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和AVR的自身抗干扰性能

发布者:RadiantEnergy最新更新时间:2013-04-08 来源: 21ic关键字:PIC  AVR  抗干扰性能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我一次产品中有AVR和PIC两种芯片同时存在,当用AVR推动继电器--再推动接触器。用PIC来显示。发现PIC居然有点小小的干扰,不得不在外围电路上加措施才解决问题。都说PIC的抗干扰一流的,我怀疑之下对两种单片机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首先说明,我只是比较单个芯片的最小系统,比较单片机的自身抗干扰能力。

1。电源用变压器变压12V,7805稳压,输入输出均接电解电容和104电容。

2。单片机最小系统,用3个I/O,按钮,指示灯,驱动三极管(继电器--再推动接触器)不用的管脚不管。

3。干扰源,由于没有仪器,只好用接触器的线圈来做干扰源,为了加强干扰,接触器线圈两端没有加104电容。

4。软件,最小最简单,不加任何处理只推动作用。

5。元件选择,PIC的用PIC16C54,PIC16F54,PIC16F877A,PIC16F716。AVR的选用M8。AT28,AT13。

接下来做测试了:

PIC16C54: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真是稳如泰山。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6圈以下还是稳如泰山。上了7圈就有干扰了。看来PIC16C54真是强悍啊。佩服。接下去就试PIC16F54了。

PIC16F54: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不得了!程序简直没有办法运行,和PIC16C54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万思不得其解。查阅PIC资料都说PIC的F系列比C系列差,就是F系列的不同产品抗干扰也不一样。于是又测试PIC16F716。

PIC16F716: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果然好多了,10次也就1次复位。

PIC16F877A: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1圈就有干扰复位了。

以上就是对我有的几种PIC片子的测试结果。接下来对AVR的M8做测试。

M8: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1圈就有干扰复位了。

AT28:结果和PIC16F54一样。

AT13: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1-2圈就有干扰复位了。

从我自己测试的效果看,PIC的C系列很好。F系列的早期产品如PIC16F54很差,还不如51。后期的F系列如PIC16F877还可以。个人估计:原来PIC是生产OTP单片机的,他的OTP技术真是一流,F是后来才生产的(可能是C系列的学习版),技术还在学习和摸索中,所以F系列是早期产品不如后期产品。没有测试18F系列的不知道好不好。

AVR的M8就和PIC16F877A差不多。AT13比M8好一点。M28差。

同一个厂家的产品怎么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干扰又是怎么造成CPU复位的呢?带着疑问我又对M8和PIC16F716再继续做试验。

1:用示波器测试芯片任意地方,发现都有干扰脉冲。不能确定干扰具体位置。

2:用接触器线圈引线对准芯片一个一个脚来测试。结果出来了。

PIC16F716:只要引线对准复位脚,100%的复位,有状态指示出是MCLR复位。引线对准电源脚没有影响。

M8:只要引线对准复位脚,100%的复位,有状态指示出是RESET复位。引线对准电源脚(20-30)%复位。[page]

从以上看来干扰主要是影响了复位脚。电源对PIC的影响比AVR的小。查阅PIC和AVR的复位系统,终于有了答案:

AVR的复位脚通过一个电阻连接到电源,而PIC的则没有,故电源对PIC的影响比AVR的小。将PIC的复位脚外接一个电阻,电源对PIC的影和AVR一样。

将电源和复位连接103或者104电容到地,奇迹发生了。

M8的稳定性能居然和PIC16C54一样了。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真是稳如泰山。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4圈以下还是稳如泰山。上了5圈就有干扰了。

PIC16F716: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真是稳如泰山。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1-2有干扰了。

查阅PIC的MCLR时间没有结果,看了PIC16F系列的复位电路没有什么改变估计是PIC16F系列的内部质量不高。再说“奇迹发生了”抗干扰能力提高不显著。

查阅各种AVR的复位电路,发现AT11是最差的,连“尖峰滤波电路也没有”所以淘汰停产了。AT24/26/28/15的复位时间只有50-900ns。AT25/13/2313的复位时间要2.5us,难怪要稳定些。M48/88/168为2us,M8为1.5us。(没有比较过M48是不是比M8稳定一些)。复位时间短的肯定比时间长的容易受干扰一些,可是AVR为什么还如此明了的标出复位时间呢?只有一个原因:让用户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抗干扰的芯片。

