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M测试接收机的设计方案

发布者:sokaku最新更新时间:2013-03-01 来源: dzsc关键字:DRM系统  测试接收机  ARM7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DRM系统采用OFDM调制方式,引入了先进的信源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使得AM波段的音频广播质量大大提高,在保持现有10kHz带宽时接近了FM广播的质量。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DRM系统,然后重点讨论DRM测试接收机的设计背景、信号处理流程及硬件平台的结构。

  1 DRM系统介绍

  1.1 系统概述

  DRM系统采用OFDM调制方式,具有多种传输模式,适用于多种信道和带宽的传输方式,可以传送音频流及数据流。DRM标准同时提供了数模同播的广播方案,可以将模拟与数字信号同时以同一载波频率播出,有利于模拟广播向数字广播的平滑过渡。

  DRM系统框图如图l所示,主要由三个逻辑通道组成:主业务通道(MSC)、业务描述通道(SDC)和快速访问通道(FAC)。


  FAC通道提供信号带宽、调制方式和交织长度等信息;SDC通道提供如何解调MSC、如何找到相同数据的其他数据源,以及在复接器中为业务提供属性等信息;MSC通道包含音频或数据业务,通过复接器对不同保护级别的数据和音频业务进行复接,MSC最多可以包括四路业务,任何一路都可以是音频或数据。

  1.2 信源信道编码

  DRM的信源编码采用先进的AACPlus等编码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信源的压缩比。

  信道编码采用基于卷积编码的多级编码(MLC,Multi-Level Coding),可以分为标准映射(SM)、对称分级映射(HMsym)和混合分级映射(HMmix)三种QAM映射类型。通过交织克服时间和频率选择性衰落,根据信道特性可以选择2s的长交织或者0.4s的短交织。

  1.3 导频

  DRM在所传输的OFDM码元中插入了三种导频信息,可用于接收机同步、均衡处理。其中频率导频主要用于接收机频偏的估计;时间导频用于接收机帧同步的计算;增益导频用于接收机信道估计。

  2 DRM测试接收机设计背景

  我国已经在部分地区进行了DRM系统的现场测试,测试效果令人满意,这给DRM系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DRM接收机大多是基于PC的DRM软件接收机,已经比较成熟,但其应用范围终究受到一定限制。适于广泛应用的便携式硬件DRM接收机目前还处于研制阶段,尚未批量生产。而DRM系统只有在专用ASIC推出后才可以迅速降低接收机的成本,才能有利于DRM系统的推广。

  基于上述考虑,笔者设计了DRM硬件测试接收机。一方面是对硬件实现DRM接收机的一种探讨,另一方面可以以此为原型机,进一步为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RM接收机ASIC积累经验。为此,笔者将设计目标确定为:可以验证DRM接收系统的各种算法,可以对相同模块的不同算法进行比较,可以对算法的硬件可行性、稳定性及复杂度进行*估。考虑到全数字接收机代替现有模拟接收机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设计中同时考虑了数模同播的兼容性问题。

  3 DRM测试接收机信号处理流程

  根据数模同插的要求,在设计DRM接收机RF前端时采用了改造现有模拟收音机的方法。整合后的接收机既可以收听模拟信号,又可以完成数字信号的处理,这样就可以适应数模同播的需要。下文主要讨论数字接收机的信号处理过程。

  测试接收机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接收信号通过模拟收音机前端下变频到中频,将中频信号引出,经过滤波送入AD采样,从而获得中频采样数据。


  中频采样数据通过正交解调得到基带数据。首先通过码元同步找到OFDM码元的起始位置,然后通过FFT完成OFDM信号的解调,将时域数据变换到频域,并利用频率导频信息计算并校正频率偏差,因为OFDM系统对载波频偏非常敏感,经过频率校正后,频率误差应小于0.01倍子载波间隔。在此基础上,利用时间导频信息找到DRM系统的传输帧起始码元,此后接收机从传输帧起始位置开始进行后续处理。[page]

