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DKSZ-1电机控制实验装置基础上增加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数字控制器,实现了直流数字双闭环调速系统控制。
2. 系统的组成
调速系统中设置了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中符号的意义分别为:ASR-转速调节器;ACR-电流调节器;TG-测速发电机;TA-电流互感器;UPE-电力电子变换器U*n;-转速给定电压;Un-转速反馈电压;U*i-电流给定电压;Ui-电流反馈电压。
3. 电流环与转速环的设计
经过测量计算,确定系统的基本参数如下:直流电动机:Un=220V,1.16A,1500r/min,Ce=0.15,λ=1.3
晶闸管装置放大倍数:Ks=63.3
电枢回路总电阻:R=41.14Ω
时间常数:Tm=0.04s.TL=0.028s
电流反馈系数:β=3.3/λInom=3.3/1.5=2.188
转速反馈系数:α=2.5/1500=0.0017
稳态指标:静差率小于5%,D>10
3.1 电流环的设计
3.1.1 确定时间常数
①整流装置滞后时间常数:三相桥式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Ts=0.0017s。
②电流滤波时间常数:
由于主回路的电流是脉动直流,为了能取得电流的平均值,可采用多次采样取平均值等数字滤波方法,但考虑到系统的CPU时序安排紧张,决定采用加硬件滤波环节的办法,但其时间常数应该取得小一些,取
③电流环小时间常数
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
3.1.2 选择调节器结构
电流环按I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选用PI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
3.1.4 校验近似条件
电流环截止频率Wci=KI=178.57/S
晶闸管整流装置传递函数近似条件Wci≤1/3Ts
3.2.2 选择调节器结构
3.2.4 验近似条件
4. 采样周期选择及PI控制算法
4.1 采样周期选择
根据采样定理,必须使采样频率Ws≥2Wmax,以便采样后的离散信号不会失真,ws=2π(1/Ts),为采样角频率; wmax=2πfma为信号最高角频率。按采样定理可以确定采样周期的上限值:Ts≤π/Wmax;
实际应用中,常按一定的原则,结合使用经验来选择采样周期Ts:Tmin≤Ts≤Tmax。
5. MATLAB仿真建模与波形分析
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仿真模型分别采用I型和Ⅱ型系统,所用数据为按工程方法计算的参数,并根据经验略作调整,MATLAB仿真波形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由于负载增大,使电枢电流出现一个小的数值增大的波动后,达到新的负载电流状态的稳定值,这个稳定值与负载增加前相比,数值变大。
由图5和图6得:突然给定电压U*n时,Un很小,所以△Un很大,ASR很快饱和,输出为最大值,电枢电流线形增加,当r>n*时,Un>U*n那么△Un变极性,ASR退饱和,转速负反馈投入运行,直到n=n*。
综上所述,起动电流根据电机起动波形,可以看到速度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与理论情况基本相同。
6. 实验波形及分析
(1) 电机突加最大给定时,转速波形如图7。由于测速发电机性能的影响,使得超调现象不明显。
由图7可知,转速起动波形与SIMULINK仿真所得波形一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电枢电流波形
电枢电流波形在突加给定时,在双闭环的作用下迅速上升,迫使电动机快速起动,然后迅速回落直到等于负载电流。
在图8,因为测速发电机性能和晶闸管驱动环节死区电压的影响,使得电枢电流没有恒流阶段。但波形与SIMULINK仿真所得波形趋势一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字:单片机 直流调速系统
引用地址: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50
浅析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设计
引言 在机械工程中,由于生产需要,电机频繁处于启动、制动、反转过程,因此电机的启动和制动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生产效率。为了缩短时间,采用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很难达到要求,而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在单闭环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流负反馈,获得了良好的性能。 1他励直流电机的调速方法 他励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是指在励磁电流、电枢电压和电枢回路总电阻一定的条件下,转速与电磁转矩的关系,即n=f(7)。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表达式为: 式中,n0为理想空载转速:UN为电机额定电压:CE为直流电机的电动势常数:CT是电磁转矩常数:o是励磁磁通:Ra是电枢电阻:7em为电磁转矩:8为机械特性斜率,8越小,机械特性越硬。 他励直流电动
[嵌入式]
单片机的几种寻址方式