终上所述:芯片自身抗干扰能力。个人认为:

PIC的C系列片子可以得10分。

AVR的M8可以得8-9分。

PIC的16F系列片子可以得4分。

AVR的AT13可以得8-9分。

可以看出AVR的足可以用于工业控制了,注意使用AVR的片子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片子,还有AVR的复位脚处理,由于AVR的复位脚通过一个电阻连接到电源,所以电源也要处理。

以上所述只是个人认识,做的试验也不全面,请大虾们不要太计较。现在有一棵新星STC单片机,网上传的很神奇,特别恳请哪位大虾做个测试。

JAMESKING:

谢谢陈先生这篇好文章,这帖子应该上裤子了!!

STC我无法买到,不好做试验。

Mega16L/32L/128L都具有类似Mega8这个特点。

当电源纹波在5mv以内时,就算直接对引脚火花放电都没关系,只是用料比较多而已。

接触器的RC或者压敏还是要加上。

yy_zxl:

用楼主的办法对我的mega16进行试验,10圈,接触器点动5次就复位了。在接触器的线圈上并TVS或电容,问题解决,看来在接触器的线圈上并TVS或电容是有必要的,对23楼

“4,最关键的一点是软件问题,就是在接触器输出指令后加10ms的延时,然后再重复输出接触器指令。这样MCU就不会复位了。为什么呢?自己体会。这点是一些工程师不愿意讲的,或者是不知道的。简单的说,其实MCU或者其他元件也好。受到干扰的情况总是在处于接受或者输入的状态下的。如果你的元件处于输出状态的话是不会受到干扰的。延时10ms是因为接触器是慢动作元件,在MCU指令后要大约10ms才可以吸合的,这时候就要让MCU处于输出状态,输出比输入受干扰小多多了。所以要重复输出接触器指令。用了该方法,MCU就不会受干扰了。”

觉得不一定有用,因为干扰是从空中耦合到reset端,此时单片机处于什么状态对干扰reset端是毫无办法的。

关键字:PIC  AVR  抗干扰性能 引用地址:PIC和AVR的自身抗干扰性能

上一篇:基于AVR的高精度CPSMc究
下一篇:AVR熔丝位(Fuse)基础知识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3:21