  由于短波信道变化复杂,时域及频域的选择性衰落都很强,造成丁接收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受到严重干扰,在解高阶QAM映射时会引入较大的误差,框图中的均衡模块用来解决上述问题。DRM系统设计了增益导频,分布在时间一频率域上,利用增益导频的信息进行信道均衡。

  按图2所示流程,从均衡后的数据中提取FAC单元并将其解码,得到解调SDC的信息;再提取SDC单元,根据FAC的信息解码SDC,得到SDC数据实体;最后提取MSC,根据FACSDC的信息解码MSC。上述单元分别经过解交织、解OAM映射、Viterbi译码、能量解扰等模块的处理后,最后将MSC解复接后的数据进行音频译码或者数据解码。

  4 DRM测试接收机硬件结构

  测试接收机基带信号处理部分主要采用ARM与FPGA联合处理的硬件平台实现。ARM处理器可以在不改变硬件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下载不同的软件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这样非常有利于不同算法的验证,而且ARM公司可以提供处理器内核,为进一步设计接收机ASIC奠定基础。由于ARM以half-word(16 bits)为最小处理单位,所以用ARM处理器处理比特流信号会造成处理器资源的浪费,为此针对比特流信号的处理采用专用逻辑电路实现,在测试接收机中用FPGA实现。这样,两种处理器的特性可以形成互补,使硬件平台设计比较合理。

  4.1 模块划分

  DRM系统设计了多种模式,不同模式的码率是不同的,在正交解调后需要变码率输出;Viterbi译码器也是以比特流为处理单位;考虑到这两个模块的算法特点及数据输出形式,将这两个模块放在FPGA中实现。

  图2中所示的其他处理模块,特别是同步和均衡模块是接收机的关键模块,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接收效果,并且根据今后现场测试的情况,其算法存在调整的可能性.因此这些模块通过ARM实现。需要对算法进行调整时,只需修改软件程序,重新载入ARM即可,硬件部分无需改动。以实现测试接收机便于对各种算法的性能进行验证和比较的目的。

  4.2 硬件平台结构

  测试接收机硬件平台如图3所示。FPGA采用XILINX公司的VirtexⅡXC2V500型芯片;ARM采用三星公司的S3C4510B型ARM7 TDMI芯片;ADC模块采用了AD公司14-bit的AD9243。FPGA与ARM之间通过双口RAM进行数据交互,使用HC245芯片作为地址和数据总线的驱动。


  A/D采样后的中频数据送入FPGA做正交解调;FPGA将解调后的数据写入双口RAM同时给ARM产生中断信号;ARM响应外部中断,将数据读入、进行后续处理。

  如图2中的流程,ARM在处理完解交织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写入双口RAM,同时向特定的地址写控制字,FPGA检测到控制字后,将数据读入.进行Viterbi译码。FPGA将Viterbi译码结果写入双口RAM,向ARM发出中断信号,ARM响应中断,将数据读入,再进行后续处理。

  4.3 主控制程序流程圈

  根据图2所示的DRM信号处理时序,图4为ARM基带处理主控制程序流程图,依次进行码元同步、整数倍频偏估计、帧同步及后续信道解码处理。上述过程实现了DRM接收机基带信道解码过程。

[page]

  4.4 测试结果

  测试信号采用模式C、10kHz带宽的DRM信号,信道采用标准中提供的2号信道模型,SNR=23dB,频偏为2倍子载波间隔。

  测试结果示于图5中,其中图5(a)为未经过同步和均衡处理的数据星座图;图5(b)"(d)为接收信号通过硬件正交解调、同步、均衡、信道解码等模块后输出数据的星座图。从图5中可以看出,经过同步、均衡处理后,星座图明显改善,处理器有效地解出了三个通道的数据。


  数字广播产业有广泛的市场前景,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接收机对民族工业具有特殊意义。本文讨论的DRM测试接收机信号处理流程及硬件平台的结构是对硬件实现DRM接收机的一次有益尝试。上述结构、算法已经在ARM7和FPGA的硬件平台上联调通过,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信号处理流程及硬件平台的可实现性,但所验证的主要是基带信号处理功能,还没有包括接收机的全部.整个测试接收机的设计工作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字:DRM系统  测试接收机  ARM7 引用地址:DRM测试接收机的设计方案

