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选择工作方式能否让企业留住更多人才?

发布者:EE小广播最新更新时间:2022-05-17 来源: EEWORLD作者: Safeguard Global中国区总监 岑志祥关键字:工作方式  企业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由选择工作方式能否让企业留住更多人才?


image.png

Safeguard Global中国区总监 岑志祥


年初,国际劳工组织发布了《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2022年趋势》报告。报告警告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对全球劳动力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复苏进程将变得缓慢并且充满不确定性。那么问题来了,推动劳动力市场复苏的重点会在哪里?怎样才能让有技能和才华的人才为您所用?


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人们的工作方式事实上已经发生了巨变。在全球新冠疫情期间,人们工作的地点、时间和方式发生了变化,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员工需要重新定义日常工作生活的自由,而不断变化的市场态势也使他们有信心坚持要求雇主满足诉求。当然,成为人们理想的工作场所绝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工作地点,而是要为团队提供灵活性,让他们能够自由选择方式工作。尽管企业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适应这种情况,但将“自由选择工作方式”作为长期的劳动力管理和员工敬业度战略,则能帮助企业保持竞争力并吸引所需员工。


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其实很多变化在疫情爆发前就已经开始了。从日益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到零工经济的兴起,很多全球因素都发挥了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2020年初开始,突然转变为居家工作产生了一种蛙跳效应。其结果是,75%的美国人希望从现在开始全职或兼职在家工作,随时随地工作现已成为常态。另据领英(Linkedin)调研结果显示,45%的中国受访企业正在国内开放远程办公机会,高于41%的亚太区平均水平;20%的中国受访企业还在国外开放了远程办公机会。


随着传统的全职工作消失,零工就业成为了经济命脉。零工经济已经很强劲,且势头日盛;预计其增长速度将是传统劳动力的三倍。67%的员工愿意放弃稳定的工作,从事副业或兼任多家公司的合同工。


其次是全球人才短缺。企业人事主管无疑都经历过无法为岗位找到合适人才的困境,而专家预计,到2030年,全球劳动力缺口将达到8500万人。再加上像中国这样正处于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转折期的国家开始增多,很多企业会发现他们在填补空缺职位时面临的竞争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


这些态势共同作用,形成了员工可按自己的意愿提出要求,而公司必须满足其要求的大环境——否则就有可能不断输给那些有意愿且有能力满足这些要求的竞争对手。

那么,造就“自由选择工作方式”公司的要素是什么?


以人为本


我们看到很多客户都采用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战略,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以此适应个人的工作风格。要做到这点,不仅仅是调整分散各地的团队成员的协作方式,还意味着要成为一家能包容员工想打造的各种生活方式的公司。


而要实现此目标,职场文化必须改变。如何让人力资源总监和管理人员调整其雇佣谈判的筹码?当居家办公这样的便利措施变成了标准工作程序,又该推出什么新的便利?年轻的员工可能更希望在办公室里工作,体会同事之间的情谊。您如何沟通哪些可能实现,并鼓励员工提出要求,而不是让他们为了满足要求而另谋高就?如果您特别想聘用的人才提出一个您从未考虑过的要求,您该如何应对?您如何推动您的企业优先考虑人才,而不是利润?


2015年,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信用卡支付处理公司Gravity Payments,其首席执行官Dan Price在得知他的一些团队成员都在从事副业后,他将每位员工的最低工资提高至每年7万美元,同时将自己的100万年薪降到同等水平。自他推行同等薪资后的七年以来,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两倍、其客户群已翻倍,而员工则增加了70%。当疫情之初,公司销售额下降时,他问团队如何避免裁员。员工回应说自愿减薪,并表明其可接受的减薪程度。Price通过关注其员工所需——主动满足其需求,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摆脱束缚


很多公司已经不再使用实体办公空间,不但能保持蓬勃发展,员工的生产力、敬业度和满意度都空前高涨。只采用远程办公的公司,如自诞生之初就是一家全员远程办公的企业极狐(GitLab),多年来一直在为我们树立榜样,而且他们编制了开源的实施指南,其中包括推行非强制性会议,以及写下所有会议内容,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讨论和决策。


您还可以摆脱哪些束缚?


