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系统中VB实现的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迅

发布者:Xiaoxue666最新更新时间:2012-03-08 来源: 测控自动化 关键字:Visual  Basic  单片机  串行通信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现代的单片机测控系统中通常以PC机作为控制中心,单片机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串口送给PC机进行各种处理,为保证数据传送的及时性和正确性,就必须建立可靠的通讯。我们在开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温度控制系统时,温度信号的测控及采集均由单片机系统自行完成,然后通过异步串行通信口将温度信号实时地传送给PC 机进行处理。上位PC机使用VB进行串口通信的编程,下位单片机使用C51进行编程。

1  VB下实现串口通信的方法
1.1 通信控件MSComm简介
    VB下的串行端口通信是通过其提供的控件Microsoft Comm control(简称MSComm)实现的。该控件屏蔽了通信过程中的底层操作,程序员只需设置并监视MSComm控件的属性和事件,结合其它VB提供的控件就可完成对串口的初始化和数据的发送接收。本系统中用到的主要MSComm控件属性如下:
    ①、Commport:设置并返回通信端口代码。默认值为1,最大值为16,需要使用超过16个通信端口时,要采用其他方式操控通信端口(如PcommPro软件)。例如将串口2设为通信端口:MsComm1.CommPort=2。
    ②、Setting:设置初始化参数。其格式为“****,P,D,S”,其中****为波特率(baud),P为校验方式,D为数据位数,S为停止位。默认值为“9600,N,8,1”,意为“串口通信速度为9600Baud,无校验,每次数据为8个Bit,停止位为1个Bit”。波特率可为 110,300,600,1200,2400,9600,14400,19200,28800,38400(保留)等等。校验位默认为None(无校验),若传输距离长,可增加校验位,可选M为符号校验,E为偶校验,O为奇校验,S为空白校验。停止位的设定值可为:1(默认值),1.5,2。
    此处的设置要和单片机侧的设置保持一致,否则不能实现正常的通信。例如我们采用的初始化参数为“2400,N,8,1”,则单片机侧的设置相应项为:定时器1的初值为E6并且SMOD(串行口波特率加倍位)为1(对应2400Bit),串口控制寄存器SCON为40(10位异步收发,对应8Bit数据位,1Bit停止位)。
    ③、PortOpen:设置或返回通信端口状态。
    ④、Input:从缓冲区返回并删除字符。将串行输入寄存器的数据读出,并清除寄存器中已读取的数据。寄存器的特性是FIFO(First In First Out,先进先出)。例如:BufIn$=MSComm1.Input,是将输入寄存器中的字符读入BufIn字符变量中。
    ⑤、InputLen:设置并返回Input属性每次从接收缓冲区读取的字符数。默认值为0,表示读取全部字符。本系统InputLen=2,即一次读取两个字节。
    ⑥、Rthreshold:设置或返回引发接收事件的字节数。当接收寄存器达到设置的字节数时,将引发OnComm事件中的接收事件。
    ⑦、CommEvent:返回最近的通信事件或错误。只要有通信事件或错误发生就会产生OnComm事件。CommEvent属性中存有该事件或错误的数值代码。程序员可通过检测数值代码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⑧、InputMode:设置或返回Input属性取回的数据的类型。有两个形式,设为ComInputModeText(默认值)时,按字符串形式接收;设为ComInputModeBinary时,当作字节数组中的二进制数据来接收。单片机和PC机的通信一般使用 ComInputModeBinary形式,本系统采用字节接收方式。
1.2  串行通信实现的两种基本方法
    有两种方法可实现VB下串行通信的控制,一是查询法(Polling),二是事件驱动法(Event-driven)。
    ①、查询法(Polling)
    这种方法是在每个重要的程序之后查询MSComm控件的某些属性值(如CommEvent属性和InBufferCount属性)来检测事件和通信状态。适用于小程序。查询可使用定时器或DO...LOOP实现。
    ②、事件驱动法(Event-driven)
    这是处理串口通信的一种有效方法。当串口接收或发送指定数量的数据,或当串口通信状态发生改变时,MSComm控件触发OnComm事件。在OnComm 事件中,可通过检测MSComm.CommEvent属性值获知串口的各种状态,从而进行相应的处理。这种方法程序响应及时,可靠性高。本系统采用了此法来实现串口的通信。

