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拼的MCU市场,实现250%增长的关键是什么?

发布者:Xiaohan521最新更新时间:2008-11-21 来源: 电子工程世界 汤宏琳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围绕微控制器的残酷竞争已经把价格拉得如此之低,以至于如果你需要额外购买MCU一些主要组成模块的话,你就无利可图!这并非危言耸听。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公布的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8月,8位MCU月平均销售额比2007年下降了2.8%,而这样的业绩是在其出货量增加了6%的情况下。

  但就在此时,恩智浦高调宣布其全球战略——到2012年,MCU销售额增长250%,看似是mission impossible。

  其实不然,WSTS的报告对高性能32位芯片市场予以肯定:月平均销售额比2007年增长了16.3%,同时出货量增长了25%,虽然也受价格之苦,但其增长态势不容小觑。而恩智浦的250%就是基于32位市场的未来,何况又拉上了老伙伴——ARM。

  32位+ARM=机会?

  其实TI、意法半导体、恩智浦、Atmel、三星等半导体大厂都有基于ARM7或ARM9核心的产品。然而,诸如ARM7之类的内核毕竟是20年前的产品,原有的处理器架构已经很难满足当今以应用为导向的差异化需求, ARM对此也非常清楚,为此,他们早就推出了新一代的核心Cortex-M3。

  单单以这点来看,恩智浦 Cortex-M3系列的推出算是市场的后来者。因为早在2006年Luminary就推出了1美元以下、基于Cortex内核的MCU,主要针对8位MCU市场。意法半导体也在2007年6月推出了基于Cortex-M3的MCU。此外,TI也较早地推出了相关的产品。

  同时,在ARM阵营之外,那些众多采用专有核心的厂商也毫不逊色。飞思卡尔推出了用于工业、消费类电子的ColdFire系列,以及用于汽车电子的PowerPC系列32位MCU。瑞萨、NEC电子等也都有基于专有内核开发的32位产品。一向牢牢掌握8位单片机市场的Microchip于2007年年底高调进入32位MCU市场,同时,一直隐居幕后的内核提供商MIPS也按捺不住对这个市场的期待,并购了Chipidea以获得模拟IP模块库,并希望借此机会成为32位MCU系统应用的一站式供应商。

  这时的32位市场,在为业界玩家带来激烈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机会。

  恩智浦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其“2012年销售增长250%”的目标,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要依赖于其32位MCU去攻城略地。“我们将增加32位MCU市场的份额,增加在ARM内核、架构和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恩智浦大中华区多重市场产品部产品市场总监金宇杰告诉电子工程世界。

  当然,与ARM合作的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6年前恩智浦对VLSI的收购。VLSI是最早投资ARM内核的MCU厂商之一,通过此次收购令恩智浦同ARM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7年9月,恩智浦又从Sharp手中收购了Blue意法半导体reak MCU产品线,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以ARM7和ARM9处理器内核为基础的MCU供应商。

  如此看来,过去几年中恩智浦在32位MCU领域的频频动作也就不足为奇了。在2003年~2005年,恩智浦分别推出了5美元、带128K嵌入式闪存的ARM微处理器;3美元、带32位嵌入式闪存的ARM处理器以及当时最低价位的1.5美元、带32K嵌入式闪存的处理器。2006~2007年恩智浦 LPC32系列的销售额增长分别为250%、150%,同时共有50多款产品在市场发布。2008年恩智浦又推出了四款全新32位ARM微控制器,其中包括将高性能LCD、以太网及USB On-The-Go引入大众市场的LPC3200、带高速USB2.0 OTG的最低价ARM9、基于ARM968核的125MHz的微控制器系列以及业界最快的ARM Cortex-M3微控制器。

  维持8/16位市场份额

  在32位市场收获颇丰之时,恩智浦全球战略还强调了“维持8/16位MCU市场的份额”。即使8位MCU 2008年的月平均销售额下降了2.8%,其所占约1/3的市场份额对半导体厂商而言深具吸引力,尤其在亚太市场。

  虽然关注16位MCU市场,但恩智浦产品线却不包括16位MCU产品的开发。对此,金宇杰称:“我们并非放弃16位市场。”从1993年~2008年全球MCU市场规模来看,8位、16位及32位MCU市场都有自己特定的应用领域,约成3等分状态。但向来16位MCU就是个比较尴尬市场,向上受到低成本32位MCU的挤压,向下受到高性能8位MCU的入侵。因此,恩智浦通过提升8位MCU性能、降低32位MCU成本填补16位市场的应用空间。

[page]

 