寻址就是寻找指令中操作数或操作数所在的地址。所谓寻址方式,就是如何找到存放操作数的地址,把操作数提取出来的方法。通常指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MCS-51系列单片机寻址方式共有七种: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变址寻址、相对寻址、位寻址。 1、寄存器寻址 寄存器寻址是指操作数存放在某一寄存器中,指令中给出寄存器名,就能得到操作数。寄存器可以使用寄存器组R0~R7中某一个或其它寄存器(A,B,DPTR等)。 例如: MOV A,R0 ;(R0 )→A MOV P1,A ;(A)→P1 ADD A, R0 ;(A) (R0) →A 2、直接寻址 在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所在的存储单元的地址,称为直接寻址方式。
[单片机]
ARM核MCU对模拟信号隔离采集的新方案
模拟信号隔隔离采集是很多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最常见的是电流电压的采集,或用于系统的监测,或用于系统的控制。 当前比较主流的模拟信号隔离采集是通过隔离运放将模拟信号从源侧传输到采集侧,然后通过MCU上面的ADC对模拟量进行电压采集。而在这个模拟信号隔离转换采集的过程中,本质上经历了“AD+隔离+DA+AD”的转换采集过程,三次数据转换引入了三次量化误差,导致整个系统为了达到较高精度的成本高启。 随着ARM内核的MCU逐渐流行,比如STM32系列芯片。此类单片机内部计数器资源丰富,因此对采集PWM信号非常方便。如果将PWM信号作为模拟信号隔离采集的媒介,系统将会精简很多,同等精度下,相对于传统方法成本显著下降。 模拟电压
[单片机]
STC12C2052AD单片机控制的改进型调压电路
0 引言 在ZXC10通信 电源 系统中,上位机输出的PWM调制信号的频率为1 kHz,而且系统要求 电源 能根据PWM信号的占空比进行调压。即对电源输出电压在40 Vdc~60 Vdc范围内通过此PWM信号进行线性调节。PWM信号5%占空比对应40±0.5 Vdc,95%的占空比对应60±0.5 Vdc。以前此功能是用带有D/A的单片机来实现.即把PWM调制信号输入单片机,通过单片机来计算PWM信号的占空比,再根据PWM信号的占空比与输出电压的关系,并通过D/A转换来产生用于调节输出电压的偏移量,最后通过此偏移量和电源输出反馈量的共同作用来实现调压。 1 单片机调压系统 通过带有D/A的单片机来实现调压系统的方框图如图1
[模拟电子]
汽车芯片,正式过剩
去年一年,经济疲软,芯片行业遭受寒冬侵蚀,尤其在消费、工业领域,砍单、减产明显。彼时,汽车芯片是芯片行业的唯一救星,正值汽车行业电气化变革热潮,叠加汽车芯片缺乏,可以说,汽车芯片是那时候半导体行业“全村的希望”。 而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汽车芯片市场开始疯狂内卷,行业开始忧心行业前景,供需关系逐渐开始有失衡迹象。直到今年初,汽车芯片跌价严重,库存过大,巨头的汽车板块开始松动下滑。这标着,这一个市场,终于正式迎来过剩的结局。 巨头开始发出警示 汽车芯片行业,本来有着自己的“特权”,但随着库存水位逐渐升高,供应能力逐渐恢复,供应关系开始逆转,汽车芯片也不再是奇货可居。 回看疫情期间,芯片生产开始短缺,彼时汽车制造商不愿
[汽车电子]
12课:单片机逻辑运算类指令
对单片机的累加器A的逻辑操作: CLR A ;将A中的值清0,单周期单字节指令,与MOV A,#00H效果相同。 CPL A ;将A中的值按位取反 RL A ;将A中的值逻辑左移 RLC A ;将A中的值加上进位位进行逻辑左移 RR A ;将A中的值进行逻辑右移 RRC A ;将A中的值加上进位位进行逻辑右移 SWAP A ;将A中的值高、低4位交换。 例:(A)=73H,则执行CPL A,这样进行: 73H化为二进制为01110011, 逐位取反即为 10001100,也就是8CH。 RL A是将(A)中的值的第7位送到第0位,第0位送1位,依次类推。 例:A中的值为68H,执行RL A。68H化为二进制为0110100
[单片机]
基于单片机的共享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不断发展和产品功能不断增加,一般情况下,产品功能通常需要多个计算机配合实现。另一方面,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计算机备份技术作为提高产品可靠性重要手段之一也越来越多被采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降低产品的复杂度,合理使用有限的空间,在具体产品设计时,往往只有单套计算机外设配给多套主机使用。此时,需要解决多个主机之间的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的动态切换问题。 而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外设共享来解决,使用外设共享控制器,可实现双主机或者多主机之间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的动态切换,从而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 1 设计原理 1.1 外设共享控制器的功能介绍 按下外设共享控制器的主机1按键,外设显示器和键盘
[单片机]
满足效率与性能的全面要求,新创公司瞄准节能型微控制器
一组来自挪威的研究人员和企业高官日前组建了无晶圆厂芯片公司Energy Micro AS,将基于强大的微处理器架构开发业界最节能的微控制器。前Chipcon公司CEO兼创始人之一Geir Forre担任Energy Micro的总裁兼CEO。Chipcon公司是一家低功率RF和ZigBee芯片专业提供商,2006年1月被德州仪器以2亿美元收购。 Energy Micro 的首席技术官yvind Janbu也来自Chipcon公司,并曾在该公司担任多个重要的技术职位。Energy Micro计划聘用一个由10人组成的新开发团队,而据Forre表示,Energy Micro将于2008年1月开始全面投入运营。 Forre指出:“我
[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