 
2  通信线路的构建
    PC机和单片机的接口电平转换芯片采用MAX232C,接口电路图如图1所示。单片机侧的TXD(发送端)接PC机的RXD(接收端),单片机侧的 RXD(接收端)接PC机的TXD(发送端),两者的GND(地)直接相连。电缆线为9针的RS-232电缆。图中标明了PC机侧发送与接收脚的针号,不能接错。

3 程序的实现
3.1  实现的功能
    单片机控制并检测温度,实时地通过串口将温度数据传送给PC机。PC机侧响应OnComm事件,并在事件的处理程序中将数据接收,处理后送文本框显示,同时保存在设定的文件中。
3.2  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
    波特率:2400Baud,无奇偶校验,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传送的数据类型为二进制格式。两字节代表一个温度信号,单片机一次传送两字节,高字节在前,低字节在后,PC机一次接收两字节,在接收字节数组中,高字节在前,低字节在后。
3.3  PC机侧VB程序
    ①、在Form中添加MSComm1通信控件,并将其属性设定如下:
    With MSComm1.CommPort=1  "设置串行端口号为1" 
    .Setting="2400,n,8,1"  “通信协议“ 
    .InputLen=2  ‘一次读取2字节’
    .InputMode=comInputModeBinary ‘二进制数据格式’
    .Rthreshold=2 ‘接收缓冲区达到2字节时产生OnComm事件’其他为默认值即可。
    ②、在Form窗口添加两个定时器Timer1和Timer2,Timer1为每次采样时间间隔计时器,初值Interval=30000(1毫秒/Interval,所以为30秒)。Timer2是为保证串口出错或串口无信号时自动跳出的,时间为1分钟。
    ③、在Form窗口中添加三个文本框,Text1为显示哪个串口被打开,Text2显示当前日期,Text3显示采集的温度数据。添加两个命令按钮,Command1为运行按钮,Command2为结束按钮。添加两个下拉列表框,ComboBox1为采样总时间设定,ComboBox2为采样间隔时间设定。添加两个单选按钮,Option1对应COM1,Option2对应COM2,串口默认选定为COM1。
    ④、主要程序及简要说明
    单引号中的内容为程序的说明,程序的调试是在VB6.0中文版环境下完成的。
3.4  单片机侧C51程序
    单引号中的内容为程序的说明,程序调试调试环境为Keil uVision V2.14版本。
    此数据采集系统已投入使用,传送距离为1.5米,传送误码率为0,使用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
[1] 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2] 李鸿吉.Visual Basic 6.0中文版编程方法详解.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字:Visual  Basic  单片机  串行通信 引用地址:温控系统中VB实现的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迅

上一篇:六通道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的研制
下一篇:MSP430 单片机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55