  其实早在3年前, 恩智浦就已经把8位MCU的产品设计转移到中国:其在上海建立了一个完全由本地员工组成的设计团队,并建立了中国本地的软件和应用方案支持系统。同时也在考虑把一些低成本、低功耗的32位MCU系列应用到现在的8位MCU市场,

  策略的重点不同体现了应用领域的差异。在中国,恩智浦更关注工业控制及消费产品节能环保的应用。“比如,如要将待机功耗降到0.3瓦以下,我们会建议客户安装一个MCU进行控制,”金宇杰打了个比方,这样的应用对MCU产品性能的要求并不高。而在国外的应用对功能要求较多,所以国外的MCU产品更多地集中在手机通讯方面。

  常理出牌,究竟谁能够取胜?

  关注32位、8位MCU市场,渗透16位MCU市场,这样的观点似乎符合了业界的主流逻辑,同时也聚集了为数不少的厂商。如果要在诸多竞争者中突围,仅仅有战略是远远不够的。ARM在手机领域的成功恰恰说明了应用领域在驱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因此,除了向客户提供大量的MCU结构外,还必须找准自己的产品定位。

  对此,金宇杰提及了“多重半导体市场”。这个概念最早源于飞利浦,它将汽车电子、电源管理、接口产品、标准IC、通用产品和小信号分立器件定义为其多重市场半导体产品(即可广泛用于各式应用的半导体产品)。

  2006年从飞利浦分离后,恩智浦转移了所有的资源:产品、专利以及飞利浦50多年的半导体经验。当今的恩智浦全球员工有3万3千多人,在2007年公司的营业额是63亿美金(包括手机移动部门,其在2008年9月剥离,与意法半导体无线部门成立合资公司)。其所关注的应用领域锁定为三大类:家庭娱乐、汽车电子&智能识别以及多重半导体市场。多重半导体部门在恩智浦是一个事业总部,MCU是其中之一。

  其实,最初通用MCU对应用领域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因此,制造商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性能上面。但随着市场的细分,对MCU产品细分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我们在开发产品时,更多地会考虑其会应用在什么地方,”金宇杰称。目前恩智浦的MCU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三个方面:微控制器市场、实时嵌入式市场及应用处理器的市场,“我们也在不停改善一个概念:MCU是微控制器,也将有更多的微处理器功能,”金宇杰继续说道。当被问及特定的应用领域时,比如在许多国际大厂看好的医疗电子市场中,恩智浦有满足这个市场需求的产品,但还没有专门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金宇杰同时表示正在准备这样的事情。

  这正恰到好处的反映了他最初演讲的题目“恩智浦创新技术拓展MCU更广泛的应用”,其中强调两点:即创新及广泛。创新是恩智浦从飞利浦剥离以后所定的大方向,而广泛的含义就是将MCU应用扩得更广。

  应用拓展了,性能自然也要进行不断创新。对当前MCU而言,创新意味着能够为客户提供大量的MCU结构选项,并以较低的功耗得到较高的性能。而这也是能否与其他厂商真正差异化的地方。恩智浦创新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专利技术的内存加速单元(MMU),能够提供高速嵌入式闪存;同时具有高效的总线架构,双高速AHB总线架构和总线矩阵架构;还有完全兼容USB标准的片上USB接口,高速/全速USB接口及USB ho意法半导体/OTG/device接口;同时其浮点运算协处理器(VFP9)能够增强DSP运算处理能力,并降低功耗。

  当然,产品的广泛应用除了适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技术外,后端的支持也是竞争中的一环,恩智浦与ARM的合作也恰恰反映了看好其广泛的支持,产业链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积极防御

  然而,也恰恰由于是这样紧密相连的关系,全球经济的萧条也或多或少有了连接的渠道。

  “你们公司裁员了么?”正当这句话成了圈内人士见面的惯常用语时,为抵抗这种萧条的经济环境,各大半导体厂商需要合理调节成本结构,削减不必要的支出,恩智浦自然也不例外:就在2008年9月, 恩智浦宣布了其重组计划,作为为每年节约5.50亿美元成本而进行的重组的一部分,裁员4500人,并关闭或出售4座工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恩智浦的MMS部门还在增加人员。

  恩智浦要在这个市场发力了,而且是拥有着更加明晰的市场战略。那么,这样一个策略,在此时此刻推出,多多少少为“冷冷的冬天”平添了几许振奋人心的斗志......

引用地址:血拼的MCU市场,实现250%增长的关键是什么?

上一篇:IAR Systems发布STM32F103ZE学习套件
下一篇:基于ARM内核SoC的FPGA 验证环境设计方法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更多精选电路图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每日新闻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