首先一点,员工何时工作。非同步作息正在兴起,员工可以自由选择在其效率最高的任何时候办公。为了促进协作和保持联系,有些公司设定了四个小时的交集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每个人都应在线,除此之外则可以在任意时间工作。


当您不需要员工在某个地点或时间工作时,可用的人才资源就会剧增。您可以在有大量人才库的地方招聘,从世界任何地方搜揽技能纯熟的工程师、运营人员或教授,更快地填补工作岗位。离家工作有困难的人代表了另一个新的潜在员工群体。可考虑聘用因受到传统文化限制,之前无法获得工作机会的女性、兼职护理人员和有残疾的员工,从而让您的可用人才储备瞬间变得多元化且数量倍增。它还为女性提供了重返工作岗位的途径,由于疫情影响和相关压力,5400万女性在2020年离开了劳动力市场。


您也可以重新评估打算聘用临时员工还是全职员工。77%的高管认为,在未来四年内,所谓的“替代型员工”将取代大量的全职员工。零工就业可让您更适应市场变化,并为越来越多想找这种工作的求职者提供选项,而且还改变了薪酬制度。


如何为员工付薪?无论在哪里工作,有些员工想要以美元获得报酬。(汇率是可提高创造性薪酬结构重要性的一个领域)另外有些人在另一个国家/地区工作,更愿意接受以当地货币甚至加密货币获得报酬。超过40%的美国人愿意接受部分以加密货币支付的工资,而31%的人愿意以这种方式获得全部工资。


我们还需要仔细斟酌各项福利计划:带薪休假、医疗保险、健身中心、职业发展、公司年会、办公用品,甚至厨房用品——百无禁忌,一切皆有可能。


弹性灵活


领英发布的《2021未来人才趋势报告》指出:混合/灵活办公模式为企业带来灵活的工作方式、平衡工作与生活、更好的危机准备和减少固定成本等方面的诸多收益;尤其在提升员工灵活工作方面,中国企业比亚太区其它国家企业获益更加显著。因此,采取适应性方法非常关键。自由选择工作方式并不是适应新常态,跳入又一个舒适圈。而是关乎以创造性的方式重新构想整个工作体验,从而满足企业中每个人的需求。


疫情促使很多公司投资新技术,赋能协作和工作流程。但您是否拥有您真正需要的东西?这远不止下载Zoom,Teams和腾讯会议。如何使用,何时使用它们?如何让居家办公空间保持舒适并有利于工作?


除此之外,如何评估绩效和奖励员工?如何预测后续发展趋势,及早动用资源,抢占先机,而非后知后觉,被动式应对?归根结底是要评估对您的业务必不可少的因素并发展足够的灵活性,适应政策和实践的变化。要求在员工和人力资源部门之间开展动态对话,以便您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谈判。有两个关键的考量因素,哪些是现实可行的——有些要求可能是不适合的——以及如何保持公平。


那么,现在怎么办?


一旦了解了自由选择工作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就要弄清楚如何培养这些因素。首先给自己评分。哪些方面有效,哪些方面无效?哪些方面能保持成功,哪些方面又拖了后腿?成为自由选择工作方式的公司并不意味着您必须改变每种实践,或对所有事情都说“同意”。而是要在业务必需和员工偏好之间达成平衡。其中心是优先考虑员工的个人要求,并在工作时间、地点和方式方面为他们提供更多选项。对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来说,是时候选择全新的用工方式来吸引并留住更多人才啦。


关键字:工作方式  企业 引用地址:自由选择工作方式能否让企业留住更多人才?

上一篇:非洲IT新闻:非洲首屈一指的数字化转型论坛回归
下一篇:Imagination加入百度飞桨“硬件生态共创计划”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2 13:15