一种用Atmel89c2051仿真PLC控制的方法
1 引言   用Atmel89c2051来仿真PLC的控制,能集单片机控制和PLC控制的优点。单片机控制作为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技术,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性价比,而且小巧灵珑、成本低廉;PLC控制中的梯形图编程与继电接触控制电原理图相似,简单易学,深受电气技术人员的欢迎。笔者设计了以89C2051单片机为主控芯片的硬件线路,以此仿真板为硬件平台,允许用户先按梯形图对控制对象编程,这对继电接触控制技术较为熟悉的电气技术人员来说提供了方便。由于仿真板本身是一个不带编译程序的仿真PL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所以,先要将梯形图转化为MCS51汇编指令程序。然后,用51系列仿真器,对转化后的汇编源程序进行编辑、编译,直至输出Intel HEX文件,
[工业控制]
51单片机(九)—— 8位数码管-显示一位
一、原理介绍 关于数码管的控制电路,在《51单片机(八)》中有详细的介绍,硬件电路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对8位数码管的一位进行控制,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将单片机的P00~P07引脚与J44相连。接口的对应关系是(P00—D0),……,(P07—D7)。将单片机的P10和P11引脚与J45相连,P10与J45上的DM对应,P11与WM对应。 二、实例介绍 这个实验的代码如下所示 #include reg52.h //包含头文件,一般情况不需要改动 #define DATA P0 //定义数据端口 程序中遇到DATA 则用P0口 替换 sbit DM = P1^0; //定义锁存使能端口 段锁存 sbit WM
[单片机]
51<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九)—— 8位数码管-显示一位
基于51单片机设计的闪烁灯
1.实验任务   如图4.1.1所示:在P1.0端口上接一个发光二极管L1,使L1在不停地一亮一灭,一亮一灭的时间间隔为0.2秒。 2.电路原理图                         图4.1.1 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把“ 单片机 系统”区域中的P1.0端口用导线连接到“八路发光 二极管 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端口上。 4.程序设计内容 (1).延时程序的设计方法   作为单片机的指令的执行的时间是很短,数量大微秒级,因此,我们要求的闪烁时间间隔为0.2秒,相对于微秒来说,相差太大,所以我们在执行某一指令时,插入延时程序,来达到我们的要求,但这样的延时程序是如何设计呢?下面具体介绍其原理:   如图4.1.1所
[单片机]
基于51<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设计的闪烁灯
[单片机][电路笔记] 升压IC输出公式
根据上图数据计算:((100/32.4)+1)*1.25 = 5.11V
[单片机]
[<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电路笔记] 升压IC输出公式
利用51单片机PWM信号进行舵机控制
在机器人机电控制系统中,舵机控制效果是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舵机可以在微机电系统和航模中作为基本的输出执行机构,其简单的控制和输出使得单片机系统非常容易与之接口。 舵机是一种位置伺服的驱动器,适用于那些需要角度不断变化并可以保持的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是:控制信号由接收机的通道进入信号调制芯片,获得直流偏置电压。它内部有一个基准电路,产生周期为20ms,宽度为1.5ms的基准信号,将获得的直流偏置电压与电位器的电压比较,获得电压差输出。最后,电压差的正负输出到电机驱动芯片决定电机的正反转。当电机转速一定时,通过级联减速齿轮带动电位器旋转,使得电压差为0,电机停止转动。 图1 舵机的控制要求 舵机的控制信号是PWM信
[单片机]
利用51<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PWM信号进行舵机控制
单片机在GPS和CDMA计时系统的设计
在可靠性、扩展性、控制功能以及体积、功耗等方面比其他电子产品具有优越性。在天文、地震台、航空航天等对时间精度较高的场合,以及国防、通信、电力、交通等要求高精度时间同步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1.1 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GPS和CDMA双接收计时系统,是传统钟表计时技术与现代时频、微电子、通讯、计算机等多项技术的结合,通过接收不同形式的时间码,经内置微处理器解码处理,自动校准计时器走时,使该系统显示时间与标准时间自动保持精确同步。除保留传统机械时钟计时特点外,还增加了LCD数字显示,双显示方式。接收GPS、CDMA信号,实现双系统联合精确定时,在接收到精确的时码后,经数据处
[单片机]
<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在GPS和CDMA计时系统的设计
串行通信控制器85C30及其应用
摘要:85C30是美国AMD公司生产的高性能双通道串并转换通信控制器,它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可用于各种多串口通信应用领域,文中介绍了85C30的特性、结构和功能,给出了85C30在异步通信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串行通信控制器 85C30 异步通信 1 概述 85C30是AMD公司生产的双通道、全双工、支持多种通信协议的通信控制芯片,该芯片自身带有串并、并串转换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微控制器组成的多串口串行通信应用系统中。其内部集成了波特率生成器、数字锁相环和晶体振荡器等可编程器件,因而可大大减少对外围电路的需要,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更适用于高速通信应用领域。 85C30的主要特性如下: ● 具有两个可全双工工作的通
[网络通信]
单片机I/0口做按键输入实验
典型单片机的I/0口都是准双向口,既可以当输出口也可以当输入口。具体操作时,我们将数据写出I/0口就是将它当作输出口使用;如果在程序中直接调用当前I/0口的状态,给我们定义的变量赋值或用于逻辑判断、分支控制等操作,就是将它当作输入口使用。   下图是使用P2.0口读取按键控制的电路。   从下图中可见,在该电路中P2.0口是输入应用。当按键没有按下时+5V通过上拉电阻R1接到P2.0,这时P2.0口的电压是+5V,即逻辑“1”:如果按键被按下,P2.0通过按键接到电源地,这时P2.0口的电压是OV,即逻辑“0”。   综上所述,不按键时P2.0的状态是“1”;按键时P2.0的状态是“0”。   如果没有电阻R1,当按键接下
[模拟电子]
用<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I/0口做按键输入实验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