上一篇:基于嵌入式Linux的倒车影音系统设计
下一篇:智能手机电话短信实验模块设计与实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3:19

基于ARM7和DSP的逆变电源设计
        引 言   在电气智能化发展无处不在的今天, 无数用电场合离不开逆变电源系统( Inverted Pow er Supply System,IPS) 为现场设备提供稳定的高质量电源, 特别在如通信机房、服务器工作站、交通枢纽调度中心、医院、电力、工矿企业等对电源保障有苛刻要求的场合。许多IPS产品因遵循传统设计而不符合或落后于现代电源理念,突出表现为控制模块的单一复杂化, 控制器芯片落后且控制任务繁重, 模拟闭环控制而得不到理想的监控和反馈调节效果, 并由此带来单个控制设备软硬件设计上的隐患, 这对IPS 电源输出造成不利影响, 甚至对用电设备因为供电故障而导致灾难性后果。数字化控制技术日趋成熟, 而且在某些领先理念
[电源管理]
基于<font color='red'>ARM7</font>和DSP的逆变电源设计
基于ARM7 μC/OSII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在一些工业现场中,设备长时间运行容易出现故障,为了 监控 这些设备,通常利用数据采集装置采集他们运行时的数据并送给 PC 机,通过运行在PC机上的特定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此判断当前运行设备的状况,进而采取相应措施。当前常用的数据采集装置,在其系统软件设计中,多采用单任务顺序机制。这样就存在系统安全性差的问题。这对于稳定性、实时性要求很高的数据采集装置来说是不允许的,因此有必要引入嵌入式操作系统。笔者以μC/OSII为操作系统平台,基于ARM7系列处理器,对一种高性能的数据采集系统开发进行了探索。 1μC/OSII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microcontroller operating sy
[应用]
基于ARM7和VC平台的高分辨率红外触摸屏设计
    触摸屏是结合显示器使用的一种透明的绝对定位系统,透明和优良的定位原理是它的技术特征。目前应用在各场合的触摸屏主要有四种: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表面声波触摸屏和红外触摸屏。其中红外触摸屏的视觉效果和定位原理都优于其它触摸屏技术,而且不受电流、电压和静电干扰,可以适宜恶劣的环境条件。但是,与其它三种触摸屏相比,红外触摸屏也存在分辨率低的问题,这一点严重影响了红外触摸屏的实际应用。   为此,本文采用ARM7和VC提出了一种高分辨率的红外触摸屏的实现方案。该方法通过ARM7对接收管和发射管的控制,来实时采集与发射管一一对应的接收管的光通量,然后计算鼠标位置,最后通过VC编程来实现在Windows下的鼠标驱动。   1硬
[单片机]
ARM7学习---按键测试程序(LPC2103 IO0PIN)
今天一直在学习按键测试程序,看上去很简单,按键嘛谁都会用,很多种单片机里都是用过了,但是今天还是遇到了一个问题,而且花了我半天的时间调试和找问题。刚开始我不会用LPC2103的GPIO,后来查了数据手册,知道了读取IO口的方法是读取IOPIN寄存器,LPC2103使用的是IO0PIN。我程序写好,把按键通过串口反馈信息。但是我一直测试没按键的时候输入按键口状态不稳定,有按键的时候还是很稳定的。我以为程序出错了,一直在修改程序,但是还是一样的情况。后来静下心来想了下,是否IO配置错了?但是检查了好多遍,IO是配置为输入,没什么问题的。后来终于想起来了,我没在按键的IO口加上拉电阻,以前我在51 STC AVR单片机的按键口都不加上拉电
[单片机]
ARM7学习---LPC2103 Time0定时器练习
继续学习ARM7,练习了下LPC2103的内部定时器T0,定时1S,让LED闪烁。具体测试程序如下: /**************ARM7(LPC2103)练习程序**************************/ /*************************************************************/ /*****File Function : Time0测试程序 *****/ /*****Program Author : ZhengWen(ClimberWin) *****/ /*****MCU : LPC2103F 外部11.0592M晶
[单片机]
<font color='red'>ARM7</font>学习---LPC2103 Time0定时器练习