PIC32MX795F512L BootLoader的linker script文档移植过程
本人参照官方资料,做的学习笔记,有理解不对的地方请大神指出。 IDE:MPLAB X IDE v5.35 编译器 MPLAB C32 v2.02 参考材料:PIC32 Bootloader (AN1388)与MPLAB Assembler, Linker and Utilities for PIC32 MCUs User’s Guide(51833A) 链接如下: PIC32 Bootloader (AN1388) MPLAB Assembler, Linker and Utilities for PIC32 MCUs User’s Guide(51833A) 1.在工程目录下,新建.txt文本,然后改后缀为* .ld添加到工
[单片机]
<font color='red'>PIC</font>32MX795F512L BootLoader的linker script文档移植过程
AVR汇编初探之一《AVR单片机的CPU内部结构》
学单片机那么久了,感觉想要深入,还得看汇编语言,至少得了解单片机内部结构。 下面就以ATmega16为例,介绍一下AVR单片机结构和汇编语言。 AVR单片机的CPU内核结构 如上两图,左图是虚线框内AVR CPU的内核结构,右图是AVR单片机内核结构的方框图,可以看出AVR单片机的数据总线(CPU字长)是8位的,也就说它是8位单片机。 AVR采用了Harvard结构,具有独立的数据和程序总线,CPU在执行一条指令的同时,就将PC中指定的下一条指令取出,构成了一级流水线运行方式,实现了一个时钟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数据吞吐量高达1MIPS/MHz。 AVR CPU内核由几个重要的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 A.算数逻辑单元ALU(Ari
[单片机]
<font color='red'>AVR</font>汇编初探之一《<font color='red'>AVR</font>单片机的CPU内部结构》
在处理PIC单片机的中断服务程序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单片机中的中断系统对电子工程师来说是解决突发事件和多任务实时处理的最好方法,熟练掌握中断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合格电子工程师必备的能力。 PIC与51系列单片机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PIC只有一个中断入口地址(为04H),而51有多个中断源。这样对PIC来说,无论发生何种中断程序将自动转移执行04H处的程序语句,为了区分到底是哪种中断发生就必须在中断服务程序中通过判断中断标志位来确定并转移到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中。在发生中断时,断点地址被首先压入硬件堆栈,而现场的一些参数须用户通过软件保存,必须保存的寄存器包括W寄存器、程序寄存器的高位字节PCLATH及状态标志寄存器STATUS等,另外一些在中断服务程序和主程序中均使用到的寄存器也必须
[单片机]
在处理<font color='red'>PIC</font>单片机的中断服务程序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PIC单片机AD转换LED显示程序
;* 单片机 模拟量进行模/数转换,并用 LED 显示出来我们可以看到转换 ;* 结果,0位AD当做8位来用了,利用 单片机 片内硬件资源TMR0和预 分频器 , ;* 为ADC提供定时启动信号, A/D 转换的时钟源选用了系统 周期 的8倍,选 ;* 用了 电源 电压 VDD和VSS作为基准电压,软件方式查询其中断标志位ADIF. ;************************************************************ LIST P=16F877 ;列表伪指令 INCLUDE P16F877.INC ;把包含文件含入源程序 ;******
[单片机]
PIC单片机软件异步串行口实现技巧
  在用单片机开发各种嵌入式应用系统时,异步串行通信是经常要用到的一种通信模式,很多应用中还要求实现多路异步串行通信。大家平时熟悉的各种厂家的单片机,绝大部分片上只提供一个硬件UART模块,利用它可以方便实现一路串行通讯。PIC系列单片机也不例外,在其丰富的产品家族成员中,除高端系列(PIC17/18)一些型号片上带有两路硬件UART模块外,其它大部分型号片上只有一路UART,一些低端廉价的PIC单片机甚至还不带硬件 UART。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就要求设计工程师用软件增加实现一路或多路异步串行通信。很多工程师对用软件实现的UART在可靠性和效率方面持怀疑态度,其实关键问题是看软件采用何种方式来实现可靠的UART功能。   在
[单片机]
<font color='red'>PIC</font>单片机软件异步串行口实现技巧
avr的外部中断
关于AVR中断: 系统在正常运行主程序时,如果突然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马上处理,那么系统就要保存现在的工作,然后再去处理这个任务,执行这个重要任务完毕以后再返回原来的主程序继续运行,这就是中断。 主程序一旦进入中断服务程序,那么AVR芯片将自动的关闭全局中断,在这个期间不再执行其它的中断请求,直到中断程序结束以后芯片才自动的重新开放全局中断。(注意,在这个期间某些中断请求可能会被丢弃,某些请求会留下中断请求标致,一旦当前的中断执行完毕,这个有中断标致的请求就有可能马上得到响应,如INT0的下降沿触发就会留下中断请求标致,而低电平触发就不会流下中断请求标致)。如果你想在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时响应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中断,那么就要在中断服务程
[单片机]
PIC单片机CCS之C语言(#USE FIXED_IO的用法)
#USE FIXED_IO 语法:#use fixed_io(port_outputs=pin.pin?) port是A~G. pin是在device.h文件中定义的脚数之一. 目的: 影响编译器如何产生输入输出代码,说明如下. 这种指令有效,直到出现下一个#use xxxx_io为止. 执行设置I/O的方法将使编译器产生代码,这种代码使I/O在每次使用的时候,要么是输入,要么是输出.根据I/O方向寄存器中的信息对引脚进行编程(I/O方向寄存器实际上被执行但不操作),这将存储一个字节到标准I/O使用的RAM中. 例子:#use fixed_io(a_outputs=PIN_A2,PIN_A3) //将PINA2和PIN_A
[单片机]
PIC单片机在远程控制中的应用
    摘 要: 介绍了一种用PIC系列单片机控制的简易远程教学系统,着重介绍了远程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给出了软件设计流程。     关键词: PIC16C54 单片机 远程控制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单片机控制的采用电话遥控的简易远程教学系统。它借助于现有的丰富的电话网络资源,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操作等特点,可以实现对录像机的各种远距离控制操作。非常适合于贫困地区的电化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1 系统的总体结构     该电话遥控教学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该系统由电话机、小型程控机、远程控制器和数台录像机、电视机组成,该系统既
[应用]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