苹果收购传感器初创企业 或将解决摄像头突出问题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0日早间消息,据TechCrunch报道,苹果已经收购了一家名为InVisage Technologies的初创企业,后者的主打产品为摄像头传感器,据称其AuantumFilm图像传感器的专长是为更薄的相机模块捕捉光线。有了这项技术,苹果或将可以解决iPhone摄像头突出的问题。   以下是InVisage和苹果目前所拥有技术的简要描述:   QuantumFilm是一种感光层,可依靠InVisage新发明的材料吸收光线;具体来说,新材料由量子点构成,纳米粒子一旦合成,即可分散形成网格。像油漆一样,这种固体材料可分散涂在基材上,并允许烘干处理。   ……   在QuantumFi
[手机便携]
4K技术领衔 中外家电企业携新品争艳IFA
    2013年9月6日-11日期间,IFA2013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类电子展将正式拉开帷幕,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会之一,每年的IFA展都会吸引来全球知名家电品牌参与,届时中外家电企业将携带其最新产品亮相展会,争艳全球。     自1924年第一届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开办以来,今年已经第53次了。随着电子类产品的发展,市场需求也日渐增多,近几年每届展会都 受到全球各大龙头企业的关注,上一次展会是2012年,参会国家达到了56个,共有1439家企业参会,而参会人数达到了24万人次。   今年,在IFA2013正式开展之前,各参展公司都进行了提前宣传。目前索尼、松下、东芝、三星、LG、海尔、海
[家用电子]
华为哈勃再次投EDA企业立芯软件
企查查消息显示,华为旗下哈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新增一家对外投资公司——上海立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芯软件”)。 (图片来源:企查查,下同) 此外,深圳市红土善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参与此次对立芯软件的投资。深圳市红土善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投资方包括了华为和哈勃投资等。 立芯软件法定代表人为陈建利。复旦大学官网显示,陈建利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曾于2012年6月-2020年8月任职于福州大学,2020年9月至今任职于复旦大学。陈建利教授带领团队在EDA领域多次取得国际大奖。 天眼查显示,陈建利教授担任上海立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其中,福州立芯
[手机便携]
华为哈勃再次投EDA<font color='red'>企业</font>立芯软件
“中国动力”,动力电池TOP企业“前世今生”谈
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动力电池功不可没; 增速迭代的发展过程中,动力电池企业无疑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卷”的一个环节。 盘点国内动力电池的发家史,前十排行榜充满“故事”和“事故”。 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起飞”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约150家;2017年降到100家左右;到2019年,则仅剩下头部企业。 这些消失的电池企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四个阶段、三类因素: 第一阶段:2016年大部分没进白名单的企业,消失于企业规模小和技术力量薄弱; 第二阶段: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一般消失于国家补贴与能量密度挂钩,产品结构工艺无法满足技术升级要求; 第三阶段:2018年下半年开始,大部分企业
[汽车电子]
“中国动力”,动力电池TOP<font color='red'>企业</font>“前世今生”谈
中国电池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应对日韩电池企业的竞争
  近期日韩 电池 企业纷纷希望赶在中国停止 新能源汽车 补贴后迅速抢进中国市场,纷纷启动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新一轮投资,这不免让人担心中国企业能否应对这种挑战,不过让人可喜的是国内 电池 企业也正积极走向国际市场以应对这种挑战。下面就随电源管理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借中国政策东风动力本土动力 电池 企业崛起   中国对 新能源汽车 行业提供政策和市场支持,让中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 新能源汽车 市场,至2017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2017年中国销售的新能源汽车达到77.7万辆,这一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2万辆,中国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占全球比例高达54.7%。   在中国新能
[电源管理]
【维科杯】星猿哲科技参评“维科杯·OFweek 2023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中国市场份额领军企业奖”
维科杯· OFweek 2023中国 机器人 行业年度评选(简称OFweek Robot Awards 2023),是由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OFweek维科网及旗下权威的机器人专业媒体-OFweek维科网·机器人共同举办。该评选是中国机器人行业内的一大品牌盛会,亦是高科技行业具有专业性、影响力的评选之一。 此次活动旨在为机器人行业的产品、技术和企业搭建品牌传播展示平台,并借助OFweek平台资源及影响力,向行业用户和市场推介创新产品与方案,鼓励更多企业投入技术创新;同时为行业输送更多创新产品、前沿技术,一同畅想机器人行业的未来。 维科杯· OFweek 2023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评选“OFweek Robot Awards 2023
[机器人]
用工成本攀升迫使制造企业购买自动设备
近日,国家统计局对178家制造企业进行调研, 81.5%的企业正受困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为适应市场变化,有61.8%的企业选择加强管理、降低运营成本,61.2%选择提高产品质量,35.4%选择加快技术改造,这些举措的实施,加速了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制造企业经营状况 国家统计局对上海178家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企业调查发现,制造企业劳动力成本上涨,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日益凸显,阻碍了制造企业的发展。 有超过80%受访企业反映用工贵,86%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及60%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均表示, “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企业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此外,制造企业还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55.1%的小型企业反映招工难,高出大型受访企
[嵌入式]
【维科杯】有个机器人参评“维科杯·OFweek 2023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品牌影响力企业奖”
维科杯· OFweek 2023中国 机器人 行业年度评选(简称OFweek Robot Awards 2023),是由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OFweek维科网及旗下权威的机器人专业媒体-OFweek维科网·机器人共同举办。该评选是中国机器人行业内的一大品牌盛会,亦是高科技行业具有专业性、影响力的评选之一。 此次活动旨在为机器人行业的产品、技术和企业搭建品牌传播展示平台,并借助OFweek平台资源及影响力,向行业用户和市场推介创新产品与方案,鼓励更多企业投入技术创新;同时为行业输送更多创新产品、前沿技术,一同畅想机器人行业的未来。 维科杯· OFweek 2023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评选“OFweek Robot Awards 2023
[机器人]
小广播
最新工业控制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