身对于客户来说就是陌生的,二则是自动化系统往往涉及非常多的产品和供应商——外包给专业的公司进行维护(诊断、检测、维护、升级)。

    售前支持市场也愈发受到重视,主要在于竞争导致,客户要求越来越高的技术咨询和支持。这往往是免费,想通过技术咨询进行收费,在国内市场仍然是行不通的。

    自动化市场长期趋势—以太网应用

    自动化行业的技术发展,有很多值得关注,但可以列入长期趋势的并不多。以太网的应用是其中的佼佼者。很多技术的变革,都来自于此,或者由此推动。

    在越来越多的新产品上,以太网接口已经进入标准配置。从产品层面讲,已经做好了准备。客户端,经过长期教育,已经认识到其优越性。以太网市场开始迈入高速发展的阶段。自动化市场的新一轮格局变革可能就来自于此。

    自动化市场长期趋势—国内与国际厂商的竞争

    就中国市场而言,未来最大的格局变动,就来自于此。虽然列入趋势的最后一条,但是对于多数厂商,尤其是国外厂商而言,这一点,可能是感触最深的。

    国内企业经过积淀,已经达成了相当强的资金、人力和技术累积,拥有经营灵活性和政府支持的环境,向中高端的冲击,已经不是口号,而是切实的行动,并且,卓有成效。

    相对,国外厂商,也在向中低端进军,并购,本土化产品推出,层出不穷。但是,效果还不显著。

    国内企业份额增加,在短期来看,已经是定居。但是长期而言,国外厂商进行的投资布局,会在中端市场形成强大的竞争力,较力结果难以预料。

 

 

引用地址:2010年,自动化市场与中国经济互利共生

上一篇:四月品牌之旅 台达“睿智”上演
下一篇:变频调速在福建恒源自来水厂的应用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工业控制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