ARM7 嵌入uc/os 做流水灯练习
#include config.h #define TASK_STK_SIZE 100 #define LedFlowSpeed 5 OS_STK TaskStartStk ; OS_STK TaskKeyScanStk ; OS_EVENT *LedFlowMbox; #define Led1 (1 22) #define Led2 (1 23) #define Led3 (1 24) #define Led4 (1 25) #define KEY1 (1 16) #define KEY2 (1 17) #define KEY3 (1 18) #define K
[单片机]
uCOS-II的中断-ARM7实现中断嵌套的方法探究
在uCOS-II,或者是任何一个可剥夺型OS系统中,中断嵌套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从结论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CPU都支持中断嵌套的,即便是ARM系列内核。对于ARM7系列,例如LPC2xxx系列芯片,硬件上是不支持中断嵌套的,而对于新的CortexM3系列,中断嵌套是可配置的,但是中断嵌套时保存现场的操作并不完整,并没有把R0~R15所有寄存器都保存到堆栈中,而是只保存R0~R4。这就需要我们手动软件实现全部或部分的中断现场保护机制。不过首先通过分析ARM7系列芯片来看看中断嵌套的硬件要求。 ARM7系列的内核一共有7中模式,如下图所示: 其中 (1) User Mode:用户模式。唯一非特权模式,可执行指令受限。(读写
[单片机]
uCOS-II的中断-<font color='red'>ARM7</font>实现中断嵌套的方法探究
基于ARM7核的线缆自动测试仪的设计实现
1 引言 在现代装甲通信指挥装备中,功能强大、控制精确、运行可靠的装备,均由越来越多的电子分机、部件通过密集的线缆、线束、网络连接而成。 线缆、网络连接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在保障整个电子系统可靠运行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对复杂线缆、线束、网络的导通、绝缘等指标的自动测试和检验,是线缆装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传统的低压、低电流的手工、半自动测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高可靠电子设备生产的需要。 目前装甲通信指挥装备的线缆检测,均采用传统的、落后的手工检测方式,用三用表、蜂鸣器及自制简单的测试台检测通断。手工检测方法存在不能克服的许多缺陷,已不能满足大批量、高精度、高可靠性线缆检测的要求: (1)1人或2人配合逐点检测,
[单片机]
基于<font color='red'>ARM7</font>核的线缆自动<font color='red'>测试</font>仪的设计实现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 ARM裸机篇--按键中断
    先看看GPOI的输入实验:按键电路图:GPF1管教的功能:EINT1要使用GPF1作为EINT1的功能时,只要将GPFCON的3:2位配置成10就可以了!GPF1先配 ...
  • 网上下的--ARM入门笔记
    简单的介绍打今天起菜鸟的ARM笔记算是开张了,也算给我的这些笔记找个存的地方。为什么要发布出来?也许是大家感兴趣的,其实这些笔记之所 ...
  • 学习ARM开发(23)
    三个任务准备与运行结果下来看看创建任务和任运的栈空间怎么样的,以及运行输出。Made in china by UCSDN(caijunsheng)Lichee 1 0 0 ...
  • 学习ARM开发(22)
    关闭中断与打开中断中断是一种高效的对话机制,但有时并不想程序运行的过程中中断运行,比如正在打印东西,但程序突然中断了,又让另外一个 ...
  • 学习ARM开发(21)
    先要声明任务指针,因为后面需要使用。 任务指针 volatile TASK_TCB* volatile g_pCurrentTask = NULL;volatile TASK_TCB* vol ...
  • 学习ARM开发(20)
  • 学习ARM开发(19)
  • 学习ARM开发(14)
  • 学习ARM开发(15)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